蕭紅的《呼蘭河傳》,寫盡了一座封閉式小城的日常哀樂,或許過去的日子都是大同小異的,愚昧著、封建殘毒桎梏著人的精神。當然也有美好的回憶情節,也讓我想起來了自己的童年,外婆家的童年,那伊甸園一樣的花園,開滿向日葵的小路直通外婆居住的庭院,還有好多彼岸花以及記不上名字的花兒,開在牆角、開在花園、開在童年...
後門外是一片片菜園,有比我高一倍多的玉米地,有好多金殼郎,扇動它們的翅膀,我們表兄妹幾個躲在裡面不停的追逐,捉到它們插在泡沫上,讓它們不停的煽動翅膀,用來涼爽一下悶熱的夏。還有許多蜻蜓,飛得不高,總誘惑我們不停的想要捉到它們,拿著大掃帚捕來捕去,捕壞了莊稼,捕來了歡笑,童年就過去了,夏天就過去了,外婆外公家的童年,就是這樣的留存了下來。
不想吃飯時,外婆總是在我的米湯裡撒一把白糖,結果總是糖沒了,米湯還在。還對著一桌飯菜打噴嚏,這個毛病還是外公幫我揍好的,心中很是感激,不知怎麼就長了記性,直到現在看到小孩子對著飯菜打噴嚏還本能的產生著強烈的反感。那時的外公可能剛剛退休,經常是在家的,具體也不清楚情況,只記得他經常晚上拿著手電筒帶我們到小河邊去插青蛙。可能是插青蛙,印象不深了,也不知道插它做什麼,也可能是插魚。小時的我,一直懷疑他不可能插得到,因為我總是那麼困難捉到它們,而外公像個英雄,總是會有收穫。帶給我一點點的崇拜,一直很奇怪他怎會有這樣的超能力。
小舅還帶著我在蘆葦蕩裡摸過鳥蛋,每次都被我不經意的握碎了,可是還是喜歡拿在手裡。如今他們都不在了,而又不覺得他們是真的消失了。這些曾經的印象,已經越來越淡,自己像是丟了什麼。活得過程,真的是丟掉了許多。媽媽也時常講起她的小時候,聽著就覺得精彩,可惜她是不會寫字的,老有所樂,是她目前的狀態。她在自己的孫子面前,創造嶄新的童年。屬於我們那一代的故事,在日漸緊張的生活中,來不及追憶了,或許會忘記,或許真的刻在了生命裡,誰知道呢,僅以數筆記過我淺薄的所思所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