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紅島中心小學正式啟用,這所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旗下的小學成為紅島這片古老土地上的第一所現代化小學。隨著該校的啟用,原紅島肖家小學、西大洋小學等7所農村小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七校合一將紅島原有的教育格局徹底打破,1600多名學生不但走入了新的校舍、穿上了新的校服,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有了新的理念。三年來,紅島中心小學在「兼容並包+文化再造」的雙重驅動下摸著石頭過河取得了不可思議的蛻變。面對取得的成績,校長陳仁波借用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常務副理事長、總經理苗禾鳴的話總結道「辦教育硬體不一定要硬,但軟體一定要軟,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就是通過理念輸出、師資培訓、課程開發等方式提升紅島中心小學的軟體」。學校成立三年來,先後被評為青島市現代化學校、青島市規範化學校、青島市文明標兵單位、青島市書香校園等18項青島市級以上綜合榮譽。
2014年2月17日,紅島中心小學舉行了盛大的開學典禮,這所坐落於紅島街道的現代化新校隸屬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旗下,佔地54.4畝,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辦學規模為42個教學班,學校配有現代化的科學教室、網絡教室、音美教室等,普通教室全部互動式電子白板,信息技術應用遍布校園,是一座高起點的現代化小學學校,也是紅島街道首所現代化小學。紅島中心小學的啟用標誌著紅島原有的小學教育格局被徹底打破,來自周圍17個社區的孩子全部匯集到了這裡,紅島的小學教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2月17日,原7所村小的1600多名小學生開始走進嶄新的校園,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分批次「認識」學校,參觀這所他們大多數人之前都沒見過但是將來屬於他們的母校。「當時孩子們的表情讓我印象深刻,那種興奮和懵懂讓大家躊躇滿志。」該校老師鄒桂芝告訴記者,孩子們眼中的興奮和懵懂轉化在他們身上便成了壓力,很多老師覺得在擁有如此出色的硬體條件的學校任教是一種榮耀,想要證明自己配得上這份榮耀就需要不斷的提升和跟進自己的業務素質。
2014年5月,紅島中心小學剛剛啟用不到3個月時間,學校便迎來了第一次挑戰——青島市中小學舞蹈大賽。「我當時非常重視這次比賽,因為這是建校以來第一次比賽,如果取得好成績便可證明這裡的孩子並不比市區小學的孩子差。」校長陳仁波告訴記者,他把這次比賽看成是樹立學校師生信心的關鍵一戰。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殘酷,「舞蹈教育」這個在市區很多小學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命題在這裡好像是和孩子們初次邂逅,合校之前的7所村小沒有一所擁有舞蹈教室,有舞蹈基礎的孩子也是寥寥無幾。以這樣的基礎想要在青島市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在當時看來並不容易。
「雖然基礎薄弱,但這裡的孩子特別能吃苦。」陳仁波說,很多孩子在練習下腰、劈腿的時候疼得齜牙咧嘴、滿頭大汗依然會認真地完成老師教給的每一個動作和細節。最終,憑藉著老師和學生的努力,紅島中心小學代表隊在當年的大賽上獲得青島市中小學舞蹈大賽一等獎的第一名,學校舞蹈隊代表青島市參加山東省舞蹈大賽再獲一等獎,並參加了教育部主辦的全國第五屆藝術成果展演。在此基礎上,學校健美操隊在2014—2016年,連續三年取得了國家體育總局主辦,青島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全國健美操大賽一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校長陳仁波的目的達到了,學校上下對於未來充滿了信心,凝聚力將原本屬於7所學校的師生擰成了一股繩。
想辦一所青島頂尖的學校僅靠著吃苦耐勞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師生得到更大的提升,校長陳仁波制定了「走出去」的發展方針,讓老師和孩子不斷的走出校門去看外面的世界。從老師開始,學校分批次將老師送到隸屬於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的各所成熟優質學校進行培訓,培訓時間最長達到半年,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老師回來的時候要「脫胎換骨」,帶回各學習對象的優秀辦學理念和方法。
同時,校長陳仁波對內進行了大量的人事改革,讓一大批年輕教師任職到重要崗位。「教師隊伍的強大與否是辦學的根本,所以在提升教師能力方面,學校不吝惜成本。」陳仁波說。經過不斷地學習,教師隊伍的業務提升顯著,2015年,紅島中心小學便有9名教師在青島「一師一優課」評選中獲得「青島市優秀課例」;5名教師在山東省小學教育發展共同體同課異構活動中分獲一、二等獎;2016年在由山東省教學研究室舉辦的省內教學頂級賽事——山東省優質課大賽上,學校有兩名教師獲得山東省優質課評比一等獎,一名教師獲得二等獎,實現了紅島經濟區劃區以來首次有教師參加山東省優質課大賽並有教師獲得一等獎的重大突破。
讓老師「走出去」是為了提升業務素質,而讓學生「走出去」則是為了讓孩子們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自建校以來紅島小學先後與澳大利亞克雷菲爾學校、伊普斯維奇文法學校、英國南柴郡公學、中國臺灣臺北教育大學附設試驗國民小學、臺南崇明國小等多家學校籤訂了友好辦學協議,三年來該校有10餘名師生走出了青島、走出了山東看到了外面更廣闊的天地。
2014年建校的紅島中心小學一切都是新的,「新」代表了沒有傳統理念的束縛,同時也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鑑,只能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摸著石頭過河。為了讓學校短時間內在辦學方法和理念上有章可循,紅島中心小學前期借鑑了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成熟校區的辦學經驗,三年來學校逐漸將《形體與禮儀》《3D列印》《國際理解教育》《兒童哲學》《漢字與書法》《遊泳》等課程納入學校整體課程體系,這些嶄新的課程在獲得學生認同的同時,也獲得了家長的肯定。
在借鑑的同時,紅島中心小學也不忘自主創新,積極踐行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提出的「辦不一樣的教育」的理念,學校提出了「聚焦學生核心素養,打造學校特色課程與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具體辦學策略該辦學策略於2016年成功立項青島市十三五重點規劃課題。隨著該課題的深入研究,紅島中心小學的教育會結出更甜美的碩果。「我們的發展的起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比巨人更高。」校長陳仁波說。
「我們原來的學校沒有籃球場,操場都是沙土地,大風天上體育課很難受。」這是紅島中心小學6年級學生程夢悅對記者說的一句話,程夢悅是紅島街道肖家村的孩子,原本就讀於肖家小學(7所合併村小之一),三年級時來到了紅島中心小學。在程夢悅眼中,自遷校以後一切都不一樣了,同學們不一樣了,原來的老師也不一樣了,這種轉變是潛移默化的。
記者不是教育專家,不敢妄談辦學理念。但是一個合格的記者應該是一個優秀的觀察者。為了一探究竟,記者探訪了合校之前的肖家小學、曉陽小學和西大洋小學等多所村小舊址,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她們看起來和紅島中心小學的確天差地別,破舊的校舍、粗糙的體育場無法和現代化的新校媲美,然而這些「不一樣」看起來又合情合理,因為歷史總在向前進,生活總是越來越好。現在,紅島街道正在經歷巨變,成片的村莊已經被推倒開發,在不遠的將來在這片土地上會建起很多高樓大廈,會有更多的人來到紅島,也會有更多的名校入駐,那時紅島中心小學的地位又將如何?現在,紅島中心小學開啟了自己的歷史,這段歷史將會是一所百年名校的開始,還是大時代下曇花一現的造物?這需要校長陳仁波和他的繼任者們用時間給紅島人民去證明。畢竟歷史總會被銘刻,真金永遠不腐朽。
來源:山東師大基礎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