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30 0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又到開學季,流感、普通感冒、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這些兒童常見疾病都在伺機行動侵襲您的孩子。為了讓您認清這些疾病,小編採訪了天津市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為您詳細說一說,這些早期症狀相似的疾病。
前不久,4歲的珠珠出現高燒的症狀,焦急的家長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醫院診斷為流感病毒感染。可幾天後病情不見好轉,身上還出現了皰疹。再次來到醫院檢查,確診為手足口病。家長不解,提出疑問:「我的孩子不是得了流感病毒感染麼,怎麼又成了手足口病了?」對此,醫生耐心地為家長解釋流感和手足口病的發病歷程,流感、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等疾病早期的症狀相同,當孩子只表現發熱症狀時,化驗檢查的結果也可能在正常範圍,因此患病初期很難區分,每種疾病的特徵性表現是逐漸出現的。都說兒科是「啞科」,年幼的孩子往往說不出自己哪裡不舒服,因此,就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孩子病情的變化,並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和複查,最終確定疾病,對症下藥。
很多家長還會提出這樣的一些疑問: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麼不一樣?」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有什麼區別?」
「聽說皰疹性咽峽炎比手足口病還厲害?」
……
面對家長們關心的這些熱門問題,天津市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張文雙表示,作為醫生,我們能做的不僅是儘早為孩子確診,更重要的是要為家長講解相關疾病的醫學常識。一些兒童常見的發熱性疾病早期症狀相同,隨著病情的變化,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才可逐步區分,因此檢查也需要掌握好時機。
最常見的流感很多家長並不陌生。 流行性感冒 (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很多人認為流感和普通感冒沒有什麼區別,殊不知, 流感不是普通的感冒,比普通感冒嚴重,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
流感常見潛伏期是1-4天(平均為2天),從潛伏期末到發病的急性期都有傳染性。 流感一般是急性起病,有發熱(可高達39~40℃),且伴有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痛、咳嗽,也會有鼻塞、流鼻涕,甚至有嘔吐、腹瀉等症狀。
手足口病&
病毒性感冒
還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發燒症狀後,以為是普通的發燒感冒,持續不見好轉後到醫院就診才發現得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是柯薩奇病毒及腸道病毒,最常見的特點是手、足、口腔出現皰疹,也因此而得名。
手足口病以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同時手、足、臀部、肘部、膝部等處出現皰疹為主要特徵。其早期症狀也是發熱,然後出現口腔皰疹,過1-2天皮疹才會表現出來。皰疹出現的過程是,首先會出現紅色的丘疹,之後轉為皰疹,水泡內液體較少。
因此家長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節,發現孩子身體出現的皮疹和水皰均應考慮手足口病的可能,並充分了解孩子所在幼兒園或學校手足口病的發生情況。
一旦懷疑出現手足口病,孩子年齡小、高熱、精神反應弱就應迅速去醫院就診。因為少數手足口病可出現重症,在患病後可出現心肌炎、肺水腫、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危重患兒病情發展快,隨時有生命危險。
手足口病和病毒性感冒都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血常規檢查都可能表現為白細胞降低或者正常,鑑別病毒性感冒和手足口病一般根據臨床表現,必要的時候可以檢測病毒抗體。手足口病如果出現皮疹和口腔皰疹的話是比較容易鑑別的,因為輕型手足口病的治療和普通感冒都相差不大,主要就是對症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是「同胞兄弟」,兩者驚人相似,但又各有不同,很多患兒在患病後家長擔心會不會得了手足口病。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兩者都是由柯薩奇病毒和腸道病毒感染引起。
皰疹性咽峽炎:皰疹位置主要出現在口腔,並且整個病程中只有咽部的皰疹和潰瘍。
手足口病:口腔出現皰疹,流涎拒食。隨後手掌、足底、臀部、膝蓋等部位也會出現皮疹。咽峽部位的皰疹是手足口病的早期表現。
很多家長擔心皰疹性咽峽炎比手足口病還厲害?其實皰疹性咽峽炎發病風險較輕,1-2周即可自愈,少數年幼兒可能伴有熱性驚厥,但很快會恢復。對於手足口病來說,發病較輕時,1-2周即可自愈,但是病情較重時,則容易引發心肌炎、肺水腫、腦膜炎等併發症,嚴重的可能會危及寶寶生命,近年來很多孩子接種了手足口病疫苗,危重症患者已經明顯減少。
兒科專家提醒家長:有些患兒可能先有口腔皰疹,之後手足等部位再出現皮疹。所以被診斷為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家長也需密切觀察手、足、膝蓋、臀部等部位有無皮疹出現。如若發現更多出疹情況,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海河傳媒中心出品
來源:天津市兒童醫院院辦、感染科
編輯:馬立傑
覺得此文有用,就點「在看」支持吧 ↓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