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消費水平的地域分異及影響因素

2020-12-13 科研統計之家

1. 研究背景

伴隨著消費時代的來臨,文化消費在社會結構與社會重構中的作用愈發明顯。中國地域廣闊,社會經濟發展不均衡,地理空間區分了地區間不同的文化審美,也分割了文化消費市場,進而帶來了區域間的文化消費差異。文化消費作為文化產業鏈上的終端環節,是推動中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關鍵所在。文化部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滿足多樣化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消費水平。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強調「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文化消費需求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中國文化消費存在城鄉間、區域間差異過大,文化產品品位低、鄉村地區文化消費乏力、文化供需矛盾過大、文化創新差等難題。因此,對中國的文化消費水平進行區域分異考察則成為地理學者研究的應有之義。

2. 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及數據

(1)研究對象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吉林省、遼寧省等中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2)研究方法

① 熵值法:熵值法根據各指標的變異程度,通過修正由信息熵計算的各指標熵權,得出較為客觀的指標權重。信息熵越小,指標在綜合評價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其權重也相應越大。然後進行線性加權得到地區文化消費指數。

② 系統聚類法:系統聚類分析法把每個個體視為一類,將相近程度最高的兩類進行合併組成一個新類,再將該類與距離最近的類合併,不斷重複直到所有個體都歸為一類。採用系統聚類法對中國各省份文化消費指數評分進行歸類。

③ Theil指數:Theil指數又稱泰爾指數,是衡量區域差異的重要指標之一,數值越大表明區域間不均衡程度越大,反之則越小。

④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採用多元線性回歸揭示文化消費水平地域分異的影響因素。

(3)關鍵指標及數據來源

參考社會心理學的「消費行為模式理論」、消費者行為學的「消費購買意願與消費能力理論」「消費滿意度理論」等文化消費相關理論,歸納整理相關文獻,基於指標選擇的科學性、綜合性、針對性和數據可獲取性等原則,結合中國文化消費的具體情況,從文化消費環境、文化消費意願、文化消費滿意度三個層面構建文化消費指數指標體系。研究數據來自《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鑑2017》《中國統計年鑑2017》《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鑑2017》(涉及中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未包含香港、澳門、臺灣),部分數據以年鑑數據為基礎計算得出。

1 文化消費指數測評的指標體系

3. 研究結論

(1)文化消費水平的類型劃分

文化消費指數的綜合得分顯示,全國各省份文化消費水平差異較大,2016年評價值最高的是上海0.6568,最低的是貴州0.0932,相差0.5636。採用系統聚類分析將中國各省份文化消費指數評分進行歸類,劃分出5個層次。

① 第一層次包括北京、上海、浙江三個省/直轄市,不同維度的文化消費指數評價得分均較高。基本特徵為:文化消費環境優異、文化消費意願強,文化消費滿意度一般。

② 第二層次為天津、山東、江蘇、廣東、福建五個省/直轄市,均為東部沿海地區。基本特徵為:文化消費環境較好,文化消費意願較強,文化消費滿意度較佳。

③ 第三層次包括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甘肅九個省份。基本特徵為:文化消費環境較差,文化消費意願較弱,文化消費滿意度一般。

④ 第四層次包括重慶、內蒙古、遼寧、陝西、寧夏、湖北、山西、四川、新疆、青海、吉林、黑龍江、海南等13個省份,除東南地區的海南省外,其餘區域均集中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基本特徵為:文化消費環境一般,文化消費意願一般,文化消費滿意度分層。

⑤ 第五層次只包括了西藏地區。基本特徵為:文化消費環境良好,但文化消費意願和滿意度二者極化嚴重。西藏地區是西部典型的「地廣人稀」地區,人均擁有文化設施較為充足並表現為居民對此的滿意度極高,但受居民收入低和教育資源薄弱的影響,居民願意投入到文化消費的支出很低,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文化消費的綜合水平。

(2)文化消費水平空間分異

從文化消費指數綜合得分來看,高值、較高值、中等值、較低值和低值區域的佔比分別為16.13%、9.68%、25.81%、29.03%和19.35%。從空間分布整體格局來看(圖2),中國各省區文化消費水平總體呈現出東西差異,即東部沿海地區明顯優於西部內陸地區,且存在一條類似人口、經濟分布規律的「胡煥庸線」。以「胡線」為界,兩側文化消費水平差異較大,東南半壁文化消費指數綜合得分中等及以上的省份共13個,而西北半壁僅3個,佔比81.25:18.75。同時,各省區文化消費水平契合城市群效應明顯(圖3),北京、天津、江蘇、上海、浙江、廣東得分頗高,形成了以「京津」「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個城市群為核心,長江中遊和環渤海城市群為輔,向周圍地區輻射的格局。

從空間分布區域格局來看,中國各省區文化消費水平總體呈現出梯度差異格局。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發展戰略,將中國各省區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板塊,分別涵蓋10、6、12、3個省區。其中,高水平文化消費省區5個,較高水平文化消費省區3個,均分布在東部沿海。8個中等水平文化消費省區,有1個屬於東北地區、2個屬於中部地區,其餘5個均屬於西部地區。低水平和較低水平文化消費省區共15個,半數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區。採用泰爾指數計算中國各省區的區域差異情況,定量顯示梯度特徵。得到,全國層面泰爾指數為0.3718,其中板塊間差距為0.0683,板塊內差距為0.3035。可見,中國文化消費指數省域差異以板塊內差距為主,板塊間差距為輔。

(3)文化消費水平地域分異的影響因素

為進一步揭示文化消費水平地域分異的影響因素,以文化消費指數為因變量(Y),選取文化及相關產業固定資產投資(X1)、文化事業費佔財政支出比重(X2)、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 比重(X3)、人均GDP(X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5)、每萬人擁有群眾文化設施建築面積(X6)、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量(X7)、網際網路普及率(X8)、公共文化設施參與度(X9)、文化消費價格指數(X10)、文化消費設施滿足率(X11)、受教育程度(X12)等指標為自變量,運用SPSS23.0軟體採取向後篩選策略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回歸方程R2=0.940,F=23.486(Sig.=0.000),回歸方程擬合度高,回歸方程如下:

從各影響因子的回歸係數可發現,除文化消費價格指數呈負相關外,其餘指標均呈現正相關,另外各指標係數均偏小且差距較大,表明文化消費水平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較為複雜。①在文化消費水平地域分異的影響因子中,有關文化產品供給及供給方式的因子(X6、X7、X8、X9、X11)相關性均相對較強,其中以網際網路普及率(X8)的回歸係數最高(0.279),表明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和更新在文化消費過程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②經濟發展水平方面的因子GDP(X4 回歸係數0.119)、居民收入(X5 回歸係數0.245)均具有較高的因子相關性,體現了經濟實力對文化發展強有力的支撐作用。由於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明顯增加,對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的多元化多層次需求將日益強烈,因而文化產業的增長得益於經濟規模的增長。③文化及相關產業固定資產投資(X1 回歸係數0.197)、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X3 回歸係數0.132)的相關性較高且為正相關,由此可見,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和產出均對文化消費過程產生了促進作用。④教育發展程度(X12)的相關性較弱(回歸係數0.002),即對文化消費的綜合情況影響不大。事實上,受教育程度影響著個體的知識水平和對外界信息的了解,進而影響其文化消費的需求和動機,因而居民受教育的水平不僅決定了他們自身的文化素養,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體文化消費意願的強弱。

綜上,中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文化消費水平較高,其文化消費環境佳、意願強、滿意度較高;中西部地區文化消費水平較低,其文化消費環境差、意願較弱、滿意度也參差不齊。整體空間格局表現為東西差異,城市群契合效應明顯,且存在一條類似人口、經濟分布規律的「胡煥庸線」,「胡線」兩側文化消費水平差異較大;分板塊空間布局表現為明顯的梯度差異,以板塊內差距為主,板塊間差距為輔。另外,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在文化消費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經濟蓬勃發展的態勢是文化消費發展的支撐力,政府調控和教育水平也驅動了文化消費水平的地域分異情況。因此,需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與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文化消費習慣、文化消費環境等相一致的文化政策體系。

相關焦點

  • 《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教案
    【師生總結】同學們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東部地區的自然帶從南向北(或從北向南)大致與緯線方向分布一致,即作東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帶的這種分布規律稱為緯向地域分異規律。也就是由赤道到兩極的緯向地域分異規律。2.緯度地帶性(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熱量為主導因素【問題】同學們再仔細讀圖:看看世界上還有哪些地區的自然帶也具有這樣的分布規律呢?
  • 高中地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說出不同空間尺度的地域分異;知道陸地自然帶的形成和分布;能分析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過程與方法】通過運用地圖分析地域分異規律,提高讀圖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 地域文化視角下MOOC自主學習影響因素研究
    地域文化視角下MOOC自主學習影響因素研究喻 葵(東華大學 旭日工商管理學院,上海 200051)【摘 要】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使得在線開放課程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廣泛應用,在線課程對各種屬地的生源完全開放,並多採用自主學習方式,國內學界圍繞學生在網絡學習環境中的動機、感知等已展開相關研究,但尚未涉及中國本土學生的文化背景與在線自主學習的關係。
  • 2018.01:中國城市PM2.5的時空分異及影響因素分析(劉曉紅等)
    中國城市PM2.5的時空分異及影響因素分析[1]第二,對我國PM2.5社會經濟影響因素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的顯著效率收益完全抵消由經濟增長和別的驅動因素所引起的排放增長[7]。這是因為隨著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城市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對教育文化娛樂和信息等服務消費需求增加,文化素養提高,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環保意識,進而在日常行為中注意環境保護,節約資源。
  • 試論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的價值意義
    茅臺文化對接地域文化的形式內容茅臺作為舉國公知、舉世聞名的一個酒類品牌,其身上已經賦予了很多立體價值和人文化色彩。茅臺不但是酒品消費傾向的風向標,也是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風向標。更是國民追求優質健康指標的風向標。
  • 商務部副部長:中國居民消費水平有待提高 面臨三大制約因素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陳溯)「中國消費前景巨大,但仍然存在制約因素。」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19日對外表示,中國居民消費水平有待提高,面臨三大制約因素。 在當天召開的「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上,錢克明表示,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且具有很大增長潛力。
  • 高考志願填報,地域因素-不得不考慮
    地域之所以是考生選擇大學的一個重要的考察因素,主要是因為地域對考生今後的大學學習和就業都會有重要影響。總的來說,地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教育資源 我國的高校分為部署高校,省屬高校和地方市屬高校。
  • 中國城市綠色創新水平及影響因素貢獻度分解
    本文採用2005—2016年中國專利全文資料庫識別地級市層面的綠色專利數量,通過回歸分解識別影響地區綠色創新水平差異的主要決定因素及其貢獻度。本文發現:(1)我國的綠色創新水平呈現明顯的區域發展不平衡特徵,東部地區整體發展迅猛,中西部地區相對緩慢,不同城市的綠色創新產出呈現兩極分化。(2)不同地區影響綠色創新產出的因素存在差異性。
  • 橫斷山脈:中國垂直分異最明顯的山脈,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某一區域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要素,如地形、氣候、生物、土壤、水文等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還表現在,當你對其中某一要素進行改變時,不僅僅影響該要素,也會影響自然環境中的其他要素,甚至影響整個自然環境,乃至影響其他區域。
  • 橫斷山脈:中國垂直分異最明顯的山脈,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某一區域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要素,如地形、氣候、生物、土壤、水文等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還表現在,當你對其中某一要素進行改變時,不僅僅影響該要素,也會影響自然環境中的其他要素,甚至影響整個自然環境,乃至影響其他區域。
  • 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現山地的垂直分異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眾多經典的古詩詞中也蘊含了很多的地理知識,之前我們介紹了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詩中「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語句,描寫了在小範圍區域短時間內,天氣陰晴雲雨反覆變化的天氣現象。
  • 影響消費行為的個人因素有哪些?
    購買行為是一個綜合性的行為,在消費者做出一個購買行為時,會收到經濟、文化、技術以及社會各方面的環境因素影響。但是筆者認為,在眾多影響的因素之中,個人因素是枝幹,是消費者購買行為發出的核心主導,文化、社會的影響是附加在這個枝幹上面的繁葉。
  • [高考地理知識點]影響地理事物(現象)的因素
    影響地理事物(現象)的各種因素   1、影響某地氣溫高低的因素:——位置、大氣、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類活動   (1)、位置:包括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①緯度對氣溫的影響:全球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 佳文賞析 | 陽明學深刻影響福建地域文化
    曾彩青 拍攝編者按: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近幾年來,先後組織舉辦「陽明學在福建」「王陽明國際學術研究會
  • 源遠流長的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文化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代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而不等同於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四個文化圈組成)。徽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
  • 地域文化在現代美術中的影響
    THE SECOND PART|WORKSPaper地域文化在現代美術中的影響----以魯菲諾·塔馬約為例緒論:研究目的:地域文化在在現代美術中的影響,以墨西哥畫家魯菲諾·塔馬約為例。馬蒂斯,畢卡索,克拉克等現代藝術先鋒都是他學習的對象,雖然沉浸在現代藝術的探索中,以及長期生活在現代氛圍濃鬱的紐約,但他呈現的作品依然有著濃鬱的地域美術形對畫面的影響,發展出了自己對現代美術的理解與詮釋。中國同樣是文化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著很好的傳統文化藝術脈絡。魯菲諾·塔馬約是現代美術啟蒙時期的經歷者,也是本民族藝術與現代美術結合成功的畫家之一,這種個案可以作為對地域傳統藝術再向前推進的參考。
  • 影響網絡消費的首要因素是啥?這份報告說清楚了
    原標題:影響網絡消費的首要因素是啥?這份報告說清楚了
  • 作為地域文化的載體,懷安方言在發展中受到了哪些影響?
    懷安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 也是人們相互之間溝通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 自然和人為因素對方言形成的影響 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環境包括山川、湖泊、河流、地形、地貌、氣侯等,在方言的形成和發展中有著不同的作用。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影響治理效率的文化因素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王明進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制度是深深嵌入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現實之中的。一種制度只有與自身的歷史、文化高度融合,才能最好地發揮其效能。而分析一種制度的效能,也應該考慮到其歷史文化因素。
  • 基於地域教育文化生態的「京津冀」
    一是圍繞「一體地域發展文化目標」,整合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具有兼容性、互動性的京津冀遠程教育合作辦學體系;二是圍繞「六層地域優勢文化媒介」,建設具有分層性、融合性的京津冀全要素遠程教育媒介公共平臺支持體系;三是圍繞「八類地域產業文化布局」,建設具有統籌性、協同性的京津冀遠程教育聯動運行體系;四是圍繞「一元地域服務文化主軸」,建設具有便捷性、高效性的京津冀遠程教育公共支持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