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涼山州昭覺縣:彝寨兒女的脫貧「三部曲」

2020-12-20 荔枝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荔枝新聞記者/陳軍 範志凱 視頻包裝/李姍

四川大涼山腹地,群峰起伏,層巒聳翠。然而,蜿蜒崎嶇的山路也長期阻礙著這裡與外界的聯繫,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昭覺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

今年5月,有著「懸崖村」之稱的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迎來了一次大規模搬遷,全村80多戶貧困戶集體「下山」,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安置房小區。

在懸崖村村民們「下山」半年後,11月17日,包括昭覺縣在內的7個縣退出國家級貧困縣,涼山全州脫貧「摘帽」。

如今,越來越多的昭覺人通過發展農業種植和學前教育等,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彝寨兒女們奏響了具有涼山特色的脫貧「三部曲」。

搬遷扶貧:

「懸崖村」村民的新生活

昭覺縣最大的安置房小區——沐恩邸社區

在昭覺縣規模最大的安置房小區——城北鄉沐恩邸社區,居民們家家戶戶正在撣塵掃除,各式各樣的年貨一層又一層,擠滿了冰箱。這段時間,從故土遷出的安置戶們第一次在政府安置的「新家」裡過彝族新年。相較於往年,這個新年,有些不一樣。

沐恩邸社區副主任何軍接受荔枝新聞採訪

沐恩邸社區副主任何軍告訴荔枝新聞,這批安置戶都是今年5月初搬遷入住的,目前整個小區共有6200多位居民,來自全昭覺縣84個行政村。其中,因上下海拔高差近千米而得名的「懸崖村」——阿土列爾村的80多戶貧困戶,也被安置在這裡。

從土生土長的彝寨村落搬遷,半年來,「懸崖村」的村民們在「新家」過得如何?

楊鋁洗和兒子在寬敞明亮的新家

30歲的楊鋁洗是「懸崖村」的「外來媳婦」,她回憶說,5年前剛嫁到「懸崖村」時,1000多級的鋼結構階梯還沒有修築好,要上山只能攀爬藤梯,陡峭的石壁令人望而生畏。一家5口人蝸居在一間低矮、破舊的茅草房裡,「哪一天可能說垮就垮了」。通常每隔兩三個月,楊鋁洗和丈夫才下山一次,再背著幾十斤油、米等生活必需品回來。

搬遷到沐恩邸社區後,楊鋁洗一家人都感受到了便利。今年9月份,楊鋁洗3歲半的兒子開始上幼兒園小班,幼兒園建在社區裡,步行幾分鐘就能到達。而在懸崖村,從山頂的村莊到山腳的學校上學,孩子們需要攀爬落差800多米的懸崖。

臍橙豐收的季節到了,最近一陣子,楊鋁洗的丈夫開著車四處奔波,將懸崖村種植的臍橙經銷到四川各地,最多時每月能掙上萬元。楊鋁洗自己也沒有閒著,每個周末,她都會到社區上烹飪培訓課,為之後成為一名廚師做準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社區副主任何軍說,要讓「遷出來」的彝寨人真正站穩腳跟,學好一技之長十分重要。為此,社區陸續開辦了電焊、刺繡、烹飪等技能培訓班,還推介有意向的居民到產業園、工廠工作。截至目前,沐恩邸社區已經向外輸出了400多名勞動力。

敵日子五在廚房做飯

35歲的敵日子五是懸崖村「土著」,祖祖輩輩都定居在「懸崖村」。敵日子五說,在村裡不少人家都沒有廚房,屋外搭一個簡易的爐子,就是做飯的灶臺。大家集體席地而坐進食,吃肉的機會並不多,一日三餐大多是玉米、蕎饃和土豆。

如今,敵日子五一家住進了100平米的新房,可以在寬敞的廚房裡做飯,不用每餐吃酸菜、醃菜,社區裡每天都能買到新鮮菜。敵日子五說,這種生活「自己之前想都不敢想」,這一切都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懷、扶持。

何軍說,腳下的這片土地原本在彝語中叫做「母恩地」,安置點建成後,當地政府將社區名改成「沐恩邸」,意為「沐浴黨恩的府邸」。黨和政府的恩情,沐恩邸居民會永遠放在心中!

 產業富民:

大棚蔬菜耕出一條「致富路」

佔地5000畝的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全景

距離昭覺縣城15公裡的四開鄉好谷村,崇山峻岭之間,一排排整齊的蔬菜大棚和玻璃溫室格外引人注目,佔地5000畝的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就坐落在這裡。

秋日的產業園裡,熟透了的番茄和辣椒沉甸甸掛在枝頭,露天菜地一片綠意盎然,傳播著豐收的喜訊。

產業園生產主管宋永超介紹說,前期調研中,他們發現當地村民農業生產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階段,機械化程度低。受到耕地面積少和氣候的影響,當地主要種植土豆、蕎麥等作物,一年一熟,每畝地產值不超過2000元。

2018年6月,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期建設完成,建成了智能玻璃溫室、育苗室、種植大棚等,主要種植茄果類、葉菜類蔬菜。通過一系列農業設施、技術,蔬菜種植克服了冬季低溫、少雨的不利條件,農業產品除了銷往昭覺縣、西昌市的農貿市場外,還能給深圳等地的大潤發超市供貨。每畝地產值可達到2萬多元,增長了近10倍。

宋永超說,帶動當地農戶增產增收,實現脫貧奔小康,是產業園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目前,項目已進入二期建設,投入農業生產的土地達2000多畝。待園區全部建成後,可以提供1300多個工人崗位,吸納周邊兩三個鄉的勞動力,預計可實現農戶人均年增收1.2萬餘元。

園區種植的大棚蔬菜遠銷多地

另外,園區建設以來,已經累計為1000多名農戶開展農技培訓,培養新型職業農民20人,鄉村農技人員7人。先後已有8名貧困戶自主創業,開展越夏蔬菜種植,戶均增收2.2萬餘元。

村民在大棚裡採摘葉菜

45歲的吉勒阿呷是當地好谷村村民,自產業園建成以來,她已經在這裡工作了2年多。每天上班8小時,負責蔬菜的澆灌和採摘。吉勒阿呷說,這份工作最讓她滿意的地方就是離家近,工作時間靈活,可以兼顧照料家裡的大小事務。

吉勒阿呷給我們算了一筆帳:之前她在家種莊稼,只能勉強滿足一家人的溫飽,沒有多少額外收入。到產業園上班後,收入來源分為三部分:每月務工收入2000元;土地流轉每年一畝地收入600元;年底還能獲得固定分紅每畝地200元,每年的總收入將近3萬元。

吉勒阿呷有3個孩子,都在當地上中小學,眼看著家裡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吉勒阿呷許下了一個樸素的心願:「我一輩子沒有出過四川,希望能供孩子考上大學,到時候一家人能一同去成都、北京看看」。

教育「扶智」:

「學前學會普通話」遍地開花

梭梭拉打村愛民幼兒園,學生們正在做早操

「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在武警四川省總隊愛民幼兒園,這首耳熟能詳的《學普之歌》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唱。自2018年5月以來,「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已覆蓋全涼山州3895個幼兒園,惠及學前兒童近30萬名,學前學習漢語的種子在彝族兒童的心中悄悄生根發芽。

愛民幼兒園是四開鄉梭梭拉打村的幼教點,由武警四川省總隊支援建設。嶄新的校舍、寬闊的庭院、豐富的遊樂設施令人眼前一亮,但就在一年前,幼兒園的教學條件同樣十分艱苦。

幼師阿達阿呷在這所幼兒園教學已經6年了,她說,2019年9月搬進新校舍之前,孩子們一直在梭梭拉打村的村小上學。當時,幼兒園的小朋友擠在只有10幾平米的房子裡上課,教室十分破舊,碰到大雨天,屋頂還會漏雨。

「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最早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開展的。老師們按照制定的周計劃、月計劃,每天幾句幾句地教給孩子們普通話,積少成多。搬到新校舍之後,通過多媒體技術,老師們在課上播放圖片、音頻、視頻,孩子們學起普通話更有興趣了。

老師阿達阿呷正在給學生們教普通話

6歲的俄洛日吉剛入學時,自己的漢語名字也不會寫,也不愛和其他同學說話。通過學習,俄洛日吉現在已經可以用普通話自我介紹,進行日常的簡單對話。俄洛日吉的性格也越來越開朗,課堂上發言更加積極,還自學了幾首普通話的流行歌曲。

阿達阿呷說,之前村裡不少家長認為,學前教育無關緊要。但看到孩子們的改變和進步後,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來。學校從最早的30多名學生,目前已經增長到了132名,這讓阿達阿呷和同事們甚是欣慰。

教齡4年的日火爾體是幼兒園唯一的男老師,他表示很羨慕現在的孩子,兩三歲就能接觸普通話了。在他小時候,同齡的孩子基本不會漢語,上小學後很難跟上教學進度,有些初中畢業後就輟學了。有了普通話這匹「駿馬」,越來越多的彝族孩子到外面的世界馳騁。前幾天,日火爾體的一位學生高興地告訴他,自己去縣裡上小學後,各科的成績都排在班上前三名。

武警四川省總隊機關幼兒園院長何筱蘭接受荔枝新聞採訪

武警四川省總隊機關幼兒園院長何筱蘭說,「扶貧先扶智」,教育脫貧才能為涼山的下一代培養更多人才。她還表示,下一步,除了硬體設施持續投入外,武警四川省總隊還將設置專項教育基金,吸引更多優秀的輔導員到基層任教,將愛民幼兒園打造成昭覺縣一張靚麗的教育「名片」。

脫貧攻堅以來,彝寨兒女用勤勞的雙手,正在創造著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低矮破舊的茅草房,被寬敞明亮的安置小區所取代;蜿蜒的山路,成了輸送農產品的「黃金紐帶」;「學前學會普通話」,給大涼山的孩子們架起了溝通的橋梁……

「昭覺」在彝語中意為「山鷹的壩子」,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未來這片土地上的彝寨兒女將如山鷹展翅一般,飛過連綿的群山,飛向更加遼闊的天地。

來源:荔枝新聞

編輯:奈斯

相關焦點

  • 丨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丨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2020-09-26 0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涼山州7個退出貧困縣群眾迎來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脫貧感恩黨...
    在昭覺縣沐恩邸社區,居民載歌載舞慶祝彝歷新年。記者 王雲 攝「300斤!」近日,記者來到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伸出3個手指比劃著,回答記者今年過年豬有多重的問題。11月19日,吉好也求一家已早早在西昌和昭覺灑拉地坡鄉購置了牛奶、水果等年貨。20日,還殺了一頭300斤的豬,準備開開心心過個彝歷新年。
  • ...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數字賦能 杭州打造幸福宜居城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數字賦能 杭州打造幸福宜居城市,.2020-09-27 11:16:57,.204306,.秦雅楠
  • 端起生態碗 吃上旅遊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十三五」時期,宜君縣完成造林綠化超26萬畝,綠色面積逐年擴大,截至2019年底,全縣林業森林覆蓋率達52.63%,植被覆蓋率達91.8%。  近年來,宜君縣堅持生態立縣,依託綠色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努力打造避暑勝地旅遊品牌。好生態讓農產品身價倍增,不僅提升了生活品質,更鼓了群眾腰包。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菏澤鄄城葵堌堆村:黃河灘區「空殼村」大變樣
    編者按:為生動展現山東人民美好生活變遷,講好億萬齊魯兒女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故事,即日起,齊魯網、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融媒體專欄,通過記者蹲點將鏡頭和筆觸對準具有典型意義的城市、區縣和村莊,分享脫貧攻堅成功經驗,講述基層一線的奮鬥故事。
  • 因地制宜,走上致富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雲南盈江縣石梯村民小組發展旅遊——因地制宜,走上致富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聽說過「鳥塘」嗎?一汪水塘,幾棵樹樁,樹樁的枯樹洞裡提前放上鳥兒愛吃的麵包蟲。變化發生在2015年11月蔡伍與人在村子旁合建了兩個鳥塘後,第二年年底他就順利脫貧。「和一般遊客不同,觀鳥者往往一待好幾天,長的甚至一兩個月,直到拍到想拍的鳥兒為止。」蔡伍說。2017年,掙到錢的蔡伍買車當了「鳥導」,載著觀鳥者在山裡各個鳥塘轉場,收入又增多了。「經營鳥塘的分成和開車當『鳥導』的收入加一起,一年賺了6萬多元。
  • 集中辦學,託起彝區學生新希望
    而今天,大山深處的彝寨裡,村民們也像城裡人一樣,每天接送孩子上幼兒園了。發生這種改變的原因,是遍布涼山的「一村一幼」建設。「扶貧先扶智」,扶智從什麼地方抓起? 彝族聚居區的涼山,幼兒教育成為首先關注的對象。如果說教育是涼山脫貧攻堅的重點,那麼,農村,尤其是彝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的農村幼兒教育,則是教育中的短板。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上海:小樓裡的最美夕陽景
    原標題: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上海:小樓裡的最美夕陽景   新華社上海9月24日電一幢四層小樓,外觀紅黃相間,院內綠意盎然。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福建漳州東山縣:生態好...
    福建漳州東山縣造林治沙,發展綠色產業生態好了 百姓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海天相接,滿眼蔚藍。正值開漁季,在福建漳州市東山縣陳城鎮岐下村,歸港漁船陸續駛來,一批批海產品被速凍、貼標、轉運。下午6時許,又遇退潮,離岸2公裡的「魚骨沙洲」漸露真容,一船船遊客踏上沙洲觀光遊覽。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清遠書寫新「清遠經驗」
    清遠市地處粵、湘、桂三省(區)交界處,現轄2區2市4縣,總面積1.92萬平方公裡,戶籍總人口430多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1萬多人,是廣東省陸域面積最大、世居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級市。2016年,根據省定貧困村的認定標準,清遠市共有261個省定貧困村,其中省直或中直駐粵單位幫扶31個,廣州市幫扶205個,清遠市自身幫扶25個。
  • ...退出貧困縣群眾迎來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貧感恩黨 新年話...
    近日,記者來到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伸出3個手指比劃著,回答記者今年過年豬有多重的問題。11月19日,吉好也求一家已早早在西昌和昭覺灑拉地坡鄉購置了牛奶、水果等年貨。20日,還殺了一頭300斤的豬,準備開開心心過個彝歷新年。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批准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意味著涼山州所有的貧困縣均已退出。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讓貧困群眾居有其屋!看吉安如何推進農村...
    據統計,從2013年至2020年,我市共改造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16.5萬餘戶,安排改造資金246960.25萬元,滿足了我市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需求。11月底,記者進行採訪,了解我市如何將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打造成脫貧攻堅戰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幸福工程。
  • 脫貧啦,幸福在敲門---四川日報電子版
    12月3日,涼山州昭覺縣特布洛鄉谷莫村,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的記者走進村民俄地曲西家中,女主人端出自家採摘的核桃熱情地招待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脫貧了,幸福在敲門。在涼山州彝區腹地,廣大幹部群眾曬幸福,講變化,謀未來。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求是網
    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宣傳思想戰線組織開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這次調研,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戰線組織規模最大、涉及範圍最廣、延伸觸角最長的一次調研活動,對於為全面小康立傳、為偉大時代寫史,對於推動宣傳思想戰線守正創新、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涼山州昭覺縣"懸崖村"的崖邊"突圍戰"讓藤梯"換甲"
    記者 王雲 攝四川在線記者 方小虎 王懷 張守帥 王雲 何勤華核心提示2016年5月,因進出村要藉助藤梯攀爬落差達800米的山崖,阿土列爾村引起廣泛關注,由此成為觀察四川精準脫貧的一扇窗口2016年歲末,本報記者再次進村採訪,發現阿土列爾村已經「變臉
  • 貴州財經大學校長到盤州市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1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彭吉軍)為深入落實貴州省委宣傳部關於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的安排部署,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做好服務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地論文」,記錄和呈現好貴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貴州財經大學校長趙普積極承擔脫貧致富村
  • 脫貧感恩黨 新年話幸福
    近日,記者來到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伸出3個手指比劃著,回答記者今年過年豬有多重的問題。11月19日,吉好也求一家已早早在西昌和昭覺灑拉地坡鄉購置了牛奶、水果等年貨。20日,還殺了一頭300斤的豬,準備開開心心過個彝歷新年。  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批准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意味著涼山州所有的貧困縣均已退出。
  • 2020年四川省百城千鄉萬村資陽市樂至縣龍門鎮氣排球分站賽開幕
    2020年9月18日,四川省「百城千鄉萬村」資陽市樂至縣龍門鎮氣排球分站賽暨2020年資陽市「百城千鄉萬村」活動啟動儀式開幕。樂至縣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成員李德文主持。9月18日,不忘國恥,銘記歷史。不忘國恥方可奮發圖強,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
  • 專題2018_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本報從今日起開設「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專欄,派出記者深入各地採訪,充分展現典型地區和企業改革發展之路,系統反應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突出展現億萬人民在改革開放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和偉大創造力,敬請讀者關注。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河北正定「半城郊型」經濟統籌城鄉發展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河北正定「半城郊型」經濟統籌城鄉發展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11月17日 09:57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今天的《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