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革命先烈曾拋頭顱灑熱血。清明節前夕,阜小布梳理了阜陽主要的烈士陵園,請為他們送上一束鮮花和最深切的緬懷。
四九起義紀念館
潁泉區行流鎮王官集行政村
簡介:主要由紀念碑、陳列室組成。四九起義紀念碑高10米,是紀念館內的標誌性建築,是為了緬懷在1928年4月9日阜陽爆發的武裝起義中壯烈犧牲的80餘位革命先烈而建。陳列室面積約150平方米,室內分別陳列早期中共阜陽黨組織發展概況及阜陽近代史、四九起義有關史實、今日阜陽的發展變化和成就,還陳列著四九起義時用過的部分武器及烈士的遺物。
阜陽烈士紀念館
潁州路南端
簡介:前身為建於1953年的九裡溝烈士陵園,園內長眠著不同時期的革命烈士。1996年,九裡溝烈士陵園閉館後拆除。2014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城南九裡溝新建以和平公園為主題的開放式烈士紀念館。2015年9月30日,阜陽烈士紀念館對外正式開放,裡面展出2000多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160餘件實體展品。
魏野疇烈士陵園
臨泉縣老集鎮S328線西側,界南河東岸
簡介:2016年,完成改建的魏野疇烈士陵園正式對外開放。陵園分兩部分:陵園風景區,遍植松柏、花圃,豎立著魏野疇烈士的漢白玉雕像;紀念館為兩層建築,運用現代陳列理念和多種藝術形式手段,講述了魏野疇烈士的一生。館內陳列著魏野疇烈士的相關史料和遺物,有他曾經穿過的長衫、戴過的禮帽等。
魏野疇原為中共皖北特委書記。1928年4月9日,魏野疇根據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組織和發動了著名的阜陽「四·九」起義。但由於準備工作不成熟,起義失敗。魏野疇率部撤離阜陽,途經臨泉老集時被敵人殺害於界南河邊。
太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城關鎮鏡湖西路與國泰路交匯處
簡介:主要建築有革命烈士紀念碑、憑弔廣場、烈士事跡陳展館等。紀念館環境優美,松柏和花木環繞,廣場寬闊,是一個集參觀、瞻仰、學習、集會為一體的開放式主題廣場。烈士紀念館收集陳列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等不同時期634位英烈史跡、文史和圖片等資料計1200餘件,大廳內陳展著陳修文、牛治平、張寧海等48位革命烈士的鬥爭史實。
阜南縣曹集鎮烈士陵園
曹集鎮西街村
簡介:建於1957年,埋葬有郭圍孜慘案死難革命烈士10人。1948年,阜南曹集經常有土匪出沒,活動在當地的革命武裝力量逮捕了土匪頭目。為了搞垮革命武裝力量,土匪混進了革命隊伍,1949年1月17日夜,匪徒們裡應外合,密謀攻打革命隊伍,開槍射殺熟睡中的革命同志。在這場戰鬥中,共10名革命同志不幸遇難。為紀念10名烈士,1957年,當地政府修建了曹集革命烈士陵園。
來源:潁州晚報
編輯:阜小布
點擊【在看】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