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深處最美的滋味永遠是家鄉的鐵鍋燉,我的家鄉是吉林嫩江江畔的一座小縣城——大安,大安取安定繁榮之意,寄託了純樸鄉親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都知道東北人性格豪爽,這豪爽的性格在飲食文化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北方的冬天銀裝素裹,大地被皚皚的白雪覆蓋,氣溫也降到零下30攝氏度。在如此寒冷的天氣裡,一家人圍坐在燒得滾熱的火炕上,美美地吃上一頓鐵鍋燉,喝上一杯自家釀的米酒。儘管屋外天寒地凍,身體卻因這美食與美酒變得溫暖。
在老家素有鐵鍋燉一切之說,就是不管什麼食材,只要在鐵鍋裡燉上這麼一遭,都能變得香氣四溢,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媽媽做的鐵鍋燉魚。
嫩江產的野生鯽魚一直是老家人引以為傲的食材,鯽魚味道鮮美,口感Q彈,營養也極為豐富。媽媽總是在市場上買最新鮮的活鯽魚,刮去魚鱗,除去內臟,衝洗乾淨後用蔥、姜、蒜和料酒事先醃製一會。
接下來就到了炒料的環節,媽媽在直徑1米的鑄鐵大鍋灶裡用劈柴生起火,劈柴的火勢要比現在人們常用的天然氣旺許多,可以把食材的香氣充分地燉煮出來,這也是鐵鍋燉滋味如此美好的奧秘之一。
鐵鍋燒熱後,熱鍋裡入冷油,待油溫升上來之後,下入辣椒、花椒和大料炒出香味。這時最重要的調味料就要登場了,它就是東北特色——自己家釀的黃豆大醬。在老家黃豆大醬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必備的調味料,大蔥蘸大醬也被認為是東北人一個特色鮮明的飲食標籤。這種由黃豆發酵得來的大醬,飽含著時間的饋贈,在每個家鄉人的味覺神經裡留下揮之不去的記憶。
加入大醬後的底料顏色呈現出誘人的醬紅色,散發出撲鼻的香氣。媽媽往炒好的料裡加入滾燙的熱水,一鍋香噴噴的燉魚湯就算準備好了,然後把已經醃製好的鯽魚連同醃魚的輔料一起倒入湯中,再加入切成片狀的五花肉。菜湯在鐵鍋中翻滾,一個一個連續的氣泡形成後又破裂開來,菜香從鍋裡瀰漫到整個屋子,魚和五花肉在翻滾的湯中逐漸熟透,各種食材的香味都被最大限度地呈現出來。這時媽媽總要在鐵鍋上面再貼上一圈玉米白面的大餅子,這樣一大鍋飯菜就都準備好了。
即使離開家鄉多年,媽媽親手做的鐵鍋燉魚的味道仍然在我腦海裡縈繞,同樣揮之不去的還有媽媽瘦小的身子在寬大的灶臺邊忙碌的身影。
今年過年,我把沒過門的媳婦帶回了東北老家。媽媽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盼望著我們,剛見到兒媳就一把握住兒媳的手,眼裡滿是欣慰的神情,我這個她最放心不下的兒子也終於要成家了。
我和媽媽一起在廚房學習做鐵鍋燉魚,我說,「從小到大最喜歡的就是這口。」媽媽笑著說,「以後和媳婦好好過日子,安安穩穩的生活,回家來媽媽給你們做好吃的。」媽媽一輩子樸實無華,最大的願望無非就是能看到她的孩子過得幸福。
媽媽的鐵鍋燉承載著涓涓的母愛,提醒著我無論走多遠,回首處都有一個溫暖的、充滿美好滋味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