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再生研究破解受孕難題—新聞—科學網

2020-12-20 科學網
幹細胞再生研究破解受孕難題
卵巢早衰不再是「不治之症」

 

1月12日上午9點19分,隨著一名男嬰在南京鼓樓醫院呱呱墜地,一項幹細胞再生醫學技術研究也取得突破性成果。嬰兒的母親方女士曾被確診為卵巢功能衰竭導致不孕,34歲的她求子心切。輾轉於全國各地多家醫院各個科室後,方女士在2015年12月來到南京鼓樓醫院,決定為生出自己的寶寶做「最後一搏「,這一次終於取得成功。

南京鼓樓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孫海翔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當前針對不孕的常規治療方法是雌孕激素替代治療,但卵巢早衰的患者在月經周期中沒有優勢卵泡活動,就無法取得卵子,所以激素替代治療收效甚微。孫海翔對記者打了一個比方:「就像一朵鮮花從根莖開始枯萎,卵子就是『種子』,胎兒就是果實,沒有好的『種子』,如何能結出甜美的『果實』?」

2015年,在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先導專項支持下,孫海翔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戴建武團隊共同合作,通過醫院審查、國家衛計委備案後,作為我國實行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制度後首批備案的八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之一,雙方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展開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幹預卵巢早衰合併不孕症臨床研究。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黨委書記胥偉華介紹,早在2009年,團隊就開始構建動物模型,進行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試驗。而從事再生醫學研究的戴建武團隊,此前已經在子宮內膜再生、脊髓神經再生等臨床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為解決卵巢早衰這一「不治之症」,戴建武帶領團隊設計研發了可注射智能型膠原支架材料,用於卵巢功能再生。

經過前期大量體外實驗和動物試驗,研究團隊證實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聯合膠原支架材料,可通過磷酸化卵泡發育的關鍵分子,加速原始卵泡激活和顆粒細胞增殖。孫海翔向記者介紹,一方面,幹細胞能夠分泌多種細胞因子,通過旁分泌途徑參與調節顆粒細胞的生長、凋亡,從而修復早衰卵巢。另一方面,臍帶間充質幹細胞附著在凝膠狀膠原支架材料上,利用可注射、可降解的支架幫助幹細胞定植、分化,激活原始卵泡,從而使得卵巢早衰患者恢復重新生育的能力。

南京鼓樓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教授丁利軍告訴記者,該項研究在兩年內入組患者23人,九名患者已經發現優勢卵泡活動,已有兩名患者獲得臨床妊娠,另有兩名患者已經獲得可移植胚胎,正在準備子宮內膜等待移植。此次誕下健康寶寶的方女士,曾在2015年、2016年分別接受三次幹細胞卵巢內移植術。在2017年5月,經檢查確認,方女士終於實現自然受孕。1月12日上午9點19分,黃女士誕下一名五斤九兩的健康男嬰。方女士的丈夫黃先生表示,妻子能夠成功懷上寶寶,「心情很激動」,「離不開對醫生團隊的充分信任」。

方女士的寶寶順利出生標誌著卵巢再生臨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戴建武表示,該項研究還為高齡婦女卵巢功能低下及卵巢抗衰老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隨著卵巢再生技術的成熟發展,以及國內對於幹細胞治療相關政策法規的完善,更多患者享受到通過幹細胞再生技術治療卵巢早衰的「福利」,為期不遠。

卵巢早衰指卵巢功能衰竭,在育齡女性中發病率超過1%,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和年輕化趨勢。卵巢早衰會導致患者在40歲之前發生閉經、雌激素水平降低等症狀,我國不孕不育人數目前已超過4000萬,由卵巢因素引起的不孕約佔15%-25%,卵巢早衰被認為是導致不孕的「不治之症」。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破解成年非人靈長類脊髓損傷修復難題 受損神經 有望再生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雙聘教授李曉光、上海同濟醫院孫毅教授及首都醫科大學楊朝陽教授帶領團隊,歷時20餘年成功破解成年非人靈長類脊髓損傷修復這一醫學難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成年中樞神經系統的特化區域發現了內源性的多潛能幹細胞,在應用內源性神經幹細胞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這些內源性的幹細胞可以持續地分化成神經元,神經元可以參與新環路的形成,導致神經損傷後的部分功能的恢復。但上述這些研究僅限於活化並募集腦部內源性神經幹細胞。
  • 宮內膜幹細胞:女性抗衰利器—新聞—科學網
    國內外研究證明,女性體內每個月都有再生細胞產生,並隨月經血排出體外,這就是子宮內膜幹細胞。 早在2013年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順昊細胞生物技術(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昊生物)就獲批了我國「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並與北京協和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及天津中心婦產醫院共同承擔了2014年新藥創製項目「子宮內膜再生細胞治療卵巢早衰臨床前及臨床研究」。
  • JCB:研究顯示女性肌肉乾細胞再生能力較卓越
    根據英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UPMC)兒童醫院的研究者最新研究顯示,由女性肌肉中所分離出的幹細胞再生能力優於男性。這項結果於4月9日發表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期刊中,是首次著眼於性別差異的幹細胞再生相關研究。
  • 盤點:值得關注的幹細胞領域研究進展
    ,既能實現長期穩定大量的體外擴增,又能保持原代造血幹細胞的再生能力,尤其是對具有長期移植功能的造血幹細胞的擴增潛能,對幹細胞及基因治療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突破性意義。 該研究發現:將「人間充質幹細胞球」能直接塗抹於皮膚傷口,即使在低氧和炎性的創傷環境中,這些幹細胞球比單個幹細胞更容易存活,且能快速遷徙到傷口內部,幫助表皮重建和血管再生。這相較於傳統幹細胞注射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移植細胞的存活,並減輕了移植過程的痛苦。
  • 「牙髓再生術」讓壞牙死而復生—新聞—科學網
    8月29日,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金巖率領的科研團隊舉行新聞發布會,報導了該團隊通過模擬牙齒發育原理,建立基於幹細胞自組裝的細胞聚合體技術,利用脫落乳牙幹細胞成功實現了全牙髓組織的功能性再生的研究成果
  • 【新華網】我國幹細胞治療卵巢早衰臨床研究首個健康寶寶誕生
    南京鼓樓醫院1月12日迎來我國幹細胞治療卵巢早衰臨床研究的首個健康寶寶。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了解到,這是世界首例幹細胞聯合支架材料治療卵巢早衰臨床研究誕生的嬰兒,標誌著我國再生醫學技術治療卵巢早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卵巢功能早衰(POF)是指女性40歲之前由於多種病因出現卵巢萎功能衰竭,被認為是導致不孕的「不治之症」。
  • 我國幹細胞治療卵巢早衰臨床研究首個健康寶寶誕生
    南京鼓樓醫院12日迎來我國幹細胞治療卵巢早衰臨床研究的首個健康寶寶。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了解到,這是世界首例幹細胞聯合支架材料治療卵巢早衰臨床研究誕生的嬰兒,標誌著我國再生醫學技術治療卵巢早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卵巢功能早衰(POF)是指女性40歲之前由於多種病因出現卵巢萎功能衰竭,被認為是導致不孕的「不治之症」。
  • 中國再生醫學幹細胞轉化研究項目獲官方資助 預計後年完成
    中國網財經9月26日訊 日前,中國再生醫學發布公告稱,9月23日公司與香港大學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科技署就「建造間充質幹細胞自動化生物反應器」項目籤訂轉化研究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預計於今年10月1日開始到2018年9月30日完成,並獲香港創新科技署資助440萬港幣。
  • 國內幹細胞療法均未獲審批 警惕幹細胞騙局
    幹細胞因其再生能力往往被人們寄予「青春泉」式的魔幻期待,然而,打著幹細胞療法的幌子牟取暴利的事件也頻見輿論。近日,美國對非正規幹細胞療法的治理又一次引發了人們對這種新興的醫療技術及相關產品的關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表示,佛羅裡達州一家地方法院判定美國一家幹細胞公司旗下診所違法。
  • 牙髓再生臨床研究獲突破
    本報西安8月30日電 (記者龔仕建)壁虎尾巴斷了能重生,鯊魚牙齒掉了會長起來,為什麼人類一生只有乳牙和恆牙,牙齒掉了不能再生?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世界各國科研人員。近日,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組織工程中心金巖教授及其科研團隊經過20年努力,成功實現了牙髓再生,使得口腔疾病治療邁入新的裡程碑。
  • 牙科患者的福音:幹細胞或可使牙髓再生!
    羅格斯大學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或許能夠使牙科患者不再恐懼根管治療術。羅格斯牙科學院(RSDM)口腔生物學系的教授Shimizu正在研究如何使用幹細胞再生牙髓,而不是在根管治療期間將其移除。這給我們帶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由於她的研究,根管治療花費時間更少,並且幹細胞生成的牙髓將大大降低感染和併發症風險。
  • 幹細胞——攻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新利器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病原因可能是造血幹細胞缺乏、骨髓微環境異常、免疫機制紊亂,而且同一患者祖細胞、基質細胞、免疫三方面異常不是平行發生的[3]。再障患者本身的異質性決定機制的複雜性,因此臨床上單一藥物治療AA的療效往往較差。 目前,治療AA的方法包括支持治療和目標治療兩種。
  • 北航李曉光團隊20餘年研究獲突破性進展,受損神經有望再生
    相關研究成果5月29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5月31日《科技日報》頭版報導:《成年哺乳類中樞神經損傷不能再生結論被顛覆》。6月1日《人民日報》報導:《受損神經 有望再生》。這項成果究竟是什麼呢?一起看看《人民日報》報導吧!
  • 重醫兒童醫院獲批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共同發布第二批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名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下稱:重醫兒童醫院)成功獲批成為國家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近年,以幹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成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後的另一種疾病治療途徑,備受醫研領域關注。
  • 補牙時代結束了,幹細胞技術實現牙齒再生
    科學家們宣布,他們即將開發出一種用幹細胞來修復牙齒牙洞治療蛀牙的有效治療方式。他們說,他們的新的治療程序可以替代牙根管術、補牙術甚至烤瓷牙技術。目前治療齲齒的方式就是移除牙髓周圍的發炎部位後,使用根管術或烤瓷牙技術。但這種治療方式的治療效果有限,而且頻繁使用這種治療方式的話,最終結果就得徹底拔牙。
  • 再生醫學新突破,史丹福大學用骨骼幹細胞成功再生關節軟骨
    近日,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微骨折技術激活了骨骼幹細胞,實現了關節軟骨的再生。在美國,有5500多萬人遭受關節軟骨損傷的折磨,近四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患有關節炎,更多的人受到關節疼痛和炎症的困擾。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成年軟骨在受傷後不會再生。而近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在小鼠和人體組織中再生關節軟骨墊的方法。
  • 盤點| 幹細胞研究大事記:起承轉合皆故事
    幹細胞群的功能即是控制和維持細胞的再生。因此幹細胞在醫學界也被稱為"萬用細胞",而與幹細胞相關的醫學研究有時也被稱為"再生醫學",皆是因為幹細胞本身具有獨特的修復和重建功能,以及再生成為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能力,簡單的來說就像這貨。
  • 科學網—幹細胞療法在日本引起爭議
    此外,由於培育iPS細胞相對簡單,不像培育ES細胞那樣需要使用人體胚胎,因而監視起來非常困難,這項技術被使用於非倫理性研究的風險也就相應增大了。因此,兒玉聰建議提前做好「生命倫理評估」,這樣才能讓幹細胞研究真正造福人類。 人們對於利用幹細胞治癒疾病充滿期待,日本的一些診所也打出了幹細胞治療的旗號。
  • 肌肉乾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2期)
    2.肌肉乾細胞能長期有效治療尿失禁新聞來源:Muscle Stem Cells Effectively Treat Urinary Incontinence Long Term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和多倫多Sunnybrook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通過給女性壓力性尿失禁(SUI,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 中國科學家破解光合作用最重要「超分子機器」—新聞—科學網
    5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所柳振峰研究組、章新政研究組與常文瑞-李梅研究組通力合作,首次解析了菠菜光系統II-捕光複合物II超級膜蛋白複合體(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高精度三維結構。該項研究工作於北京時間5月19日在《自然》(Nature)期刊作為長篇主題論文(Article)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