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街道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四化」模式

2021-01-13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帥

垃圾分類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關鍵小事」,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街道按照「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強化黨建統領,用足「繡花功夫」,弘揚「工匠精神」,初步探索出一條適應城市發展和具備東城特色的垃圾分類新路徑。

直面垃圾分類難題

我們強化政策支持「長效化」

垃圾分類已日漸成為社區文明的必修課,面對習總書記有關垃圾分類重要指示,東城街道第一時間制定《東城街道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社區主體責任和物業服務企業具體實施責任。一是列支專項資金,對居民小區垃圾分類硬體設施進行配套完善,出臺系列考核獎補辦法,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推進。二是實行物業保潔員「一員多責」,按考核情況每月人均補貼600元,600餘名保潔員同時承擔垃圾分類宣傳員、垃圾回收員和桶邊監督員角色。三是建立垃圾回收補貼制度,根據可回收物收集量,按每公斤0.05-0.1元標準對物業公司給予補貼,依據小區居民人均可回收物收集量具體確定補貼標準,多收高補,鼓勵應收盡收。四是完善設施配套和運行保障,投資700餘萬元建設垃圾綜合分揀中心,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分揀處理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建築垃圾和園林垃圾,臨時存放有害垃圾,擇優選擇有資質的第三方分揀機構進駐免費使用,對物業公司前端收集的各類垃圾進行免費運輸和分揀處理,實現垃圾分類中端專業收運和後端標準處置。

面對垃圾分類考驗

我們實施智能投放「利民化」

垃圾分類處理是對東城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嚴峻考驗,是確保市民享有安靜整潔城市生活環境的迫切要求,更是街道實現高質量發展要破解的難題。面對考驗,街道投資110萬元開發垃圾分類綜合管理平臺APP,實時匯總和掌握街道及各社區垃圾分類前端收集、中端運輸和後端處置情況。投資300餘萬元研發建設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全密閉智能回收箱47個,通過人臉識別、手機掃碼、刷卡等方式分類投放垃圾,顛覆了居民對垃圾箱的傳統印象。垃圾分類綜合管理平臺與智慧物業平臺、便民電商平臺數據共享、功能互通,居民通過手機端APP了解物業和垃圾分類知識、查詢和使用積分、物業報修和事件投訴,以及預約物業公司上門回收大件垃圾和有害垃圾。電商平臺引進150餘家與居民生活相關的繳費、家政、餐飲類商家進駐,轄區內銀座購物廣場、魯百集團等知名品牌商家均已入駐,居民可通過手機端APP使用參與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進行提現、抵頂物業費,也可在電商平臺消費享受折扣、抵現等優惠活動,調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我們注重服務居民「精細化」

街道組織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物業服務人員開展垃圾分類「問計於民」大走訪活動,充分聽取居民意見建議,有針對性地制定系列利民便民措施。針對老年人智慧型手機使用率低、不會操作手機端APP的問題,為每戶居民配備垃圾分類智慧卡,老年人可持卡投放可回收物,或由物業服務人員持讀卡器上門回收垃圾,並幫助老年人查詢積分、兌現補貼、置換物品、電商消費等。全面推行「撤桶並點」,按照多層住宅每150戶、高層住宅每300戶的標準合理選址設置生活垃圾收集點,小區垃圾投放點由1460個減少到595個。實行定時定點投放,根據小區實際合理確定早、晚2個集中投放時段,時段之外除保留1-2處24小時開放投放點,有效解決了居民反映強烈的蚊蟲孳生和異味汙染問題。改裝垃圾分類專用運輸車,由物業公司用於垃圾桶運輸、園林和建築垃圾運輸及上門回收可回收物,解決了轉移垃圾桶噪音擾民、垃圾灑落二次汙染等問題,形成了東城街道獨有的「桶車對接、小車收運、大車集運」清潔運輸模式。同時,街道不斷強化垃圾分類宣傳推廣力度,安泰社區聯合春暉小學,以「小手拉大手」的萌娃之力帶動家庭力量,形成眾志成城之力解決垃圾分類新難題。金融港社區通過垃圾分類遊戲、環保時裝秀等為居民提供一場豐盛的精神大餐,為垃圾分類助力。

探索垃圾分類模式

我們推行試點先行「差異化」

東城街道按照試點先行、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後選取安泰北區、金水北區等作為垃圾分類試點小區,逐漸形成可複製的經驗加以推廣。金水北區作為老舊小區試點,建設垃圾分類宣教體驗小屋和智能垃圾回收箱,開展志願者桶邊指導,舉辦「舊物置換」「以物換物」「跳蚤市場」等,讓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知識,實地體驗參與垃圾分類的益處。安泰北區作為安居工程小區試點,原有15個垃圾投放點整合成8個,全部建設智能垃圾回收箱,居民安裝使用垃圾分類APP,投放生活垃圾和可回收物均可實現實時稱重積分、消殺、除臭等,可精準統計每戶居民每天產生的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重量,對垃圾分類進行數據分析,為撤桶並點、定時定點投放、垃圾減量分類等提供數據支撐。平臺統計數據顯示,安泰北區實行垃圾分類後,垃圾清運量由66噸/月減少為55噸/月,減量16.7%。目前,東城街道已在安居工程片區全部完成撤桶並點,群眾認可程度高,95%的小區零投訴,年底將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並結合智慧社區建設同步推進智能化。

相關焦點

  • 不厭其煩指導 溫柔耐心引導——記東城街道垃圾分類先進人物李莉
    在東城街道平安社區
  • 鹿城區濱江街道 生活垃圾分類中的「四種力量」
    「管家」的力量 社區基層充滿分類幹勁如今,在濱江街道,垃圾分類被大家當成了一件「美麗的事」,可是做成「美麗的事」卻並不容易,這中間「紅色管家」扮演了「主心骨」的角色。據了解,這支「紅色管家」隊伍由濱江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組成。生活垃圾分類推行之初,不少居民抱怨:「扔了幾十年垃圾,現在卻不知道怎麼分類了?」
  • 東城開展「分類小達人」垃圾分類擂臺賽活動
    6秒就能完成一道垃圾分類選擇題,1分鐘內準確將20種垃圾分類完畢,自編自演垃圾分類趣味節目,這些垃圾分類「小達人」,是東城區寶華裡小學的孩子們。日前,永外街道團工委、婦聯聯合寶華裡小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分類小達人」垃圾分類擂臺賽,40名五年級的學生分為綠色精靈隊和藍色天使隊熱火朝天地打起擂臺。「如果我們不去分類,我們的家園就會被這些高高的垃圾山吞沒!」在觀看了開場小視頻後,孩子們積極踴躍舉手發言,用稚嫩的話語描述垃圾不分類的危害。
  • 垃圾分類|《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解讀
    二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市整體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行城鄉統籌。條例規定我市行政區域內的城市和農村區域都要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對城鄉結合部、人口密集的農村地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地方,要求建立城鄉一體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系統;其他農村地區,體現因地制宜原則,確定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及管理模式,就近就地利用或者妥善處理生活垃圾。由區縣人民政府劃定納入城鄉一體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區域。
  • 浦江仙華街道:年底前全社區實行定點定時分類投放全覆蓋
    現在如果垃圾不分類啊,準是小區裡的異類了。」浦江仙華街道從2014年開始推行農村垃圾分類,2016年試點城區垃圾分類工作,2017年6月起全面推行城區垃圾分類工作。仙華街道垃圾分類工作以「黨建+」為引領,以黨員聯繫戶為結點,以精細化管理為主線,以立體式監督考評為手段,以長效機制為保障,全民參與,全面覆蓋,全方位推進垃圾分類精準分類。
  • 歸德街道「三統一」 保障垃圾分類全覆蓋
    (一)城鄉環衛一體化制度建立完善,統一購買垃圾清運車60輛,對109個村配備垃圾入戶收集員,製作垃圾分類導示圖、垃圾分類公示牌(領導小組信息、收集員信息、垃圾四分類信息),垃圾分類宣傳板牌。(二)每周一、周五管理員對保潔人員、網格員、管理區、村進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及垃圾分類工作宣傳,每兩周舉行一次有害垃圾收集活動。(三)與村內每戶籤垃圾分類承諾書、發放垃圾分類明白紙,營造濃厚的垃圾分類宣傳氛圍。
  • 龍潭街道村民垃圾分類因地制宜美了村居環境
    >龍潭街道村民垃圾分類因地制宜美了村居環境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馮興) 藍天下,白色的村莊、金黃的稻田、路邊彩色的小花與閃閃發光的池塘共同「繪製」出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這是23日記者在棲霞區龍潭街道靖安村蔣橋組村莊看到的一幕。
  • 作品展|最美家庭一帶十,垃圾分類我先行——前門街道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垃圾分類正式走入我們的生活為進一步倡導垃圾分類理念推動「垃圾分類『家』行動」工作安排引領廣大家庭形成垃圾分類新時尚東城區婦聯在全區廣大婦女和家庭中開展主題為「最美家庭一帶十 垃圾分類我先行」的垃圾分類創意作品徵集活動今天展示的是前門街道婦聯推薦作品~一大波精美作品即將來襲哦
  • 以薯田埔社區為「樣本」,馬田街道紮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鄧紅麗 通訊員 馬金玉 覃漢慧/文 張敬/圖10月22日上午,光明區馬田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姜陽組織召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垃圾分類工作的標準和要求,動員街道上下以薯田埔社區為「
  • 跟著垃圾去「旅行」 分類後垃圾去哪了?一起來「追蹤」吧!
    交道口經過垃圾分類的「洗禮」 街道、胡同變得越來越整潔 不少小夥伴開始發出了「靈魂問題」按分類要求投放垃圾後 這些垃圾都去了哪裡呢? 我們會不會白費工夫了呢?今天 讓我們跟著生活垃圾的軌跡 一起去「旅行」 看一看分類後的垃圾到底去哪了第1步:源頭分類 讓垃圾分類成為習慣每戶交道口轄區居民可自行準備兩個垃圾桶,一個放置廚餘垃圾,一個放置其他垃圾,包裝紙箱、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則單獨裝在一個袋子裡。
  • 合肥瑤海區推進垃圾分類 小區居民都說「贊」
    推廣垃圾分類近日,家住合肥瑤海區御景灣小區的居民吳女士發現,樓下的垃圾桶改成了一座別致的小房子,上面寫著「生活垃圾定點定時集中投放站」,不同顏色的窗口對應不同類型垃圾的投放口,和垃圾桶一起消失不見的還有髒汙的地面和燻人的異味
  • 市北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現場觀摩團走進阜新路街道
    2020/11/28 11:18:25   來源:齊魯晚報       為深入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規範提質
  • 縱觀四大城市樣板 探索垃圾分類「中國模式」,垃圾分類,固廢處理...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發布,要求實行垃圾分類回收,提出了要建立和實行垃圾強制分類制度。   2016年初,國家及各省市陸續發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指明了「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加強生活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的工作方向。
  • 垃圾分類,引領生活新時尚
    圖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設計效果圖。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2018年以來,我市陸續開展了部分小區、公共機構試點垃圾分類,出臺了《滁州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舉措體現了推行垃圾分類的決心。記者獲悉,近日,我市出臺《滁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同時,滁城四個街道辦事處,涉及52個小區正在開展「撤桶並點」工作,試點垃圾分類,明年1月啟用。
  • 做好垃圾分類 共享綠色生活
    如今,越來越多的廣州小區出現了智能化回收設備,居民們開始習慣通過掃碼扔垃圾來積攢環保金,實現資源回收利用;在海珠區的素社街道,綠化垃圾有專門的收集存放室,源頭減少露天堆放擾民情況;環衛收運系統與資源回收系統「兩網融合」已成為廣州垃圾分類的特色模式之一;廣州目前運營7個垃圾焚燒電廠,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15540噸/日……近年來,廣州持續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農村垃圾分四種!威海環翠區垃圾分類「環翠模式」這樣搞
    在前期調研考察的基礎上,環翠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制訂了適用於農村垃圾分類的模式、標準及分類方法,推出第一批垃圾分類試點村居4個,分別是張村鎮王家疃村,羊亭鎮貝草夼村,溫泉鎮小莊村,嵩山街道五家疃村。在羊亭鎮貝草夼村,紅色、藍色、褐色、灰色四類垃圾桶整齊的擺放在路口。
  • 探索垃圾分類治理「長沙模式」
    探索垃圾分類治理「長沙模式」北極星固廢網訊: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2017年1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湖南省長沙市入選全國46個垃圾分類試點重點城市之一。
  • 鎮江路街道自成一套「垃圾分類經」,生態文明建設在社區落地生根
    文/圖半島記者徐瑋苓為了繼續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幫助居民培養垃圾分類意識,鎮江路街道通過黨建引領科學化、普及教育常態化、監管責任制度化和垃圾分類融入到網格化管理即「三化一格」作為推廣垃圾分類工作的重點,以解決城市管理面臨的重點難點痛點問題。
  • 新北區加快垃圾分類體系建設,試行垃圾四分類智能投放
    今年,常州市印發《2020年常州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公布第四批城鄉生活垃圾分類點位清單。《方案》指出,2020年,全市1904個公共機構將全面實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 2020年龍華區生活垃圾分類攻堅戰全面提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8...
    從住宅小區到城中村,以點帶面全範圍鋪開深圳市從2015年起開始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於2019年出臺《深圳市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行動方案》,要求住宅區實行樓層撤桶,設置垃圾集中分類投放點,安排督導員每晚7點至9點「手把手」教市民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