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波蘭系列丨「我放棄去巴黎學音樂,只為了來到蕭邦的故鄉」

2020-12-12 波蘭旅遊局

中國人眼中的波蘭到底是什麼樣的?

為了讓大家多多了解波蘭獨特的一面,

我們推出了新欄目!新欄目中,

將有許多有趣的中國人

講述ta與波蘭的故事。

第二期

是畢業於蕭邦音樂大學

鋼琴專業研究生,

目前就讀於該校演奏家文憑的戚樂琳,

優秀的她曾同時拿到巴黎高師音樂學院

和馬賽音樂學院的offer。

但她的腦海中始終揮散不去

一張蕭邦音樂大學的招生海報……

圖源:戚樂琳

來波蘭學音樂,是我人生最幸運的事情之一

今年是戚戚來波蘭上學的第四年。以前,她只知道波蘭是個神秘的中東歐國家,有斯拉夫風格的建築:紅頂的教堂、五顏六色的小房子。對了,還有蕭邦!作為一名音樂生,波蘭鋼琴家蕭邦讓戚戚崇拜,也讓她對波蘭這個未曾謀面的國家有深深的嚮往。

本來,戚戚與波蘭是沒有過多交集的。在她大三那年,戚戚考上了兩所法國的音樂院校,並且已經在準備去法國的籤證了——但「緣分」就是這麼猝不及防。有一天,戚戚看到了宿舍樓下的招生海報,是蕭邦音樂大學!戚戚很想去,但她也知道考取那裡很難很難。放棄手裡的兩個offer,去圓心裡的音樂夢嗎?可是如果考不上蕭邦音樂大學,再想去法國也去不成了。當時,就連爸爸媽媽都不支持戚戚。

結果你猜怎麼著?戚戚還是毅然決然地為理想的學校拼了一把!於是,戚戚在波蘭的生活就這樣美好地展開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圖源:戚樂琳

開開心心地來到波蘭蕭邦音樂大學後,戚戚才知道,有20多個人和自己競爭1個入學名額,而最終如願以償的是戚戚!在波蘭音樂大學讀書的日子裡,戚戚覺得有苦有甜。苦的是,她覺得自己不算班裡的尖子生,一開始甚至是倒數,一點點才把成績趕上來。甜的是,進步了的自己,也可以開音樂會了,也可以把音樂作為自己的職業了!

「在琴房『磕』曲子真的很難受 ,但今天練不好明天練,不行就後天練,直到練出來的一刻,真的很值得!」畢竟,這是戚戚「賭」上前途、放棄了巴黎的學校而拼來的學習機會呀!她怎麼會輕易說放棄呢?

圖源:戚樂琳

「波蘭啤酒真是太好喝了!」

波蘭音樂學院的經歷當然是好得沒話說,但波蘭……戚戚說,第一天來這兒的時候自己徹底傻了!一個因為天氣,一個因為口味。她是廣東人,「我出生20多年都不知道真正的冬天什麼樣!」然而11月的波蘭天氣正冷;食物方面,廣東人口味清淡,而波蘭重油重鹽。不過,因為不適應帶來的壞心情還沒持續幾天,戚戚就被波蘭的愜意生活徵服啦!

首先吸引她的是波蘭啤酒:「太好喝了吧!有各種口味的。在國內,啤酒的味道都差不多。」還有波蘭豬肉、黑麥酸湯。「我跟你說urek這個湯特別神奇!國內喝不到,歐洲其他國家也喝不到。」慢慢地,戚戚發現,華沙和自己的家鄉廣州也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食物豐富!「華沙的維斯瓦河邊有很多酒吧、小吃店,甚至還能吃到韓國炸雞!」

圖源:beta7

冬去春來,波蘭的風景更美了。我最喜歡波蘭的夏天,一整天天都是藍的,那種很乾淨的藍色。還有波蘭的公園,我也愛。」在戚戚眼裡,波蘭的公園勝在一份自然,沒有過多人工雕琢,「綠化面積很大,好像波蘭的綠化面積在世界都是前幾名吧?」

圖源:戚樂琳

不只是城市裡,鄉下的波蘭也別有一番景色。「有些波蘭小鎮是真的鳥語花香的地方,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一幢小木屋,有一個很大的花園。」說真的,哪個女孩沒做過關於「小木屋」的夢呢?在戚戚眼裡,這就是真正的愜意生活!

現在,就算是波蘭的冬天,戚戚也已經習慣了,學業方面也漸漸步入正軌。戚戚經常想起自己當年來波蘭的決定:「波蘭對我來說,是個意外,一個很美好的意外。我覺得我沒有來錯地方!」

圖源:戚樂琳

強烈推薦蕭邦的出生地!

還記得戚戚來波蘭的理由嗎?因為她最喜歡的音樂家就是蕭邦,「他的音樂高貴,優雅,細膩,純粹,但是也不缺少激情和火熱。」

也正因如此,有一個地方,對戚戚來說意義非凡——華沙的國家愛樂廳。去年,她偶然得到在那裡個人演奏的機會。「那是我覺得是我的音樂生涯中最最最值得紀念的一件事!排NO.1的一件事。」第二個有特殊意義的事是,戚戚去一座叫安東寧的城市參加了一場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選手都是在波蘭的外國人。當時,我們六名參賽選手住在安東寧的狩獵宮。說是比賽,但大家住在一起、一起交流,相親相愛地朝夕相處了三四天,一點兒也沒有比賽那種緊張的氣氛。說真的,比賽結束時,我們還特別捨不得,到現在我們六個人還會互相聯繫和問候。」

圖源:戚樂琳

在波蘭的幾年裡,戚戚參觀過偶像蕭邦的出生地熱拉佐瓦沃拉(elazowa Wola)、蕭邦公園,蕭邦在華沙的住所,蕭邦博物館,還有蕭邦的心臟所在埋葬地,聖十字教堂,甚至還有幾處蕭邦彈過琴的地方。「蕭邦的出生地可能不熱門,但是特別有紀念意義,近幾年那兒改造成了公園和博物館,很大很美。」

但她最想推薦的還是喜歡蕭邦公園:「這裡的夏天神採奕奕,因為有室外的蕭邦音樂節!」到了「波蘭金秋」,蕭邦公園會從初秋的金色慢慢變成深秋的磚紅色;到了冬天,整個公園仿佛冬眠了,蒙上神秘的灰綠色。

圖源:戚樂琳

除了學習生活的華沙,戚戚也會去波蘭各處轉轉:「格但斯克有浪漫的波羅的海,託倫是莊嚴的中世紀古城,克拉科夫是波蘭曾經的首都,保留著濃濃的皇室風採。」

如今,在波蘭生活了四年的戚戚,已經深深地喜歡上了這裡。她有了要好的波蘭朋友,得到過熱心波蘭助教在學業上的幫助,也感受過陌生當地人的善意。戚戚的波蘭語不太好,但在學校琴館交流時,她完全不擔心,「總會有波蘭同學跑過來主動問她,要說什麼儘管說,他們幫忙翻譯。」

又快到聖誕節了,往年,戚戚會去逛聖誕市場。那是波蘭的一個特色集市,集市上有放了肉桂、蘋果、橙子的熱紅酒。今年,因為疫情,可能沒辦法去逛了,但戚戚會永遠記得第一次喝水果酒的感覺:「又甜又香!很溫馨!」

戚戚會永遠記住蕭邦音樂大學這段經歷,永遠記得波蘭帶給她的感覺。

圖源:戚樂琳

在波蘭的音樂生涯,

讓戚戚的人生充滿了

不同凡響的精彩回憶。

快點來波蘭吧,

我們相信你也會在這裡

看到生活裡美與幸福的一面。

相關焦點

  • 波蘭音樂家蕭邦:生於華沙,靈魂屬于波蘭,才華屬於世界
    1830年,那個陰雨綿綿的日子,有一位瘦弱的男人,眼含熱淚,戀戀不捨地離開了自己的祖國波蘭。「波蘭,我的祖國,無論我在何方,你永遠在我的心裡。」鋼琴老師很快就來到了蕭邦的家裡,對蕭邦進行了嚴格正規的鋼琴訓練。蕭邦的音樂天賦不同凡響,他7歲時就能作曲,在華沙被譽為「第二個莫扎特」。
  • 在波蘭遇見蕭邦 那一場夏日驕陽下的蕭邦盛宴
    紅磚砌成的花壇裡,是修剪得錯落有致的月季花叢,白色的月季開得如火如荼,遠遠看去,像中國南方白色的梔子花。這是波蘭華沙皇家瓦津基公園一個普通的夏季周日正午。蕭邦夏季露天音樂會即將開場。一潭水池邊,矗立著一座高大的蕭邦紀念雕像。雕塑用深褐色裝飾銅鑄成,高5米,重16噸。
  • 鋼琴家:蕭邦的音樂生涯
    儘管在所有的蕭邦作品中都具有來自波蘭傳統的音樂風格,但在蕭邦的瑪祖卡中更為集中地表現了波蘭的民族風格。在瑪祖卡中蕭邦運用了直到當今仍為世界所仰慕的最美的波蘭旋律,使得當今的音樂家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他音樂中獨特的波蘭風格。  1810年3月1日,蕭邦生於距華沙西部50公裡一個名為熱拉左瓦沃拉的小村莊。在他的早年就顯示出了非凡的音樂天賦。
  • 蕭邦:琴聲裡的情懷和夢想
    音樂沒有國界,但音樂家卻有自己的祖國及其獨特的民族印記,如巴赫之於德國,莫扎特之於奧地利,李斯特之於匈牙利……這些世界音樂史上星光閃耀的巨匠們,或在恢弘敘事之中,或在喃喃私語之間,或多或少地隱藏著關於故鄉、關於民族、關於祖國的獨特記憶。而對歷史上飽受磨難的波蘭來說,蕭邦的音樂裡便寄託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 蕭邦音樂學院 首次赴蓉交流演出
    「國際音樂之都」再得一分 蕭邦音樂學院 首次赴蓉交流演出   11月29日,「2018蕭邦音樂學院首次赴蓉交流會」在四川師範大學成龍校區舉行。
  • 波蘭華沙蕭邦博物館,從音樂天才的樂譜,了解背後的努力故事
    如果喜歡蕭邦,去蕭邦博物館走一趟是必不可少的,雖然談不上是蕭邦狂熱分子,但是每每聽到「蕭邦之路」上傳出的那些悅耳而舒緩的樂曲,總是會被感染,直搗內心深處,很想找一個地方靜靜地欣賞一下這些曲子並聽聽它們背後的故事,蕭邦博物館就是一個很好的去處。
  • 【院校介紹】波蘭華沙蕭邦音樂大學
    1830年波蘭爆發了抗沙俄統治民族起義(指「波蘭1830年起義」)。1831年起義軍戰敗,沙皇政府為了懲罰波蘭,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其中之一是關閉華沙大學以及其它所有部門,包括音樂學院。1861年沙皇政府減少了對波蘭民族的壓迫,允許波蘭教育機構恢復正常運轉。那年Apolinary Kątski重建了華沙音樂學院。1918年波蘭爭取獨立以後,音樂學院改建為國立大學。
  • 萃歐波蘭留學:蕭邦音樂大學2020招生信息及解讀
    華沙蕭邦音樂大學是以蕭邦命名,這不僅體現了這所大學對波蘭這個國家的意義,同時也代表了這所大學在世界音樂高等教育領域的學術地位。2008年根據波蘭議會通過的法令,「蕭邦音樂學院」正式更名為「華沙蕭邦音樂大學」。
  • 蕭邦及其作品賞析
    蕭邦 (Fryderk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波蘭作曲家、鋼琴音樂詩人。1810年3月1日在波蘭華沙附近的採拉佐拉莫拉村,幼年的蕭邦顯示出了很高的音樂才能,他尤其對鋼琴產生了非同尋常的迷戀。蕭邦6歲開始學習鋼琴,7歲就已經開始能夠登臺進行表演了,8歲時在公開的慈善音樂會上演奏吉路維茨的鋼琴協奏曲引起了聽眾的轟動,從此被譽為少年鋼琴演奏家。
  • 鋼琴詩人蕭邦留給世人的不止夜曲,此生必去這些「有故事」的地方
    3、 成長在華沙老城為了讓孩子有更加寬廣的平臺、不埋沒了他旺盛的創作靈感和神賜的絕佳天賦,蕭邦全家遷往華沙定居,在這裡,蕭邦快樂地成長著,享受著音樂帶給他的滿足感,就讀於華沙音樂學院。5、在打入巴黎文藝圈,結交各位精英1829年後,蕭邦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舉行多場音樂會。1830年,因波蘭起義,蕭邦離開故鄉波蘭移居到法國巴黎,開始以演奏、教學、作曲為生。在這裡,他趕上了法國文藝圈最為鼎盛的時代,音樂家李斯特,文學家雨果、喬治桑、巴爾扎克等,都是他的知音好友。
  • 「這十年 我離蕭邦的音樂更近了」
    但今年,因蕭邦誕辰200周年的特殊年份,李雲迪借勢重回公眾視線——除了一些有關蕭邦的紀念活動與商業活動之外,僅「雲迪年·蕭邦年」系列鋼琴獨奏音樂會在國內外就超過90場。  對於李雲迪,我曾戲言:「他是一位開著法拉利跑車,追尋出貝多芬"錘子鍵琴"奏鳴曲真實速度的鋼琴家。」2006年,我們第一次碰面時,他已經不是那個舉止笨拙、身形瘦削、亂蓬蓬的頭髮上壓著一頂棒球帽的青年。
  • 蕭邦音樂學院頂級鋼琴大師來蓉 帶來饕餮音樂盛宴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周娜)11月30日報導 29日晚,「2018蕭邦音樂學院首次赴蓉交流會」在四川師範大學成龍校區舉行,來自波蘭的著名鋼琴家Radoslaw Sobczak博士、Piotr Zukowski教授來到現場,為師生們帶來精彩的鋼琴演奏。
  • 來自祖靈的歌——蕭邦波羅乃茲賞析
    ,他卻在這個狹窄領域內涵蓋了眾多音樂體裁樣式,並在系列創作中延展著每種體裁的潛能。1705年,旅居波蘭的泰勒曼(G.P.Telemann)著迷于波蘭音樂的魅力,回德國後,他便將波羅乃茲插入到器樂組曲中。巴赫隨之在《第六法國組曲》和《第二樂隊組曲》中加入了波羅乃茲,原本作為舞曲的伴奏音樂此時已漸漸成為一種純音樂體裁。19世紀前後,波羅乃茲作為鋼琴獨奏曲風靡一時。
  • 李雲迪被指模仿蕭邦 回答:我是給音樂挑刺的人
    而你自己認為:「我演奏的是中國的蕭邦」。你理解、詮釋的蕭邦是什麼樣子?李雲迪(以下簡稱李):蕭邦伴隨著我的成長、到目前為止的演藝生涯,他的音樂充滿戲劇性,也非常悲壯,唯美,可能跟他個人的當時歷史環境和背景有關,還有祖國波蘭的命運,這些交織在一起,他的音樂創作特別是對鋼琴的研究,我覺得是獨一無二的。
  • 歷史上的今天,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蕭邦誕辰
    弗雷德裡克·弗朗西斯克·蕭邦,1810年3月1日(距今208年),蕭邦生於華沙郊區熱拉佐瓦沃拉。父親原籍法國,是華沙一所中學的法語教師,母親是波蘭人,曾在一個貴族親戚的家庭中任女管家。蕭邦幼年時向一位捷克音樂家W.日夫尼學習鋼琴,8歲時開始公開演奏。
  • 永遠的蕭邦
    第二天一早,我去廣場散步,看過守護烈士墓的波蘭士兵換崗,向廣場和公園交接處的樹林走去,這時我留意到路邊有一條黑色大理石的長凳,光滑的平面上,左側約三分之一位置鐫刻著波蘭文字,其他地方是樹枝形的示意圖,標註著多個地點。上面有一個小小的金屬按鈕,我好奇地按了一下,立刻就響起了一段悠揚悅耳的蕭邦鋼琴曲片斷。
  • 與蕭邦共鳴的音樂直覺
    李雲迪:我覺得有一種很單純的,對音樂的一種直覺,我覺得這個可以算是天生的,我自己有這樣的比較。這可能是上天賜給我的一種東西,我可以比較容易地去感受。因為音樂它是除語言之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了,當你觸摸到琴鍵的時候,每一個和聲,每一個音符,它都能展現出喜怒哀樂的這種音調。   楊瀾:你要上場之前,特別是在華沙這樣的地方,演奏蕭邦,這個壓力很大的,對不對?
  • 揭秘蕭邦音樂大學:嚴進嚴出的世界頂級音樂學府
    波蘭蕭邦音樂大學在讀博士鄧二妮:生活也很累,租一個小的10平米的房子,一開門就直接上床的那種,又要學習又要學語言,壓力非常大。2013年,二妮來到蕭邦音樂大學就讀,由於性格開朗熱情且樂於助人,因此被中國留學生推薦為波蘭中國學聯蕭邦音樂大學分會的主席。此外,她在學業上的突出成就也得到了學校老師的普遍認可。明年,二妮即將博士畢業。根據學校要求,除了要準備博士論文,還要準備個人演唱會、灌制個人唱片等等。正如二妮所說,高標準高要求,才造就了這所學校畢業證書的含金量。
  • 蕭邦夜曲的美學分析丨夜曲貫穿了蕭邦的整個創作生涯,21首夜曲是夜曲中最出色的代表,也開闢了鋼琴音樂浪漫主義的新天地.
    ,1810─1849)波蘭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流亡巴黎之後,蕭邦的夜曲表現出樸實無華、嚴肅悲傷的感情色彩。這標誌著蕭邦夜曲創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學感悟丨紀念科爾託丨紀念小提琴大師胡貝爾曼丨李傳韻丨但昭義談培養李雲迪、陳薩的經驗丨馬友友丨《鋼琴背譜十法》丨從解構主義視角看鋼琴音樂表演中的個性問題丨聽作家餘華講述勃拉姆斯的孤獨丨焦元溥:為什麼要背譜丨作曲家王西麟談中國文學家的音樂修養丨我們向「為撒旦交稅」的蕭士塔高維奇學習什麼?
  • 蕭邦說:我希望你能聽懂曲子裡愛與恨
    「生於華沙,靈魂卻屬于波蘭,然而才華屬於世界。」在今天看來,這確實是對蕭邦最中肯的評價。那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蕭邦的內心,剖析他的心裡世界。弗裡德裡克·蕭邦出生在十九世紀的波蘭,那也是一個風雨飄蕩的年代。1817年開始創作鋼琴曲,一年後開始登臺演出,在1822年的以後的七年裡在華沙國家高等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深造音樂理論。1829年起成為了作曲家和鋼琴家,並且在歐洲各地進行巡演。後來因為一些波蘭的政治問題定居在了法國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