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及其作品賞析

2020-12-19 詮釋藝術98

18世紀末,波蘭遭到俄國、奧地利。普魯士三次野蠻瓜分,蕭邦少年時期是處在波蘭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代。1830年,反抗沙俄的華沙起義失敗,因此,蕭邦的音樂創作與19世紀上半葉巴蘭特定的歷史社會境況和社會心理有著深刻的聯繫,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色彩。

佛列德裡克 . 蕭邦 (Fryderk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波蘭作曲家、鋼琴音樂詩人。1810年3月1日在波蘭華沙附近的採拉佐拉莫拉村,幼年的蕭邦顯示出了很高的音樂才能,他尤其對鋼琴產生了非同尋常的迷戀。蕭邦6歲開始學習鋼琴,7歲就已經開始能夠登臺進行表演了,8歲時在公開的慈善音樂會上演奏吉路維茨的鋼琴協奏曲引起了聽眾的轟動,從此被譽為少年鋼琴演奏家。蕭邦的創作才能顯露得也很早,他在7歲時就創作了第一首作品《g小調波蘭舞曲》。12歲時,他開始跟隨作曲家艾爾斯那學習作曲。

1826年,蕭邦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829年畢業時在維也納舉辦了獨奏音樂會,發表了4首鋼琴曲練習曲和2首鋼琴協奏曲,並繼續舉行音樂會。一系列音樂會的成功使蕭邦對自己的音樂前途充滿了信心,他決定出國深造。當時的華沙局勢已日益緊張,蕭邦知道在這種局勢下離開,很可能意味著永遠背井離鄉,流亡國外,為此他的內心十分痛楚。為了更高的藝術理想,1830年11月,蕭邦攜帶了一杯珍貴的祖國的泥土,離開了華沙,去了維也納。他在維也納也結識了車爾尼等作曲家。蕭邦在維也納聽聞華沙發起了反對沙俄的起義消息後,大受鼓舞,創作了《b小調諧謔曲》:1831年7月,蕭邦在去巴黎的路途中,獲悉起義受到鎮壓,他的內心受到強烈震撼,陷入極大的悲憤和痛苦之中,滿懷激憤地寫下了《c小調(革命)練習曲》和《d小調的前奏曲》。在華沙淪陷後的第三天,蕭邦來到了巴黎,主要從事鋼琴演奏、教學和創作,在這裡度過了他的後半生,蕭邦很快在巴黎成名,所有的沙龍都歡迎他。與此同時,他還和當時著名的詩人、文學家、畫家、音樂家有著密切的交往,包括詩人海涅、文學家雨果、巴爾扎克,音樂家柏遼茲、李斯特等。

1836年,經李斯特介紹,蕭邦認識了法國女作家喬治 . 桑,兩人相愛並同居了10年。這段時間蕭邦生活安定,精神愉悅,是他創作的高峰期。1846年,蕭邦和喬治 . 桑分手,標誌著他生活和創作的最後一個階段的開始。1848年,他在巴黎舉行了最後一場音樂會,之後應邀英國訪問,由於身體狀況欠佳,回到巴黎後,於1849年病逝,朋友們遵照他的遺囑,將蕭邦的心臟運回波蘭。現在蕭邦的心臟陳列在華沙的聖十字教堂裡。

蕭邦是一個愛國主義者,他的音樂具有濃鬱的波蘭民族風格。

作品賞析

蕭邦《夜曲》

蕭邦創作了最具浪漫氣質的夜曲和圓舞曲,在夜曲中出神入化地表達特有的內涵,伴隨著大量裝飾音的抒情旋侓,和聲語言富有明暗色彩變化,織體精雕細琢,展現了蕭邦式的悠長,典雅和精緻。現向大家推薦一首蕭邦的《降E大調夜曲》抒情婉轉。

早年的蕭邦
中年的蕭邦
1848年的蕭邦

相關焦點

  • 賞析蕭邦音樂會:最美的相遇
    最美的相遇武漢芳華愛樂團鋼琴俱樂部賞析蕭邦音樂會所有的相遇都是一種久別的重逢,經典的樂曲是難以忘卻的懷念,為了紀念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逝世170周年,武漢芳華愛樂團鋼琴俱樂部聯合武漢琴臺鋼琴博物館於2019年3月31日下午2:00在琴臺鋼琴博物館舉行「最美的相遇」蕭邦專場鋼琴音樂會。
  • 蕭邦21首《夜曲集》作品賞析(音頻+賞析+樂譜)
    人們只要一提到蕭邦夜曲,就會很自然地使人想到愛爾蘭人菲爾德(John Field, 1782-1837)。因為菲爾德才是夜曲的始創者,是菲爾德率先將「夜曲」作為鋼琴作品的一種創作方式。他在1813年至1835間創作了18首供鋼琴演奏用的夜曲,其特徵是低音部以波動的伴奏音形,襯託出右手所彈奏甜美的主題旋律。
  • 來自祖靈的歌——蕭邦波羅乃茲賞析(2)
    來自祖靈的歌——蕭邦波羅乃茲賞析(2) 【來源: 愛樂 2013年第1期 查看本期目錄 】 作者:李鵬程 2013-01-23 15:36 編輯: 劉暮彤
  • 來自祖靈的歌——蕭邦波羅乃茲賞析
    來自祖靈的歌——蕭邦波羅乃茲賞析 【來源: 愛樂 2013年第1期 查看本期目錄 】 作者:李鵬程 2013-01-23 15:36 編輯: 劉暮彤
  • 蕭邦夜曲賞析
    蕭邦是歐洲浪漫主義音樂時期波蘭的「鋼琴詩人 」,他 的作品體裁多樣 、感情樸實、手法簡練 ,而夜曲是蕭邦創作中最 富於浪漫主義氣質的體裁
  • 蕭邦主要的鋼琴作品
    蕭邦的鋼琴作品涉及體裁十分廣泛。蕭邦創作了許多練習曲、前奏曲、夜曲、圓舞曲、諧謔曲、敘事曲、瑪祖卡舞曲、波羅乃茲舞曲、奏鳴曲等作品。人們從這些體裁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採用了一種創作更大型、更複雜的作品把特性樂曲推向大型樂曲的發展趨勢,並且以典型的浪漫主義音樂語言將鋼琴樂器的表現力發揮到淋漓盡致。蕭邦通過大量使用半音化的創作技法,使維也納古典樂派建立的自然音體系開始瓦解,他為後世作曲家斯克裡亞賓、德彪西等人的鋼琴音樂創作開闢了道路。
  • 蕭邦作品風格與特點
    蕭邦與同時代的舒曼和孟德爾頌一樣,在風格上是真正的抒情詩人。這三個人去世都很早,他們都用青年時代自發的抒情性達到自己事業上的頂峰,他們是浪漫主義第一階段最傑出的代表。可以說蕭邦在他的成熟作品中,幾乎沒有一件是憑藉傳統技巧和曲式寫成的。蕭邦沒有象舒伯特那樣忍受過貧困和輕慢,也沒有想舒曼那樣忍受過精神病的折磨。雖然他一生享有盛名,與那個時代最著名的一些藝術家友善,但致命的疾病使他過早地逝世。
  • 蕭邦作品的真正詮釋
    蕭邦作品的真正詮釋 2010年,全球掀起舉辦紀念蕭邦誕辰200周年活動的熱潮,媒體稱為「蕭邦年」「最卓越、最真實的蕭邦」傅聰早於上世紀60年代就被《時代》雜誌譽為「中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1955年傅聰應邀參加第五屆國際蕭邦鋼琴大賽,榮獲第三名,因而聲名大噪。之後的55年,他一直以卓越的藝術表現而在國際享有極高聲譽!
  • 100經典作品,紀念蕭邦逝世170周年!
    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蕭邦早年的音樂是優雅的、華美的、富於創意的、光芒四射並且帶有炫耀技巧的傾向。這時候他的作品彈起來常常令觀眾屏息而聽,如星光閃爍,先樹立複雜的音型,然後再將其擊碎,造成「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璀璨效果。
  • 學琴必聽的十首蕭邦作品
    因為蕭邦的作品旋律性極強,情感樸實,內容豐富,並且創作手法極其細膩,廣為人們所喜愛。所以,孩子在學習鋼琴時,也對蕭邦的作品愛不釋手。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十首蕭邦的鋼琴作品,不僅能夠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也能提高孩子的音樂鑑賞能力。 夜曲Op.9 No.2 夜曲一般指的是一種鋼琴曲體裁。旋律優美,富於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採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
  • 鋼琴詩人蕭邦創作特點及作品
    蕭邦創作特點及作品一、蕭邦的生平簡介浪漫主義時期不僅在德國和奧地利湧現了像舒伯特、孟德爾頌和舒曼這樣偉大的鋼琴音樂家,在德、奧以外的國家也產生出了傑出的鋼琴音樂大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譽為鋼琴詩人的波蘭作曲家蕭邦
  • 鋼琴詩人蕭邦的主要鋼琴作品
    圓舞曲蕭邦的圓舞曲雖有「圓舞曲」之名,但已不適合實際的舞蹈之用。蕭邦的圓舞曲比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更為高雅、優美,蕩漾著沁人的詩情,但卻只是供人欣賞的特性小品,而不是跳舞用的舞曲。蕭邦的圓舞曲共19首,大多是蕭邦生活社交化的寫照,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把實際的舞蹈理想化的作品,如降E大調《華麗的大圓舞曲》Op.18及降A大調《華麗圓舞曲》Op.34 No.1。另一類是借用圓舞曲的形式寫成的抒情詩,例如:升c小調Op.64 No.2及降A大調《離別圓舞曲》Op.69 No.1等。
  • 古典名曲賞析39 飽滿熾熱,熱烈激蕩,蕭邦《幻想即興曲》
    ,編號分別為29、36、51、66.其中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作品66號,遺作,當時還沒有名稱,曲名是後人所命名)最為著名。這是蕭邦二十四歲時(1834年)的作品,卻直到他去世之後,才在樂譜夾內被後人發現,於1855年出版。標題《幻想》則為出版時所取。據說作者認為這首樂曲的主旋律與法國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興曲的主題有些相似,因此作者為了免遭非議而拒絕在生前出版。其實這首樂曲的內容遠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豐富的多,結構也嚴謹得多。通過這一典故,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在創作方面的嚴謹態度。
  • 鋼琴浪漫主義時期代表人物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特點與代表作品分析
    指的一提的是,在蕭邦創作的作品中,其旋律靠它自身的和聲變化、轉調移調、節奏變換、加上美妙的裝飾音來運動發展。(2)和聲特點從蕭邦創作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出,其在作品中的和聲語言為19世紀下半葉的音樂創作開闢了新的道路,他對新的音響色彩的探索為後繼者展現了新的天地。
  • 讓蕭邦音樂會隨時陪伴你左右!
    原定於今年10月舉辦的第18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已決定推遲至明年舉行,雖然疫情還未完全褪去,但是線上欣賞蕭邦浪漫音樂的魅力卻絲毫不受影響,快來圍觀「樂動波蘭-周日蕭邦在線音樂會」,欣賞波蘭青年鋼琴家們對蕭邦音樂的再次詮釋!
  • 蕭邦《夜曲》
    【波利尼演奏全集】【阿勞演奏全集】【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演奏全集】「夜曲」的語緣系從拉丁語NOX演變,在羅馬時代,有「夜神」之意。夜曲與向情人表達愛慕的小夜曲不同,多為作曲家在夜深人靜時用音樂寫下的內心獨白。在蕭邦的鋼琴作品中,《夜曲》是最浪漫而悽美的,也是最能貼近蕭邦孤寂浪漫的內心世界的代表作品之一。《蕭邦夜曲全集》共21首作品,曲曲醉人,篇篇精彩。
  • 欣賞:文學作品賞析
    一、語言美 語言賞析的角度: 1、從詞、句特點上: 疊字,疊句;動詞、形容詞、量詞的選用;整句散句;長句與短句 2、從修辭的角度: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引用 、對偶、借代等,並簡析作用 3、從語言風格上:如含蓄深沉、嚴謹深刻、細膩纏綿、質樸自然、清婉明麗、底蘊豐厚 4、從語體角度:書面語與口語等 5、從情感角度:體味作者字裡行間表露出來的感情,含蓄、直露、奔放、細膩 語言賞析常見的寫作思路:
  • 蕭邦:琴聲裡的情懷和夢想
    音樂沒有國界,但音樂家卻有自己的祖國及其獨特的民族印記,如巴赫之於德國,莫扎特之於奧地利,李斯特之於匈牙利……這些世界音樂史上星光閃耀的巨匠們,或在恢弘敘事之中,或在喃喃私語之間,或多或少地隱藏著關於故鄉、關於民族、關於祖國的獨特記憶。而對歷史上飽受磨難的波蘭來說,蕭邦的音樂裡便寄託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 永遠的蕭邦
    蕭邦在這裡誕生並度過了生命最初的幾個月時光。少年蕭邦也經常在假期隨家人自華沙回到這裡,並在院子裡彈奏鋼琴。我們坐在蕭邦誕生的房間外,聆聽從敞開的窗子裡飄出的由年輕藝術家彈奏的蕭邦音樂鋼琴曲,一種親炙大師的奇異感受油然而生;  從故居出發,一路經由點綴著豔麗鮮花的碧綠麥田,我們來到幾公裡外布洛霍夫村的聖羅克和聖約翰浸禮教堂。蕭邦正是在這裡受洗的。
  • 鋼琴家:蕭邦的音樂生涯
    波蘭浪漫詩人CYPRIAN KAMIL NORWID在1849年10月18日發表的蕭邦布告中第一句這樣寫道。對於這樣的評價,特別是最後部分,只有在今天蕭邦音樂所引起的世界人民的廣大興趣才真正讓我們意識到是多麼的貼切。我們不僅為那些傑出的鋼琴家曲目中的蕭邦作品而高興,更讓我們高興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蕭邦音樂的廣大詮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