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承受不了挫折都是父母害的!這7種錯誤教養會破壞孩子

2020-09-16 完美好家長


心理健康顧問Tracy Hutchinson 博士是一位擁有18年以上臨床經驗的治療師,專精於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和情緒心理學等方面的研究,並已經發表數十篇研究於同行評審的學術期刊和教科書上。Hutchinson 博士針對現今孩童活在壓力越來越大的世界,必須培養情感和心理適應能力,以預備好自己將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父母而言,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但是避免以下這些常見的錯誤將會有所幫助。


錯誤1 : 壓制孩子的感受

孩子們需要知道表達和談論自己的情緒才是健康的,當父母告訴孩子「不需要為這件事難過」或「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之類的話時,所傳達出來的信息是「你的感受不重要,最好是將這些感受壓制下來」。例如,如果孩子聽到窗外狂風暴風時感到恐懼,可以對他說:「我知道你現在很害怕。」然後問他們認為怎樣做會使自己感覺比較好。這樣將教會他們如何管理和應對自己的情緒。

錯誤2 : 總是跳出來幫助孩子避免失敗

有時父母看到孩子在挑戰中掙扎會感到不舍,於是忍不住出手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然而,這樣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失敗」是成功的重要一環,如果孩子們從來沒有機會學習失敗帶來的教訓,他們將永遠不會發展出遭受挫折後需要重新站起來的毅力。

錯誤3 : 過度放縱孩子

許多父母喜歡對孩子「有求必應」,但是研究表明,當孩子總是能夠欲取欲求時,將會錯過與精神力量有關的訓練,例如自律。父母可以透過設定明確的規則來教孩子學習自我控制,例如在看電視時間之前先完成作業,或是完成家務事來賺取工資(如此也可以靠一己之力買東西)。

錯誤4 : 總是要求完美

父母會希望孩子能夠為遠大的目標而努力,並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但是將標準設得過高可能會導致以後孩子日後的自尊和信心問題。適度的挫折會教給孩子寶貴的人生課程,並為下一次的成功做預備。

錯誤5 : 害怕孩子跳出舒適圈

有很多事情可能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特別是必須做一些新的事情時,像是嘗試新的食物、結交新朋友、參加一項新的運動或搬家等。但是就像失敗一樣,擁抱不舒服的時刻可以增強精神力量,父母只要從旁協助入門即可。

錯誤6 : 不設定親子界限

父母了解界限和一致性有助訓練孩子心智力量,不遵守限制和允許討價還價則可能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權力拔河問題。

錯誤7 : 父母沒有好好照顧自己

父母年紀越大,保持健康習慣的難度就越大,例如飲食健康、每天運動、花時間恢復等。這就是為什麼要協助孩子自我養成習慣的建立。

相關焦點

  • 這7個教養錯誤會破壞孩子的心智力量
    錯誤1 : 壓制孩子的感受孩子們需要知道表達和談論自己的情緒才是健康的,當父母告訴孩子「不需要為這件事難過」或「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之類的話時,所傳達出來的信息是「你的感受不重要,最好是將這些感受壓制下來」。
  •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什麼是「過度教養」?所謂「過度教養」,就是指父母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關係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主要表現有兩種:一種是 「直升機教養」:父母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頭頂上盤旋,時刻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一旦出現困難和挫折,就馬上出手相助;另一種是 「割草機教養」:隨時趕在孩子前面,像割草機清除雜草一樣,提前幫孩子掃清道路上的所有可能存在的障礙。
  • 這三種教養方式會讓孩子焦慮不安
    這種愛的方式,雖然讓孩子得到了一時的「清閒」,可是,這份清閒讓孩子喪失了鍛鍊的機會,讓孩子失去了自我發展的能力。父母錯誤的認為這是對孩子好,是愛孩子的方式。然而,父母卻沒有想到,這也是另一種的操控行為,通過為孩子做一些事情,讓自己有了控制的主動權。  操控,父母做的多,孩子做的少,或者幾乎不作為。這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無能的,自己沒有能力去做任何事情。
  • 開學了,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5種苦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5種苦。殊不知溺愛過了頭,往往都害了孩子:怕孩子辛苦,從小就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最後上了大學孩子連鞋帶也不會系;在家裡寵著慣著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最後給不起了只能換回孩子的大吵大鬧和埋怨,得不到孩子一丁點理解;放任孩子沒有規律的生活,睡懶覺
  •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李玫瑾:孩子6歲前要立好這3條家規
    低齡孩子的教育正在引起父母們的注意,父母發現其實孩子的性格塑造就是在孩子的小時候,這是孩子有什麼性格的決定階段。 父母都會好奇到底在孩子小時候是富養還是窮養,其實這些都沒抓住問題的核心所在。孩子教育最關鍵的是"教養",有了好的教養的孩子才會穩紮穩打,不斷成為優秀的孩子。
  • 曾仕強:教養孩子,最容易陷入這3個「坑」,一定要避開
    我們說,教養子女,最重要的是觀念。父母教養的觀念不正確,不僅影響子女一生的幸福,更加對整個社會都有不良的破壞力。當然,教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今天我們分享3個要修正的錯誤觀念。這3個觀念,最要不得。因為一個人有了這3種觀念,一生會痛苦不堪,而且人見人厭。父母教養孩子,一定要避開這3個坑。
  •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李玫瑾:孩子6歲前要立好這3條家規
    低齡孩子的教育正在引起父母們的注意,父母發現其實孩子的性格塑造就是在孩子的小時候,這是孩子有什麼性格的決定階段。父母都會好奇到底在孩子小時候是富養還是窮養,其實這些都沒抓住問題的核心所在。孩子教育最關鍵的是"教養",有了好的教養的孩子才會穩紮穩打,不斷成為優秀的孩子。
  • 孩子,這4種表現最沒教養,父母如不管教,10年後他就廢了
    只要父母教得好,我堅信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沒教養的熊孩子。相信很多人都碰到過「熊孩子」熊起來的時候,第一印象就覺得這個孩子沒教養。熊孩子背後必然有個熊家庭,有趣的是,這些父母都不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是沒教養,頂多也是調皮而已。但你要明白,盲目縱容孩子並不是愛而是害。
  • 當孩子向你要錢時,父母這4種做法,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文 | 惜朝 問父母們一個問題:你的孩子會向你要錢嗎?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都有花錢的需要。 有些父母會定期給孩子零花錢,有些父母則從來不給,孩子必須要伸手向父母要錢。
  • 這14種「作死」的父母,早晚會害了孩子
    有些父母在愛孩子這件事上,失了尺寸,就會讓孩子反感,給孩子巨大的壓力。正所謂不作不會死,一作毀所有,有很多父母很作,但不自知。你會是這14種作的父母行列嗎?大包大辦勢必會養出無法獨立行走的巨嬰,不僅害了孩子,還害了自己的下半生。6、說話不算數教會孩子不撒謊最好的方式是家長不能撒謊,如果家長撒謊了,就會模糊孩子是非的界限。
  • 當孩子遇到挫折你會怎麼做呢?你的孩子是不是「瓷娃娃」呢?
    現代社會中獨生子女家庭逐漸增加,獨生子女往往享有優越的物質條件,但是如果教育不當,也會產生許多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使孩子一帆風順,缺乏挫折,缺乏獨立性,以致長大後難以承受社會環境給予的各種壓力,甚至難以適應環境。
  •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這7個育兒錯誤會破壞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但孩子在成長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有時父母們是急在心裡,卻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若是用了錯誤的教育方法,結果還會適得其反。每每在我們的孩子遇到要解決的情況之前,很多父母都會急於在孩子跌倒之前先將孩子拉住。這有可能是出自父母的關心,怕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可能是父母自己對孩子期待太高,不能接受孩子的失敗。但無論是過度保護還是自我期待,防止孩子犯錯誤已經讓他們失去了學習面對挫折如何反抗的機會。
  • 父母的這4種教養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父母要反思
    父母是孩子家庭教育的第一任老師。決定家庭教育成敗的是父母的教育素質。而父母的不同教養方式,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這4種父母的教養方式,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對孩子控制的父母。這種父母對孩子有很強的控制欲。
  • 孩子的教養,是父母最高級的炫富
    在這龐大的人群之中,其中不乏很多父母。帶孩子享受一頓豪華午餐之前,趕緊拍一些圖曬個朋友圈;給孩子買了一身名貴的衣服,迫不及待的曬照想引起他人關注;買了一輛接送孩子的好車,巴不得一下子讓整個朋友圈的人都知道。
  • 那些經得起挫折的孩子,父母都是怎麼樣的?
    這些天,「孩子經不起挫折」這事兒挺鬧騰的,搞得某特區教育局專門發紅頭文件規定學校「不考試」了。那今天我們就來扯一扯孩子如何扛挫折的問題。父母會不會坦然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2、一個焦慮的父親(或母親),一個自身沒有安全感的父親(或母親),一個遇事就躲的父親(或母親),除了不能給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以外,更嚴重的是,會打擊孩子對自身、對家人、對這個世界的信心。
  • 孩子的教養,折射著父母的品行
    網上曾經有這樣一條新聞:天津地鐵上,有一名男子,一上車就剝起了大蒜,蒜皮撒了一地,這舉動讓周圍的人都皺眉不悅。這時候,一個身穿校服的女孩做了一個讓大家都矚目的動作,她蹲下身子,把地上的蒜皮都收集起來,整個過程只用了五秒,然後在到站時帶下了車。 一扔一撿,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網友們紛紛評論,看人家的孩子多有教養啊。
  • 父母這樣做,害的是兩個孩子!
    哪怕是小的先做錯,很多父母也會先指責大的。殊不知,父母這樣做,對兩個孩子影響都很大!在公園玩遇到一對夫妻領著女兒和兒子,突然女兒就開始大哭,小女孩邊哭邊講:「憑什麼要大的讓著小的,明明是弟弟做錯了,你們只知道說我,還護著弟弟,弟弟哭你們就哄,我哭,你們就罵!」女孩傷心絕望的朝父母哭喊著,弟弟在一旁調皮的向姐姐做著鬼臉。
  • 人情商高更易獲取成功,父母用好這5種教養方式,教出高情商孩子
    如果我們從外在表現來看,就會發現,一個高情商的孩子走到哪都會受到他人的歡迎,這也意味著他至少在人際交往方面有更大的空間發展;如果我們從人的心理學角度來看,也能看出高情商孩子無論是在認識情緒、管理情緒方面,還是在承受挫折能力及理解他人情緒等方面都要遠高於情商低的孩子。
  • 教育新理念:孩子能承受這3種苦,父母別心疼,孩子將來很優秀
    important}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的通病就是,小時候捨不得孩子吃苦,長大了更怕孩子會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流傳至今的話,似乎被現代的一些父母自動忽略了。可是你若是連孩子吃這點苦都無法承受,孩子將來很可能會因為你如此小心翼翼的保護,而多吃更多的苦走很多彎路。本期話題:教育新理念:孩子能承受這3種苦,父母別心疼,孩子將來很優秀!
  • 當孩子犯了錯誤後,父母不忍心教育孩子,那麼別人會"替你"教育
    你為什麼不約束你兒子的行為"、"做錯事就要自己負責,四海之內都是你兒子的親人嗎?都需要包容他?"雖然網友們的言辭有些激烈,但所說的意思是完全正確的。孩子哪怕再小,也有長大的一天,如果父母一直嬌慣,以他還年幼的藉口來放棄對他的管教,或者是要求別人對孩子包容、諒解,等到孩子成年,走進社會後,對孩子各種沒有教養的行為,不會再有人對他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