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如果不能對孩子進行應有的管教,總會有人來教育他,希望到時候父母們不要因此而後悔。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年齡小才會犯錯,長大就好了",殊不知,這樣的錯愛以及嬌慣,哪怕孩子長大後,也不會被社會所容忍。
此前一位母親在網絡上發布了一個帖子,她說自己帶著兒子在餐廳吃飯的時候,因為兒子調皮好動,不肯乖乖坐在座位上,而是滿餐廳的亂跑。她覺得只要兒子沒有妨礙到別人用餐,這也不是大問題,於是便沒有多加理會。然而,沒過多久,她便看到不遠處的一桌用餐的人裡,有一個看起來20多歲的小夥子突然打了兒子一下,之後兒子便嚎啕大哭的跑回來了。
這位母親看到兒子被打,自然十分氣憤。於是便找到小夥子進行理論。原來,她的兒子不僅一直亂跑,在走到那桌的時候,用手抓起桌上的雞腿扔到了對方碗裡。
這位母親說,自己之所以特意發這個帖子,主要是為兒子被打一事憤憤不平,畢竟兒子才4歲,對方居然如此不顧年幼的孩子而直接動手打他,難道作為成年人不能放棄跟他一般見識嗎?
不少網友留言稱"你兒子還小,你也小嗎?你為什麼不約束你兒子的行為"、"做錯事就要自己負責,四海之內都是你兒子的親人嗎?都需要包容他?"雖然網友們的言辭有些激烈,但所說的意思是完全正確的。孩子哪怕再小,也有長大的一天,如果父母一直嬌慣,以他還年幼的藉口來放棄對他的管教,或者是要求別人對孩子包容、諒解,等到孩子成年,走進社會後,對孩子各種沒有教養的行為,不會再有人對他寬容。
1、目無尊長,沒有禮貌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必須以尊重為前提。對於孩子來說,不尊重父母、長輩以及其他人,是一種特別不好的習慣,也是一種沒有教養的表現。久而久之,孩子便會變得目無尊長,不顧他人感受,非常自我,缺乏基本禮儀等。孩子還小的時候,或許能被大人諒解,但是不及時改正,長大後還是如此的話,不僅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對於孩子的工作也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家長們一定要從小教育孩子懂禮貌,尊敬長輩,不能只顧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旁人。
2、需要有獎勵才肯做事
在生活中,不少父母為了能讓孩子聽從自己的指示或者不吵不鬧,往往喜歡給孩子許諾一些好處。這樣的行為,將會給孩子養成做事前先考慮自己在整件事中能獲得的好處,如果發現自己無法得到實際的好處,便拒絕行動。這樣的行徑,極易使孩子養成自私自利,凡事講求對自己有所幫助的習慣,往後與他人相處時,很容易便引起他人的反感。
適當的獎勵,可以使孩子更有動力,也更有完成一件事情後的喜悅之情。但是,如果凡事都以獎勵為前提,則會過猶不及。父母們在對於獎勵一事上,應慎重進行。
3、過於懶惰
如今許多孩子就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全家大人都圍繞著他們轉。每天的生活基本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務活更是完全不用理會。父母、家長們對孩子事事包辦,嬌慣著孩子,看起來是非常寵愛孩子,令孩子能輕鬆成長的舉動,殊不知,這些全都是害了孩子的"錯愛"之舉。
這些舉動不僅使孩子失去了自理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的鍛鍊機會,同時也會使孩子變得過於懶惰,不會主動做事,也沒有了承擔責任的意識。這些品性無疑對孩子以後的工作、生活將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父母、家長們可以寵愛孩子,但萬不可溺愛孩子。
4、愛發脾氣
孩子偶爾發脾氣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但哪怕再小的事情,只要不合心意便哭鬧不停,那便是因為父母、家長們平常太過於嬌慣造成的。作為孩子的親人,可以包容孩子各種小脾氣的壞習慣,但孩子進入社會以後,便不可能被他人無下限的包容。
當孩子出現亂發脾氣,為了達到目的不惜哭鬧撒潑的時候,父母、家長們一定要嚴厲制止,告知孩子正確的表達情緒或者需求的方式,學會管理自己的脾氣。
父母必然都是愛孩子的,但不能嬌慣孩子,否則將會使孩子養成各種壞習慣,變得沒有教養。及早改正孩子的各種壞習慣,這不是害孩子,而是讓孩子變成更好的人,未來進入社會以後,可以順利的生存。畢竟,在社會裡,不會有人可以完全包容他的壞習慣、壞脾氣。
你對孩子的管教是從幾歲開始的呢?對於嬌慣孩子,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