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 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父母都犯這同一個錯誤

2020-12-14 騰訊網

01

"人莫知其子之惡「,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犯這個錯誤

大家都希望對後代好,崇尚西方文化講求愛的教育,可是對孩子不一定是愛才好哦!大家也曉得讀經,《三字經》讀過吧?「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養孩子不曉得教育,是父母的過錯、罪過,所以「養不教,父之過」是針對父母,尤其針對母親;「教不嚴,師之惰」,教育不嚴格,是講老師的問題。

現在西方文化拼命講愛的教育,什麼是愛啊?大家現在太愛孩子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說明沒有懂得儒家的道理。

《大學》上告訴我們,「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一個人不曉得自己兒女的壞處,更不曉得自己兒女的缺點,因為自己被愛心蒙蔽了;一個種田的農夫,雖然自己種的稻子天天在長大,但他也看不出來。所以愛心太過,反而會害了孩子。

其實孩子的缺點就是我們的缺點,這是基因的遺傳來的。教育要靠自己的智慧,想要孩子好,不是光有愛心,一味的偏愛,光知道原諒孩子;孩子發表意見,可以有他的自由思想,但不是完全絕對自由。因此教育的問題不要完全寄望於老師或學校,而是要寄望在自己身上,寄望在自己的家庭...

我認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個錯誤,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願望,下意識地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卻忘記了自己子女的性向與本質...

我簡單明了告訴大家,《大學》上說「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父母對兒女有偏愛,所以只看到他的優點,而不曉得他的缺點。我們做父母的,要注意這兩句古聖先賢的告誡。

但是古人有另一面的說法,叫做「知子莫若父」,指出很重要的教育重點,是父母需要懂得自己子女的稟賦性向,因為老師和別人不見得真正全盤了解每一個學生。現在父母對孩子們的教育,只是過分寵愛關心,反而對子女的稟賦性向都沒有深切關注。

我個人的經驗,看了古今中外,全人類幾乎都一樣,都會犯這個錯誤,不過外國人好一點,中國現在這一代太過分了。「知子莫若父」,實際上,對兒女的稟賦性向,做父母的不一定看得清楚,因為有偏見,有偏愛。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東方出版社

02

為什麼丈母娘看女婿,會越看越喜歡?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大學》

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這是說,一般人儘管疼愛自己的家人和兒女,但必須明白在疼愛的同時,還要了解他有反面的壞處和惡習慣。

換言之,當你討厭自己的家人和兒女,同時,也要切實了解他有美好的一面。不可以單憑自己私心的愛好或厭惡,就全盤偏向。

但是,人是很可憐可悲的,往往只憑自己的主觀成見,就否定了一切。因為人是最難反觀自己,最難反省自己的。

所以曾子便很感嘆地說,人能不被自己主觀成見所蒙蔽的,舉目天下,實在是很少見啊!但他並非說是絕對沒有,實在是太少了而已。因此,他又引用當時民間老百姓的俗話說:一般的人們,都不知道自己的子女有潛伏的惡性習氣,正如不知道自己種的稻穀植物的苗芽,天天成長得多大多好啊!

曾子所引用諺語的第二句「莫知其苗之碩」,很有意思,如果你是在農村長大便會知道。老農友們每天還沒見亮就起身,走到自己地裡轉一圈,看看自己種的稻穀麥子老是那麼高,沒有長大,很著急。但偶然回頭,四面一看,別人種的好漂亮,長得又快,看來實在很洩氣。

其實,別人看他的,也是一樣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天天在眼前看,就看不清楚究竟了。所以,凡事要冷眼旁觀才清楚。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看人也是同樣的道理。又有一句土話說:「丈母看女婿,越看越有趣」,是嗎?這是因為丈母娘「愛屋及烏」,受自己女兒「所親愛而闢焉」的影響啊!

——《原本大學微言》東方出版社

03

不要過度偏向於愛的教育,也不要偏向嚴厲,而是要先檢點反省自己

對孩子們不是叫你們不關心,而是不要愛得過分,放一步,讓他自由發展。但是現代人都關心得過頭了。

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他知識,是把孩子天生遺傳不好的個性轉化,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只靠學校,而是家庭教育,父母最重要的是不可偏愛。

孩子們有許多的個性,遺傳自父母的優點很少,缺點特別多,大家仔細研究一下,拿孩子做鏡子反照一下自己。

有些孩子脾氣特別大,有些孩子很憂鬱,都是爸爸媽媽內在的遺傳,孩子各種各樣的心態跟父母都有關係。

所以教育從家教開始,學校不過是幫忙一下。現在人的觀念,把教育都寄托在學校,這是錯誤的...

我們的古書裡有一句話要記得,四個字,「恩裡生害」,父母的恩情就是愛,過分的恩情,過分地愛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該嚴厲的時候嚴厲,不嚴厲的時候用愛,這是講齊家的道理,有誠意、有正心。

我想告訴諸位,不管是做家長還是做老師的,都不要過度偏向於愛的教育,也不要偏向嚴厲,而是要先檢點自己,反省自己,這個就是大學之道,「致知在格物」。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周易·繫辭》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這兩句話,包括了一切人生的大道理。政治的大道理、做人做事的精義都在這裡邊。剛就是硬的,柔就是軟的,剛就是陽,柔就是陰。一個人有剛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所以帶兵的人要能恩威並濟,恩是柔的、威是剛的。

但是這句話也要注意,《太公陰符經》說「恩以生害」。你對他太好了,好到極點了,也會害了他。你看歷史上反叛你的人,都是你對他最好的,都是你自己培養出來的,決不是敵人,敵人推翻不了你。每一個人事業垮掉,都是由於自己最親近的人、最心愛的人發生了問題。皇帝都是死在最親近人的手中,一個人的事業,也往往敗在自己最親近人的手裡。

所以恩裡就生害,害裡就生恩。譬如父母教育孩子、罵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他長大了,才知道你這打、你這罵對他多有用處。用痛苦磨鍊人的教育,雖然當時他恨得要命,過後他會越想越對,就是害裡生恩。現在你們教育孩子用西洋化的教育方法,我絕對不贊成,處處將就孩子,統統把青年人害了。所以現在青年人沒有幾個有用處的,都是在溫室裡養的,「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女子之手」,終究很難有大用處...

所謂剛柔的問題就是這樣,恩裡生害,害了孩子的一生;害裡生恩,所以要置於死地而後生。但是有時候太剛也不行,太柔也不行。要剛柔相濟,恩威並用,才是「立本者也」。不過雖然知道剛柔相濟,恩威並用,還要懂得「變通」。「趣時」是把握時代,所以「變通者,趣時者也」。「變通」是把握時代的,如果不把握時代,只認為《易經》才是文化、才是學問,其他世界的一概不管,那又完啦!所以,孔子是聖之時者也!「時者」,就是懂得把握時代。

——《易經系傳別講》東方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南懷瑾:人,這三個基本錯誤不能犯,可惜太多看不透
    文|新咖醉文化很多人都說南懷瑾是中國最後一位大師,雖然這樣的話聽起來有些言過其實,但是如果是加上「民國」兩個字的話,那也是尚可的。南懷瑾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造詣是非常精深的,不單單是對於儒家經典,在佛教領域上更是有著自己的一套研究成果。學問上精深的人,不止是行走的書櫥,更多的還是對於人性和社會的感悟,特別是南懷瑾這樣「儒釋道」三家融會貫通的大學問家,他平常對於世人的指點,透露這的不僅僅是近百年的人生經歷,還有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所提煉出來的人生道理。
  • 南懷瑾:最近100年的教育,都錯了
    教育不在於他將來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長大做個好人。最重要的就是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養。最近100年的教育都錯了!我曾公開講過,現代教育沒有方向。現在大學生那麼多,就業有問題,教了知識,沒有教他謀生的技能,畢業了按理說應該貢獻社會,但是現在找工作也成了教育部的責任,這是什麼社會啊。
  • 孩子總犯同一個錯誤,是咋回事?關於思維能力的解釋,家長該看看
    但是消極作用也非常的明顯,不僅僅是容易記住錯誤答案,在為人、處事方面也容易變得墨守成規、呆板等等。了解了這兩個導致孩子總犯同一個錯誤的原因之後,家長就要有針對性的使自家小朋友改變,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都是因為錯誤的答案在他們的腦中深深的植根了。
  • 南懷瑾:人這一生,有3個錯誤不能犯,否則只會失敗,誰也救不了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在一生中避免不了會犯錯,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而俗話又說:「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些錯誤如果犯了,那就可能會毀了你的生活。所以說,人犯錯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應該學會避免,怎麼不去犯那些很嚴重的錯誤。
  • 同一個錯誤孩子「三番五次」地犯?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孩子既不能改正錯誤,也無法獲得相應的是非觀念和辨別能力。同時,更為嚴重的是,對抗關係將全面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不服管教」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孩子會出現不同的反應?
  • 焦慮的父母,普遍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忽略了孩子的自我糾正能力
    因為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是最優秀的、最厲害的,所以當他們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儘管可能是比較小的問題,甚至只是孩子偶爾表現出來的,他們也會放大化,覺得是一個嚴重問題,他們就忍不住要糾正。這大概是所有父母的通病。事實上,父母的這種做法完全是沒有必要的,甚至說,這樣的教育只會起反作用。
  • 感恩教育缺失孩子不知好歹不善解人意,父母犯了五個錯誤
    一位社會學家說過,「提升孩子的感恩心態,增加對幸福的理解,,要以家庭關係為起點,參與回饋他人 」關於感恩,我們都做錯了當下的孩子們太嬌慣了,不知好歹,不善解人意,太以自我為中心,成年後忘恩負義的比比皆是。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
  • 弟弟在學校犯錯誤,父母在一旁觀看姐姐教育,網友:好姐姐
    基於這兩個原因,現代社會上二胎家庭越來越普遍了。沒錯,有一位負責任、關心弟弟的姐姐的確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不讓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要花時間精力來教育還未成年不聽話的孩子。,唯獨害怕自己的哥哥姐姐,在小孩子不聽話或者犯了錯誤以後,父母往往拿他們沒辦法,只能找來老大幫忙管教。
  • 南懷瑾|教育子女難得糊塗
    教育子女難得糊塗-南懷瑾-現代社會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父母也是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好學,但人生有時不一定是聰明就好,糊塗反而更加的難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南懷瑾先生講的教育子女難得糊塗吧。 我引用清朝一位才子鄭板橋(鄭燮)的名言,叫做「難得糊塗」。他是江蘇人,出身也很貧寒,自己站起來的,沒有考取功名以前,靠賣畫教書過活。那個時候教書待遇很低,我們過去家裡請來的老師也是那樣,不像現在做老師有很好的待遇。
  • 一天碰上3個癌症晚期患者,醫生說他們都犯了同一個錯誤!
    這也是一位老年患者,75歲,因為黑便暈厥來院,因為病情比較重,直接收進來急診搶救室,來院的時候查血紅蛋白只有45g/L,正常女性應該大於110g/L,45還不到正常值的一半,身體裡面超過一半的血液都沒了,屬於重度貧血,如果再來一次的大出血,就有生命危險。搶救室的醫生馬上給與補液、抑酸、止血等對症治療,同時聯繫血庫、配血和輸血,待病情稍微穩定之後。
  • 南懷瑾:人生在世,最容易被這3個錯誤絆倒,建議中年男人多看看
    很多人都說南懷瑾是中國最後一位大師,雖然這樣的話聽起來有些言過其實,但是如果是加上「民國」兩個字的話,那也是尚可的。南懷瑾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造詣是非常精深的,不單單是對於儒家經典,在佛教領域上更是有著自己的一套研究成果。
  • 哪怕是好的父母也容易犯的幾大育兒錯誤
    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修煉。要懂得如何教育,更要成為一個好榜樣。有時候,我們都想要成為好的父母,想為我們的孩子好,卻會在不自覺中便犯了一些育兒上的錯誤。下面是一些我覺得比較多父母會犯的一些日常錯誤:1、阻止孩子表達自己情緒當孩子表達出恐懼、失望、難過等強烈情緒的時候,我們通常對孩子直接制止了之,這其實是教會孩子管理情緒的最好機會,也是教會他究竟什麼事情才需要擔心的重要時刻。讓孩子學會合適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孩子才不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 國學大師南懷瑾教育理念或成為我們孩子的中國素質教育一個範本
    大師南懷瑾及其老師引導學生用毛筆寫字南懷瑾的教育理念:身心修養,才是教育的根本。中國式的教育就是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同時注重生命科學、人文科學教育。結合中西,古今文武。學校融合東西方教育方法,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實踐人文融匯的精神理念,讓經典教育與生活結合。希望培育出藝德兼修,心胸寬闊,體魄健全的孩子。由此可見,南懷瑾的教育理念,是借鑑和汲取了古今中外的人文、道德、教育、科學精華之教育為一體,是古今結合,中外吸收的全面開放的教育理念,內容是博採眾長、古今貫通,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
  • 南懷瑾先生育兒經: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看看
    他用自己的經驗去教育子弟,教育兒女,在他的講座中,也有很多的訓誡是父母們深刻的牢記的,今天我也整理了11條南懷瑾老先生的養子之道分享給你們,建議各位父母們都認真的看看。,現在很多的父母都是喜歡西方的教育理念,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教育方法,都被慢慢的淘汰掉了,想想《四書》和《五經》,現在多少孩子能順口就來。
  • 南懷瑾先生育兒經: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看看
    他用自己的經驗去教育子弟,教育兒女,在他的講座中,也有很多的訓誡是父母們深刻的牢記的,今天我也整理了11條南懷瑾老先生的養子之道分享給你們,建議各位父母們都認真的看看。
  • 做父母的可能犯了這幾個錯誤,都看看吧!
    其實,孩子膽子小跟父母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有些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做了一些錯誤的事情,所以孩子才會變得膽子越來越小。如果家長犯了以下三個錯誤,那麼你的孩子便極有可能成為一個「膽小鬼」。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不隨便跟陌生人說話是正確的,但不應該採用這種教育方式,你可以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如果遇到壞人,那麼對方就會把你帶走,從此以後你就再難以見到爸爸媽媽,這樣說小孩子就更加容易接受。
  • 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怎麼辦?
    陳必武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一些錯誤。孩子在學校發生錯誤怎麼辦?很多家長為此而感到苦惱。有的年輕的老師,剛參加工作不久,沒有什麼經驗。學生犯的一點點小錯誤,都會跟家長講。弄的家長心煩意亂。老師要分清孩子所犯錯誤的性質、輕重。重大的原則性錯誤,必須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家校合作,共同努力,修正學生航向,使其健康成長。學生在校所犯錯誤一般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有關學習方面的。
  • 南懷瑾先生:全世界的教育制度都錯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教育女孩子家長可別犯了這幾種錯誤
    說起這一階段的小女孩,很多父母都會自豪地說:「我5歲的女兒已經能背將近百首古詩了。」「我女兒才4歲,她已經能講很多故事了。」……的確,在這一階段,由於出色的語言和記憶天賦,女孩確實表現的比男孩要優秀,但正因如此,父母更容易犯教育錯誤。
  • 年輕父母教育孩子最容易犯的10個錯誤
    所有父母都會犯錯誤,新手爸媽在育兒方面尤其如此。美國「網絡醫學博士」網站最新載文,刊出由專家總結出的「新爸媽常犯的10個錯」,值得所有父母們重視。  1.遇到啥事都恐慌。往往帶孩子的頭一年,父母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神經緊張。其實寶寶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脆弱,反倒是你的恐慌可能會帶給他們不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