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你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2020-12-20 北疆女聲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作者:金子(富書專欄作者)

01

作品要出色

人一定要邊緣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下面最高贊的回答:「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不盲目追求合群,不追求融入圈子,因為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2020年11月,《中國好聲音》決賽落幕,當天武漢很冷,擔任導師的李健演唱完就裹上了羽絨服,笑稱自己穿上了毛褲:「我一直是個冷暖自知的人。」

在歌手中,李健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他言談幽默,被網友稱為段子手,同時對走紅這件事,他又能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清清淡淡地遊走於音樂和生活之間。

用李健自己的話說:「你的作品可以直指人心,讓人津津樂道,但人一定是很邊緣的。」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5年,李健參加《歌手》,一時間成了萬人迷,紅遍大街小巷。

之後,各種邀約如雪片般飛來,很多人請他商演、廣告代言、真人秀、製作電影音樂......,李健一一回絕。

更出人意料的是,節目一結束,他刻意從公眾視野消失半年多,一邊出國旅行,一邊寫歌。

他的助理說:「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拒絕90%的邀約。」

朋友為他感到可惜:「你這是把錢往河裡扔啊。」

但李健說:「人需要格外保護好自己的才華。」

他看重個人生活,投入自己的樂趣,不介入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只是保持創作的熱情。

關於名利,他看得通透:「我不是拒絕名利,我只是不想讓名利影響私人生活和損耗自己對音樂的熱情。」

「名利是個雙刃劍,在一定的可控範圍之內能夠幫到你,但超出了這些它一定會傷害你。」

一個沒有微信的人,算不算邊緣化呢?

《歌手》節目中,李榮浩和他交換聯繫方式,李健語出驚人:「我沒有微信。」

還不忘開玩笑:「人比較威信,所以不用那個微信。」

李榮浩接過那部老舊的諾基亞手機,差點找不到數字在哪兒。

對李健來說,手機能打電話、發簡訊就夠用了,平常兩三個小時才看一次手機。

儘管一開始有人抱怨他電話打不通、回簡訊慢,後來大家也就習慣了。

看似不合時宜,實際上是刻意為之,李健認為過多的使用手機對自己會是非常大的幹擾,他並不需要很多社交軟體,也不需要刷朋友圈什麼的。

對於專注,李健有自己的理解:

「專注偶爾來自於抗爭,但最終來自於自我的認可。真正的專注,是心裡逐漸成長起來的自信,是一種抵抗外界幹擾的強厚的抵擋。只有堅持十幾年以上的人,才會真正體會到專注帶給你的保護。」

李健生活中的交際也非常簡單:

「我不會跟女性走得太近。不光女性,男性也不近,我幾個相當好的朋友也一年才見一回面,我不喜歡生活裡有太多的人。古人說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好朋友,不需要頻繁接觸。」

他說話的方式給人感覺又是舒服的,春風拂面的溫度,既不過分熱情,也不過分高冷,溫潤如玉。

無論讚揚還是詆毀,都不可畏,這些於他而言只是過眼雲煙。

他似乎更願意對這世界袖手旁觀,游離於音樂和生活之間,保持剛剛好的距離,不遠不近,這也許是他的生活哲學吧。

為什麼做人要保持邊緣姿態?

因為佔有越多,並不一定就越好。

有些佔有,其實不是饋贈,而是一種消耗,你所佔有的東西,無形中也在佔有你,你以為你可以控制某些事情,其實反過來你自己被控制了。

02

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

外向是外向者的嘉獎

棋手芮乃偉,曾在10年中奪得8次女子圍棋世界冠軍,也是世界第一個女子九段。

對弈中,她是非常專注的;

棋盤外,她是非常沉默的。

童年時,芮乃偉是班上唯一戴眼鏡的小孩,因此常被同學們排斥。

11歲那年,她第一次遇見圍棋,第一次在圍棋中獲得庇護,「不怎麼說話也能找到快樂」。

15歲,芮乃偉成為職業棋手,走上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好像不在棋的世界裡,我跟人家就沒有辦法交往」。

只要一下棋,她就什麼都聽不見,就算耳朵邊上有人敲鑼也聽不見。

說來也奇了,平常在家裡,芮乃偉可以輕輕鬆鬆做一桌子拿手好菜,也會自己上網做旅遊攻略。

可是,只要一進入圍棋的世界,她就不記得吃飯,連路也找不到,這時全憑丈夫照顧。

丈夫來到棋院提醒她趕緊吃飯,她這才像從夢中醒來,重新回到真實的世界,收拾書包、到食堂打飯,兩人討論的話題依然離不開圍棋。

有一次來棋院時,她買了一杯奶茶,結果棋下完了,奶茶一口都沒喝。

等到吃完飯了,她才猛然記起那杯被遺忘的奶茶,感覺怪可惜的,轉身又回去拿。

芮乃偉常說自己不太會與人打交道,她嘴笨,時時接不住別人的話。

她非常喜歡周國平的作品,後來有一次遇見周國平,她心裡非常激動,卻張不開嘴,邁不出那一步,不好意思上前搭話。

她留給周國平的印象是一個安靜文弱的女子,「每次相見,乃偉那靦腆的模樣仍使我想不起她是一個世界冠軍」。

一開始我不太懂李健為什麼說「保護自己的才華」,但是在芮乃偉這裡,我完全理解這句話了。

面對命運的驚濤駭浪,專注在圍棋裡面就是一種拯救。

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外向是外向者的嘉獎。」

有些人從社交中得到能量,有些人則從獨處中汲取營養,只是獲取能量的方式不一樣,沒有對錯之分。

對一部分人來說,孤獨意味著無聊,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孤獨意味著修煉。

03

你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新褲子樂隊的主唱彭磊有一個習慣,他的微信好友只留100個人

如果他今天加了一個人,就會相應地刪掉一個人。

蔡康永驚訝地問他:「你刪之前都不跟對方講一聲嗎?」

彭磊一邊低頭刪,一邊回答:「沒事,他們導演都不說話,加了之後他們從來沒跟我說過話。」

許多人熱衷於結交「人脈」,認為「朋友多了路好走」,彭磊卻刻意追求清靜,放棄了無意義的社交。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他,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一套社交方式。

彭磊選擇精簡朋友圈,一方面是為了寫出好作品,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孩子的出生。

他說:「成為爸爸後,不再浪費時間和感情在無聊的事情上。我知道孩子長大了會不需要你,所以在她需要你的時候多在一起吧。」

他將更多的時間用來陪伴家人,帶孩子玩音樂,換著花樣給孩子起外號。

不少年輕的女孩表達對他的喜歡,他也是一口回絕:「對不起,我已經結婚了而且我有小孩了。」

不討好,不世故,不取悅誰,也不依附於誰,看似不近人情,實際上是有所堅守。

網上看到一句話:「你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花費時間在無聊的事情上,反而會錯過真正重要的人。

有時候我們以為微信好友越多越好,其實可以說心裡話的人卻寥寥無幾。

有些東西我們以為是自己想要的,其實只是一片熱鬧的虛無,並沒有實際的意義。

有時候我們生怕自己錯過了一些信息,其實回頭一看,也並沒有損失什麼。

朋友不必多,真誠就好。

圈子雖小,精緻就好。

04

寫在最後

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著名的150定律

由於受大腦認知能力的限制,一個人最多能與148人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四捨五入就是150人,其中深度交往的人數大約為20人

換句話說,你能擁有的私人朋友,不超過150個人。

實際上,有數據表明Facebook社區用戶的平均好友人數是120人。

時間有限,精力有限,這一點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我們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必然會有所取捨,有所選擇。

《刺蝟的優雅》裡有這樣一句話:「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

專注做事,真誠待人,選擇與同頻的靈魂結伴,選擇合適的方式與世界對話。

一個人不勉強自己,不委曲求全,懂得悅納自我,呆在自己感覺舒適的關係裡,從容就是最好的狀態。

本期小編:呢喃

投稿:小北歡迎各位有才華的夥伴投稿,有很豐厚的稿酬呦~關注微信公眾號北疆女聲,回復關鍵詞【投稿】,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不要把太多的人請進我們的生命裡
    現在,好多人都在談人脈,認為自己認識很多的人,是一種能力,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所以無論什麼關係,見面幾句話就把對方加為微信好友,一位朋友向我炫耀,他的微信裡有兩千多個好友,我只笑笑,沒說話。我其實想說,你加那麼多人,不累嗎?真正的朋友,在你有事時會主動聯繫你,有那麼三五個足矣。
  • 無意義的存在感,別把太多人請進生命
    那些太熱鬧而喧囂的靈魂,終是過客,讓你加倍體會到曲終人散的冷清,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永遠都是少數,只有幾個。因為我們更多的時間給了工作,給了無意義的人,我們只想通過刷朋友圈、刷微博來給予自己的心理滿足和安慰。今年F君還有一件事觸動了我,他說去年一年我們只是偶爾聯繫,但是在這一年裡我自學了英語,並且陪家人去了馬爾大夫,陪孩子玩了迪斯尼樂園,一年旅行了五六次;也許這在平常人眼中再正常不過了,但是對於F君這樣一個工作狂的高管而言,這已經是極度的浪費和奢侈了!
  • 不要把太多人請進你的朋友圈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蘇心,ID:suxin9849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個叫「如意」的人在微信上申請加我好友,備註裡說是我朋友M介紹的,我就通過了。如意和我說,他是某單位的退休人員,要給我投稿。
  • 李健不用智慧型手機,白巖松沒微信,人生三萬天,不必迎合任何人
    其實在這個社會上,很多人都會為了得到認可而去迎合其他人的感受,認為這樣就可以讓其他人多愛自己一點。但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想要得到愛之前,更應該學會如何好好愛自己,人生只有短短三萬天,不必迎合任何人。
  • 夜闌心語|你不必讓所有人都喜歡你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在意。有人說:「世上總有些人是談不來的,何必計較太多。」人這輩子,會遇見很多人,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在意。有些人去在意太多,就是浪費時間;有些事去看清太多,就是消耗精力。只有將你的熱情,留給那些值得的人,你的真心才不會被浪費。
  • 李健,居然成為生活品質的標杆
    李健不是孫楠、不是胡彥斌,甚至不是古巨基,對立觀點好像是沒有辦法愉快聊天的。只有一種情況,大多數簇擁者,熱情地擁抱著一個男神的顏值,並且研究開發了一套「運營系統」,並且這套系統跟什麼音樂或者夢想狗屁關係都沒有。這套系統的作用就是,你照這個操作,你就有可能過上好生活,成為人生贏家。反之,哎呀,你該怎麼辦呢?記得南方某報採訪李健,標題是「喝完一杯氣泡水,李健的一天開始了」。
  • 李健:太有少年感的中年大叔!
    再看看同為中年人的李健,雖然在將近四十歲時才開始健身,但成效斐然。這麼多年,無論工作如何繁忙,都一直在看書、學習。你永遠可以從他的言談舉止中感受到濃濃的文化人氣息。那真是什麼樣的名牌傍身都不可能達到的。不斷有網友留言或評論表達對李健的欣賞。
  • 李健訪談回憶之:李健的Logo
    今天繼續回顧的音樂人李健在2013年的訪談。是李健在網路電臺「銀河面對面」做客時接受的採訪。這次,記者問到了關於李健唱歌風格的問題,看看他是如何回應的。採訪者是陳樂融。以下是採訪實錄的精彩內容節選,因為內容太多,我會分幾期發布。
  • 李健:一個在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種茶葉的人
    但這並不妨礙一些有執念的人,跑到這裡做些平常人看來的瘋狂事。比如說,種茶。李健其人據不確定科學與否的「同名同姓查詢網」,全國每千萬人口中,大概就有1158人叫「李健」。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個在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種茶葉的李健。
  • 李健歌單及欣賞,珍藏版(補充後的完整版)
    李健作曲作詞和演唱的好歌太多了,如果有遺漏,也歡迎您留言補充一下。更歡迎您轉發給更多人看到。記得魯豫說過:「聽李健的歌是會愛上他。」確實,李健的人和歌是完美結合的。幾乎每首都是佳作,排不出第一和最後,也很難說哪首是最愛,因為,是聽到某首歌的當下,那首歌就是當時的最愛!《城市之光》:這是2017年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主題曲。
  • 「音樂詩人」李健歌詞裡的風景有哪些?
    李健(圖片源自網絡)高曉松評價他說:「 我們身邊的這一波人都不是當初的模樣了,只有李健還是當年那個李健。」當年的李健用他的歌不知道溫暖了多少人,給了多少人勇氣。今天我們來細數一下李健音樂裡的風景。他不僅是一位音樂詩人,還是一位旅遊達人。我們從他動聽的歌曲中看看他都到過那些地方。
  • 2019李健「不止是李健」南京演唱會 時間 票價 購票詳情
    李健「不止是李健」南京演唱會時間:2019.12.21李健「不止是李健」南京演唱會地點:南京青奧體育公園體育館李健「不止是李健」南京演唱會價格:380 580 780 980 1280李健,1974年9月23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
  • 李健:今天終於可以坦然地,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了
    他的粉絲年齡層跨越極大,他的藝術生命持久而富有生命力,他被歌迷們親切地稱為「音樂詩人」、「秋褲男神」、「清華哥哥」……他就是歌手李健。這些年,李健越來越火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他?從此,這個念想在他腦子裡揮之不去,一直纏著媽媽給他買把吉他。母親也覺得,是時候給孩子培養一個愛好了,儘管家裡很拮据,她一咬牙就花了兩個月工資給李健買了把紅棉吉他。之後的幾年裡,李健都把業餘時間都奉獻給了吉他。
  • 李健的山間第一課
    山歌是壯語唱的,哈爾濱人李健一句沒懂,但沒影響他欣賞。一曲音落,他誠心地鼓掌:「挺好!沒聽懂!」大家都笑。他扭過頭問一個孩子,「什麼意思?你來說一下。」「靖西山美水也美。」孩子忸怩一會兒後說。此刻,李健不只是歌手李健了。
  • 李健調侃周杰倫:最高段位的性感,是靈魂有趣!
    來源:書單李健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每一次難得的現身都會引來格外的關注。這一季《中國好聲音》導師陣容裡,因為有了李健的加入,使整個節目多了一份文化氣息和哲學味道。在節目中,李健改了周杰倫《等你下課》裡的歌詞,另三位導師紛紛發出感嘆,李健真是太牛了。
  • 李健:沉寂13年,41歲爆紅,活得最不像這個時代裡的人
    後來,憑藉一首《說句心裡話》,李健拿下全國第一,被保送清華。別人考進清華,他是「唱」進清華。到了清華,他發現情況大不一樣了。之前,上中學,他輕鬆就能拔尖。現在,他宿舍人人都是學霸。不少課程,滿分100分,李健卯足勁兒才考80分,他同學考了105分。另外5分,是教授額外獎勵的。李健才知道,要想在一個領域裡做到頂尖,沒有天賦,根本不可能。
  • 李健翻唱的傳世經典,有多迷人?|李健|love will keep us alive|...
    以老朋友的身份和你促膝長談生活的艱辛,人生的磨難。沒有海誓山盟,沒有信誓旦旦。旅途漫漫,只有你的愛人與你攜手,互相扶持著共赴人生的終點。這是否就是愛的真諦?原版的演唱,是溫柔中透露著淡淡的苦味;而李健的版本,則是唯美中流露著一絲溫情。
  • 李健的高中趣事:如此班長
    作為李健的忠實聽友,我沒事兒就喜歡在網上搜索關於李健的消息和故事。無意中在知乎看到一位網名叫「韓博Spurs」的,和李健是同一所中學的,都是哈爾濱市第三中學。而且李健的班主任,也是這位網友的語文老師。這位網友分享了語文老師講的李健中學時的故事。
  • 李健深情演繹「Love is over」循環無數遍不過癮
    比如:「Love is over 請你不要再提起,逝去的愛已過去,誰也不必再追憶;Love is over 請你不要再說起,過去就像流雲,隨風飄去無蹤影。」其中,作者想表達的是這樣一層含義:不管「分手」是什麼原因,不能最終在一起,那就聽從於命運的安排。
  • 生活不必想得太多,把自己照顧好就好
    文 | 悅刊我們身邊,總有些人,要操心的事太多了。尼採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你要搞清楚自己的人生劇本,它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把自己照顧好,乃是每個人生活最應當先做的事。偏偏很多人不是,顧及了這個,又念想著那個,壓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