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事無小事丨一本護照裡的為民情懷

2020-12-23 平安天津

一本護照裡的為民情懷

——記天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總隊二支隊支隊長楊立泉

用真情點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七月的津城,驕陽似火。醫院的重症病房裡,一個病弱的男孩正一臉憂鬱地看著窗外。他叫錦程,還不到10歲,卻患上了極為罕見的癌症。為了治好他的病,父母帶他幾乎走遍了全國所有的大醫院,並先後做了兩次手術,病情卻仍未好轉,後來經人介紹,國外的一家專科醫院答應可以嘗試為孩子做第三次手術,可是在辦理護照時卻遇到了難題。按規定,公民辦理因私護照必須本人親自到場,但錦程已經無法行走,病弱的身體也經不得太多的折騰,可辦不了護照就不能去國外治療,剛剛出現的一絲希望眼看就要破滅。

離約定好的手術日期越來越近,護照卻仍然沒有著落,父母眼中的焦急也越來越重。早上的時候母親又出去了,說要再想想辦法。錦程不知道母親還能想出什麼辦法,但是他想活著,他想陪在父母身邊,他知道如果自己死了父母會很傷心。可是,希望在哪裡?

病房的門開了,母親滿臉喜色地走了進來,身後跟著幾個穿著制服的警察。儘管病房裡很涼爽,但錦程仍然可以看到他們熱得通紅的臉和額上的汗珠,還有那讓人看上去很溫暖的笑。

錦程,警察叔叔阿姨來給你辦護照了。媽媽說。

錦程也笑了,因為他看到了希望。

填表、照相、採集指紋,幾位警察叔叔阿姨的動作細緻而輕柔,就像媽媽照顧自己時那樣,特別是其中一位戴著眼鏡、胖胖的警察叔叔更是細心,當把全部手續辦完後,他們又匆匆離去。三天後,那位戴眼鏡的警察叔叔又來了,帶著加急辦好的護照,還有1000塊錢,說是單位的同事們一起捐的。

捧著護照和錢,爸爸媽媽都哭了,錦程也哭了。為了給他治病,一家人四處求人、借錢,看到了不少白眼,遭到無數次拒絕,如今卻在一群素不相識的警察這裡得到了難言的感動與溫暖。

臨走時,還是那個眼鏡警察叔叔,對著錦程做了個勝利的手勢,小夥子好樣的,叔叔相信你一定能戰勝病魔。錦程笑著舉起握緊的拳頭,一定。

為錦程一家點亮希望的,是天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總隊二支隊的民警,而那個戴眼鏡的警察,是支隊長楊立泉。

1998年,當楊立泉考上大學時,全市辦理因私出境證件申請是2萬;2002年,當他穿上警服成為一名外事民警時,這個數字增加到13萬;2013年,當他擔任公民出入境證件辦理的二支隊支隊長時,這個數字接近100萬;現在,全市公民因私出境的申請數目平均每年保持在140萬左右。

簡單的數字背後,凸顯的是天津社會發展和走向世界的腳步,但是對於承擔這項艱巨任務的楊立泉和二支隊20餘名民警來說,則意味著更重的擔子、更大的責任和更高的要求。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於職責與使命的堅守與執著。在這一點上,楊立泉始終走在隊伍的最前面。

在辦證人數井噴式上升的那一年,為了減少群眾辦理申請時間,他參與研發了全國第一套護照申請六合一自助受理平臺,5分鐘內就能自助完成制證照片、申請表合成列印、身份證拍照留存……群眾辦理手續時間減少四分之三,在極大方便群眾的同時,也減輕了民警的負擔,至今這套平臺受理申請已經超過百萬。

之後,楊立泉發現群眾領證也需要排隊,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後來聽說外地有了新的設備,他立刻帶隊前去「取經」。回來之後,辦證大廳多了10臺24小時自助發證機,群眾隨到隨取,再也沒有出現過排長隊的現象。為了更加方便群眾辦理出入境證件,他又為我市出入境推出網上預約、免費快遞、非稅掃碼繳費服務業務積極獻策,實現了群眾辦理出入境證件只跑一次的工作目標。

在硬體設施不斷更新完善的同時,楊立泉更重視的是「軟體」,也就是民警隊伍建設。從2012年開始,為適應不斷發展的形勢,更大限度地滿足群眾需求,天津出入境管理總隊以每年一個的速度在全市增加辦證服務點,窗口多了,任務重了,警力卻沒有增加,民警肩上的擔子更沉了,但楊立泉以身作則,堅持不管多難多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變,使得辦證大廳也就有了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只要在受理時間結束之前進入大廳的辦證群眾,當天都要完成受理,不管到多晚。

用擔當捍衛國家的榮耀與利益

早春的一個傍晚,時間已近七點,最後一位辦證的群眾才剛剛離開,三位中年人急匆匆跑進大廳,滿臉的焦急,要求辦理加急護照。

他們都是一家鐵道勘察設計院的工程師。為了競爭國際高鐵項目招標,爭取主動,設計院必須立即派員前往國外展開前期工作,但是按照正常程序,他們的護照異地受理至少要在兩個星期後才能拿到,可這樣一來,高鐵項目很可能就被他國搶走,國家利益將會遭受巨大損失。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後,楊立泉接過了設計院工程師的申請材料,對他們說,放心吧,國家利益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全力以赴。在他申請下,綠色加急通道開啟,所有的環節高速運轉,一切緊張而有序,一天之內,三本還帶著溫熱的新護照就送到了工程師們的手中。

在隨後的一個半月裡,楊立泉他們又陸續為二十多位工程師這樣辦理了加急護照,他們懷著對外事民警的深深感激全力投入到國外的工作,最終促成籤署了兩國政府間鐵路框架協議。

當楊立泉從報紙上看到這個新聞時,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自豪,他覺得,自己盡到了一個人民警察的責任。

用堅守解決百姓的燃眉之急

雖然辦證大廳是有關門時間的,但為民服務的大門卻始終沒有關上過,多年來,二支隊始終堅持24小時接受群眾求助,為遇到困難的群眾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務。

那年春節期間的一天夜裡,楊立泉突然接到市局110指揮中心通過單位值班室轉來的電話,稱有一位群眾需要幫助,他立即趕回單位,見到了滿臉焦急的王女士。原來,王女士的丈夫在美國工作期間不慎摔傷,七根肋骨骨折,生命垂危,年僅七歲的女兒也隨丈夫在美國居住,需要親屬去探望照顧。她已經購買了飛往美國的機票,但因護照有效期不足半年,不符合相關規定,無法登機。聽著王女士的訴說,楊立泉向值班領導匯報後,立即協調相關部門為王女士開通了緊急辦證的綠色通道,其他民警也紛紛從家中趕來,最終用了兩個多小時就將護照製作完畢。拿著還有些溫熱的新護照,王女士的眼淚奪眶而出。  

近年來,隨著本市居民出國旅遊人數的暴增,一些突發事件也常常會讓楊立泉的工作面臨考驗。馬航370事件、泰國沉船事件等很多事件中,楊立泉都及時主持開闢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為出境處理親人後事的市民辦好證件,他要用周到快捷的服務,讓那些陷入悲痛的家庭感受到一些溫暖。

一條綠色通道,多年來不知為多少人解決了燃眉之急,與其說這是一項機制,不如說這是一條存在於楊立泉心中的通道。而多年來,很多像錦程這樣遇到困難和有特殊需求的群眾都受到過楊立泉的幫助。

東麗區的市民張大姐來到大廳辦理護照,在辦理過程中,她和楊立泉說了這樣一件事,她的姐姐先天肢體殘疾,一輩子在輪椅上生活,如今姐姐已經60多歲了,最大的心願就是想在有生之年走出國門去看一看,無奈行動不便,無法親自來到大廳辦理護照,聽到這件事,楊立泉當即決定上門為老人辦證,了卻老人的心願。酷暑中,民警們驅車來到張大姐家為她的姐姐辦理護照,令張大姐一家人非常感動,而民警們上門辦證的過程被張大姐的女兒拍攝下來,並推送到微博上,引來眾多網友轉發、點讚。

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地處郊區,有在校學生8000餘人,由於畢業後多數學生將從事國際海運相關工作,所以學院對出入境證件辦理需求很大。為了方便學院辦證,減少對正常教學的影響,楊立泉經請示領導決定,特事特辦,上門服務。就這樣,他帶領民警利用休息時間,專門趕往園區,兩天之內為219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辦理了相關手續,學校的師生們感激萬分。同樣對楊立泉感激萬分的還有天津兒童福利院的老師和孩子們。對於楊立泉來說,每一張笑臉都是對他工作的肯定,同時也是今後繼續努力的動力。而作為一名基層領導,他在對民警嚴格要求的同時,對自己的要求更高,這也讓他付出的更多。

辦證大廳實行六天工作制,別人都可以輪班,但是他每個周六都會出現在大廳的前臺,幫助群眾解決各類疑難問題。在春節、暑假和國慶前後等群眾辦證高峰時期,他帶領全體民警主動放棄午休、倒休和幹休假,帶領全體同志全力以赴做好接待工作,努力實現受理服務工作零差錯,零推諉,零積壓、零投訴和零距離的「五個零」目標。

用奉獻化解壓力詮釋榜樣力量

同事們看到的,是一個全身心撲在工作上的楊立泉,卻很少有人知道,在這無私奉獻的背後,他承受著怎樣的生活壓力。

2009年,他剛滿三歲的兒子患上了過敏性哮喘,幾乎每月發病一次,一病就是半個多月,楊立泉每天五點多就要早起去掛兒科主任號,然後再趕去單位上班。2010年,楊立泉的母親患上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2011年愛人的母親患上重度精神抑鬱症,2012年楊立泉的父親又患上了糖尿病病發症引起的動眼神經麻痺症,三位老人先後住院治療。如此的生活壓力下,楊立泉與妻子作為雙獨家庭,承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甚至從來沒有對單位和同事說起,也更沒有影響過工作,如今,孩子和三位老人的病都相繼好轉,雖然還需終身服藥,但對於楊立泉來說,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投入工作。

從2013年開始,他帶領下的二支隊黨支部已經連續六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五年被評為「青年文明號」,先後被授予「全國巾幗文明崗」、「人民滿意公務員示範單位」、「天津市三八紅旗集體」、「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狀先進集體」、「五好黨支部標兵」和「基層黨建示範點」等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3次,榮獲集體嘉獎4次,而這支隊伍中也先後有1人榮立二等功、7人榮立三等功、7人被評為天津市公安局優秀共產黨員,20名文員被評為天津市公安局先進文職。

榮譽與鮮花面前,楊立泉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本色,在社會主義偉大建設新時代的新徵程上,他的腳步踏實、堅定,因為那是職責賦予他的使命。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最美基層民警丨楊立泉:凝聚在護照裡的為民情懷
    一本小小的護照成為連通世界的窗口,溝通警民的橋梁,更體現了公安民警堅定無悔的初心,服務為民情懷,還有對於職責使命的執著與堅守。近年來,隨著出國境人數的劇增,出入境受理大廳每天都聚滿了前來辦證的群眾,楊立泉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如何才能從根本上簡化程序,減少群眾辦理申請時間呢?於是,他參與研發了全國第一套護照申請六合一自助受理平臺,使群眾辦理手續時間減少四分之三。
  • 讓「群眾少跑腿」彰顯為民情懷
    今年3月中旬起,毛藏鄉組成『流動惠民大廳』,群眾通過微信群提交服務訴求,政府第一時間對服務事項、服務人員進行梳理並『派單』辦理,不到兩個月時間辦理各類事務300餘件。」讀完6月1日《武威日報》轉發的這條新聞,不由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暖。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指導思想。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 群眾代表王洋:心繫民聲、為民代言的情懷要一直保持下去
    經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網推薦,她成為旁聽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群眾代表。1月29日,她寫下《心繫民聲、為民代言的情懷要一直保持下去》,表達自己這幾天的感受,更勉勵自己回到基層以後繼續不忘初心、奉獻青春。我是一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村官,很榮幸能成為旁聽群眾代表,有機會近距離感受2018山東兩會。
  • [長城網評]請告狀農民吃飯,體現政府為民情懷
    會後,國務院法制辦人員留住6位農民,表示「時間挺晚了,我們給你們安排了一頓便飯」。這一行為,充分體現了政府的為民情懷。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漂亮的口號,更體現在體察民情、尊重民意、珍惜民力、關懷民生,這些都需要在具體細節和行動中去落實。我們的人民群眾是樸實善良的群體,只要公務人員能夠真正為民辦事,群眾就會從心底牢牢記住他。
  • 市北區敦化路街道:社區就是群眾的家!疫情考驗凸顯為民情懷
    信網2月2日訊「社區就是群眾的家,姑娘,感謝咱們西吳社區劉書記,也感謝敦化路街道,麻煩你幫我給領導傳達到。」近日,市北區敦化路街道黨建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接到了西吳社區居民胡大爺的感謝電話,在街道上下攻堅克難堅守防疫一線的特殊時期,讓街道社區工作人員感受到了黨員群眾同舟共濟的溫暖。
  • 徂汶景區化馬灣鄉聚焦民生事業 把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坤 通訊員 王興田徂汶景區化馬灣鄉黨委政府把民生事業作為發展的第一要務,把最大的精力、財力放在民生民享上,謹記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牢牢抓在手上,強化工作措施,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整合資金資源,聚力破解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 踐行人民至上理念 厚植為民服務情懷
    廣大郵政幹部職工要深刻體會領悟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不斷厚植為民服務的真摯情懷,更好踐行「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  緊緊依靠人民,在平凡崗位上展現郵政人樸實為民的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全力抗擊疫情中,郵政人不計成本、勇挑重擔,用心踐行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
  • 新華網評:高鐵時代的「慢火車」滿載為民情懷
    新華網評:高鐵時代的「慢火車」滿載為民情懷新華網  作者:斯涵涵  2020-01-12 跨過艱難險阻,一定能凝聚共同圓夢的磅礴力量,一起奔向美好的未來
  • 以43公斤的身軀肩負起正義天平,詮釋司法為民情懷
    、愛民為民的情懷。那一腔司法為民的情懷天津市靜海區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宮會新那一年的夏天,一對中年夫婦駕駛的汽車,在靜海高速公路上被追尾。丈夫是一名每年只回家三、四次的海員,妻子是一名大學老師,已結婚7年的他們剛剛懷有愛情的結晶。可這次事故,卻讓這份喜悅瞬間煙消雲散。
  • 河南團審議:堅守公平正義 凸顯為民情懷
    河南團審議:堅守公平正義 凸顯為民情懷 2020-05-30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鐵路公交」的為民情懷
    一元錢能做什麼?在黑龍江大興安嶺,這可以是一張火車票的價格。全程923公裡,運行時長超過20個小時,沿途停靠近60站,這趟6245次列車的最低票價就是一元錢。 像這樣的速度慢、停站多、票價低的公益性慢火車,目前全國還有81對,覆蓋21個省區市,經停530座車站,途經35個少數民族地區以及上百個完成摘帽的貧困縣市。
  • 反對官僚主義,涵養親民為民情懷
    反對官僚主義,涵養親民為民情懷   如果官僚主義者真如 「泥塑的神像」,「一聲不響……十分無用」,倒也罷了,人民群眾可以「敬」可以不「敬」,也可「敬」而遠之。問題是典型的官僚主義者,以自我為中心、以官為本,一心想著做官、一切為了做官,把官位當地位、把權力當能力,其所作所為,破壞公平正義,阻礙經濟社會發展,惡化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
  • 新時代司法為民好榜樣丨吳鳳瑾:仲裁無小事 為民情義真
    新時代司法為民好榜樣丨吳鳳瑾:仲裁無小事 為民情義真 2020-01-12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愛民情懷為民擔當護民能力 做好「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
    要有愛民的情懷、甘做「孺子牛」,每一項檢察工作都要對標對表習近平法治思想,結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服務人民群眾的更高需要,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有為民的擔當、勇做「拓荒牛」,將天理、國法、人情融為一體,把愛民的情懷通過為民的擔當體現出來,把人民利益作為最大追求辦好複雜案件,以有力履職持續辦好檢察為民實事。
  • 高陵崇皇 一名農村基層幹部的為民情懷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崇皇街道軍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朱正宏一馬當先,迅速反應,嚴密布控,以實際行動落實上級關於疫情防控工作各項決策部署,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群眾始終堅守在抗疫最前沿,以共產黨員的政治擔當,扛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重任。
  • 馬培: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今年以來,武安市委網信辦以微信矩陣大數據平臺為依託,旨在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武安市通過微信矩陣開展統一指揮,全市上下「一盤棋」,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網絡綜合治理新格局。目前,武安市同心圓微信矩陣已完成了市、鄉、村三級架構,總群數達1173個,入群人數達24.5萬餘人,而馬培就是這個微信矩陣群總管理員。
  • 華陰檢察:化解社會矛盾 助力脫貧攻堅 呼應群眾切盼 彰顯為民情懷
    該司法救助案件的成功辦理,彰顯了檢察機關的為民情懷,緩和了社會矛盾,真正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讚譽。
  • 丹東市振安區:628件民生小事彰顯為民大情懷
    原標題:丹東市振安區堅持把群眾裝在心裡,把實事幹到實處628件民生小事彰顯為民大情懷 「過去廁所在室外,夏天臭烘烘、冬天冷颼颼,如今改成屋內坐便水衝廁所,個人沒掏一分錢,就能享受到城裡人一樣的方便了!」1月7日,丹東市振安區九連城鎮上尖村村民姜家強談起村裡的「廁所革命」幸福滿滿。
  • 扶貧印記丨現代投資:與客溪同行 向幸福出發
    這裡,盛開父老鄉親的笑臉,這裡,見證親民為民的情懷,這裡,正經歷一場悄無聲息的嬗變。洞口縣渣坪鄉客溪村深處雪峰山腹地,地域面積佔整個渣坪鄉的近三分之一。全村共轄24個村民小組453戶1636人。群眾事無小事,幫扶工作隊充分尊重村民意願,找準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需求,著力為群眾辦實事,定期清理全村集中供水池、對群眾住房進行三輪安全鑑定、組織家庭醫生定期上門服務、解決村內適齡兒童無輟學等系列暖心暖民的舉措,化成了一道道無聲的關愛,昔日村舍破舊、收入單薄的扶貧村村民過上了幸福生活。
  • 「警察節·警民情」主題徵文作品展示——一位老警察的為民情懷
    活動期間共收到社會各界群眾和公安民警的徵文作品493件,經過初評、複評及網絡投票等環節,共評出一、二、三等獎作品30件,優秀作品80件。一篇篇飽含深情的文章,講述了歲月滄桑中,人民群眾對警察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鐫刻了警愛民、民擁警,警民魚水情的記憶和情懷人民警察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分量,和人民群眾在人民警察心中的分量,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