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食品安全關注原料汙染與惡意造假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2013年頻頻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仍舊是大眾和媒體關注的熱點,比如廣州的「鎘大米」事件、美素奶粉涉嫌造假事件以及以狐狸、水貂等未經檢驗檢疫的動物肉製品製售假羊肉等事件,根據專家介紹,2013年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多地開始關注原料汙染與惡意造假。並且根據現有問題的分析,化學性和生物性是目前引起食品安全問題最多的兩個因素。

    從全球食品安全來說,越來越多的現象是跟環境汙染有關,在美國30年前就關注環境汙染、海水汙染問題,中國現在也開始關注這個問題,因為環境汙染轉化到食品安全的問題不是一天可以解決的,十年都解決不了,所以越早關注它是越好的。——任築山,博士、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國際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共同主席、原美國農業部副部長

    乳製品行業安全關注度最高

    從2011年開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連續三年舉辦了「年度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教授介紹,2011年關注的是方便食品和非法添加,2012年關註標準和過程控制,2013年更多地開始關注原料汙染與惡意造假。從三年中不同的熱點問題的分布,亦清楚看到,輿情的關注點正逐漸深入到中國食品安全的本源。三年間有三個重點領域受關注較多。

    一是以傳統食品工業化為特徵的中國方便食品產業。由於中國傳統食品的複雜性,導致傳統食品工業化自主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安全性評價正在成為中國食品工業與食品安全監管中的獨特問題。

    二是對標準的爭論與質疑。標準不是越嚴越好,標準是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利益平衡的產業,這種爭議始終存在。

    三是乳製品行業始終受到最高關注。因為中國「四二一」型獨生子女的特徵背景,及「三聚氰胺」的陰影,使以嬰幼兒奶粉為代表的中國食品依然缺乏消費者的足夠信任,任何與食品安全相關的負面報導總能引起消費者的極度恐慌,是中國食品安全「信任危機」的濃縮。

    對食品安全的過度擔心部分源於信息不對稱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介紹,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心有時是源於缺乏對食品安全科學的了解,但科學家掌握的科學信息和對食品安全種種問題的看法,又無法及時有效傳遞給消費者,導致信息嚴重不對稱。

    應該說,實施《食品安全法》4年多以來,政府和科學家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不管是風險監測、風險評估,還是標準的制定修訂,監管手段等,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然而這些老百姓根本不知情也不領情。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就在於風險交流沒做好,香港和臺灣稱之為風險溝通。這個力度現在還很弱。

    鼓勵形成第三方科普傳播力量

    在一些發達國家,政府有專門的機構從事風險交流工作,還有獨立的民間交流平臺來提供關於食品安全方面權威性的科學信息。但我國剛剛成立國家風險評估中心,國家層面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剛開始。

    另外,在食品安全教育及相關科普知識上國家應有統籌的安排和計劃,有專門的經費預算,真正重視起來。我國還應該在政策上鼓勵民間風險交流平臺的建設,形成第三方的科學普及傳播力量,在當下,民間第三方的科學聲音往往效果會更好。

    目前的情況是,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政府部門往往發布信息時效性、權威性都受到質疑。權威專家害怕媒體斷章取義,也不願意面對媒體。有些媒體抓住新聞不經核實就發布,導致現在真正的科學信息明顯處於劣勢,而無科學依據的誤導信息大佔上風,其結果是造成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過度擔心,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這對於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只會起到負面作用。

    ■ 2013部分食品安全事件

    ●沃爾瑪所售山東產「五香驢肉」摻有狐狸肉

    ●臺灣統一、味全牛奶被檢含避孕藥

    ●匯源、安德利等品牌被曝購買爛果製成果汁

    ●臺灣大統公司被查出生產違規「黑心油」

    ●肯德基、真功夫被曝冰塊菌落嚴重超標

    ●維C銀翹片生產廠家廣西盈康藥業子公司被曝違法使用硫黃燻蒸的山銀花及其枝葉生產藥品,其出產的維C銀翹片可能涉「毒」

    ●荷蘭美素麗兒奶粉在華代理商璽樂麗兒進出口(蘇州)有限公司在沒有獲得食品生產許可的情況下,涉嫌非法生產號稱荷蘭原裝進口的美素麗兒奶粉

    ●湖南產大米在廣東被查出鎘超標

    ●德芙、費列羅等大牌巧克力吃出「活蛆」事件

    ●地溝油變身食品原料,百餘企業涉案

    ■ 食品安全多因素解讀

    化學性、生物性引發問題多

    ●路勇,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主任

    化學性、生物性、物理性和放射性,都可能引發食品安全問題,但從監控情況看,日常碰到最多的,目前來講,還是化學性和生物性。

    物理性——就是有的時候食品裡可能混入一些雜質,比如小鐵塊等等,日常工作中碰到的不是特別多。放射性遇到的就更少了。

    生物性——主要是致病菌,微生物,如菌落總數,大腸菌群,以及相關的一些致病菌。一般來說,大面積的食物中毒,都是生物性的。

    化學性——包括農藥殘留,一般的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是不是濫用了或者超量使用了,非法添加物,還有一些一般的理化指標,比如酸價過氧化值是不是時間太長了,酸價過氧化值是不是超標了,還有重金屬,鉛、汞、砷、鉻、鎘等基本的元素是不是超標。

    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劑無關

    社會上有一個誤解,老是認為非法添加劑是食品添加劑,其實它和食品沒關係,像蘇丹紅,三聚氰胺等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劑,它是非法的,不能用於食品的。非用到食品上,屬於犯罪,國家對此一直也是嚴厲打擊重點控制的。

    這幾年,農殘監控的比較多,抽檢的也比較多,合格率是逐步提升,目前已達98%以上。

    重金屬:和產地與食品部位有關

    今年5月份,廣東發生的大米鎘超標,就是一個典型的重金屬超標,當時產地指向是湖南。十幾年前,茶葉的重金屬特別是鉛超標是有一定比例的,這幾年也沒有發現了,可能和產地整改是有關係的。

    有時候重金屬超標還和食品的一些部位也是有關係的,我們對小龍蝦進行檢測,是分開檢的,把頭剪下來,單獨檢,然後蝦肉單獨檢,結果發現蝦肉裡邊的重金屬含量不高,符合國家標準,但是蝦頭裡邊的非常高,有的可能是蝦肉裡邊的十幾倍,但是平時蝦頭是作為不可食部分的,後來就發布提示,不能吃蝦頭,吃蝦肉是沒問題的。

    從重金屬超標來講,北京這幾年發現的問題是逐步在減少的,現在已經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了。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林文龍

相關焦點

  • 2013食品安全事件多來自原料汙染與惡意造假
    望月/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0日訊(記者 王城)「從2013年媒體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來看,關注點正逐漸深入到中國食品安全的本源,原料汙染與惡意造假是2013年的關鍵詞。」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1月9日召開的2013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表示。
  • 盤點2013年食品安全熱點:地溝油變身食品原料
    而如果用狐狸、水貂等未經檢驗檢疫的皮毛動物肉冒充其他肉種,因存在致病、重金屬汙染等潛在風險,則既屬於違法使用非食用原料的食品安全事件,又屬於商業欺詐,應兩罪並罰。  三品牌奶粉檢出反式脂肪酸  7月有港媒報導,其委託進行的一項檢測發現,3品牌國產嬰兒配方奶粉中,每100克奶粉檢出含0.406克反式脂肪酸。
  • 食品源頭汙染成關注焦點食源性疾病危害最大
    但是不可否認,我國獸藥使用量整體較高,養殖業存在的一些使用不合理或濫用的情況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因為已經影響到中國食品安全產業鏈的前端——原料安全的整體水平,亟待進一步加強監管和科學指導。科學認識抗生素,重視獸藥濫用問題,強化對食品源頭汙染的有效控制是當務之急。 此次所邀請的專家跨領域、跨學科,不僅涉及食品科學及相關領域,也拓展至法學界。
  • 食品原料汙染嚴重 廣東將完善預警和快速反應制
    由於食品安全事關千萬人的身體健康,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在省政協主席會議的部署下,就我省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    調研發現,全省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並趨於好轉。有關部門所進行的5萬多批次食品檢驗,合格率在82%以上。
  • 楊莉代表關注食品安全 建議建立天然色素植物原料基地
    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中國網訊(記者 董寧) 「在去年中國食品安全十大事故中,有七起事故是由添加劑引起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嶽陽市屈原管理區鳳凰村村委會主任楊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憂慮的說到,「為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建議我國進一步加強食品添加劑,特別是食用色素的規範使用,推廣天然食用色素。」
  • 美炒作"問題寵物食品" 中國公司否認出口汙染原料
    沸沸揚揚的美國家庭寵物食品中毒事件又有新進展。5日,美參院宣布將對聯邦食品和藥品監督局(FDA)處理有害寵物食品一事進行聽證。與此同時,又有20類食品被列入回收名單,這使得市場上被禁止出售的寵物食品達100餘種,佔整個市場的1%。自去年底以來,FDA不斷接到有關寵物中毒死亡的投訴。
  • 山東"鮮奶吧"或存在"二次汙染" 食品安全隱患引關注
    原標題:鮮奶吧「能否成為」安全供奶「新渠道?  消費者饒丹丹購買新鮮牛奶,除了在國內外乳品品牌中做選擇外,還有一個新渠道--」鮮奶吧「. 」我家附近的『鮮奶吧』既可以訂牛奶,又可以電話訂餐,很方便。
  • 楊莉代表關注食品安全 建議建立天然色素植物原料基地[組圖]
    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中國網訊(記者 董寧) 「在去年中國食品安全十大事故中,有七起事故是由添加劑引起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嶽陽市屈原管理區鳳凰村村委會主任楊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憂慮的說到,「為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建議我國進一步加強食品添加劑,特別是食用色素的規範使用,推廣天然食用色素。」
  • 上海將提升食品冷鏈安全 餐飲原料食品或可追溯查詢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成立後將縱向整合,無縫對接。本月上、中旬,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下設的餐飲、食品流通、保健食品、食品生產四個專業委員會經選舉相繼成立並召開了成立大會,通過了各專委會工作條例、選舉產生了各專委會負責人。
  • 工程院報告:食品安全存七大問題,環境汙染仍是重大隱患
    科學出版社21日發布的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中國食品安全現狀、問題及對策戰略研究(第二輯)》稱,舊疾新患,現階段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其中,環境汙染仍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是長期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問題。
  • 線上海淘、代購名牌奶粉、紙尿褲最安全? 小心掉入造假陷阱
    還有的不法分子從國外低價採購大包牛奶粉、羊奶粉原料,分裝成小罐,貼上偽造的奶粉品牌標籤後高價拋售,奶粉罐收購製作、境外物流點、偽造「身份證書」甚至都有相應的產業鏈。  為此,江蘇去年出臺政策,嚴禁進口大包裝嬰幼兒奶粉到境內分裝。  除品牌外,購買渠道最重要  由此可見,放心購買母嬰商品,除了品牌以外,購買渠道尤為重要。
  • 保證食品「放心」須管理「用心」:2020年近300項食品安全標準將出臺
    食品安全是一項關係國計民生的「民心工程」,它既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緊密相連,又影響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不斷前移,原料汙染問題日益嚴峻,涉農企業漸成高危群體。杜絕源頭汙染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公頃化肥施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農藥年使用量達180萬噸,其中超過50%的農藥進入土壤和水體,甚至使病蟲害的免疫能力增強。「一旦源頭發生汙染,後面再通過加工、包裝、運輸到餐桌,恐怕都無法解決前期遺留下的汙染問題。」
  • 關注宿遷市學校食堂食品原料「陽光配送」
    編者按: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宿遷市共有各類學校食堂765家、就餐人數76萬餘人。為確保學校(含幼兒園)食堂食品安全,規範食堂食品原料配送行為,強化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師生飲食安全和合法權益,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食堂將全部實行食品原料「陽光配送」工作,採取嚴把企業入圍、嚴格審核過程、嚴控源頭質量、合理測算價格、全程監控配送、科學制訂食譜、強化監督考評,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濃厚氛圍,讓廣大師生吃得更加安全、健康、實惠。
  • 聯商年度盤點:2014年最受關注食品安全事件
    聯商網前言:中國向來講究「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然而在過去的一年裡,各種食品安全「門」不斷考驗著消費者的承受力,那些表面看似乾淨的餐廳、超市、產品,背後卻問題頻現,讓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喪失了信心,人們不禁發出疑問:「今後還有多少『門』?」為此,聯商網盤點了2014年十大食品安全事件,藉此警醒,讓企業嚴格遵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肩負起社會責任!
  • 慎用芸豆、四季豆等食品原料
    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新聞●城事 2010.11.30 星期二 我省確定餐飲單位慎用食品與原料名單 慎用芸豆、四季豆等食品原料
  • 幹部履歷造假汙染「政治生態」
    這些年來,少數幹部通過非正常的手段以及非正常的渠道,將自己的履歷材料進行「洗白」,進行「加工」,從而達到他們理想的目的,看似一個「整容變美」的過程,實則是對自己身份又一次的「隱藏」,這樣的做法違背了道德的規律,觸碰了法律的底線,最重要的是還汙染了我們和諧安寧的「政治生態」。
  • 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新國標,為何禁止用蜂蜜作原料?
    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嬰幼兒穀類輔食)作為嬰幼兒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食品安全質量一直備受各界高度關注。為了進一步保障嬰幼兒食品安全和嬰幼兒健康,近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函,就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
  • 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原料生產食品 臨洮縣惠旺食品有限公司...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定西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定市監罰字〔2019〕5號,臨洮縣惠旺食品有限公司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原料生產食品。定西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四)項之規定,處罰如下:沒收2019年3月3日生產的規格為10kg/袋的惠林牌奶油葵瓜子20袋(其中2袋已拆封);沒收經檢驗含有二氧化硫食品原料八角1公斤;罰款5000元。
  • 新食品安全法倡導餐企公示食品原料和加工過程
    中國網4月24日訊 新食品安全法如何監管餐飲服務?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今日表示,新食品安全法倡導餐飲服務提供者公示食品原料和加工過程。我們正積極推廣「陽光廚房」、「名廚亮灶」。
  • 報告:近10年公眾食品安全滿意度持續下降 食品安全事件反彈
    央廣網財經11月27日消息 江南大學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與中國食品安全輿情研究中心在京聯合發布了《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5)》、《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5)》,研究指出,近年來我國仍然發生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但「總體穩定,正在向好」是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