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調查顯示,中國的科學家收入偏低

2020-12-14 環球網

香港《南華早報》11月26日文章,原題:調查顯示,與其他職業相比,中國科學家工作時間更長但收入更低儘管科學家是中國成為全球科技強國戰略的核心,但他們卻感受到了壓力。調查顯示,儘管留學回國的科學家得到豐厚的報酬,但本土科學家卻抱怨過度勞累以及薪酬過低。某高校向傑出青年科學家提供不少於45萬元的年薪,但未納入人才計劃的研究人員年薪僅為20萬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分析全國各地共48099名科學家的數據後發現,自2013年上一輪調查以來,科研工作者的不滿情緒有所增加。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承認,經濟負擔是科研人員壓力的主要來源。科學家表示,與其他職業相比,他們的收入水平有所下降。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科研工作者平均年收入為90985元,比2012年增長23%;同期民營企業員工薪酬增幅為50%。數據顯示,中國科學家每周工作50個小時,比法定最高工作時長多10小時。

「據我所知,情況可能將更糟。過去10年,我所在高校的年輕科學家的薪酬幾乎沒有改變。」蘇州大學研究機器人的李教授說道,「對於那些以工資為全部收入的年輕科學家來說,這是很困難的。」

「我不覺得有太多壓力,因為我也為企業工作。」同時擔任一家機器人公司首席科學家的李說道,「對於工程技術領域的科學家來說,單位工資可能只是他們收入的一小部分。」中國科研工作者背負沉重負擔——源於高度依賴發表學術論文的評價系統激發的工作量。近半數受訪科研工作者同意「科學評價體系存在問題」,而90%以上的受訪科研工作者承認,發表學術論文的主要目標是「晉升職稱」。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科學界和政策制定者明確表示,他們正在研究相關問題。今年5月,中國領導人表示:「中國人才評價制度不合理,這一制度仍然以學術論文數量、職稱背景評價科學家。」(作者愛麗絲·沈,胡青松譯)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臺灣中產家庭月收入14.3萬新臺幣
    原標題:調查顯示:臺灣中產家庭月收入14.3萬新臺幣(資料圖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新網8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一項最新公布的臺灣中產階層的願望與夢想調查報告指出,臺灣的中產階級平均家庭月收入為14.3萬元(新臺幣,下同)。臺灣大學副教授辛炳隆表示,臺灣的低薪問題已經是不分藍領白領的全面低薪。
  • 西南財經大學調查顯示:中國工薪家庭年均收入超15萬元
    西南財經大學調查顯示:中國工薪家庭年均收入超15萬元 近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工薪階層信貸發展報告》。
  • 港媒:調查顯示上海人英語水平或將第五年超香港人
    原標題:港媒:上海人的英語水平真的比香港人好?香港《南華早報》11月8日文章,原題:上海人的英語水平真的比香港人好嗎?  最新調查顯示,上海在英語水平方面或將連續第五年超過香港。但專家表示,這並不意味著上海人能比香港人更好地用英語進行交流。
  • 薪資低、壓力大 調查顯示重慶HR職場滿意度普遍偏低
    日前,全球最大的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攜手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發布了《中國HR從業者職業發展報告》。基於領英平臺14萬HR從業者職場大數據,結合人大的5000多名從業者定量調研樣本,該報告分別從HR從業者的學歷、薪資、職場滿意度等多維度對HR行業及從業者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
  • 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工人平均工資超越印度,收入低於大學生
    長江日報融媒體6月20日訊(記者康鵬 通訊員 江華麗)今日,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中國企業調查數據中心聯合發布《中國企業-勞動力匹配調查報告》。這一調查在廣東和湖北企業中抽取了9000多個樣本。數據顯示,中國工人的實際工資(包括年終獎)為4216元/月(635美元),低於美國的3099美元/月,略高於巴西,但顯著高於馬來西亞(538美元)、泰國(438美元)、越南(206美元)、印度(136美元)等新興市場國家。
  • 調查:上海成全球科學家工作的理想城市
    資料圖 鄭瑩瑩 攝   中新網上海10月29日電 (鄭瑩瑩)10月29日,《2018全球科學家「理想之城」調查報告》在上海舉行的2018浦江創新論壇發布。  在關於全球科學家最理想工作城市的調查中,上海在5個中國城市中排名第一(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香港、深圳、杭州),約有1.8%受調查科學家把上海作為其理想工作城市的第一選擇。在全球22個創新城市的總體排名中,上海位列第16位,排名前5位的城市依次是波士頓、舊金山(灣區)、倫敦、紐約和柏林。
  • 港媒:中國哪個行業億萬富翁最扎堆?電子商務?NO!
    參考消息網1月31日報導 港媒稱,29日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或許2017年中國最富有的三個人中有兩個來自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領域,但億萬富翁人數位列前三的行業是醫藥生物、房地產以及電子、半導體及製造。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30日報導,內地媒體「界面」整理的榜單顯示,中國最富有的三個人是市值達5000億美元的中國科技巨頭騰訊的創始人兼執行長馬化騰,房地產大亨、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他們的資產分別達到2820億元人民幣、2609億元人民幣和2138億元人民幣。
  • 中國家庭教育支出有多少?調查顯示收入影響教育需求
    前不久,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簡稱「北大財政所」)正式發布了國內首個專門針對家庭教育支出的大型調查——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結果(以下簡稱「調查」)。這項調查是2017年由北大財政所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第一輪調查,調查包括0~3歲幼兒早教、3~6歲幼兒入園情況、6~16歲以及16歲以上在校生的在讀情況、入學選擇、家庭教育支出和政府補貼。
  • 全球科學家「理想之城」調查:上海成最受嚮往的中國工作城市
    上海已成為全球科學家最嚮往的中國工作城市在關於全球科學家最理想工作城市的調查中,上海在5個中國城市中排名第一(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香港、深圳、杭州),約有1.8%受調查科學家把上海作為其理想工作城市的第一選擇。
  • 特教老師生存狀況調查:多為大齡剩女收入偏低
    民間機構收入偏低  除婚嫁問題,民間機構的特教老師往往收入不高。據業內人士透露,在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這所深圳僅有的公立特殊學校,老師的工資遠高於仁善康復福利院。一個試用期的特教教師每個月就有3000元。正式聘用後,每月工資至少在7000元到8000元左右。
  • 港媒:中國人省吃儉用,在這方面卻毫不手軟——
    港媒稱,得益於對課外學習需求的猛漲,中國蓬勃發展的教育行業成為亮點,投資資本湧入該行業。
  • 調查稱九成留學生回國就業 海外實習比例偏低
    國內讀書好不好,出國留學都可以  參加前程無憂「海外留學生就業情況調查」的受訪者共有2,098人,調查同時對其中41位留學生進行了個案訪問。中國儼然已經成為一個留學生「輸出」大國。參加調查的留學生們足跡涉及37個國家和地區,包括阿聯、古巴和越南等國家。女留學生數量不讓男性,受訪的留學生中女性佔比達56.7%。
  • 中國科學家收入低?
    香港《南華早報》11月26日文章,原題:調查顯示,與其他職業相比,中國科學家工作時間更長但收入更低儘管科學家是中國成為全球科技強國戰略的核心,但他們卻感受到了壓力。調查顯示,儘管留學回國的科學家得到豐厚的報酬,但本土科學家卻抱怨過度勞累以及薪酬過低。某高校向傑出青年科學家提供不少於45萬元的年薪,但未納入人才計劃的研究人員年薪僅為20萬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分析全國各地共48099名科學家的數據後發現,自2013年上一輪調查以來,科研工作者的不滿情緒有所增加。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承認,經濟負擔是科研人員壓力的主要來源。
  • 港媒:今年這些中國的「大事件」刷屏了
    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導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4日盤點了2018年刷屏中國的「大事件」,列舉如下:範冰冰在消失了三個月後,中國收入最高的娛樂圈人士之一基因編輯嬰兒11月,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聲稱創造了世界首例基因經過編輯的嬰兒,令世人震驚。這位南方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11月發布的一段YouTube視頻中說,他的團隊修改了一對雙胞胎女孩的胚胎基因,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因為她們的父親帶有愛滋病毒。
  • 港媒稱中國「海歸」求職遇尷尬:起薪最低僅3500元
    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導 港媒援引內地媒體報導稱,海外留學一度被中國年輕人視為可以找到更好工作機會的黃金門票,但如今從海外留學回來的學生的平均起薪已從一萬元人民幣下降到6000元,這與在中國國內接受教育的學生相比優勢已不那麼明顯。 。
  • 臺灣人口生育調查顯示 生育率低主因是晚婚或不婚
    臺灣人口生育調查顯示 生育率低主因是晚婚或不婚 2010年03月18日 08:0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科學網—調查顯示加拿大公立大學教授收入世界第一
    排名結果 3月22日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就公立大學而言,加拿大教授的平均收入位列世界第一 這項調查是由美國波士頓學院國際高等教育中心與俄羅斯國立高級經濟學院聯合進行的。研究人員對歐洲、美洲、亞洲的28個國家的公立大學薪資水平進行了考察。他們把公立大學教授的月薪換算成美元,還依據各國生活開支水平對薪資的價值進行了對比。 調查顯示,加拿大大學教授的平均月薪最高,為7196美元(約合4.54萬元人民幣)。
  • 港媒:內地科學家稱「拿破崙」菌有助治理水汙染
    參考消息網1月20日報導 港媒稱,內地科學家稱,他們發現了土壤中的一種細菌,可以令有機耕種更加高效,從而大大減少汙染中國河流的化肥的使用。香港《南華早報》1月19日發表題為《「拿破崙」菌可能有助於治理中國內地的水汙染》的文章稱,研究者稱,如果在使用有機肥料的土壤中加大這種微生物的含量,耕地可能會在兩年內變得高產。相比之下,自然施肥的耕地要用長達8年的時間才能達到類似的生產力。
  • 中國音樂人報告:5成音樂人月收入8000元以下
    該報告顯示,2020年,超9成音樂人入駐了數位音樂平臺,其中有超過七成音樂人從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數位音樂平臺獲得收入,較多的非學生音樂人群體的月收入集中在2000-4999元、5000-7999元,分別佔比達到了28%、22%。▲12月21日,中國傳媒大學《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發布,這是報告封面。
  • 北京市各中醫院中醫師掛號費普遍偏低
    &nbsp&nbsp&nbsp&nbsp法制網訊 記者王開廣 7月19日,由北京中醫藥文化傳播重點研究室、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成都中醫藥大學及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養生健康產業發展重點研究室承辦的《中醫文化藍皮書:中國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在成都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