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學家「理想之城」調查:上海成最受嚮往的中國工作城市

2020-12-14 澎湃新聞

10月29日,《2018全球科學家「理想之城」調查報告》在浦江創新論壇發布。

該調查旨在分析上海在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吸引、集聚人才的優勢和短板,支撐上海加快建成全球科技創新人才高地。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於2018年聯合開展了面向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654名一線科學家的問卷調查,以了解全球科學家選擇生活、工作和創業所在城市和地區的主要理由,城市吸引國際高端科技創新人才的主要因素,並對上海進一步吸引集聚科技創新人才、加快建設全球科創中心提出建議。

所有受調查科學家的地區分布情況。

上海已成為全球科學家最嚮往的中國工作城市

在關於全球科學家最理想工作城市的調查中,上海在5個中國城市中排名第一(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香港、深圳、杭州),約有1.8%受調查科學家把上海作為其理想工作城市的第一選擇。在全球22個創新城市的總體排名中,上海位列第16位,排名前5位的城市依次是波士頓、舊金山(灣區)、倫敦、紐約和柏林。

受調查科學家對於理想工作城市的選擇情況。

科技創新資源和條件「硬體」優秀,是上海對全球科學家的主要吸引力。在科學家對於其首選工作城市科技創新環境的評價中,上海在科研基金支持力度方面的得分最高,超越了全球排名前兩位的波士頓和舊金山(灣區)。上海的其他優勢依次是領先科研機構、科研工作機會、高技術產業和科研基礎設施等。而在科學家收入水平、國際交流合作機會和創業環境等方面,上海表現相對較弱。

受調查科學家對上海科研工作環境各方面的評價情況。

從受調查科學家個人角度來看,科學家希望來上海工作最為首要的原因是上海能夠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機會,選擇人數超過六成。其次是上海擁有本領域領先的科研機構,約有四分之一人數選擇該項。再次是強大的科研基金支持和良好的科研工作環境。

受調查科學家希望來上海工作的個人理由。

與國際國內競爭城市相比,上海的主要不足在於科技創新國際交流合作方面有所欠缺。僅有約30%的受調查科學家認為上海在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方面有優勢。受調查者對全球主要城市的評價統計結果顯示:波士頓、舊金山、倫敦、紐約等排名前列的國際創新城市,以及北京、深圳、香港等中國城市的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都是受到全球科學家普遍認可的優勢項,而上海這一方面卻是相對弱勢項。可見上海在開展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方面的活躍度和便利性方面,與全球科創中心還不相匹配。

國際國內創新領先城市科研工作環境主要優勢方面。

上海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對全球科學家吸引力突出

在關於科學家最想居住的城市的調查中,上海排名與深圳並列國內城市第3位,杭州則憑藉環境優美和生活便利等優勢成為國內排名第一的城市(排名依次為:杭州、香港、上海深圳並列、北京)。約有0.9%受調查科學家把上海作為其理想生活城市的第一選擇。在全球22個創新城市總體排名中,上海位列第18位。排名前5位的城市依次是舊金山(灣區)、倫敦、巴黎、紐約和波士頓。

全球科學家對於理想生活城市的選擇情況。

城市文化已成為上海吸引全球科學家的重要優勢,語言仍是影響海外學者定居上海的最大障礙。受調查科學家首選來上海生活的主要理由包括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現代化時尚都市市容、生活的方便、交通的便利以及宜人的氣候等。在調查涉及到的5個中國城市中,上海是唯一一座城市文化受到全球科學家高度認可的城市。與國內外城市相比,上海對科學家生活吸引力方面相對的短板首先是語言障礙,其次還有空氣和環境質量、較高的生活成本等。

受調查科學家對上海生活環境各方面的評價情況。

良好的科研工作條件和創新文化是吸引科學家的關鍵要素

科學家在選擇工作城市時,主要考慮科研平臺條件特別是領先科研機構。根據調查結果,全球科學家選擇理想工作城市時最首要考慮的因素是城市擁有全球領先的科研機構,約七成受調查者選擇了該項。選擇人數較多的其他主要因素依次為全球領先的科研基礎設施,豐富的科研基金支持以及廣泛的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機會等。較為次要的考慮因素包括城市的全球科技中心聲譽、較高的科學家收入、充分的科研工作機會、發達的高技術產業和良好的創業環境等。

科學家選擇理想工作城市的主要考慮因素。

科學家在選擇生活城市時,首先考慮城市的創新文化環境。根據調查結果,全球科學家選擇理想生活城市時最首要考慮的因素是開放包容的城市創新文化,約三分之二受調查者選擇了該項。選擇人數較多的其他主要因素依次為日常生活方便、現代/美麗/時尚的都市風貌、清潔的空氣和環境、便利的交通、能夠提供理想的子女教育等。較為次要的考慮因素還包括城市的氣候、語言、飲食和生活成本等。

科學家選擇理想生活城市的主要考慮因素。

年輕的副教授最為青睞上海

分年齡段調查結果顯示,年輕科學家的跨地域流動傾向更強。在35歲以下年齡段的受調查者中,有40%表示在有合適機會的情況下有一定意願來上海工作和生活,其中19%意願較強。隨著受調查科學家群體年齡遞增,流動意願逐漸減弱。35到44歲的科學家有11%有較強意願來上海發展,45到54歲有9%,55歲到64歲只有6%。調查結果還顯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及研究學者(research scientist,相當於助理教授或助理研究員)是流動傾向最強的學術職位。擔任這兩個職位的受調查者中,表示有較強意願遷來上海的分別有13%和14%,而學術層級較高的教授(professor)和較低的博士後(post-doc)遷來上海意願較強的都僅有8%。35歲左右,副教授層級的科學家在學術生涯中正處於創造力和知識積累達到最佳平衡的階段,也是重要成果最高產的階段。這部分科學家對上海的青睞是非常可貴的。

不同年齡段受調查科學家遷來上海的意願。

北美科學家比歐洲同行對來上海發展更感興趣。從全球科學家集聚傾向看,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吸引力方面仍有較強優勢,科學家理想工作城市和理想生活城市前五名全部位於歐洲和北美。從科學家遷移意願看,上海對亞洲科學家的吸引力顯著高於歐美,對北美科學家的吸引力又顯著高於歐洲。亞洲(不含中國大陸)17%的科學家有較強意願來上海發展,北美有7%,而歐洲只有3%。最低的是大洋洲,該洲科學家來上海的意願為0%。

全球科學家對上海建設科創中心抱較樂觀態度

在關於上海全球科技創新地位現狀的調查中,共有46%的受調查科學家認為上海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前十位的創新城市,其中約有5%受調查者認為上海現已處於全球前五創新城市之列。24%受調查者認為上海目前暫未成為全球創新引領城市。34%的受調查者認為上海目前在全球創新網絡中扮演著高度活躍的參與者角色,另有55%受調查者認為上海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參與度比較活躍。

受調查科學家對上海全球科技創新地位現狀的評價。

絕大多數受調查科學家認為上海未來十年全球創新城市地位將進一步提升。24%受調查者認為上海在下一個十年將位居全球前五的創新城市,另有41%受調查者認為上海未來十年將處於全球六到十名的創新城市行列。32%的受調查者認為上海在未來十年全球創新地位將有所提升,但仍難以進入全球前十創新城市之列,僅有3%受調查者認為上海未來十年全球創新城市地位不變或下降。

受調查科學家對上海未來十年科技創新地位的展望。

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政策選擇與對策建議

調查問卷就各項創新政策對於上海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性向全球科學家徵詢了意見。大多數受調查科學家認為鼓勵大學與產業界開展產學研合作是最有價值的政策選擇,將這一選項作為首選的人數達到了全體受調查者的半數以上。此外,科學家們認為對上海具有重要意義的創新政策還包括創造多元包容的文化環境、鼓勵企業投資研發、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深化區域和全球創新合作等。

受調查科學家普遍期望上海能夠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程度,給海外學者提供融入上海科技創新體系,參與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的更多機會。結合調查對象的具體意見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課題組提出對策建議如下:

受調查科學家對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政策建議。

一是加大全球引才力度,重點吸引年富力強的青年科學家。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全球創新策源地需要更多國際科學家的參與。上海一方面要繼續引進已取得重大成就的領軍科學家,另一方面更要有針對性著重引進大量30-40歲左右,副教授或相當級別的創新高峰期科學家。為了給國際科學家提供利於充分施展才華的平臺,在新型科研機構管理機制、海外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外籍科學家承擔科技項目機制和國際合作項目機制等方面要勇於創新,積極探索體制機制突破,以世界一流的科研平臺、優越的科研基礎設施條件和兼容並蓄的創新體制環境、文化環境,吸引全球創造力最旺盛的科學家共同參與上海主導的前沿創新。

二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上海科技創新的全球影響力。上海應放低身段,減少顧慮,「引進來」和「走出去」雙管齊下,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頻率、深度。更加充分發揮浦江創新論壇的作用和影響,打造全球科技、產業和資本的高層次對話平臺,在一年一度的盛會基礎上推進持續性的創新合作機制,使浦江創新論壇成為「科技達沃斯」。藉助每年論壇召開契機,通過國際合作項目、人員交叉聘任、建立機構合作關係、在滬或「走出去」共建新型科研機構和平臺等長效形式,儘量「留住」世界級的大腦,讓高水平專家持續為上海貢獻智慧。積極組織開展以我為主的高水平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增強世界前沿創新議題的提出能力,大型科學項目的組織能力,為全球創新策源地打造奠定基礎。

三是積極促進跨界協同,進一步完善上海區域創新體系。充分利用上海和長三角地區高校院所、企業研發總部、中介服務、金融資本等集聚優勢,充分發揮創新組織優勢和治理優勢,促進不同類型創新主體之間高頻率、高效率的密切互動。進一步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示範,優化有利創新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建立和維護公平競爭的新興領域市場環境。要更加重視科技創新服務業,培育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的服務機構和組織,發揮其連結創新、實現價值的重要作用。在城市規劃中要重視並預留創新空間,促進大學、研究所周邊創新功能、產業功能和社區功能的有機結合,形成強大的創新「場效應」,塑造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創新集聚「熱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調查:上海成全球科學家工作的理想城市
    調查:上海成全球科學家工作的理想城市 2018-10-29 14:    資料圖 鄭瑩瑩 攝   中新網上海10月29日電 (鄭瑩瑩)10月29日,《2018全球科學家「理想之城」調查報告》在上海舉行的2018浦江創新論壇發布。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來自全球700餘位一線科學家的預測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自2018年起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開展合作,推出了「理想之城」系列報告,今年的《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是系列報告的第4期。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北上深位居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的期望值排名前三位受調查科學家對本人所在研究領域內未來15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前景受到全球科學家普遍看好,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別以13.64%、11.65%和11.08%的支持比例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未來期望值前三位。期望排名4-10位的城市分別是舊金山、波士頓、紐約、東京、新加坡、倫敦和洛杉磯。
  • 一座中城,一個卓越全球城市的理想
    01即將呈給世界的 上海答案7月2日,由徐匯區人民政府,解放日報社指導,解放日報文化傳播中心主辦,上海鑫僑高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協辦,以「營造卓越全球城市的科創街區「為主題的首屆城市煥新研討會暨「國際鄰裡中心」揭牌儀式,在上海市電影廣場隆重舉行。
  • 畢馬威:上海成2018年全球最具科技創新力城市 中美領跑全球
    畢馬威:上海成2018年全球最具科技創新力城市 中美領跑全球  Evelyn Zhang • 2018-03-30 17:
  • 世人嚮往的一生之城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蘇州城鄉居民收入比連續多年穩定在2:1以內,是全國城鄉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  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蘇州書店多,尤以誠品書店聲名遠揚。作為臺灣誠品在大陸的第一家分店,被打造成了一個集文化、表演、藝術、商業、觀光等跨界的創意平臺。2015年剛開業時,僅20天訪客突破百萬人次,即便當下實體書店受到網際網路衝擊,每天依然很多人前來品味書香。
  • 全球最值得光顧的十大中國城
    但是長久以往,頓頓西餐,中國胃表示受不了!!! 想要嘗嘗家鄉的地道美食,中國城是不二選擇。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城在哪裡?!!要知道中國城遍布世界各地,聽上去,簡直就是華人華僑的福音。那麼,全球最值得造訪的10個中國城在哪裡呢?
  • 最富有城市排行榜 2019全球最有錢的城市排名名單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新世界財富(New World Wealth)最新發布了一份榜單(2019中國青年理想城排名 上榜城市完整榜單)。該榜單依據的評選標準並不是傳統的GDP,而是看城市的財富總額,是居住在該城市的所有個人所擁有的私人財富的總合,其中包括現金、財產、股票和商業利益。總結出2019年全球最富有城市排行榜TOP20。
  • 上海城市更新大提速,理想與未來同頻——鑫耀中城·2020首屆城市煥...
    即將呈給世界的 上海答案  7月2日,由徐匯區人民政府,解放日報社指導,解放日報文化傳播中心主辦,上海鑫僑高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協辦,以「營造卓越全球城市的科創街區「為主題的首屆城市煥新研討會暨「國際鄰裡中心」揭牌儀式,在上海市電影廣場隆重舉行。
  • 世界頂尖科學家都在哪些城市?合肥憑藉中科大一己之力進入全球前20
    報告顯示,美國有13座城市進入全球高被引科學家TOP20城市,英國有2城入選,中國只有北京1城入選。 其採用的指標體系有3個:「研究前沿熱度指數」「高被引科學家份額」「基礎前沿研究突破性成果份額」。3個指標得分之和為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
  • 中國最「繁忙」的五大城市,上海排名墊底,第一名當之無愧!
    隨著科技的進步,雖然很多東西都在慢慢實現人工智慧的層次,但人的工作永遠佔據著現在的主流,很多城市都是背負著工作機器之城的稱號,想要在這裡生存下去,就要不停地工作,談夢想是奢侈的,也這是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越來越多的城市紛紛加入到了最忙城市的行列,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目前中國最忙的
  • 2020中國理想之城榜,瀋陽排名第9,是你理想中的城市嗎?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飛速轉向和發展,過去,人們為了生活來到城市之中。就像早年之前的闖關東,有多少人來到了東北。而如今,人們為了更美好的生活選擇不同的城市去打拼,去追夢。哪些城市是你理想中的城市呢?在2020年剛出爐的中國理想之城榜中,北上廣排名前3甲,北京當之無愧的成為了最理想的城市,從每年有多少人北漂入京就可以看出,那裡是一個充滿夢想的地方。而在這份榜單中,令人比較意外的是東北三省只有一個城市入選到了前10,就是排在第9的瀋陽,大連、長春分別排在第25個34位。
  • 全球生活成本最貴城市排行:這個城市剪次頭髮要1400塊
    近日,「經濟學人」智庫發布了2019年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報告,評選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排行榜。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新加坡連續第六年蟬聯全球生活成本最貴城市,中國香港排名從去年的第四升至第三。全球生活成本調查是經濟學人智庫每年開展的調查項目,將紐約作為基準城市,其生活成本指數設定為100,然後根據外派人員的生活方式以紐約為參照計算得出其他城市的生活成本指數數值。
  • 上海、深圳、北京躋身全球房價最貴十大城市!香港位居...
    來源:中國經營報近日,美國商業地產機構CBRE世邦魏理仕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住宅價格最高的十大城市中有一半位於亞洲,中國香港仍是全球房價最貴城市。住宅租金最高十大城市2019年,住宅租金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別為:紐約、阿布達比、香港、新加坡、洛杉磯、都柏林、吉達、杜拜、倫敦和利雅得。針對住宅租賃市場的調查結果表明,十大房租最貴城市榜單中,中東城市佔據四席。
  • 中國這一座城市很可能成為亞洲「最大城」,不是北京,也不是廣州
    近年來,中國各大城市在國際上頻頻嶄露頭角。在人們的努力奮鬥下,人們的生活安康穩健,百姓接連實現了有房住、孩子有書讀的願景,各個城市的GDP均有所上升,其中,重慶在經濟、文化、創新等各個領域都可謂佼佼者,或許,世界城市是否將邁入「中國世紀」,這座城市已經給出了答案。
  • 調查:臺灣女性身材完美 胸部尺寸排名全球第三
    中新網12月11日電 全球十二大城市的身材相比,臺灣女性的身材屬於接近完美身材的X型,而在胸圍部分平均是34B,是全球第三名,但是臺灣女性和香港女性一樣,都對自己身材不滿意,還要追求更豐滿的C罩杯,並且希望自己腰再細一點,臀部再小一點。
  • 港媒:調查顯示,中國的科學家收入偏低
    香港《南華早報》11月26日文章,原題:調查顯示,與其他職業相比,中國科學家工作時間更長但收入更低儘管科學家是中國成為全球科技強國戰略的核心,但他們卻感受到了壓力。調查顯示,儘管留學回國的科學家得到豐厚的報酬,但本土科學家卻抱怨過度勞累以及薪酬過低。
  • 全球最佳留學城市公布,中國這幾個城市上榜
    該指標還考慮了該城市的包容度,歡迎國際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的城市將獲得高分;3、城市嚮往度:學生在該城市生活能夠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嗎?學生想在這個城市學習嗎?該指標組包含一系列生活質量指標:包括腐敗數據,城市汙染指數和一些獨立數據,如經濟學人雜誌的最宜居城市排名。
  • 2018年上海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創新高-上海,多特瑞,中國,研發,麥...
    10月29日,《2018上海科技創新中心指數報告》發布,調查顯示:上海是全球科學家最嚮往工作的中國城市,已成為亞太區域吸引力位居前列的創新中心城市之一。  上海吸引全球科學家的主要優勢包括充沛的科研基金支持、領先的科研機構、高水平的科研基礎設施和豐富的科研工作機會等,而開放包容的「海派」城市文化也成為上海打動全球科學家的關鍵因素。
  • 在《愛樂之城》裡聽見上海 中國城市的名字怎麼成了英語動詞?
    《愛樂之城》明明是發生在洛杉磯的故事,片中卻出現了「上海」。男主角塞巴和姐姐蘿拉的爭吵中,使用了"shanghaied"這個詞。你可沒聽錯,這個詞直譯就是「被上海」,意思是「被誘拐,被糊弄」。這個說法和塞巴堅持的傳統爵士樂一樣,是個有些年頭又稍顯過時的存在,出現在這部充滿復古和致敬的歌舞片裡,倒不顯得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