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和網絡信用評價 聚焦《電子商務法》兩大亮點

2020-12-23 人民湖北

數據來源:商務部

製圖:郭 祥

微商等電商形態納入監管,刷好評刪差評將受重罰,平臺責任被強化……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自此,規範電子商務行為、保障電子商務各方主體合法權益有了一部專門法,這也是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

其中,針對備受各方關注的微商和網絡信用評價,電子商務法舉起法律之盾,既強化規範又明確保障,成為兩大立法亮點。本期新媒體版將聚焦這兩大亮點,梳理新法律對微商行業的有序規範,解析新規定對百姓生活的切實保障。期待電子商務法真正成為保護權利的法律武器,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編 者

本法所稱電子商務經營者,是指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摘自《電子商務法》

微商終結野蠻生長

面膜、減肥藥……近年來,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平臺逐漸成為電子商務新的集散地。《2018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1397.78億元,從業者規模預計達到3032.6萬人。

由於進入門檻很低,微商曾一度處在監管盲區,偽劣產品泛濫、售後服務缺失、涉嫌非法傳銷等問題飽受消費者詬病。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2017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遠程購物投訴約4.1萬件,其中以微商為代表的個人網絡商家成為投訴熱點。

《電子商務法》把微商列入電子商務經營者範疇,對主體登記、依法納稅、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作出規定,將成為微商行業結束野蠻生長、走向健康規範的拐點。

微商亂象叢生 監管一度缺失

近日,山西太原的李女士從朋友圈微商手裡購買了一款「減肥針」,使用一段時間後,她發現實際效果與宣傳不符。經過上網查詢,李女士發現這款「減肥針」並無任何銷售資質,也因效果不佳被不少網友吐槽。當她向賣家提出退貨時,卻發現自己已被對方拉黑。

記者調查了解到,由於微商多數沒有實體店鋪,無營業執照、無信用擔保、無第三方交易平臺,缺乏有效約束和資質認證,工商部門難以介入處理,一旦發生糾紛,賣家可能直接刪除好友或更換帳號,消費者維權難度較大。

此外,一些微商的銷售模式,已經涉嫌傳銷。一位在朋友圈賣面膜的微商向記者透露,他們的代理商層層疊疊,組織化趨勢明顯,「我們每月的業績並不以銷售多少產品來算,最重要的是看發展了多少『下線』。」有專家指出,如果微商平臺的人員計酬和返點是以邀請加入的人員數量為基礎,那麼就符合傳銷的本質特徵。

「和傳統的電子商務模式相比,微商存在種類繁多、隱蔽性更強、商務關係不典型等特性,而且賣家大多是個人,依靠社交關係和特定的渠道傳播。這些都成為監管和治理新難題,包括如何鎖定當事人,如何界定其經營的性質和交易額,如何區分不同平臺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取得有效的證據等。」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認為,在治理網絡空間時存在的跨地域、虛擬性等難點,使得微商治理成為我國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治理中新的挑戰。

納入法律監管 維權有法可依

近年來,為整治電商亂象,我國出臺了若干相關法律法規,以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修訂,《侵權責任法》《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的出臺,以及《網絡安全法》的頒布,使網際網路商業和交易活動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規範的規則體系。」 阿拉木斯說。

然而微商是否適用於這些法律法規,一直有著不小的爭議。

《電子商務法》第九條規定,本法所稱電子商務經營者,是指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至此,微商作為電子商務經營者在法律上被明確。「《電子商務法》在第二章中,對於電子商務經營者規定了多項義務,從依法納稅、主體登記、開具發票,到按照約定退還押金、保護智慧財產權、保障消費者數據安全和交易安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覆蓋電商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這些規定實施後,微商等所有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經營活動將得以進一步規範,各方權利義務將得以進一步明確。」阿拉木斯說。

為進一步規範微商行業、促進其健康發展,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於去年開展「微商企業信用認證」工作,包括微商企業信用認證、微商誠信身份認證和微商產品追溯三部分,消費者可以在商務部中國商務信用平臺和全國人員誠信信息查驗平臺進行查詢。

如何區分一般性、偶發性的朋友推薦、交易和經常性的經營活動,如何界定微商中不同功能平臺的責任和義務,或者分工不同的平臺之間如何分擔義務和責任……阿拉木斯建議,對這些問題予以細化規定,有助於進一步規範微商管理、保護消費者權益。(記者 董絲雨 劉書文)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制度,公示信用評價規則,為消費者提供對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進行評價的途徑。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不得刪除消費者對其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的評價。

——摘自《電子商務法》

拒絕刷單炒信陷阱

「親,給個好評可以獲得5元返利。」不少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會在包裹裡看到這樣的小卡片。通過網絡水軍刷單炒信,似乎也成了電商行業內外「公開的秘密」。

網購之前,根據購買評價決定是否下單,是大部分人的習慣。這也導致部分商家在用戶評價上動起歪腦筋,試圖通過刷好評、刪差評等方式,提升自己店鋪的信用水平。

不實評價不僅會誤導消費者,更會擾亂線上市場秩序。《電子商務法》將重拳打擊不實評價、惡意炒信等行為,助力建設誠實信用、公平公正的電商市場生態環境,為網購消費者撐起一把「安全傘」。

推廣好評有貓膩 刷單已成產業鏈

湖北武漢的吳倩倩酷愛網購,最近在某電商平臺根據高銷量和99.9%的好評率購買了「網紅」吹風機。收貨後卻發現實物與好評內容嚴重不符。她按使用的真實感受給了吹風機差評,幾天後卻發現,自己的評價被刪掉了。

除了被賣家擅自刪除差評外,一些商品下面的好評大多也是賣家找專業團隊「刷」出來的。近日有媒體報導,一種在網上專門收購用戶商品評價的行業悄然興起。用戶將自己未評價的商品連結發送給一個APP,系統瞬間就能反饋給用戶一段100多字的評論以及幾張圖片。隨後,用戶將自動生成的評價圖文複製粘貼到商品評價中提交,並截圖保存,再通過APP提交給收購者審核。審核通過後,用戶即可收到收購者的佣金,一條評價的金額在2—5元不等。

「網上有專門的刷單團隊,幾百塊錢就能刷出高銷量和好評,提高店鋪排名。這已經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北京網際網路從業人士張杉對這種刷好評的現象早已見怪不怪。她打開某電商平臺,點進一家出現在首頁推薦的女裝店,「這家店鋪裡的好評內容風格十分類似,一看就有貓膩。」

記者隨後在網上搜索「刷單」「刷好評」等關鍵詞,發現有不少網站能夠提供此類服務,可在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多家知名電商平臺刷單。而在貼吧、微博等社交平臺,也能看到不少推廣「刷單」業務的廣告。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刷好評、刪差評等行為實質上是明目張胆從事不公平競爭,違反了應有的信息披露義務,誤導消費者知情權,繼而侵害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甚至安全保障權。

平臺責任更明確 懲治力度待加大

去年6月,全國「刷單炒信入刑第一案」宣判,嫌疑人李某某通過創建平臺、制定刷單炒信規則與流程、組織會員刷單炒信,進而提升電商平臺店鋪的銷量和信譽,欺騙買家,從中牟利超過80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九個月,並處罰金92萬元。

有專家指出,以往的一些法律針對電商經營中不實評價問題的表述較為零散、不夠系統,懲治力度也不夠,違法成本遠低於違法收益,缺乏約束力和執行力。

《電子商務法》第十七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同時,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制度,公示信用評價規則,為消費者提供對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進行評價的途徑。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不得刪除消費者對其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的評價。

「《電子商務法》不僅對電商有所約束,平臺也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除了罰款外,《電子商務法》還補充了記入信用檔案的制裁手段,將惡意操縱評價的平臺和電商納入黑名單,讓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劉俊海說。

劉俊海建議,由於刷好評等行為涉及不正當競爭,還可補充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權責任法等有關法律。政府部門應進一步細化法規政策,社會機構和消費者應加大監督,攜手遏制不實評價,合力杜絕炒信之風,共同淨化市場環境。(記者 董絲雨 馬原)

(責編:張雋、關喜豔)

相關焦點

  • 微商注意:在朋友圈賣商品也要納稅了
    在微商刷屏的朋友圈,和好友之間的交易,看似私人之間的行為,其實,這也是生意,也要依法納稅。日前,備受關注的《電子商務法》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並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記者 楊田風【亮點一】 微信朋友圈賣商品納入管理微商是近年來新興的網絡交易模式,發展迅速,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 《電子商務法》來了,微商又將迎來大爆發!
    第九條本法所稱電子商務經營者,是指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 微商怎麼管?默認搭售怎麼罰?這部新法規定得很清楚
    》的十大亮點明年1月1日起網購的痛苦和煩惱或許會少許多不信你看1微商、直播銷售等列入電商範疇《電子商務法》:本法所稱電子商務經營者,是指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
  • 2020信用北京暨(第六屆)信用中關村高峰論壇五大亮點搶先看
    近年來,信用北京暨信用中關村高峰論壇成為北京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風向標。接下來帶您一覽2020信用北京暨(第六屆)信用中關村高峰論壇五大亮點。亮點一:聚焦信用成果,描繪發展藍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推進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 2020信用北京暨信用中關村高峰論壇五大亮點引人關注
    2020年,北京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果卓著,收穫了眾多第一:在國家營商環境評價中,北京信用建設水平位居全國第一;在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城市信用監測綜合排名中,連續30多個月排名第一;政務誠信建設被世界銀行採納發布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北京經驗」;在國家發展改革委2020年信用信息共享支撐中小微企業融資和「放管服」改革現場觀摩評比中,榮獲省級第一名
  • 代購微商 瀕臨滅絕?
    導語:即將實施的《電子商務法》將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都稱之為電子商務經營者,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 微商化妝品背後到底有何貓膩 - 西寧晚報·數字報刊
    2020年7月15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發文支持微商電商。明確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大力發展微經濟,鼓勵「副業創新」。 與此同時,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如何抓住新機遇挖掘商機,高質量的產品是生存根本。那麼對消費者而言,以微商為代表的移動社交電商化妝品質量情況如何?微商產品質量差是否已經成為消費者對於這個行業的刻板印象。
  • 微商經營者揭秘微信代購商家造假手段
    消費者劉女士通過微信「朋友圈」購買了一款私人代購的韓國黑頭儀和一瓶收斂水。到貨後,劉女士發現產品包裝低劣、無產品說明書。  劉女士懷疑產品質量和來源的真實性,要求賣家將兩款產品一同退貨,遭到拒絕。賣家甚至口出不遜,只同意退掉其中一個產品,並且只能在收到退貨後方能退款。  劉女士隨後向消協部門投訴。
  • 微商立法 朋友圈「買賣」有規矩管了
    拐點:微商納入法律監管《消費日報》記者了解到,作為一部與網際網路電商息息相關的法律草案,電子商務法草案三審稿第十條明確,電子商務經營者,是指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 電商法實施了,中小賣家、微商、代購、刷單、退押金都有規定了
    電商法實施了,微商、代購、刷單、退押金、大數據殺熟都有規定了。關於電商法,這部期待已久的規則終於實施了,討論了好幾年,因為是新生事物,沒有參考,所以腳步一直很慢。電子商務經營者,是指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漢華認為,除了電商平臺上的商家,那些通過微信、網絡直播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者都涵蓋在內,還有一般所稱的海外代購都是電商法的適用對象。
  • 朋友圈裡的代購、微商要涼涼了?
    1微商告別野蠻生長,開啟正規軍時代你們或周圍人平時喜歡代購和微商嗎?如今許多人就算自己沒做過代購微商,也會在朋友圈裡看到他們的身影。由於長期刷屏、質量參差不齊等原因,不少人對代購和微商抱有不滿。近日國家出臺了一部《電子商務法》,這是我國電商領域第一部綜合性的法律。網上很多人唏噓,做代購和微商的朋友估計要「涼涼」了!
  • 聚焦315|數十微商代購未過審泰國減肥藥獲刑,仍有人代購
    隨著網購熱潮不斷升溫,除各大電商平臺外,「微商」也日益活躍,專營海外代購者不時「刷屏」朋友圈。名包、名表、化妝品、藥品等的代購都較為常見,近年來,數款來自泰國的減肥藥更是受到不少愛美女性的追捧。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 《電子商務法》知識競賽試題(下)
    81.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在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平臺服務協議、交易規則信息或連結標識,未以顯著方式區分標記自營業務和平臺內經營者開展的業務的,擅自刪除消費者的評價的,應當處以罰款數額的上限是:  A.1萬元以下; B.2萬元以下;  C.5萬元以下; D.50萬元以下。
  • 新電商法下的合規大考,微商該何去何從?
    原標題:新電商法下的合規大考,微商該何去何從?新《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將有一個季度,過去的3個月,微商從業人員為行業巨變喜憂參半。喜的是,身份「轉正」了,終於得到法律認可了;憂的是,「危」機近在眼前,合規大考利潤壓縮。
  • 【聚焦】本報發布《2020年度「雙十一」網購綜合信用評價報告》
    【聚焦】本報發布《2020年度「雙十一」網購綜合信用評價報告》 2021-01-14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微谷將微商納入信用體系 微商修成正果的終極路徑
    微商行業的「信用」問題一直被人們所詬病。如果單從理論上看,微商這個行業,只要每一個人都本分的維護好自己的誠信,就可以平穩快速的發展下去,直至無限壯大。   然而跟其它新生事物一樣,微商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亂象。
  • 朋友圈買到三無產品零食 微商套路多小心中招
    三審稿第十條明確規定,本法所稱電子商務經營者,是指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 微商需要知道的基礎法律知識
    由於其準入門檻低、主體法律資格模糊、交易標的質量缺乏保障、交易行為秘密性和無擔保性的特點,微商行業潛在的存在著很多法律風險微商在法律上屬於什麼性質根據《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的規定,「微商」所從事的交易行為適用《消法》相關規定,「微商」屬於法律意義上的經營者。
  • 社會網絡:信用評價的新維度
    我國社會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相應地帶來了社會網絡的變遷,對社會網絡信用功能的發揮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理解和運用社會網絡徵信,完善對個體的信用畫像,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信用評價體系,對於處在社會網絡變遷的中國轉型社會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如何解決微商常見3大風險,並實現合規經營!
    眾所周知,2019年1月1日施行《電子商務法》以來,微商有了名正言順的身份,但同時,如何合規合法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今天,合規寶從微商交易層面,為大家解讀微商的合規經營問題,希望能對廣大微商經營者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