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自律的人賺翻了?開始懷疑自己?這本書教你如何提高自控力

2020-12-16 彩虹誒書屋

在《胡適日記》裡,有這樣一段日記:

7月12日 新開這本日記,也是為了督促自己下個學期多下些苦工,先要讀完手邊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7月13日 打牌7月14日 打牌7月15日 打牌7月16日 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麼如此墮落!先前定下的學習計劃都忘了嗎?「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7月17日 打牌

這些名人大家也逃不過真香系列,大家都是普通人,自律未果後都會懷疑自我、懷疑人生。

而每到年初、半年初、月初,一些人也總是會開始做種種新計劃,但是等到了月終、年終,卻發現自己的新計劃依然只是個計劃,完成度極低,甚至還可能為負。明明想要減10斤,一不小心還胖了。

我們也會安慰自己,明天再重新做人(盲目的樂觀)。畢竟今天正是昨天我們口中的明天。我們連今天都無法控制自己,完成計劃,卻又會覺得明天的自己一定能做到、能完成。結果只是又一次「明日復明日」,然後陷入自我懷疑之中,覺得自己總是做不好,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太差。

不過,凱利·麥格尼格爾的《自控力》告訴我們,自控力差其實是大腦和心理給我們製造了種種障礙和錯覺,社會也在影響我們,我們只是陷入了它們的陷阱之中。

凱利·麥格尼格爾的這本《自控力》是史丹福大學廣受歡迎心理學課程,它告訴我們:

意志力實際上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它們協同努力,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它也告訴我們應當牢記自己真正的目標,從而獲得動力去堅持做什麼和拒絕做什麼。書中詳細說明了自控力低下的原因,並給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和建議。如果想要快速get全書重點,那麼看每章總結即可,因為每章總結裡都給出了重點、剖析和建議。

《自控力》書中章末總結

凱利·麥格尼格爾是史丹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也是醫學健康促進項目的健康教育家。她為專業人士和普通大眾開設的心理學課程,包括「意志力科學」和「在壓力下好好生活」,都是史丹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

極度自律的曾國藩每天早起、讀書、打坐,科比也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知乎上自律後開掛人生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我們除了羨慕和獲得了短暫的雞血之外,更應該弄明白自己為什麼做不到自律,從而真正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行為。

一、大腦和心理在影響我們

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是因為當工作、報告、學習、鍛鍊等等事項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會不自覺地有牴觸情緒,覺得是很困難的事情,因為當下的目標和我們別的目標會產生衝突,我們希望開心快樂,所以會下意識地選擇刷手機看劇等簡單輕鬆的事情。

柏拉圖曾說:自製是一種秩序,一種對於快樂與欲望的控制。

當這些誘惑、欲望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時,就打破了秩序,成為了一種意志力的挑戰。類似的意志力挑戰非常多,商場電商的打折季、美味的蛋糕漢堡和烤串等等,我們需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行為,才不會向誘惑或者欲望屈服。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名叫「前額皮質」的物質,它能夠幫助我們選擇去做更加困難的事情。而當我們在進行選擇的時候,我們必須牢記自己的目標,認清自己的內在衝動,如果背離則要克制自己的想法。為此我們需要三思而後行」,避免衝動行事,從而調整大腦狀態,幫助前額皮質發揮意志力,做出正確決定。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練習,拒絕小誘惑或是要求自己做些什麼來幫助大腦增強自控力,冥想也能幫助我們提升注意力,我們可以重塑自己。

而在成功解決了意志力挑戰之後,我們會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覺得自己是積極向上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容易跳進另一個陷阱:道德困境。當自律過後,對自己感到滿意時,我們會選擇獎勵自己。已經連續鍛鍊一個星期了,達到了自己的目標,就可以稍稍放鬆一下,吃點好吃的犒勞一下自己;這個月做到節省開支了,月末獎勵一下自己,買一點點東西等等,這些自我獎賞其實背離了我們最初的目標。我們剛前進了一小步,接著又退後了一大步。

同時,還存在「許可陷阱」。當我們試圖說服自己我們想要的並沒有那麼糟糕的時候,我們會找出想要之物的優點好處,從而說服自己:並不礙事,沒那麼壞。只要好與壞同時出現,我們就會允許自己放縱。明明在努力存錢,但是遇到打折季還是會開始對照規則做各種算術題。

我們都知道快樂和多巴胺有關,但是凱利·麥格尼格爾的《自控力》告訴我們:多巴胺所帶來實際上是渴望和欲望,是我們的行動,而非感覺,所以它並不會帶來滿足、快樂等等。它讓我們對美食、商品產生想法,給我們快樂的承諾,讓我們不斷去購買。人類說到底還是被各種腦內化學物質玩弄於股掌之間。我們需要擅於利用多巴胺,給自己一些不影響目標的小獎勵。

二、周圍和社會在影響我們

除了我們自身,我們的周圍、整個社會的環境都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我們。

見縫插針、無孔不入的消費主義讓一些人陷入商家的陷阱之中,每一季的新商品、降價促銷、賣牛排的「滋滋」聲、奶茶店冰淇淋店的膩人香氣等等,都是為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刺激我們的多巴胺,讓我們不斷淪陷在「自以為的快樂」之中,失去意志力,轉而買買買,直到還款日才明白他們都是為了騙走我們最後幾塊錢。

而我們個體的自控力也會受到社會認同的影響,每個人都想要融入社會群體。我們會本能地模仿,會感染他人的情緒、行為,從而使我們的社會腦意志力失效。看到別人屈服我們也會受到誘惑,看到別人自律,我們也會克制。當社會審美傾向於瘦和白的時候,所有人也會為此而努力,社會公民的文明守則出現,也會增強我們的自制力。而有時候,也許我們並不想吃下午茶,但為了融入集體,還是會跟同事的單。

在這種狀況下,我們也必須牢記自己的目標,從而使自己對外部環境免疫。我們也可以選擇公開自己的目標,讓周圍的人知道並督促自己,成功自控時產生的自豪感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自控。

圖片來自pixabay

三、該如何正確自控?

王小波曾說過:「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決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徑。」自控力也確實是我們完成各種事情的基礎,不管是提升自我、學習奮鬥、減肥鍛鍊、節省開支等等,都需要自我控制。

而想要正確自控的第一點,便是牢記「我想要」,即自己的目標。記住想要成為怎樣的自己,記住以後想過怎樣的生活等等,如果目標太過遙遠,就將它們拆分一一牢記並完成。這樣在一些誘惑出現之時,我們才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心無旁騖,果斷拒絕。在出現即時獎勵的時候,選擇等待10分鐘,能熬過第一個,自然就能熬過下一個10分鐘。

第二點,則是老生常談的飲食鍛鍊和睡眠。意志力不是取之不竭的東西,它也需要休息和恢復。所以不必和自己較勁,一味克制自律不如張弛有度。長時間自控也會給我們帶來額外的壓力,因為時時刻刻都在控制自己,和自己的欲望作鬥爭,我們也需要學會放鬆,從而恢復意志力儲備,將自己的意志力用在刀刃上。

放慢呼吸可以增加我們抗壓性,每天出門鍛鍊5分鐘也有助於減少壓力,改善心情,充足的睡眠能夠讓我們恢復疲憊,雖然現在都在討論降糖,但糖分確實能夠讓我們短期內有更強的意志力,這也需要自己控制不過度。

第三,不過度壓抑自己,保持穩定的情緒。每個人都有欲望,在和目標衝突的時候,如果不斷壓抑,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反而會更容易逃向另一邊。我們可以忠於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直面自身的欲望,但不一定要付諸行動,學會駕馭衝動,因為這些想法最終都會消失。

而當自控失敗的時候,也會產生罪惡感、感到焦慮和壓力,情緒低落,這些都是正常的。一些人會為了解壓而向欲望屈服(是大腦在試圖拯救我們),去購物去吃喝,來安撫自己,結果陷入惡性循環。自控失敗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學會和自己和解,屈服欲望只會讓我們對自己更加失望,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做一些改善心情的事情,或是為下一次自控做好準備,只有這樣才會使我們更強大。

圖片lai'zi

其實,越長大越會發現,成長是逐漸明晰目標、明晰自身的一個過程,我們會在摸索中知道什麼對自己來說最重要,想要怎樣的生活等等,並為最重要的去努力,從虛無中創造自己的意義。

當下,一些人都對自己的生活現狀或多或少有些不滿,想要獲得各種各樣的自由。蒙田提出的一種自由是:真正的自由是在所有時候都能控制自己。

願我們通過凱利·麥格尼格爾的這本《自控力》,提高自己的自控力,獲得更好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華倫·巴菲特就說過,如果你在小事沒辦法約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也很可能不約束自己。「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
  • 《自控力》你能賺多少錢,升職有多快,取決於這3個人
    這3個人到底是誰呢?這3個人就是控制你意志力的,住在你大腦中的乾隆皇帝和兩個丞相,左丞相叫紀曉嵐,右丞相叫和珅。提高控制力,本質上就是一種君臣遊戲,玩的是平衡。我們經常聽到說讓自己的意志力變強大,事實上這是句鬼話,意志力等於人的精力,在你精力用完的時候,除非特殊情況激發身體潛能,否則意志力基本也不會很強。
  •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6個快速提高自控力的小方法
    古今中外的集大成者,都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它叫自控力或者克己自律。這種優秀的品質並非生來就有的,而是後天訓練來的。生活中自控力差的人如何自我拯救?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自我訓練的方法,並持之以恆地訓練,只有這樣,你的意志力、自控力才會被開發出來。那麼,什麼是自控力?
  • 《自控力》人生很難,需要自律~
    這麼一想,他就開始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認定自己寫的東西都是垃圾。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都會遭遇挫折。當事實沒有按照我們期待的那樣發展造成自己的罪惡感時,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減少罪惡感,增加自身的責任感。01 花一點時間關注並描述自己此刻的感覺,自己的情緒如何?
  • 《自控力》:你對意志力的理解,很可能都是錯的
    你羨慕別人一年讀300本書,趁著某東又在滿一百減五十,你買了好幾百的書,結果就像周公子在節目上所說的:我買了很多書,我看著就感覺自己讀了。如果以上幾點在你的生活中循環不斷地出現,那麼,我推薦你看《自控力》這本書。
  • 怎樣使自己更加自律?首先就要提高對自控力的認知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缺陷。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杜會越來越複雜,人們越來越需要自控力。為了適應環境、與人合作、維持關係,人的大腦在很早之前就學會了自控。
  • 羨慕只睡3小時也精力充沛的人?睡眠無法控制,自控力助你高效
    但這又讓人羨慕,「如果我像何老師這樣有精力,是不是能按時完成那個項目(複習完那門課程),不用熬夜了?」可是我們並不能把何老師的精力搶過來,因此要尋找自己身上的問題,並對症下藥。「高效,才有慢的自由。」筆者見過很多說自己精力不濟的人,包括筆者自己,從宣布期末考時間起開始複習大學課程,最後用考前一晚抱佛腳;口口聲聲說7:00跑步,因為錯過了7:00,在7:01才發現規定時間到了,於是算了……只是應付一件事,就已經耗費了所有精力——我們精力不濟。但是真的只應付一件事?
  • 自控力是什麼?源自何處?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自控力》這本書脫胎於史丹福大學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開設的《意志力科學》課程,這門課幫助學生們學會改善不良習慣、增強自控力。被評為史丹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自控力是一個人事業、生活、健康乃至一切的基礎。
  • 即將成為高三黨,但是發現自己的自控力很差,如何提高自控力?
    「現在的我是一個準高三的同學,但是我覺得我的自控力和高一、高二的時候一樣,還是很差,應該如何提高自控力?」一位同學告訴我。高三的學生所面臨的競爭對手是非常多的,有幾十萬的考生,要想在這幾十萬考生當中脫穎而出,必定需要比較強大的自控力,只有擁有了比較強大的自控力,同學們才能有夠更好地拒絕外界的誘惑,才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那麼,如何提高自控力呢?一起來看看。
  • 自律者得天下|10本書讓你變得自律又強大!
    很多事情,我們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的錯。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有些人自律又優秀,並不是他們真的意志品質就比我們高,只是他們用對了方法,碰巧或者有意識的,選對了方法,所以自律就變得容易了。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人,一遍談著想自律要自律,但是行動起來很困難,所以今天我又跳出來給大家分享這篇文章了。因為我現在其實挺自律的一個人,但是我之前不是。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出現以上情況,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孩子缺乏自控力。高自控力的孩子做事情往往更有耐心和毅力,善於控制自己的衝動情緒,並且更有能力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至關重要,上周張桂莉老師和馬志國老師介紹了哪些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發展,本周二位老師將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 如何提高自控力?你需要這四個建議
    這些就是自控力不足的原因,而且,長此以往,會越來越沒自信,對人生也會喪失追求。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自控力呢?第一、明確自己的不足。很多人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做得不好,而往往會怪罪於運氣、外界環境等因素,於是,問題就會一直存在。
  • 如何有效提高自控力?
    今天,我要為你推薦的是《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這本書。寫在前面:有這麼一項能力,對於大人和孩子來講,都非常重要,那就是自控力。這期音頻,我就想來說說,怎麼提高自控力?提到自控力,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一個最著名的實驗,「棉花糖實驗」。
  • 《每天學一點超級自控力》:做自己命運的CEO
    就說背單詞這件事,為了學好英語甚至考雅思,她從初中就開始堅持每天背10個,一直堅持了6年,積累了大量的詞彙,所以也考出了高分,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所以你看,自控力有多麼重要。偉大思想家富蘭克林也認為:人生的成功秘訣在於自我管理。它可以讓我們克服身上的猶豫、怯弱、拖拉、敏感、衝動等等問題,讓我們變得從容而自信。
  • 心理學:如何提高自控力,克服懶散,可以做以下幾點
    最近讀了一本書,該書是《超級演說家》第二季總冠軍,北京大學法律系研究生劉媛媛於2017年出版的作品《我不懼怕成為這樣「強硬」的姑娘》,其中有篇文章讓喜歡心理學的我印象比較深刻,文章名叫《克服懶癌:如何讓勤奮小人打敗懶惰小人》,在這篇文章中,劉媛媛分享了幾個關於提高自控力的方法。
  • 1個自律書單,12本必看的書,讓你10倍提高效率
    什麼是自律?當有人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真的懂內在的含義嗎?假很懷疑,因為很多人喜歡歸因,尤其是用模糊的詞語來歸因自己的行為,逃避複雜的思考。除非對方能說出自己對自律的理解,什麼時候能自律,什麼時候不能,知道自己的現狀和理想的差距是什麼。
  • 精讀《自控力》:如何利用心理學效應,輕鬆成為自律達人?
    為什麼自律對有的人來說似乎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對我們來說卻難上加難呢?我們與嚴格自律的人之間到底差了什麼呢?《自控力》一書詳細介紹了關於自律的心理學效應,利用這些效應,能幫助我們輕鬆成為自律達人。當你受到誘感的時候,想辦法製造延遲或設置障礙,給自己的大腦留一些時間來應對誘感。2.「自控力的傳染效應」——讓我們搭乘自控力的便車「自控力的傳染效應」我們很容易感染別人的行為,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 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律
    這兩個孩子在放縱和自律之間,選擇了後者。其實人生,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使命,學生的使命就是學習。自律就是在該做事情的時候,不管喜不喜歡,都去做你該做的事。我們都知道自控力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時常都說,要早睡早起,要自律,要約束自己,說起來都很簡單,但實際上絕大部分人只堅持了一段時間,最後都失敗告終。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凱麗.麥格尼格爾教授寫過一本書《自控力》,這本書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人們意志力崩潰的重要原因。
  • 自控力極差的人該如何自救?
    我們常常有做一件事無法堅持,老是被打斷的狀況:比如你想看完一本書,翻了沒兩頁,想起孩子的衣服還沒洗,把衣服扔進洗衣機沒多久,你又要去超市購物。好不容易到了晚上,你最喜歡的電視劇開播了,想起自己忙了一天,不看總覺得有點虧。結果,那本書被你一再擱置,遺忘在角落裡。
  • 疫情防控心理疏導10堂課 |提高自控力,做最好的自己
    第9課提高自控力,做最好的自己楊松濤一場疫情席捲中華大地,歸校複課尚無音訊,很多省份規定2月底前或3月1日之前不得開學,廣大學生只能居家隔離自主學習。為了防止假期滑坡,很多學校通過網課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如何提高居家自學效率,是需要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