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滄桑話石龍——寫在中國第一座水電站開工建設110周年之際

2020-12-13 央廣網

「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水電大國的時候,人們不會忘記,中國的水電建設是從這裡起步的!」——1996年12月12日,原電力工業部副部長汪恕誠視察石龍壩題詞

2020年9月4日(農曆七月十七日),是中國第一座水電站 —— 華電雲南發電有限公司石龍壩電廠開工建設110周年的喜慶日子。在完成一個世紀性跨越,鉚定水電「長青」秘訣的時光中,回眸石龍壩電站走過的一百一十年,是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的一百一十年,是中華民族從強到弱、從弱到強的一百一十年,是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艱苦創業持續發展的一百一十年。是文明與野蠻、科學與愚昧、開放革新與閉關鎖國拼搏格鬥、持久較量的一幕歷史劇;是中國人民不甘屈辱、奮發圖強,在路權、礦權、國家主權喪失的情況下抵制外來入侵,保全水能資源開發權益的愛國主義壯舉;是立志革新、崇尚科學的仁人志士們實業報國的真實寫照。它開創了我國民間集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自籌、自建、自管、自用的成功範例 。

石龍壩水電站,於1908年年末(清·光緒三十四年)向市民提出倡議,1909年(清·宣統元年)籌備,1910年(清·宣統二年)8月21日(農曆7月17日)開工建設,1912年(民國元年)5月28日(農曆4月12日)建成發電的中國第一座水力發電站。電站歷經了清朝、民國、新中國……等多個歷史時代,如今已經成為集「文物、教學、旅遊、發電」為一體的綜合型電站。

石龍壩創業與發展

一百多年前,一群時代精英,風雲聚會石龍壩,懷著「實業救國」的夢想,用智慧譜寫了一曲自主辦電的豪邁頌歌,吹響了華夏工業文明揚帆的號角。他們以滿腔的愛國主義熱情,豪邁的民族大義自豪感,銳意進取,大膽開拓,勇於革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偉大精神,採用民間集資、招標採購、引進人才、股份制經營等方式,終於將西方的技術成就成功地移植在自己的土地上。

1908年,法國人以滇越鐵路通車需要用電為由,脅迫清朝滇政府準其在滇池出口的螳螂川上遊修建水電站。法國人企圖染指雲南水電資源的舉動,激起雲南各界愛國人士的強烈憤慨和反對,斷然拒絕了法國人修建石龍壩水電站的要求,並醞釀自辦電站。

次年初,「商辦雲南耀龍電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公推王筱齋為董事,左益軒為第一任總理,籌備前期工作,張榜向社會招股籌資,並在公司章程裡明確「只集華股,不招洋商。」以此抵制外來資本入侵。時任浙江提學使兼布政使任內的雲南狀元袁嘉穀聞訊,寄語云南同鄉,願以「狀元」之名義同雲南的富商和有識之士聯名向官府稟報辦電之策劃。一時間,湊銀成風。資金有了著落,於是向德國外商訂購設備,並向社會發布工匠招聘信息。

來自全國各省的能工巧匠和省內的漢、回、白、彝等民族土、木、石工紛紛湧至昆明,應招應試。眾多工匠通過精挑細選,被委以重任。他們秉承國人千百年來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揮他們的聰敏才智,克服前所未有的艱難困苦,歷經雪雨風霜,飽嘗幾多苦難,用堅強的脊梁託起了中國水電建設大錨。工程實際工期17個月,耗資50萬銀元。安裝了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2×240千瓦發電機、德國海登海姆福伊特公司生產的水輪機,並聘請2名德國工程技術人員作指導,電源通過當時我國電壓等級最高(23千伏)、線路最長(32公裡)的輸電線路向昆明供電,480千瓦的電能為雲南昆明送來了第一縷現代工業之光。

燈火闌珊處,雲南人民用實業救國的赤誠,以獻身水電的精神和樸實率真的秉性實踐著自己的承諾。——石龍壩電站的建成,開創了我國利用清潔能源進行水利發電的先河。推動了昆明造幣、自來水廠、農業灌溉、五金加工等產業的發展,造就了雲南第一批電力產業工人,從此成為水電技術工人的搖籃,先後為中國的水電事業和雲南的水電事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為雲南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抗戰前夕,電站發電能力已達到2920千瓦,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水力發電站。抗日戰爭期間,石龍壩電站電力由民用轉為軍供用電,先後四次遭到日本飛機轟炸,電站工人冒著被飛機轟炸的危險,堅守崗位,確保了「駝峰航線」巫家壩機場防空警報、盟軍(飛虎隊)指揮部照明和軍工生產用電。僅1941年至1945年期間,海口第51兵工廠共生產15000餘挺機槍,修理各類火炮970餘門、修理輕重機槍8000餘挺、步槍22000餘枝,並製造了難以計數的軍工雜件,源源不斷地送往抗日前線。為奪取抗戰勝利和雲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

解放後,進行了第六次、第七次擴建,建成了第四機房,安裝兩臺30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架設石--安(寧)、石--海(口)35KV兩條線路。同時響應中央、省市號召,將一、二、三車間7臺德國西門子水輪發電機無償調撥雲南楚雄、文山、通海、霑益、富源等地安裝使用,支援邊疆建設和工農業生產。

功能轉換與文物保護

鑑於石龍壩的歷史地位及價值,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1984年,電站恢復發展成為「文物、教學、旅遊、發電」的綜合型電站……2006年6月入選第六批九處近代工業文化遺產,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8月被國家能源局授予「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稱號;2017年9月,被中國紅色文化教育研究會授予「中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2018年11月15日,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命名為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

光榮與夢想

百餘年來螳螂川水奔流不息,而一個世紀以來,從這裡出發的中國水電之流早已開山劈嶺,集水成洋。2005年,我國新一輪水電普查顯示,無論是理論蘊藏量、技術可開發量還是經濟可開發量,中國水力資源均為世界第一,分別是7億千瓦、5.4億千瓦和4億千瓦。遠超世界其他國家。按照國家「十三五」水電發展規劃和裝機容量目標,2020年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穩居世界第一水電大國地位,已成了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這似乎亦是億萬年前就早已經註定的事實。如今,中國的水電建設和發展無論從規模、成就,還是規劃、設計、施工、裝備製造水平早已世界領先,中國水電建設者們的足跡也早已跨出國門,在世界各地盡現風採。

傳承歷史譜新曲,勵精圖治鑄華章

沿著石龍壩閃光的足跡,找尋百年前感天動地的光影與記憶,重溫當年豪情壯志震山河的偉大壯舉和留給後人的久遠思索,找尋散落的文化珠璣,連結石龍壩百年文化精髓,只爭朝夕,振奮精神,加快「一館」「四基地」建設,著力把石龍壩電站打造成為「中國水電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工業文化旅遊基地」,讓「雲南的石龍壩、華電的石龍壩、中國的石龍壩、世界的石龍壩」這顆璀

璨明珠熠熠生輝、永駐光芒。(作者:金藝平)

相關焦點

  • 昆明石龍壩水電站歷史文獻紀錄片開拍在即
    活動現場 供圖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西山區委、區政府將攜手雲南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雲南瀾湄國際衛視)推出大型紀錄片《石龍霓電 百年交響》。據悉,該片將於2021年4月份左右完成拍攝,6月中旬左右正式對外播出,將展現中國第一座水電站——昆明石龍壩水電站歷經的百年風雨歷程,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銳意進取,謀新圖變的一段濃墨重彩的歷史畫卷。
  • 中國首座水電站,原來建在這個地方
    來到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螳螂川上遊的石龍壩水電站,整潔安靜的廠區,車間和辦公區的建築顯出滄桑模樣,特別是幾棟青磚瓦房,木窗斑駁,更顯年代久遠。這裡就是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今電站一車間(原稱一廠)即是百年前建成的老廠區,大門口有楹聯:"機本天然生運動;器憑水以見精奇",橫批"皓月之光",反映出當時人們對這座水電站的讚譽。
  • 走進百年石龍壩,他們有話想說……
    走進百年石龍壩 編者按日前,在2019全國發電企業新聞年會組織的採風活動中,全國發電企業新聞同仁們來到了我國第一座水電站——雲南石龍壩水電站,「零距離」觀摩這座百年電廠的不凡風採,「零距離」見證老一輩水電建設者們的「工匠精神
  • 直擊中國第一座水電站,裝機容量480千瓦,卻有百年歷史!
    喜歡旅遊的人,有一樣樂趣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這就是去世界各地找尋那些有歷史意義的重大建築,這些建築飽經滄桑,見證了世間的興衰變化,卻依舊屹立在那裡,雖然可能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是卻能給後人無限的啟迪,這些建築可能是古寺,可能是古橋,又或者是其他,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卻與上面完全不同,它是一座充滿歷史的水電站
  • 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的水電站:建成近百年,至今仍發電
    中國水利學會正式授予洞窩水電站「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的水電站」牌匾。12月15日上午,中國水利學會副秘書長吳劍向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陳俊頒發了這一沉甸甸的金色牌匾。▲「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的水電站」牌匾洞窩水電站於1925年建成,至今已經發電93年,累計發電3億多度。電站由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留學德國的瀘縣籍工程師稅西恆修建。目前所屬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 中國首座水電站的百年輝煌,遭日軍4次轟炸,至今德國機組仍在運轉
    坐落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螳螂川上遊的石龍壩水電站,建成於1912年5月,是中國第一座水電站,100多年過去了至今依然在運營,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1月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名單。
  • 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壩高147米,年發電57億度!
    在我國建國初期,基礎實力還非常薄弱,尤其是非常缺電,因此在1958年前後,我國開工了許多座電站,而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一座,這座電站非常特別,因為它是我國當時實力的象徵,這座水電站叫做劉家峽水電站。圖為劉家峽水電站大壩前庫區。
  • 堅守西部大地 建設一流大學?寫在蘭州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
    堅守西部大地 建設一流大學——寫在蘭州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欣瑤2019年9月17日,蘭州大學迎來了建校110周年的日子。細數這所大學的發展史,會發現它與國家命運,西部建設,甘肅發展密不可分。解讀這所中國最西端「雙一流」建設高校(A類)的「成長密碼」,會發現這樣一組詞彙:堅守西部、追求卓越、逆境突圍、爭創一流。
  • 【中國教育報】堅守西部 服務國家——寫在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之際
    但大門上蒼勁有力的「蘭州大學」4個大字,告訴人們這裡是中國西部高等教育的重鎮。作為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蘭州大學又入選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4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17名院士在此坐鎮,3萬餘名學生於此深造。
  • 景德鎮陶瓷大學舉行110周年校慶主題大會
    百十載春風化雨,跨世紀滄桑砥礪。10月20日,跨越百年的中國現代陶瓷教育——景德鎮陶瓷大學110周年校慶主題大會在湘湖校區第一田徑場舉行。張緒武代表張氏家族對景德鎮陶瓷大學建校11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他深情講述了祖父張謇先生與景德鎮陶瓷大學、與江西陶瓷業的深厚淵源。他表示,陶瓷是中華民族的國粹,作為以陶瓷為特色的本科高校,景德鎮陶瓷大學由祖父張謇創辦的中國陶業學堂發展而來,辦學成果斐然。
  • 新安江水電站正式開啟洩洪!盤點中國歷史上的6個第一座!
    不過,今天小編想說的,就是這座新安江水電站。接下來,給著我進入中國歷史,看一看哪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國第一座,就算不是旅遊,這些地方也一定要去看看! 1、新安江水電站 【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發電站】 新安江水電站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建德縣原銅官鎮附近,是中國第一座自己勘測、設計、施工和製造設備的大型水電站,反映了 20 世紀 50 年代中國水電建設的水平。
  • 全球5大水電站有4座在我國,三峽外還有誰?有座待建的比三峽更大
    說到水電站,我們通常首先都會想到三峽水電站,其實如今我國已經是全世界水電第一大國,擁有大大小小的水電站有5萬座左右,裝機容量約3.56萬億千瓦時,都高居世界第1位。該水電站於2017年主體工程開工(有些前期工程早在2011年就開工了),2021年首批機組發電,2022年工程完工,建成後將成為僅次於三峽水電站的中國和世界第二大水電站。
  • 啟航 110周年校慶志願者誓師大會暨通識培訓
    百年滄桑千裡路一朝涅槃出鳳凰——《暨南大學校歌》     "我志願成為暨南大學110周年校慶志願者,恪守『忠信篤敬』之校訓,弘揚暨南精神,踐行志願服務理念,團結合作、熱情服務、真誠奉獻,為學校爭光,為校慶添彩,為高水平大學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 水電站的發展歷史
    1878年法國建成世界第一座水電站。20世紀30年代後,水電站的數量和裝機容量均有很大發石龍壩水電站展。80年代末,世界上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如瑞士和法國的水能資源已幾近全部開發。20世紀世界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是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電站,裝機1260萬千瓦。世界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是瑞士於1879年建成的勒頓抽水蓄能電站。
  • 岷江危急 三座水電站打響「大壩保衛戰」
    岷江危急:三座水電站列隊打響「大壩保衛戰」  高永鈺  ●太平驛大壩開始溢流  ●映秀灣閘壩嚴重損毀  ●紫坪鋪水庫整體位移  整個太平驛大壩的水都滿了。  「太平驛現在是岷江水系上最危險的水電站。
  • 清華大學發布建校110周年主題和標誌
    在清華大學2020年秋季學期全校師生同上一堂課的課堂上校長邱勇向全球發布了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主題和標誌在建校110周年之際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清華人堅信自強成就卓越創新塑造未來(1)建校110周年主題清華大學慶祝建校110周年的主題是自強成就卓越,創新塑造未來「自強」來自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卓越」來自清華精神「愛國奉獻,追求卓越」
  • | 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主題和標誌發布!
    清華美院陳楠教授團隊設計 | 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主題和標誌發布!周年主題和標誌在建校110周年之際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清華人堅信自強成就卓越創新塑造未來周年主題清華大學慶祝建校110周年的主題是自強成就卓越,創新塑造未來「自強」來自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卓越」來自清華精神「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創新」
  • 構想了百年!這條萬眾期待的鐵路12月開工
    構想了百年!日前,柳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消息稱,按照《廣西基礎設施補短板「交通網」建設三年大會戰實施方案(2020-2022年)》的工作部署,將在2020年12月份開工建設柳州至廣州鐵路柳州至梧州段。
  • 三峽集團全力建設中國第二和第四大水電站
    三峽集團全力建設中國第二和第四大水電站 三峽集團全力建設中國第二和第四大水電站 2020-02-10 17:39:32  來源:能源圈 作為「西電東送」的骨幹電源和促進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重大工程,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是三峽集團在金沙江下遊建設的四座巨型梯級水電站(即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中的第一、二級,也是繼三峽、溪洛渡之後,三峽集團同時投資開發和組織建設的第三、四座千萬千瓦級巨型水電站。
  • 【一帶一路新國企】中國電建南歐江水電站建設紀實
    惠婁村村長穗島所指的這座砂石料場,就在南歐江一級電站施工現場下遊1公裡處。建設高峰期,這條砂石料生產系統每小時生產砂石料270噸。 也正是因為如此,穗島對這座石料場很不放心。「村民們看慣了這裡的青山綠水,就怕別人把它汙染了。」穗島村長說出了擔心。 「所以,剛開工的時候,穗島村長經常會來『檢查』,我們感到壓力的同時,更堅定了保護好環境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