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的水電站:建成近百年,至今仍發電

2020-12-13 每日經濟新聞

中國水利學會正式授予洞窩水電站「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的水電站」牌匾。12月15日上午,中國水利學會副秘書長吳劍向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陳俊頒發了這一沉甸甸的金色牌匾。

▲「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的水電站」牌匾

洞窩水電站於1925年建成,至今已經發電93年,累計發電3億多度。電站由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留學德國的瀘縣籍工程師稅西恆修建。目前所屬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洞窩水電站已成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三學社全國傳統教育基地、四川省首批十大工業遺產之一。

歷史,從1925年建成至今已發電93年

洞窩水電站位於瀘州市龍馬潭區的長江支流龍溪河下遊,進入洞窩風景區大門,沿著一條水泥路往下,便進入了幽深的洞窩峽谷,洞窩水電站就在峽谷最深處。

▲水電站門口

兩座靠崖修建的電站廠房並不起眼,門口塑有電站建造者稅西恆的銅像。洞窩水電站正是由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留學德國的瀘縣籍工程師稅西恆於1921年開始籌建,1925年建成發電,是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的水電站。

洞窩水電站《站志》介紹,洞窩水電站初建規模為一臺140千瓦德制西門子臥式機組,1936年集資擴建一臺240千瓦德制立式機組。1941年再次籌備擴建,1947年開始拆除原有機組,安裝兩臺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引進的500千瓦立式水輪發電機組。但這兩臺500千瓦機組一直到1951年、1952年才分別建成發電。

水電站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至今還在發電的兩臺老機組,正是這兩臺已經70多年歷史的通用公司機組。上世紀80年代,在原有老電站旁邊,又增建了一臺1250千瓦的發電機組。

記者探訪,石壁中鑿出來的水電站

12月16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走進洞窩水電站,這座有著厚重歷史的電站廠區格外安靜,雖然正在發電,但機組噪音很小,在院子裡幾乎聽不見響聲。

12月16日上午,兩臺老機組正運行發電

洞窩水電站的工作人員郭平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平常發電不會特殊「照顧」老機組,均根據蓄水量多少進行調配。「事實上,還不能讓這些機組休息久了,因為如果閒置時間長了,可能導致一些設備回潮。」郭平說,在枯水期,都是幾個機組輪流運行,「休息」都不會連續超過三五天。

洞窩水電站有兩座廠房,均緊靠崖壁而建,小的廠房裡是兩臺500千瓦的老機組,大的廠房裡安裝的是1250千瓦機組。郭平介紹,電站上遊築有攔河大壩,再由引水渠引到電站的崖壁上方,落差30多米的引水洞是在巖體中鑿出來的。

而安裝機組的「機窩」,也是在整個巖石上「摳出來」的。郭平介紹,包括安裝機組的廠房,當時也是用條石建造,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機房的整潔漂亮,廠房的條石外牆面,被貼上了白色瓷磚,但如今門口瓷磚脫離部分,還能清晰看見裸露的條石。

▲在洞窩水電站工作了35年廖常林正在檢查發電運行中的機組

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黨委工作部部長賀華仲介紹,洞窩水電站年均發電約600萬度,近百年來累計發電3億多度,是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重要電能生產基地,在特殊情況下,如無外援供電時,洞窩水電站還能作為獨立發電系統為該公司供電。

老員工:熟悉機器的每一個零部件

53歲的廖常林18歲就開始在洞窩水電站工作,35年似乎一晃就過去了。

廖常林剛進電站工作的時候,跟著師傅學了兩年,才敢拆開那兩臺通用公司的老機組,這麼多年過來,這兩臺老機組大大小小的零配件,他早已熟記於心。「有時候聽一下聲音,就知道機組哪個地方有問題。」

廖常林介紹,兩臺老機組每年都要檢修,並且每三年會大型檢修一次。每次檢修,都會小心翼翼地把零件拆下來,分類裝好,檢修完了,又小心翼翼地安裝上去,「這些零件可能全世界就這麼一個。」廖常林說,因為是老機器,又加上當年就是「定製」的,所以根本找不到配件。

同時,只有廖常林這樣的老員工,才完全熟悉這兩臺老機器的「脾氣」。廖常林說,那些相關專業的高材生雖然知識豐富,他們懂現在高端先進的機組,卻不識這樣的老機組。

目前,洞窩水電站有13名工人,他們分成三班倒的方式工作。廖常林坦言,自己這輩子只做了一份工作,就是在洞窩水電站「伺候」兩臺老機組。如今,他已經是電站工齡最長的員工,可以預見的是,他將在洞窩水電站退休,雖然離退休還有幾年,但他說現在想起來就捨不得。

電廠保護,將申報全國文保單位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中國第一個自主設計建造的水電站,洞窩水電站在近百年歷史中作出重要貢獻,抗戰時期專門為後方軍工企業供電。

記者也從12月15日的授牌儀式上獲悉,新中國成立後,洞窩水電站除滿足國防建設需求的使命外,還肩負起傳承城市歷史、工業遺產保護、普及愛國教育的文化服務使命。目前,洞窩水電站已成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三學社全國傳統教育基地、四川省首批十大工業遺產之一。

據了解,瀘州將把洞窩水電站打造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工業遺產。同時,瀘州將投入10億元,建設以洞窩水電博物館為代表的「兩院三館一址」特色幹部人才教育培訓基地,重點傳承紅色文化資源,發揮電站遺產、文化、旅遊、教育等功能,帶動發展教育培訓產業,建成全國有影響、西部有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擦亮「中國第一個自主設計建造水電站」嶄新名片。

來源:紅星新聞 記者 楊靈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直擊中國第一座水電站,裝機容量480千瓦,卻有百年歷史!
    喜歡旅遊的人,有一樣樂趣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這就是去世界各地找尋那些有歷史意義的重大建築,這些建築飽經滄桑,見證了世間的興衰變化,卻依舊屹立在那裡,雖然可能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是卻能給後人無限的啟迪,這些建築可能是古寺,可能是古橋,又或者是其他,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卻與上面完全不同,它是一座充滿歷史的水電站
  • 百年滄桑話石龍——寫在中國第一座水電站開工建設110周年之際
    「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水電大國的時候,人們不會忘記,中國的水電建設是從這裡起步的!」——1996年12月12日,原電力工業部副部長汪恕誠視察石龍壩題詞2020年9月4日(農曆七月十七日),是中國第一座水電站 —— 華電雲南發電有限公司石龍壩電廠開工建設110周年的喜慶日子。
  • 中國首座水電站的百年輝煌,遭日軍4次轟炸,至今德國機組仍在運轉
    坐落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螳螂川上遊的石龍壩水電站,建成於1912年5月,是中國第一座水電站,100多年過去了至今依然在運營,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1月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名單。
  • 遊歷: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力發電站
    在浙江有一座水電站在幾十年前幾乎家喻戶曉,它是中國人自行設計、自製設備、自主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也是我國第一座百米高的混凝土重力壩;被譽為「長江三峽的試驗田」,中國水利電力事業史上的一座豐碑、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傑作;華東電網最大的水力發電站,被譽為「華東電網的明珠」。
  • 史上浙一天︱周恩來總理力挺的新安江水電站投產發電
    只為成就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發電站——新安江水電站。時至今天,倘若你從杭州出發,穿杭新景高速,一路錦山秀水到了建德新安江。臨行前,周總理為新安江工程親筆題詞:「為我國第一座自己設計和自製設備的大型水力發電站的勝利建設而歡呼!」
  • 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壩高147米,年發電57億度!
    在我國建國初期,基礎實力還非常薄弱,尤其是非常缺電,因此在1958年前後,我國開工了許多座電站,而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一座,這座電站非常特別,因為它是我國當時實力的象徵,這座水電站叫做劉家峽水電站。圖為劉家峽水電站大壩前庫區。
  • 在建世界第一的水電站,完成重要節點,離發電目標又近一步
    日前,由中電建集團所屬華東院承擔全過程勘測設計的白鶴灘水電站右岸8號尾水調壓室最後一倉混凝土澆築完成。截至目前,明年七一首發機組所需的左岸1~3號尾水調壓室、右岸6~8號調壓室全部建設完成,向著準時投產發電目標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 全球5大水電站有4座在我國,三峽外還有誰?有座待建的比三峽更大
    說到水電站,我們通常首先都會想到三峽水電站,其實如今我國已經是全世界水電第一大國,擁有大大小小的水電站有5萬座左右,裝機容量約3.56萬億千瓦時,都高居世界第1位。它的裝機容量也是世界最大的,它擁有長江左、右岸的兩座壩後式水電站、一座右岸地下電站和一座左岸電源電站,共安裝了34臺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2250萬千瓦,2012年7月4日,32臺70萬千瓦的電機組建成投產(另有兩臺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
  • 【漲知識】潮汐水電站發電原理解析
    水輪發電機組放在兩水庫之間的隔壩內,兩水庫始終保持著水位差,故可以全天發電。潮汐水電站簡介:▲20世紀初,歐、美一些國家開始研究潮汐發電。1913年德國在北海海岸建立了第一座潮汐發電站。▲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商業實用價值的潮汐電站是朗斯潮汐電站(Rancetidalpowerplant),位於法國朗斯,從1960年到1966年建造了6年。該電站位於法國聖馬洛灣郎斯河口。郎斯河口最大潮差13.4米,平均潮差8米。一道750米長的大壩橫跨郎斯河。壩上是通行車輛的公路橋,壩下設置船閘、洩水閘和發電機房。
  • 中國首座水電站,原來建在這個地方
    來到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螳螂川上遊的石龍壩水電站,整潔安靜的廠區,車間和辦公區的建築顯出滄桑模樣,特別是幾棟青磚瓦房,木窗斑駁,更顯年代久遠。這裡就是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今電站一車間(原稱一廠)即是百年前建成的老廠區,大門口有楹聯:"機本天然生運動;器憑水以見精奇",橫批"皓月之光",反映出當時人們對這座水電站的讚譽。
  • 浙江這座水力發電站被譽為「華東電網明珠」,還是自主建造的!
    浙江有一座幾十年前幾乎家喻戶曉的水電站。它是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裝備,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也是我國第一座百米高混凝土重力壩。被譽為「長江三峽試驗田」,中國水利電力工業史上的豐碑,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傑作。華東電網最大的水電站,被譽為「華東電網明珠」。
  • 新安江水電站正式開啟洩洪!盤點中國歷史上的6個第一座!
    不過,今天小編想說的,就是這座新安江水電站。接下來,給著我進入中國歷史,看一看哪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國第一座,就算不是旅遊,這些地方也一定要去看看! 1、新安江水電站 【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發電站】 新安江水電站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建德縣原銅官鎮附近,是中國第一座自己勘測、設計、施工和製造設備的大型水電站,反映了 20 世紀 50 年代中國水電建設的水平。
  • 這座水電站如果建成,發電量可達三峽兩倍以上,就在我國西南地區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電站是中國三峽水電站,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取決於是否比水力蘊藏量的三峽大學的地方,這個地方也有,比如我國的西南地區的雅魯藏布意圖可以彎曲,建造更多的水利學者在這裡超過三峽,世界排名第一的發電站,有人在這裡已經未來巨大的可能性和墨脫水發電廠的發電所
  • 探訪全球在建最大水電站:中國智造奪6項世界第一
    隨著國家水電事業發展,在金沙江這處拐點,世界在建最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徐徐「展翅」。從2017年4月12日大壩澆築混凝土至今,水電站已初具雛形。當天,春節餘溫尚在,大壩澆築工作持續進行,最高壩段澆築至高程685米,上升140米。
  • 水電站的發展歷史
    1878年法國建成世界第一座水電站。20世紀30年代後,水電站的數量和裝機容量均有很大發石龍壩水電站展。80年代末,世界上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如瑞士和法國的水能資源已幾近全部開發。20世紀世界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是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電站,裝機1260萬千瓦。世界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是瑞士於1879年建成的勒頓抽水蓄能電站。
  • 繼三峽水電站後,四川也將迎來世界第二大水電站,預計2022年建成
    說到三峽水電站,相信大家對這裡並不會感到陌生,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雖然說這裡在修建的過程中面臨過很多的質疑,但是建成後為我國帶來的好處被人們所熟知,因為這個水電站的功能多達10多種,並且將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功能盡數發揮出來,目前已經累計生產1000億千瓦時的綠色電能。
  • 全球著名的4大水電站,中國佔據3座,除了三峽外還有誰!
    世界上著名的4大水電站,中國佔據3座,除了三峽外還有誰!水電站的修建算是我們探索領域當中一直在堅持的一個,它既能夠發展西部地區豐富的水能優勢,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們用電困難的這一個問題,然而在全球著名的四大水電站當中,就有三座都在我們國家。
  • 走進百年石龍壩,他們有話想說……
    走進百年石龍壩 編者按日前,在2019全國發電企業新聞年會組織的採風活動中,全國發電企業新聞同仁們來到了我國第一座水電站——雲南石龍壩水電站,「零距離」觀摩這座百年電廠的不凡風採,「零距離」見證老一輩水電建設者們的「工匠精神
  • 海上鑽井平臺建造,中國自主設計實力究竟如何
    根據海上鑽井平臺諮詢機構Baseoe Offshore的最新報導,中國擁有近60座海上平臺,考慮到中國的能源獨立政策,加上陸地資源的減少,未來中國將會加大海上鑽採的力度,所以鑽井平臺的需求量將會增大。海上鑽井平臺建造設計 中國起步晚1987年HL威廉斯在加利福利亞海邊鑽採了第一口油井,拉開了世界上近海石油工業的序幕,至今已經經歷了整整一個多世紀。
  • 中國能源大亨:打破壟斷,建世界最大私營水電站,曾為中國首富!
    隨著國家政策的開放,近20年來國家也逐漸開放了清潔能源領域,水力發電、風能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也成為了一些民營企業紛紛進入的領域。而在國內所有的民營企業中,規模最大、專業化程度最高的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必定是漢能控股集團。而漢能控股集團的創始人李河君曾在2015年以1600億元的身家榮登中國首富,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能源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