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很火的國產劇《隱秘的角落》,雖然是懸疑推理劇,可我越看越覺得,這是一部家庭教育片。
誰是真正的壞小孩呢?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父母、老師、朋友都太重要了,作為孩子媽媽反而會對孩子教育問題思考更多。
劇中主要的三個小孩:朱朝陽、普普、閆良
剛開始無疑朱朝陽是很多家長心目中的好孩子:
他學習成績優異,每次考試都是全校第一;
知道可能會被欺負也不幫助同學作弊;
碰見很久未見面的同學前來求助,第一時間收留了他們,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予最大的幫助;
在發現殺人案的第一時間是想要報警,不讓他再去傷害更多的人。
可當我看到這個鏡頭時就覺得朱朝陽不簡單啊
嚴良與普普第一次來找朱朝陽,想要在朝陽家借宿的那天晚上,朱朝陽把媽媽的金鍊子放在衣櫃裡,又在衣櫃的門縫裡夾了一根頭髮,為了檢驗嚴良二人是否動了劫財之心。
那一刻,我為這個13歲的孩子,擁有這樣細密的心思而感到了一絲悲涼。
朱朝陽的童年都經歷了什麼,都藏在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裡。
在本該被父母保護的年紀裡,他一定是失去了父母的擋箭牌,才不得不拔節成長為一個小大人,將早熟安放在了那顆小小的、無法依傍的心裡。
他需要代替缺席的父母,來照顧自己、管理自己。但他又無比渴望,從父母身上得到哪怕一點點的關懷。
所以,他將自己那些「隱秘的角落」都藏好,換上一副乖孩子和學霸這樣討人喜歡的面孔,在父母面前卑微地乞討一絲愛。
他回回考第一,想要以此成為母親的驕傲;他無條件的順從母親的一切安排,小心翼翼的當起自己的「爹媽」,不讓母親操半點心;他努力讓自己變得耀眼,努力站在陽光下,想讓自己被父親看到;他悄悄隱藏起對父親轉向繼母和妹妹的失落與難過,怕他的不大度和斤斤計較會丟失掉父親偶爾投來的那根溫暖的「骨頭」。
他始終是孤零零一個人,在大海中遊著。失去了愛的導航,他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直到張東升說出了那句話:
「你們有沒有特別害怕失去的東西?有時候為了這些東西,我們會做不願意做的事情。」
他終於找到了他的導航塔,指引著他一步步遊向惡的彼岸。
當父母在孩子身上失去了應有的影響力,別人就會代替父母成為影響孩子的那個人。
這個人,可能是好人,也可能是壞人。而這樣的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負面的。
朱朝陽在與張東升的周旋中,目睹了成人世界殘酷的生存法則。他有樣學樣,縝密布局,一步步假借他人之手,除掉那些妨礙他守護最害怕失去的東西的那些人。
再來看朱朝陽的媽媽,「你只管學習,別的什麼都不要管」,相信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媽媽
她從來不關心朱朝陽的內心、情感,只關心朱朝陽的一日三餐和成績。
家長會後,老師好意提醒她,朱朝陽與同學的關係存在著問題,她不但不引起重視,還告訴老師和兒子,不用管其他的,只管好學習就好。
在她看來,只要兒子吃飽穿暖,學習好,就足夠了,別的根本都不重要。
可一個13歲的孩子,獨自一人生活的孤獨無助,又如何排解呢?正常的青春期孩子都尚且敏感,更何況一個經歷了父母離異的孩子。她作為母親,卻未曾走進過兒子的心裡,去撫平那些千瘡百孔。
正是因為這些,才導致了朱朝陽在學校沒有朋友,被欺負不知道如何處理,甚至從不跟媽媽提起,不願意和媽媽說真心話,因為在媽媽的心裡,除了學習,其他沒有什么正事,在媽媽那裡,他得不到任何理解,性格變得內向、孤僻。
朱朝陽的媽媽其實是很多父母的縮影,對孩子懷有期待,希望孩子成功,但除了成績,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加重要。
朱朝陽媽媽婚姻失敗,自尊心受損,她嚴格教育兒子,希望一個優秀的兒子可以令前夫後悔;她有了新的戀情,卻不願意公開,也不願意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極度缺乏安全感,所以要緊緊地抓住兒子,而這種抓住就變成了極致的控制,甚至連一杯熱好的牛奶都不能不喝。
這樣的愛,就算是想想,也讓人覺得窒息。
媽媽對他的控制細小到一杯熱牛奶都不得不喝,可見留給他犯錯的空間更小,這也就導致朱朝陽有事也不敢說,也就有了撒謊的表現,甚至在妹妹去世這件事上也有所隱瞞。
這樣極度的控制,讓朱朝陽一邊順從一邊牴觸,變得越來越壓抑,內心也越來越扭曲,而這一切只能自己尋找出口。
這也導致了朱朝陽內心的衝突,一方面他渴望父愛,一方面又會因為自己渴望而感到愧疚,覺得自己背叛了為自己付出太多的媽媽。
內心衝突一次次加重,又無法得以疏導和緩解,導致朱朝陽通過更加極端的方式為壓抑著的情緒找出口,一步步成為一個「壞孩子」。
就算父母分開,也可以不影響各自對孩子的愛,也可以不在孩子的心裡留下創傷啊。離婚本沒有錯,成年人本來就有結束痛苦關係,追求幸福的權力。但離婚,絕不是親子關係的終結,也不是搞壞親子關係的託辭。
其實,要論其身世,嚴良比朱朝陽更慘。嚴良苦苦追尋的父愛,到頭來也不過是一個毒癮過重、神經錯亂的父親嘴裡道出的一聲聲「拒絕相見」。
但始終想要把張東升交給警察,內心無法就這麼放過一個「殺人犯」的人,卻是嚴良。
他只是看起來很暴力,但內心依然為正義保留了位置。
閆良和普普準備送給朱朝陽生日禮物,鋼筆太貴買不起就想偷,可最後一瞬間閆良選擇了坦白,選擇幹活,能不偷東西就不偷,而且都非常努力的一起搬東西,最後兩人真誠的對笑。
對於像這種遊走在社會邊緣的孩子來說,變壞是很容易。好在有像陳冠生這樣的民警,引導著、約束著、影響著他們。
朱朝陽則不同。他的壞,是不動聲色的,是綿裡藏針的。就像張東升一樣,殺人的時候冷靜而麻木,充滿了扭曲。
它更提醒著我們,讓孩子成為孩子,卻不因為他們是孩子而低估他們,站在更平等的位置去養育、去相處,才能讓親子關係走向和諧。
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也沒有一個父母是不愛孩子的,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質疑過,這種愛有沒有什麼問題,是不是傷害了孩子卻從不自知。
這部劇真的應當納入父母教育片,通過這部電視劇讓我們去反思自己給孩子的愛是否恰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又該如何教育引導
1、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
分數決定不了未來,如果一個人沒有健全的人格,知識就會成為他們變得更壞的工具,所以幫助孩子構建健全的人格應當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務!
2、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
你給的「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爸爸以為只要給孩子錢就行了,給他買東西就行了,媽媽以為只要管好吃喝拉撒就行了,但朱朝陽需要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愛。對孩子真正的富養,不是給最多的錢,不是給最好的食物,而是更多高質量的陪伴。
3、尊重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而是接納和尊重。不論我們遭遇過多少不公和委屈,有過多少不理想,都不應當把這些放在孩子身上!
4、即使父母分開愛不要分開
父母離婚本身對於朱朝陽並沒有毀滅性的殺傷力,真正帶給朱朝陽巨大創傷與終身陰影的,是缺少父母的愛。父母給予孩子的不是完整,而是愛。一個有愛的家庭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生孩子,只是成為父母的第一步,而後走得每一步都沉重和神聖,值得我們每個人不斷學習。
世界上從來沒有壞孩子,
多的是缺少愛的孩子,
不被當作人看的孩子。
最後,如果孩子踩了別人的鞋子,記得一定讓孩子道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