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科普|讓安倍晉三辭職的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治之症」嗎?專家給...

2020-12-19 瀟湘名醫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決定辭去首相一職。安倍晉三17歲患上潰瘍性結腸炎,至今近50年也沒有治好,究竟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是「不治之症」呢?我院消化內科王凌雲教授介紹,潰瘍性結腸炎雖然是慢性疾病,病程較長,但並不是洪水猛獸,只要嚴格聽從專科醫生的指導,規律用藥、定期隨訪,大部分病人的預後良好。

潰瘍性結腸炎難確診,常與這些疾病混淆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病因未明的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推測其發病與環境、遺傳、腸道微生態及免疫失衡等多個因素有關。患者常常有持續或反覆發作的腹瀉、腹痛及粘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出現嚴重貧血、低白蛋白血症、消瘦、發熱等全身症狀,另外也可能會有外周關節炎、口腔復發性口腔潰瘍等腸外表現。

王凌雲教授介紹,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沒有金標準,往往需要全身和局部全面的血液學檢查、影像學檢查(CT/MR)、內鏡學檢查(胃鏡、腸鏡、膠囊內鏡)、病理學檢查、微生物學檢查等,通過結合反覆發作或者持續的腹瀉、腹痛、粘液膿血便等症狀,典型的內鏡表現及病理等綜合判斷,排除感染性腸炎、克羅恩病、缺血性腸病、放射性腸炎、大腸癌等可出現類似臨床表現的其他疾病方可診斷,甚至有時經過全面細緻深入的檢查仍不能確診,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隨訪觀察才能夠確診。

不注意健康飲食,可能引來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好發於歐洲、北美等西方發達國家,之前在我國發病率較低,屬於比較少見的疾病。但隨著飲食、生活習慣及環境的變化,潰瘍性結腸炎在亞洲乃至我國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消化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病。國內有限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不同地區的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也存在很大差異,其發病率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

王凌雲教授介紹,我國現有數據顯示,該病發病高峰年齡為 20~49歲,亦可見於兒童或者老年人,性別差異不明顯。在西方國家,有研究指出動物蛋白、亞油酸、糖、脂肪、酒精的過多攝入會增加潰瘍性結腸炎的風險和復發。飲食纖維的攝入減少、加工食物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增加認為與潰瘍性結腸炎有關,相反,增加蔬菜、水果和高纖維飲食可以降低潰瘍性結腸炎的風險和進展。此外,氣溫變化、負面情緒(抑鬱、消極)可能也與潰瘍性結腸炎的復發有關。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以改善緩解期患者的腸道炎症反應,減少復發。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常出現營養不良,不利於病情緩解,且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與飲食關係密切,因此,患者應該高度重視日常飲食。建議食用低脂肪、高膳食纖維、高維生素、適量優質蛋白飲食,避免海產品、奶製品、人參及鹿茸等補品以及刺激性大、難消化的食物。

病程超過20年,結腸癌風險增加10-15倍!

王凌雲教授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大部分病人反覆發作,需要長期服藥維持病情緩解,不合適的飲食、感染、不良情緒等可能導致疾病復發或者加重,輕度及長期緩解者預後較好。潰瘍性結腸炎首選內科治療,對於內科治療無效、或出現嚴重併發症如大出血、腸穿孔、中毒性巨結腸,或癌變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在控制急性病情後,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方案來維持緩解,維持治療的療程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決定,一般不少於4年。

從病變範圍來看,廣泛結腸型潰瘍性結腸炎癌變風險最高,其次是左半結腸型;從發病時間及病程長短來看,發病時間早(發病年齡

得了潰瘍性結腸炎,還可以生育嗎?

安倍晉三與妻子至今沒有生育子女,背後的原因不得而知。而潰瘍性結腸炎的好發年齡剛好與生育高峰期重疊,很多患者面臨著治療與生育的矛盾。由於疾病活動期會增加患者不孕率,增加不良妊娠的風險,降低藥物安全性,因此不建議患者在病情活動時選擇生育。但緩解期的患者生殖能力與正常人群無明顯差異,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可以選擇生育。

王凌雲教授提醒,MTX(甲氨蝶呤)、沙利度胺有明確致畸作用,計劃生育時應避免使用,推薦停藥3-6個月後再妊娠。生物製劑方面英夫利昔單抗(IFX)的研究較多,一般認為女性備孕期間使用是安全的。對於意外妊娠者,不建議因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自行停用藥物,活動期或者病情加重所導致的妊娠不良事件遠多於絕大部分藥物本身所致的不良反應,因此建議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制定用藥方案。

專家介紹

王凌雲,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我院消化膽胰專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消化疑難重症診治與臨床思維協作組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肝病學會免疫肝學組副組長。從事消化內科醫教研工作20多年,曾以訪問學者身份到美國華盛頓醫療中心(Medstar Washington Hospital Center)消化內科學習。擅長:自身免疫肝病、藥物性肝病、妊娠期肝病及消化道腫瘤的診治,尤其對晚期結腸癌(結腸癌肝轉移)治療有著豐富臨床經驗。

莊燕妍,我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講師,醫學碩士,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炎症性腸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消化及消化內鏡分會委員。

責編:黃睿、劉昕晨

初審:張陽

審核:林偉吟

審核發布:歐陽霞

【來源: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治之症」嗎?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黃豔 通訊員 張陽 黃睿 莊燕妍)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決定辭去首相一職。據悉,安倍晉三17歲患上潰瘍性結腸炎,至今近50年也沒有治好。究竟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是不治之症呢?
  • 克羅恩病——和迫使安倍晉三辭職的潰瘍性結腸炎一起被稱為「綠色...
    前幾日,我們科普了終結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相生涯的疾病——潰瘍性結腸炎。(點擊了解: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的潰瘍性結腸炎,到底是一種什麼病?)
  • 困擾安倍晉三的結腸炎小眾而難治?名中醫給出預防復發中醫方案
    廣東省名中醫給出中醫方案:除了內外兼治,還要重視預防復發。小眾的現代難治病之一由於擔心身體狀態惡化影響處理國家政務,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8月28日宣布辭去首相職務。這個因首相而「出名」的病種,被迅速科普。
  • 安倍晉三辭去首相職務,潰瘍性結腸炎真的是不治之症嗎?
    NHK新聞報導截圖 | NHK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布因病辭職。在驚嘆他刷新日本首相最長連任記錄的同時,他的辭職原因也讓人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頑疾讓日本首相兩次辭職?01潰瘍性結腸炎因何而起仍然是未解之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的炎症性疾病,是日本厚生省指定的難治疾病,編號97(指定難病97號)。
  • 安倍晉三因健康原因辭職!潰瘍性大腸炎,這個無法治癒的「綠色癌症...
    據央視新聞,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28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宣布辭去首相職務,辭職原因是身患潰瘍性大腸炎。潰瘍性大腸炎,綠色癌症28日,有記者採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中心主任醫師宗曄。她表示,這種病很容易復發,對於重度或反覆發作的患者來說,甚至需要終身治療,也因此被專家稱為「綠色癌症」。潰瘍性結腸炎有什麼症狀?
  • 黑豹男主結腸癌去世、安倍潰瘍性結腸炎辭職,結腸問題有多可怕?
    來 源丨21新健康作 者丨朱萍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辭職。(此前報導:突發!安倍晉三因健康原因決定辭職!日經225指數直線跳水,接班人會是誰?)《黑豹》男主患結腸癌去世,年僅43歲)這兩種病,發病原因都不明確,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結直腸癌中心主任許劍民等專家指出,患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患者,得結腸癌的概率也會上升。上述疾病都與情緒、飲食等多方面有關。但無論是潰瘍性結腸炎還是結腸癌,專家們都提倡早診早篩,更有利於病情控制。
  • 讓安倍晉三兩次辭職的潰瘍性大腸炎,究竟是種什麼病?
    昨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去首相職務一事成為焦點,辭職原因是受舊疾潰瘍性結腸炎發作等影響。在當天記者會上,安倍晉三介紹,13年前因潰瘍性結腸炎突然發作,他辭去了首相職務,當時給國民帶來非常大的疑惑和不安。之後,安倍晉三又重新擔任首相,在近8年的時間裡一直在努力控制該疾病。
  • 安倍晉三因潰瘍性大腸炎辭職,此病很難治癒,糞便移植有奇效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潰瘍性大腸炎復發,無法進行正常的工作,提出辭職。據悉,安倍晉三在年輕的時候,就罹患此病,此前一直控制得不錯,最近病情反覆加重,已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什麼是潰瘍性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還可以累計其他器官,例如眼睛、皮膚、骨關節、肝臟等臟器,出現一系列的臨床表現。如何診斷潰瘍性結腸炎?
  • 安倍晉三兩次因潰瘍性結腸炎辭職,這疾病嚴重嗎?可治癒嗎?
    安倍晉三竟然兩次因為潰瘍性結腸炎,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那潰瘍性結腸炎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呢?這個疾病能夠治癒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確的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直腸和結腸炎,是腸潰瘍。好發的部位就在大腸、直腸、乙狀結腸。主要的病理改變就是形成潰瘍。
  • 潰瘍性結腸炎現無特效藥 逼安倍辭職的「毛病」太磨人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將辭去首相一職,這是安倍第二次辭職。2007年,他因該病第一次辭職。為什麼一個潰瘍性結腸炎會讓一位首相兩次辭職呢?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腸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最常發生於青壯年期,發病高峰年齡為20~49歲。它可以發生在結、直腸的任何部位,其中以直腸和乙狀結腸最為常見。
  • 潰瘍性結腸炎有多厲害?目前尚無治癒藥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而辭職,引起公眾對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病的關注。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病?能治嗎?怎麼預防?本期請專家分析答疑。好比柔軟的腸道變成了硬管子潰瘍性結腸炎是一個非特異性的腸道炎症,病因不明,潰瘍性結腸炎與克羅恩病合稱為炎症性腸病。
  • 潰瘍性結腸炎有多厲害?(健康直通車(第33站))
    徐 駿作(新華社發)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而辭職,引起公眾對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病的關注。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病?能治嗎?怎麼預防?本期請專家分析答疑。雖然其病因尚未確定,但是根據醫學數據推測,潰瘍性結腸炎與腸內菌群、自身免疫力有關,飲食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能會致病;基因因素可能也是一個因素,歐美結腸炎患者當中,大約有20%的近親屬都曾有潰瘍性結腸炎;心理因素在疾病惡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 嚴重時病人每天去30次廁所,潰瘍性結腸炎很難治癒
    8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宣布辭去首相職務。理由是「發現舊疾潰瘍性結腸炎復發,避免個人健康狀況影響執政」。「13年前我因為這個老毛病——潰瘍性大腸炎辭去了首相職務,給國民帶來了很大不安,之後我又再次擔任首相,努力控制這個疾病爭取不影響首相的工作。
  • 潰瘍性結腸炎:嚴重時病人每天去30次廁所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 王楠)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辭去首相,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潰瘍性結腸炎究竟是種什麼病?為何幾十年都不好?治療難點在哪裡?潰瘍性結腸炎是什麼病?楊雲生教授: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非特異性結腸炎症性疾病,是較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腹痛、腹瀉,大便帶有黏液、膿血等。如果出現這些症狀,需要及時就診。
  • 導致安倍兩次辭職 潰瘍性結腸炎為何難以治癒?
    2020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為避免因舊病惡化等導致影響國政,決定辭去首相一職,此前2007年12月首次出任首相的安倍就曾因健康惡化而宣布辭任首相,安倍17歲就患上潰瘍性結腸炎,導致安倍兩次辭職的疾病就是潰瘍性結腸炎,什麼是潰瘍性結腸炎?這個病為什麼這麼難以治癒而且反覆復發呢?
  • 潰瘍性結腸炎為何難治癒?中醫專家詳解
    原標題:潰瘍性結腸炎為何難治癒?中醫專家詳解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為避免因舊病惡化等導致影響國政,決定辭去首相一職,此前2007年12月首次出任首相的安倍就曾因健康惡化而宣布辭任首相,安倍17歲就患上潰瘍性結腸炎,導致安倍兩次辭職的疾病就是潰瘍性結腸炎,什麼是潰瘍性結腸炎?為什麼這麼難以治癒而且反覆復發呢?
  • 潰瘍性結腸炎可怕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能吃什麼水果?
    潰瘍性結腸炎作為一種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多發於20~30歲,會造成患者腹瀉、腹痛、嘔吐、消瘦等症狀,甚至會引起全身的高熱,給患者的精神和身體都帶來了非常大的折磨,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學習生活。有些患者在患上潰瘍性結腸炎的時候十分害怕,感覺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並且非常可怕,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潰瘍性結腸炎可怕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症,我們國家發病率越來越高,現在的發病率大概每十萬人當中,大概有四到五個這樣的患者。所以發病率目前來說還不是太高,但是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跟我們國家的工業化經濟發達飲食,還有患者的心理壓力等有一定的關係。
  • 讓安倍辭職的「老毛病」 潰瘍性大腸炎有多可怕?
    8月28日,安倍晉三宣布因健康問題辭去日本首相一職,辭職理由是因其「潰瘍性大腸炎」正在惡化。 2012年12月,安倍再度擔任日本首相至今。據報導,安倍自中學時代起已常腹痛,大學期間確診是潰瘍性大腸炎,是多年未治的宿疾。
  • 北京中山醫院:3種潰瘍性結腸炎有效食譜
    潰瘍性結腸炎,簡單來說,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症性疾病。我們的結腸管腔由內至外分為四層: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而令人煩厭的潰瘍性結腸炎病變主要發生於結腸的黏膜層和黏膜下層。   潰瘍性結腸炎,簡單來說,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症性疾病。
  • 潰瘍性結腸炎的新見解
    在英國,多達一百分之一的人會在其一生中患上潰瘍性結腸炎,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癌症,這些疾病共影響260,000人。其中腸修復是依賴於與在腸道中細菌的相互作用。 蘭開斯特大學的Rachael Rigby博士說:「發達國家潰瘍性結腸炎持續增加的潛在原因包括腸道腸道微生物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