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焦慮、自我否定?有這些症狀的,請注意!

2020-12-14 澎湃新聞

常常感到不開心、對所有活動興趣明顯減少、失眠或睡眠過多……如果你有以上症狀,請暫停手中的忙碌,關愛一下自己。因為,你的「內心」可能生病了。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這是一個呼籲人類關注自身精神心理健康的特殊日子。今天,我們不妨和自己的內心來一次對話——你,還好嗎?

資料圖:南京志願者街頭「求擁抱」,呼籲關愛抑鬱症患者。泱波 攝

失眠、焦慮、自我否定?你可能是病了

理解「精神衛生」的概念,要先看一組據令人揪心的數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10億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礙困擾,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殺而失去生命。有研究結果顯示,排除痴呆後,中國六大類精神障礙(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症及相關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衝動控制障礙)的患病率達9.3%。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精神疾病的認知還停留在精神分裂症等重症層面,對於相關症狀和病患不僅忽視,甚至還帶有歧視。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精神障礙患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精神障礙患病總人數過億。其中,重精神病患者近1600萬人,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接近人口總數的1%。

「近20年,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的患病率變化不大。但像焦慮症、抑鬱症等輕症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卻顯著增加。」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曾對媒體表示。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患上輕症心理疾病?專家分析,一方面是由於社會發展進程加快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增加了精神心理問題的患病風險;另一方面,公眾對心理疾病的認識提高,到醫院就診,使這類疾病也更易被發現。

特別是今年,一項在全國範圍內涉及數萬人的線上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眾精神心理問題凸顯,約三成受訪民眾出現抑鬱、焦慮、失眠以及急性應激症狀。

就患病群體來看,青少年、女性以及老年人是三類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人群。

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王紹禮曾介紹,青少年時期,在身體、自我意識和人格迅速發展的同時,青少年面臨多重壓力,容易出現各種心理、情緒和行為問題;而女性擁有更細膩的情感,煩惱相對更多;老人年隨著身體器官老化,各種疾病陸續出現,也更容易發生各種精神和心理障礙。所以,需要提高對上述三類人群心理健康的關注度。

資料圖:湖南省精神醫學中心向全國開通新冠肺炎心理諮詢服務。 付敬懿 攝

社會對心理疾病接納程度逐漸提高

人的心理健康對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產生著直接影響。

當前,精神疾病已成為嚴重而又耗資巨大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影響著不同年齡、不同文化、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群。

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民眾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負面態度也有所下降。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李聞天對媒體表示,社會大眾對心理疾病的認知度、接受度和包容度高了,甚至有些青少年也會主動尋求定期的心理諮詢服務。

這一變化通過上海市的調查數據也可見一斑。

2019年上海公布的第四次公眾精神衛生知曉度調查結果顯示,上海民眾精神衛生基本知識穩步增加,已提高到76.7%,人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見和歧視也開始有了變化,持負面態度的比例降到了39%。同時,人們對焦慮症的正確識別率有所提高。

不過,改變態度和行為遠比獲得知識要難。人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態度並未因相關知識的增加和意識的提高而有所改善,認為相關疾病患者「可憐」「危險」的偏見依然存在。

「心理疾病和高血壓等一樣,是可防可控的,不必過分擔憂。」陸林說,如果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超過70%的早期精神疾病患者可治癒。

專家提醒,要學會排解壓力,適當體育鍛鍊,有規律作息和睡眠,一些輕度的焦慮、失眠、抑鬱等精神疾病可以通過休息放鬆來解決。但如果明顯影響生活和休息,給自己造成很大痛苦,這種情況需要到醫院找專科醫生診療。

圖為一款手機網路遊戲(資料圖)。 繆超 攝

破解誤區:「遊戲障礙」也是一種病

雖然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在逐漸增加,但對疾病種類、病因等仍然存在一些誤區。

比如,「遊戲障礙」其實也是一種病。2019年,「遊戲障礙」被世界衛生大會納入「成癮行為所致障礙」,成為一種新的心理疾病。在中國,「遊戲障礙」的發生率逐漸增加,但很多父母卻對此認識不足,用打罵等方式來幹預。

「懲戒、打罵不僅不能治療遊戲障礙,反而會給患者造成更嚴重傷害。」陸林說,像「遊戲障礙」等很多心理疾病,其發病是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和個體素質等交互作用的結果,僅靠醫療是不夠的,必須全社會共同行動,將預防關口提前。

此外,在致病原因方面,人們也存在一定誤解。

上海市的調查顯示,多數人認為案例中的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是患者「工作壓力大」或「思想上的問題」造成的;很少比例的人認識到精神疾病是一類存在著生物學、遺傳學基礎的病。

資料圖:心理諮詢師與就診者交談。 呂明 攝

「內心」病了,該向誰求助?

身體病了,可以打針吃藥;「內心」病了,如何治療?

「心理援助熱線是一個可行、方便、及時且能保護隱私的方法,也是國際通行的保障社會公眾心理健康的技術。」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曾對媒體表示。

根據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在2019年公布的數據,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已設置心理援助熱線約53個,覆蓋全國51個城市。2018年,全國打進心理援助熱線的求助電話60多萬人次。

除了心理援助熱線,精神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的專科門診、教育系統面向社會的心理諮詢平臺、有資質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等都可以提供幫助。

此外,在宏觀層面,國家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也在提升。2019年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提出,到2022和2030年,要使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0%和30%。

今年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還發布了《探索防治抑鬱症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確呼籲整個社會提高公眾對抑鬱症的認識和理解,促進疾病篩查、評估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疾病幹預。方案還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要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當你陷入抑鬱或焦慮情緒時,不妨停下來,告訴自己:「我只是情緒感冒,現在很痛苦,但治療一下就會好。」

原標題:《失眠、焦慮、自我否定?有這些症狀的,請注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如何了解並接受自己的軀體症狀,走出失眠、焦慮、抑鬱症
    最近寫的稿子都是關於讓大家了解失眠、焦慮、抑鬱的本質,其本質就是心理的原因,從內心上接受這些病症所帶來的軀體症狀,不要害怕與恐懼,以平常心態認識到這些症狀所產生的原因,並從心理的角度完全走出來。我咳嗽時感覺肺都要被咳出來了等等,你會懷疑自己,懷疑這些症狀,每一次出現的不適,讓你變得更加擔憂與焦慮。心理素質差的,容易有疑心病的,外界的環境消息輕微的刺激,都會讓你煩躁到懷疑人生。
  • 失眠的症狀是什麼?失眠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們該如何自我調節?
    失眠是一個困擾著非常多患者的疾病,出現失眠的情況要及時儘早的去治療。在生活中有不少失眠患者會因此導致患上很多不同的疾病,由此可以看出失眠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多注意預防。睡覺的時候容易出汗或者是感到超熱,嚴重一些都會影響到女性朋友的睡眠,同樣是常見的失眠的症狀。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朋友更要注意到自己是否有這些失眠的症狀,雖然說持續的不長久,但還是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失眠是我們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初夏失眠的情況時要學會調理,在生活中多加預防。
  • 焦慮怎麼辦呢?學會自我調節
    對病人要有耐心,允許病人有哭泣、糾纏等情緒的發洩行為。 對病人焦慮症狀發作時,可採用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緩解症狀。教會病人掌握"森田療法"的理論和方法,必要時可親自帶領病人去體驗。 鬆弛療法的應用對焦慮症狀有幫助。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明顯時應對症處理。
  • 解決焦慮失眠的方法有很多,總有一個適合你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焦慮和失眠常伴隨和困擾著人們,許多人會因為生活的瑣事而焦慮,所以焦慮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種情緒,但是這種情緒出現與現實程度不符的過分的擔憂時,比如說焦慮失眠,心慌、手抖、胸悶、呼吸困難激越、坐立不安這些自主神經紊亂的症狀,就是精神性焦慮症的症狀表現。
  • 「焦慮與失眠」焦慮型人格及自我調適:「過度關注型」原生家庭
    我的來訪者K女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因為嚴重的焦慮失眠以及頻繁發作的軀體症狀前來諮詢。k女士的成長經歷看起來就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出身於一個中等收入的家庭,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優秀,在班級名列前茅,一直是父母的驕傲。k女士自述,在高考以前,自己過的是眾星捧月的生活。
  • 出現失眠、焦慮、抑鬱等精神相關的症狀,多是肝出現這三種情況!
    出現失眠、焦慮、抑鬱等精神相關的症狀,病位在心,但是很多跟肝、脾、胃聯繫密切,因為肝鬱脾虛、脾胃不和而導致的心神的證候非常多見,主要是有以下方面的影響和聯繫。
  • 安思定治療焦慮、抑鬱、失眠「三步曲」
    在2002年獲得國家藥監局的批准進入中國以來,在治療焦慮症、抑鬱症、失眠等方面獲得了權威醫療機構的認可,也為國人治療嚴重失眠、焦慮、抑鬱帶來了非藥物治療的希望。  據中華醫學會2009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約有1億人患有焦慮、抑鬱、失眠等精神心理疾病,而其中約90%的未診斷和治療。城市人群的患病率明顯高於農村。
  • 無時無刻倍感焦慮緊張,伴隨著軀體症狀,警惕!可能是焦慮症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曾有過這種「隱約的焦慮感」的體驗。例如「很難說出自己真正喜歡什麼,興趣愛好一直都在『隨波逐流』; 參加家庭或同學聚會,容易感到緊張,生怕自己被比下去; 看到其他人買了新東西、獲得新機會,無論適不適合自己,都也想要獲得一份」等等。其實,這些掩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困擾,其實背後是同一個原因——焦慮。
  • 抑鬱、焦慮還失眠?醫生來告訴你哪些抗抑鬱藥適合失眠的人用
    如果除了失眠外還伴有抑鬱、焦慮會更難受,而且也更難治療。下面小盧藥師來告訴你,失眠伴有抑鬱/焦慮可以用什麼藥物來治療。,同時它還能選擇性阻斷組胺受體,具有較強的鎮靜作用,所以有抑鬱/焦慮並伴有失眠的患者可以使用曲唑酮治療。
  • 女人過了40歲經常失眠?吃點它安神助夢,改善更年期焦慮失眠
    因為造成失眠的因素非常多,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有經歷過失眠,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失眠並非是常態,所以對自己的影響僅僅是持續到隔天,很快就能調整過來,但是對於特定的人群來說,失眠卻已經成為了常態,經常晚上睡不著,白天又精神疲累,比如過了40歲的女性。
  • 比失眠更可怕的是害怕失眠 這些情緒睡覺時不要有
    有句話說「世上最容易最難的事情就是睡覺」,睡覺對於失眠者而言是一件備受困擾之事,有關數據顯示,全球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飽受失眠困擾。而我國也有20%-30%的人存在睡眠障礙,其中女性高於男性。情緒性失眠是失眠的一種,它指的由情緒問題所引起的失眠症狀,而一些負面情緒會直接導致失眠的發生。
  • 個體化的治療失眠和焦慮障礙
    失眠和焦慮障礙有一些共同特徵最新研究資料顯示,中國人群中焦慮障礙的患病率為7.6%,失眠障礙的患病率約為12%。範長河教授舉例,中學生患者小何(化姓)是典型失眠伴焦慮,最後誘發抑鬱症狀的案例。小何平時學習刻苦、成績拔尖、性格認真且追求完美。
  • 明明很優秀,你卻經常自我否定,如何認清自我?
    正是這個人的一句評價,讓她失眠幾天。為什麼因別人評價而導致心理不舒服或失眠呢?老王認為,是因為你太在意別人對你的正面評論,也說明你還不夠優秀。你太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活在別人的目光裡。老王一直堅信,人只有內心強大了,根本就不會在乎別人對你的褒貶評價,也不會毫無理由的自我否定,而是要活出自我。
  • 身陷焦慮,怎樣實現自我救贖
    書中探討了焦慮症的症狀,並提出了一些應對技巧,旨在幫助更多的人擺脫焦慮症的困擾。3.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焦慮大都來源於精神壓力,常見的原因有擔心、逃避現實、得不到認可、工作上的挑戰、思考偏激等。
  • 焦慮症的自我治療 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
    它也是普遍存在的,剛開始很多患者正是因為初期感覺沒什麼,但是後來導致症狀越發的嚴重。那焦慮症的自我治療方法有哪些呢?焦慮症的症狀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們呢一起來看看焦慮症產生的原因吧。焦慮症的自我治療1、哭泣:哭一哭有好處,因為淚液的分泌能促進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不過哭泣時宜輕聲。
  • 失眠潮熱、煩躁易怒……這些症狀你都有嗎?
    更年期相關的疼痛會出現在身體的多個部位,病人常常求醫問藥無果,當做其他病治了一大圈,最後才知道是更年期的伴隨症狀。 更年期通常會有什麼症狀? 月經周期的改變 通常,圍絕經期最早出現的症狀就是月經周期的改變。
  • 焦慮伴抑鬱又是什麼症狀?
    什麼是焦慮抑鬱症?抑鬱症和焦慮症有沒有什麼特殊的區別。抑鬱會輕生,焦慮不會,一般症狀兩者都會相結合和伴隨。(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8)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9)性慾減退。抑鬱的意思是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以及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為典型症狀。焦慮的意思是由緊張、焦急、憂慮、擔心和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複雜的情緒反應。長期焦慮伴抑鬱的人,眼神是黯淡無光迷茫一片,對事對人都存失望心情。
  • 「科學體檢全攻略」焦慮與抑鬱的症狀自測,來看看你的焦慮程度!
    評定方法及注意事項在由自評者評定結束後,將20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再乘以1.25以後取得整數部分,就得到標準分。也可以查「粗分標準分換算表」作相同的轉換。標準分越高,症狀越嚴重。此系統的結果剖析圖給出的是標準分,分數越高,表示這方面的症狀越嚴重。一般來說,焦慮總分低於50分者為正常;50-60者為輕度,61-70者是中度,70以上者是重度焦慮。
  • 我總是自我否定,厭惡憎恨自己,情緒焦慮懊惱怎麼辦?
    特別是一些毫無道理的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更是有巨大的心理世界的破壞力。對於第三者,也許我們可以躲避,不必要做針鋒相對的殊死搏鬥。 但如果這個被憎恨的對象是自己,那有當然如何處之?一顆不安分的靈魂,憎恨它人世間的軀體,又怎樣在人世間愉快地行走?
  • 長痘、焦慮失眠,這是內分泌失調了嗎?
    臉上長痘痘、月經不規律、焦慮加失眠,是內分泌失調了吧? 在說什麼是內分泌失調之前,先認識另一個醫學名詞:激素。 激素是由身體裡的內分泌腺體產生的化學物質,能對各種生理活動起調節作用。它給人的印象是強大而神秘,生長發育、喜怒哀樂,似乎什麼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