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時無刻倍感焦慮緊張
甚至伴隨著軀體症狀
具體是因為什麼,也說不上來
但卻總會因為這個,神經緊繃著
一直很拼
……
這是怎麼回事?是患焦慮症嗎?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曾有過這種「隱約的焦慮感」的體驗。例如「很難說出自己真正喜歡什麼,興趣愛好一直都在『隨波逐流』; 參加家庭或同學聚會,容易感到緊張,生怕自己被比下去; 看到其他人買了新東西、獲得新機會,無論適不適合自己,都也想要獲得一份」等等。
其實,這些掩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困擾,其實背後是同一個原因——焦慮。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焦慮症已成為這個時代高發的疾病。
焦慮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兩種形式。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及運動性不安。
所以,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焦慮≠焦慮症,但是一旦焦慮超過一定水平或持續很長時間,且通過自我調節無法緩解時,很可能是患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
①情緒症狀: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經常出現與現實情境不符的過分擔心、緊張害怕,這種緊張害怕常常沒有明確的對象和內容。
②植物神經症狀: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等軀體方面的症狀。
③運動性不安:坐立不安,坐臥不寧,煩躁,很難靜下心來。
急性焦慮(驚恐發作)
①瀕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幾乎跟正常人一樣。而一旦發作時(有的有特定觸發情境,如封閉空間等),患者突然出現極度恐懼的心理,體驗到瀕死感或失控感。
②植物神經系統症狀:同時出現 如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出汗、全身發抖等。
③持續時間:一般持續幾分鐘到數小時,發作開始突然,發作時意識清楚。
④極易誤診:儘管患者看上去症狀很重,但是相關檢查結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診斷不明確。發作後患者仍極度恐 懼,擔心自身病情,往往輾轉於各大醫院各個科室,做各種各樣的檢查,但不能確診。既耽誤了治療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現如今,較大的社會壓力、高強度的工作內容,往往會造成人們過大的心理負擔,久而久之,這種長期無法宣洩的負擔便會給人們的心理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致使焦慮症的患病率更高!
但由於很多人對此並不重視,誤以為通過自我調節,調整心態就可以好,所以也並無大礙。由於種種原因,以至於很多人一拖再拖,但是,焦慮症若長期拖著不治,會對身體造成不小的危害,這種危害甚至會超出你的想像!
造成長期失眠
長期處於失眠狀態,會直接造成患者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的損傷。而焦慮症的主要病症之一就是失眠。
引發頭暈頭痛
連續頭暈或暫時失去記憶、直腸出血、脈搏加速、手掌冒汗、慢性背痛、頸痛、慢性或嚴重頭痛、顫抖、蕁麻疹、情緒過度緊張無法承受、失眠等症狀。
引起併發症
焦慮障礙是一種長期性的負面性情緒障礙,可導致多種身體疾病:高血壓、冠心病、胃腸疾病甚至癌症等。這對現代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的發揮構成了重大威脅。
增加癌症發生率
焦慮症本身並不會直接造成癌症的發生,但這種長期持久的負面影響會以一種慢性、持續的刺激來影響和降低肌體的免疫力,從而可能會增加癌症的發生率。
增加死亡率
長期處於焦慮,並且處於嚴重程度較高的狀態中,在某種程度上會增加死亡率。緊張水平高的男性大約有25%患上了心臟病,而且死亡率比正常人高23%。
曾有一些焦慮症患者常以失眠疼痛、頭昏頭暈、乏力出汗等全身症狀及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痛腹洩、尿頻尿急、喉部鼻腔堵塞感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症狀而就診於綜合醫院,而情感症狀和心理行為症狀卻被忽視,但其實這些正是識別焦慮症的重要線索。
所以,焦慮症在治療的過程中,應十分慎重,需經過系統全面的專科檢查,明確區分發作類型,最後再由專業人士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診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