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回顧一下我孩子的啟蒙階段學習方法:
從感受兒歌的韻律和節奏,開啟了英語的聽力啟蒙;通過app動畫教學,學會了句型與情境對應;通過繪本,我們完成了英語親子閱讀的第一步,並且實現了簡單的對話。總體來說,我還是遵循著聽力先行的原則,在啟蒙階段多用耳朵去學習。用聽力的積累拉動後來的閱讀和輸出,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這一階段,將聽力與情境對應最好的資源就是動畫片,有些媽媽對於看動畫片啟蒙有些疑慮,加上現在分級繪本可選擇的又很多,所以大家傾向於從閱讀開始。但我個人的感受是音畫對應的啟蒙一定要從早期開始。像我之前推薦的兒歌之所以好用,優勢之一也是因為音畫對應,對於理解力相對較弱的低齡寶寶,效果要優於繪本。
而聽兒歌后輸出對話的例子,其實看動畫片提高輸出的案例更多。
我記得我孩子有段時間特別愛看peppa pig,當時年齡還小,一些低幼的畫面和故事情節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忘記是哪一集peppa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說了一句:「Finished!」其實本來是很簡單的一個詞,我孩子之前也認識並且會用。但是如果完成了作業或者其他的事情,他還是會用正常的句子,比如I am done!但相比起來,finished又輕鬆又好用,很符合孩子的口語特點。隨口就來,完全不需要組合句型。
動畫片中的對話往往是簡單明了,幾個詞甚至找不出句子結構,但是表達的意思卻非常傳神。所以這種情境對應的習得模式所得到的英語更接近於母語。
這時我才真正感受到英語動畫片啟蒙帶來的魅力!
曾經有過很多媽媽和我說,動畫片啟蒙不好用,孩子不愛看,聽不懂,也沒有輸出,是不是還是親子閱讀要好一些。
我也認真思考了大家關於動畫片啟蒙的困惑,根據我的經驗和一些研究給到大家一些建議。
(1)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動畫片:
無論學習什麼科目,孩子的興趣始終是最好的老師。網上關於啟蒙的動畫片有很多,隨便一找就是資源包,比如《藍色小考拉》、《maisy》、《Big muzzy》等等。大家可以搜搜啟蒙動畫片清單(沒有小豬佩奇是因為我覺得這部動畫片語速較快,不太適合啟蒙。)但很多孩子的興趣其實是有傾向性的。比如有的孩子就是不愛看big muzzy,因為年代久遠,畫質不夠清晰。雖然用詞地道且基礎,還是被很多人摒棄。
有些孩子喜歡動物,有些喜歡敘事,有些喜歡科普。所以動畫片啟蒙初期,要讓孩子憑藉興趣自己選擇。
大童啟蒙的問題在於認知提高,但語言基礎不到位。所以特別低幼的動畫片會讓他們覺得無聊,給大童選擇動畫片時就要傾向於貼近生活,且用詞又不太難的那一類。
(2)資源有所保留,不要一次性給孩子看完:
幾乎所有的動畫片集數都很多,大家沒有必要讓孩子一股腦從頭看到尾,因為在語言的學習上,多次重複亦是進步。如果孩子找到喜歡的內容反覆去看,這是一件好事,家長千萬不要阻攔。
(3)孩子聽不懂怎麼辦?
聽不懂,那不就是看熱鬧麼?孩子只看圖不看字幕,聽又聽不懂,這樣的啟蒙有效麼?
其實動畫片的學習模式是,先因為喜歡畫面想知道情節和內容才來看,這個時候中文英文不是問題,因為他想要的是故事。當畫面能滿足孩子看懂這個需要的時候,孩子不會想要找中文翻譯。看的同時英語的語音會自動進入到大腦。當多次重複看明白的越來越多時,語音進入的也越來越多。而且注意力會逐漸地從關注畫面轉移到關注語音。這個時候,語音和畫面的結合就是情境對應的最佳時機。
另外動畫片啟蒙確實要找到和孩子英文水平水平、認知對應差不多,而且發音清晰,生活情景熟悉的內容,才能讓孩子看得進去。所以動畫片的「分級」概念也很重要。
最後總結幾句看動畫片啟蒙的一個要點——重複。好看的部分,家裡娃一定會要求反覆觀看,老母親就暗自竊喜吧。越是重複,音畫對應的程度越加深,聽力和輸出就越指日可待。怕傷害視力可以把視頻轉成音頻,隨身聽著。我常用的軟體是格式工廠,親測好用,動畫片轉mp3格式分分鐘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