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家庭英語啟蒙中最重要的是要為孩子提供大量英文輸入,只有輸入達到一定的量,孩子才能自發地輸出。我們可以通過兒歌、繪本、動畫片、分級讀物等方式為孩子的英文輸入打造原汁原味的英語環境。
幾乎每個家長都會嘗試讓自己的孩子看英文動畫片,但是孩子們的接受程度卻不一樣,有的會比較排斥,要求看中文動畫片。一般來說,英語啟蒙開始比較早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英語語音基礎,對英文動畫片的接受度會比較好,而英語啟蒙開始相對晚一些又沒有英語基礎的孩子則會比較排斥。因為後者的中文語言能力已經佔據了強勢地位,他/她自然願意看自己容易理解的中文動畫片。這也告訴我們英語啟蒙越早開始越好。
以前我也糾結,有的動畫片語速比較快,我有些都聽不懂,孩子能懂嗎?不管是看電視還是看pad都對孩子的眼睛不好。權衡利弊之後,我就一刀切,什麼動畫片都不讓看了。直到有次機會,我去聽了青島大學張積模教授的講座,才知道原來可以給孩子看英文動畫片。(張教授的孩子才上小學,但是據他說已經超過很多大學老師的英文水平了。)後來我就回家找了《愛冒險的朵拉》第六部給朵看。其實這部動畫片的語速比較快,詞彙量也比較大,但是由於這部可以電視上直接播放,比較方便,所以她看了很多遍。有一天動畫片裡出現wiggle your arm,我不認識wiggle這個詞,想看看她能不能看懂,就邊自己偷偷查詞典邊問她:「你知道wiggle」什麼意思嗎?她回答:「搖晃」。過幾天又學會了裡面的兒歌,跑到我眼前唱「wiggle, wiggle, wiggle your arm, wiggle, wiggle, wiggle you feet, wiggle, wiggle, wiggle you head…」。看來,看動畫片還是有用的。我們只需要給孩子控制好時間,每次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我們常常超時),提供好的動畫片資源就可以了。
如何充分利用動畫片學英語
選擇孩子感興趣且適合孩子水平的動畫片,堅持定期、定時、重複播放。動畫片的精髓在於其情景對應性,孩子會自己把語言和情景對應起來,我們不需要問孩子看懂沒有。另外,孩子在看動畫片時,我們也不需要在旁邊翻譯,但是最好能陪著孩子一起看,孩子有疑問時可以解釋一下。
選擇配套繪本,加大重複性,孩子吸收的會更快。動畫片可作泛聽,繪本作為精讀。像「Maisy」、「Peppa Pig」和「Thomas and Friends」等動畫片都有同系列的繪本。
裸聽音頻。孩子在看過幾遍動畫片後,我們就可以放動畫片的音頻給他/她聽。這樣既不會因為看電視損傷視力,又能提高孩子的聽力水平。而且,這又是另一種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