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出生,婆婆千裡迢迢在農村來伺候月子,跟我在育兒方面產生了很大分歧:
老一輩人都有自己帶孩子的經驗,他們想把這些經驗傳授給自己的下一代。但是其中不乏有不科學的帶娃經驗。
婆婆在老家帶來了,自己縫製的包被,做的很精緻。婆婆說用包被給孩子裹住,然後用繩子捆住,這樣孩子的腿型好看。
剛開始我不想跟婆婆生氣,因為婆婆每次來都不容易。何況在這次還是來照看我和孩子,於是讓老公跟婆婆說。不知道老公說了什麼,婆婆在那邊屋子裡大聲說:「你懂什麼!她太年輕!小孩子腿軟,不綁好腿不直噠!你小時候我也是這樣給你幫的。」
我聽了之後,不高興起來,心想:「你兒子那內八字,估計是你老人家綁的吧。」然後等婆婆抱著孩子過來讓我餵奶。我就小聲說道:「現在都不那樣包了,就這樣挺好的,而且天氣也熱……」
「再說了,現在樓上熱,孩子被包裹著小棉被,身上都起溼疹了。醫生都說了:孩子不需要包裹,不要捂著。」
看看婆婆不高興的臉,我心裡舒服極了,婆婆最終妥協了。
但我不在場的時候,她還是那樣綁著,不過換成薄被子了。自己不能動,只能讓老公多盯著點。
在網上看到網友吐槽,孩子被裹成了「魚美人」,想到自己的孩子被」摧殘「的還是可以接受的。婆婆只是用一根繩子系住包被。而她家的孩子卻是五花大綁。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嬰兒剛出生後,根據上一輩的經驗會給嬰兒進行綁腿來強迫腿伸直,這也就是俗稱的嬰兒襁褓或者被稱之為蠟燭包。上一輩人認為只要給嬰兒綁好腿,孩子就可以擁有完美的腿型。在老人眼裡彎腿羅圈腿,「X」型,「O」型腿都是沒有好好綁腿。那麼究竟剛出生的嬰兒要綁腿嗎?
科學育兒,不能給嬰兒綁腿,綁腿會使嬰兒腿部血液流通不暢,嚴重的話還會影響嬰兒身體發育,所以不要用不科學的方法給嬰兒綁腿
家長在照顧嬰兒時,提前學習相關的護理知識,用科學的方法照顧嬰兒,才可以保證嬰兒健康發育。對不好的育兒經驗要說不。
新生兒出生之後,腿都是彎的,這個很正常,所有的新生寶寶都是這個樣子的,千萬不要綁腿。新生兒正常用包被裹著就行了,不能刻意綁腿,會影響寶寶發育的,對寶寶不好。
當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時,胎兒的姿勢是呈彎曲狀態。當寶寶出生後,寶寶的腿部還是會有一些彎曲,這種狀態的腿型會維持一段時間。如果突然綁腿來改變這種彎曲姿勢,這會給嬰兒帶來不適應,會影響嬰兒的肢體活動,有可能對寶寶造成傷害。同時,寶寶的肢體發育受到阻礙,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
羅圈腿」,「X」型腿和「O」型腿由於後天餵養不當和疾病等因素引起的,例如佝僂病所造成的骨骼變形,並不是「綁腿」所能解決的;綁腿不僅不能讓寶寶腿長直,反而阻礙寶寶自由活動,不利於寶寶正常發育。
預防「X」型腿和「O」型腿,關鍵是預防缺鈣。因為缺鈣而引起,不是因為綁腿的關係。所以在嬰兒睡覺時,可以選擇毛毯給蓋上就行了,不要對嬰兒的身體有束縛,不要像粽子似的捆綁雙腿。
不要過早站立、行走或蹦跳。有的寶寶剛5、6個月就喜歡站立,爺爺奶奶也喜歡讓孩子在自己的腿上蹦,但是不能過早的讓孩子處於站立狀態,由於孩子的骨骼還沒發育好,這樣容易造成腿部畸形。
朋友家有位小朋友,在她會蹦的時候就在軟質的沙發上,蹦跳。造成雙腳內側,腿部彎曲。4歲的小女孩走路姿勢不好看,她的父母現在開始花更大精力和金錢去給她的腿部做矯正。孩子還不願意配合。
現在的孩子明顯偏胖,孩子走路不適合早走,應遵循自然規律,1歲左右開始行走為好。10個月偏胖的孩子腿部力量還是支撐不住上身的重量,給腿部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