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是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為隨即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充分準備,鄧小平同志的這個講話實際上是那次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談談鄧小平》(點擊即可閱讀)
為何我對這8個字情有獨鍾?
忘了具體什麼時間想到了這8個字了,大概是做投資2.5年左右,因為自己在面對各種人際關係的過程中,比如同事、陌生人、朋友、家人、同學等,總覺得沒有清晰的相處標準or原則,而且對同一種類型的人際關係(e.g.同事),面對不同性格的人,我居然也經常會有不一樣的溝通方式,內在很是奇怪而且困惑,混沌不堪,無序。
人啊,就是這麼有趣,總想著讓內外都有序,這樣會有一種可控感,避免失控,或許這就是人不斷追求所謂「人生意義」的原因?
我也不能免俗啊,也想要打破混沌,找尋清明。
孔子說「三十而立」,如果說是立家,未免太狹窄了,我理解的這個「立」,是指一個人在大千世界裡處理遇到的人、事、物時,有著自己相對穩定的衡量準則,一種精神獨立的狀態。
縱使世事千變萬化,風雲變幻,波譎雲詭,我心自有定海神針,不隨波逐流,不隨風搖擺,不人云亦云。
有人說,堅定的眼神是迷人的禮物,那這份堅定何來?那份敢於與人直視的坦蕩何來?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這份眼神的堅定,必然是內心篤定的外延。
如何讓身體感知這8個字?
明明初中政治老師已經教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了,可是,年少不懂,直至在社會裡摸爬滾打這麼些年,才幸運地被提點了一下,至此豁然開朗。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每次有人問到學習之事,我都喜歡用電視劇《俠客行》吳健版第38集石破天在俠客島練功洞裡學習蝌蚪文武學的那段視頻來解釋,究竟什麼才算是學習?
石破天說「既然是小蝌蚪嘛,那必然是活蹦亂跳的,幾乎跳進我身體的所有穴位中了。」
大多數的學習,是意識層面的知識學習、邏輯推理,即下圖中「自我」的部分,努力向著「超我」,但缺少了與現實的高頻互動,使得學習轉化為身體感知的效率相較知行合一低了n個量級。
(感謝汪小峰分享圖片)
如何讓我們自己的身體切實感受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呢?
這個就必須藉助於實踐了,行動才是最佳催化劑,如此你也能明白為什麼Nike的「Just do it!」有這麼強大的市場號召力了,因為絕大多數人其實無法持續穩定地做到「即知即行」,而這,就和諸多門檻一樣,成為了階層之間的門檻。
我們能看到的,幾乎都是地上的樹幹枝葉,而真正的力量,在地面之下龐大的根系之中。
習性,在無法覺察時,根本無法成為我們實現躍遷的助力,反而是一股強大的阻力,除非更改習慣。
巴菲特說過:「習慣是如此之輕,以至於無法察覺。又是如此之重,以至於無法掙脫。」
我是比較幸運的,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切入,每周六的遊戲、持續不斷的實戰投資,過程中的壓力、緊張、忐忑等,讓我不得不尋找解決方案,不斷拓展自己的學習邊界,結合自己的現實投資,才有了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一些感悟,並讓自己的身體開始記住。
可以說,這8個字,成為我的立身之本,銘刻於心,受益匪淺。
這世上有「神」嗎?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本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嗯,也是由鄧公提出的,我個人極其贊成!
2015年9月從深圳開始的這波浪潮,依次傳導至魔都、帝都,然後是華中、西北、西南,然後,就像2015年股市大漲時的情景,各路大神都開始跳出來了。
也有一些人喊我「若神」,大部分時候我會提醒對方叫我「王若」即可,因為:
1、我不認為這個世界上存在所謂的神。
2、我不認為自己當得起「神」這個稱謂。
我從來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平凡人,只不過機緣巧合,運氣好,遇到了貴人點撥,能吃苦,才能略有成績。
如果我都敢稱作「若神」的話,巴菲特、許首富、比爾蓋茨、扎克伯格、貝索斯,還有最近大火的Ray Dalio以及他所創辦的BridgeWater基金……該稱作什麼呢?超神?何況上面的幾位也從來沒有公開承認過自己是「神」一般的人吧,不過是大眾的YY罷了。
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我的理解
越多運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現實中,尤其是面臨決定、困惑等時,越是感到8個字後面的無窮含義,簡單拋一二引玉。
「解放思想」,即精神層面上,沒有限制,沒有定式,沒有套路,沒有被定義,沒有被標籤,沒有被刻章……
我就是我,拒絕被定義,拒絕被限制,拒絕被體制,拒絕被桎梏。
我就是我,我相信自己充滿無限可能,相信自己可以度過一個異彩紛呈的人生,這個人生如果非要有一個標籤,我希望那是我自己。
Q:你認為什麼樣的女人才能算得上是女神?
A:存在感不源於角色,不被角色束縛,活出「我自存在於天地之間」的感覺。
我理解,拋開性別,其實任何一個人,能夠不被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束縛,同時超脫於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如Ray Dalio所說做到極度透明、極度求真、極度開放(也就是實事求是),活出自我,同時不妨礙他人的自由權利,都可稱之為普通意義上的「男神」「女神」,或者說成為一個更接近自己理想中的超我。
活出自我,並不是說你為了自己,罔顧他人和社會以及自己對家庭、親友、集體的責任,而是在兼顧這些的基礎上,成為一個靈活的人,而沒有被束縛之感。
既然是一個社會化的人,必然有著多種角色、身份,如何協調好各種角色之間的關係,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除非你是魯濱遜,荒島獨存。
當然,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但不妨礙我們持續努力接近這種狀態。
雖終不能至,仍心嚮往之。
「實事求是」,這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繫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
這個世界上如果說有完美的存在,那麼就是事實了,因為事實本身在邏輯上就是無懈可擊——真相只有一個!
如果一個人,能做到尊重事實、就事論事,那麼,這個人實在就厲害了,因為事實=無懈可擊啊!
怎麼運用這個到現實中呢?
比如誠信,其實就是實事求是的另一種說法。
Time 1:A向B借款10w,同時約定1年後還本金,同時利息約定為x%。
Time 2(1年後):B按時還清本息。
一個誠信的案例就產生了。
在這裡,我們注意到,相對於time 2,事實是在time 1時的約定,B在time 2時按時歸還,這個行為本身就代表著B在尊重time 1的那個約定(事實)。
如果,B在到期後沒有如期如數歸還本息,那麼,B就沒有做到實事求是,沒有尊重事實,他就是不誠信的。合作、合夥,亦然。
所謂事實,其實就是某個時刻發生的事情。事情一旦發生,就那樣存在了,不管人的主觀如何對其進行加工,但始終無法更改那一刻的事實。
至於是否尊重那一刻的事實,取決於個人選擇,你可以選擇不尊重,也可以選擇尊重。
只不過,在人類的壽命周期裡看,選擇尊重事實的人,相對而言,能獲得更大範圍的支持和機會。
你的選擇是什麼呢?
PS:本來還想寫天時地利人和的,但光大剛剛call我說要提前結清了,下篇再寫,爭取精簡一些。
(2018年3月5日,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