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殺人者不償命?——論中國刑法史上的「殺人償命」 | 文化縱橫

2021-02-21 文化縱橫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便捷購買《文化縱橫》2017年2月號紙刊。

      

    ✪ 俞江  /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

[導讀]近年來,刑事疑難案件屢屢成為社會焦點。近日圍繞山東「刺死辱母者」案件,再次爆發熱議。刑事判決,這不僅關乎司法正義與腐敗,也是在複雜的現代社會條件下,如何重構新的刑罰正義的問題。馬克思主義階級論與西歐古典刑罰理論,都對轉型中國的刑罰實踐發揮巨大影響。問題是,這些移植於異域文化的刑罰理論是否完全妥帖於中華文明?「傳統」不應是理所當然的絕對標準,況且「傳統」本身也是多元複雜的。俞江試圖追問:如何吸收中國傳統的法律思想,以建立起與中國文化心理相適應的刑罰正義觀念?

總是聽人談論「殺人償命」。在網上轉了轉,說中國「自古以來」就如此的話很多。的確,自古以來就有「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俗語,孔子也說過「以直報怨」的話,但這些都是大原則,不等於對所有殺人者都處以極刑。古代中國刑法自成體系,早已不是原始而粗糙的面貌,如果誤以為古代刑法對殺人罪一律判死刑,那是不小的誤解。

可以先來看看,「自古以來」哪些殺人者是不償命的。

唐律有個條文叫「夜無故入人家」。講的是如果有人在黑夜中無故闖入民宅,主人即刻將其殺死的無罪。該條還規定,即使主人已經捆縛闖入者,隨後再打死他,雖不屬於即刻殺死,也僅處「加役流」。這個條文一直延續到清代。其實,它在漢代就有,叫「毋(無)故入人室律」。據出土的居延漢簡記載,漢律甚至規定,官吏不準夜晚入室抓捕人,否則,被主人打死的也適用「毋故入人室律」。也就是說,連官吏夜晚闖入民宅抓人,被打死了也活該,這真正是「殺人不償命」。

一條律文,貫穿漢至清代,長達兩千多年,是實實在在的「自古以來」。可見,「殺人償命」自古以來就不是絕對的。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殺人「自古以來」是不償命的呢?至少在唐律中,殺人罪已形成一套完備的類型學說,即所謂的「七殺」,包括:謀殺、劫殺、故殺、鬥殺、誤殺、戲殺、過失殺。其中,劫殺是指劫囚時殺人;謀殺指有組織有預謀地殺人;鬥殺是鬥毆中傷人致死;故殺是指臨時起殺心而殺死人。謀、劫、故、鬥按律均處斬、絞等,基本上是要「償命」的。不過,從清代實際判決看,還要區別一些情節,比如鬥殺而沒用兵刃的,名義是絞刑,實際是絞監候,其實是「不償命」了。

至於誤殺、戲殺、過失殺等三種,都罪不至死。誤殺,是指殺了不想殺的人。如兩人鬥毆,誤打死了旁觀者,唐律規定只處流三千裡。又如,群毆時誤殺了自己人,只處三年徒刑。戲殺,是指遊戲中誤殺對方,如兩個朋友在一起喝酒,喝高興了,起身戲耍打鬧,不小心打死了對方,是不處死刑的。過失殺,是指未料到自己會致死人命,如有人打獵時瞄準動物放箭,卻射死了剛好路過的人;又如搬動重物,不小心落下來砸死了人。這些情節在唐律中表述為「耳目所不及,思慮所不到」,致人死亡的,都不處死刑。

除以上情況外,古代刑法還有不少「殺人不償命」的規定,如丈夫在通姦現場殺死姦夫的,這種法律是古代倫理觀的體現。又比如丈夫打死妻子,主人打死奴婢等,反映了在不平等社會中,人的生命是有尊卑之分的。

以上說的僅是明文規定的「殺人不償命」,還有一種按古代刑法明明應處死,卻在判決時往往免除死罪的,這就是為父報仇的殺人。據《後漢書·申屠蟠傳》記載,有女子緱玉為父報仇,殺死了夫家族人,引起社會同情,最終得以「減死論」。直到民國,則有施劍翹為父報仇刺殺孫傳芳被特赦,都是著名的例子。

可見,無論是法律,還是古人的一般觀念中,「殺人償命」都不是絕對的。今天,當我們說「自古以來」的時候,往往是希望通過傳統來證明一種普遍性,至少想證明民族社會裡獨特觀念的繼承性,但古代制度往往比我們想像的複雜,更重要的是,古代社會與現代畢竟還有區別,不能簡單套用。 

說到賽銳案和李昌奎案,如果真要參考古代刑法及其所表現的觀念,那也比「殺人償命」要複雜。事實上,這兩個案件更接近「不道」罪,而非一般殺人案。

眾所周知,自唐至清都有「十惡」之罪,是古人看來極其惡性的十種刑事犯罪。其中,謀反、謀大逆、謀叛、大不敬等四種都是侵犯皇權和國家安全的犯罪。惡逆、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等五種都是卑者侵犯尊者的犯罪,如惡逆是子孫謀殺父母等,不義是下屬謀殺長官等。只有一種犯罪,當事人之間沒有特殊身份關係,也沒有特殊的政治背景,僅僅因為犯罪手段極其殘忍而被納入「十惡」,且在「十惡」中排名第五,僅在謀反、謀大逆、謀叛和惡逆之後,這就是「不道」。唐律對「不道」的解釋是:「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造畜蠱毒、厭魅。」

除此之外,唐律還在《賊盜》篇中專設一條罪名,叫「殺一家三人、支解人」,規定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及肢解人,皆斬。這是唐律中唯一按照「殺人之狀」獨立形成罪名的。我們知道,古代死刑分斬、絞二種,斬重而絞輕。對殺一家三人和肢解人,立法者毫不猶豫地用斬,可以想見是多麼厭惡這些罪行。可以說,殺一家多命和肢解人,「自古以來」就定性為殺人罪中最嚴重、最惡劣的。

所以,如果參考古代刑法去討論李昌奎案和賽銳案,就不僅僅是「殺人償命」的問題,而是因為「殺人之狀」極其殘忍。其中,李昌奎是殺一家二命,包括一名僅三歲的小孩,且有先奸後殺情節。雖沒達到「殺一家三人」的數量,但「殺一家三人」在古人看來極惡劣,是因為「滅門」,這和李昌奎案的性質接近。而賽銳案,是用刀砍殺死者全身27處之多,致死者頸部與頭部只剩一層皮連接,實際已身、首分離。唐律「支解人」正是指,用肢解人的方式殺人和殺人後肢解人。可以說,賽銳案符合「支解人」的定義。

我們說過,有的事需要參考「自古以來」,有的事還得具體分析。所以,說了那麼多「自古以來」,都不足以構成賽銳案和李昌奎案中適用死刑的理由。司法判決只需考慮今天的法律,不會也不必以「自古以來」為依據。在今天,判斷殺人案件惡性與否,是看手段是否殘忍,情節是否惡劣,後果是否嚴重。既然如此,那麼,司法判決應該重在告訴公眾,什麼樣的手段才算極其殘忍,什麼樣的情節才算極其惡劣,什麼樣的後果才是極其嚴重。而不是考慮殺人者與死者之間是否鄰居、熟人、親友等因素。這倒有些像判斷「不道」罪,應只看「殺人之狀」,不考慮殺人者與死者的關係,或殺人的動機等。

其實,「殺一家三命」和「支解人」的情節雖然不同,但作為一個罪名並列,還不能說沒有理由,《唐律疏議》解釋「不道」的共性是:「安忍殘賊」。如果換成今天的話,可以說,這類案件在客觀上表現為對人的身體的任意摧殘和踐踏,主觀上則體現了殺人者內心極其殘忍和極端漠視生命的價值。下手如此殘忍者,下手時何嘗想到死者同屬人類?!人們一想到屈死幼童的慘況就不禁血脈賁張,正因為這種「安忍殘賊」的行為,擊穿了人類關於生命倫理的底線。

古代刑法是有死刑的,所以,古代刑法會明確地告訴人們,什麼行為可以寬宥,什麼行為又因極惡性而必須適用死刑。現在,儘管有很多學者在呼籲廢除死刑,但畢竟現行刑法還沒有取消死刑,因此,在殺人案中更應該給出較為明確的定性或參考標準,不能給人模稜兩可的印象,更不能讓人產生誤解,以為沒有剛性標準而司法機關可以高下其手。否則,刑法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無法得到保障。

其實,古代法儘管有很多落後和不符合現代價值觀的地方,但它畢竟是數千年的經驗結晶,有些古人僅憑經驗而無法在理論上說清楚的地方,今天或許還沒有失去價值。「不道」罪所包含的刑罰思想,就是對最惡劣的殺人行為加以定性。它提示我們思考兩個理論問題:第一,在更加複雜的現代社會中,比殺一家多命和「支解人」更惡劣、更殘忍的殺人行為是什麼?第二,定性了最為惡性的殺人罪,不等於只對這類最惡劣的殺人罪才適用死刑。還應明確的是,哪些性質的殺人行為是絕對不能容忍,也就是必須要處以死刑的?

其實,要抽象地回答以上兩個問題很難。合理答案必須結合最高法院近幾十年的判決,在分析和比對的基礎上,才能定性較為準確。這種定性工作始終是需要的,即使死刑廢除之後,人們同樣有權利知道,不同的犯罪行為如何與輕重不同的刑罰相對應。

本文原載《文化縱橫》。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所有,歡迎個人轉載,媒體轉載請聯繫本公號獲得許可。



文化重建 價值重生


轉載須知

後臺回復「轉載」獲取授權

進入微店

點擊「閱讀原文-進店」進入

投稿郵箱

wenhuazongheng@gmail.com

相關焦點

  • 村支書僱兇撞死舉報者獲死刑後上訴希望網開一面,受害者家屬:不接受,殺人償命
    但有些村支書,就是「不幹正事」,不僅如此還仰仗著手中的權力中飽私囊,當被舉報者舉報後,竟然設計僱兇將舉報者殺害。日前,在山東聊城鄭坑村,原村支書劉某某僱兇撞死舉報者獲死刑後上訴的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村支書劉某某希望能網開一面,少殺慎殺。
  • 罪惡隱匿於無形,廢除死刑之論可以休矣!
    誰也不知道,惡魔何時會從隱匿處現身,為禍人間。最近看到一個討論:死刑該不該廢除?於是翻閱了一下相關論辯,支持廢除死刑的觀點,大致如下:1 、死刑讓犯人痛苦;2 、死刑有誤判的可能;3 、廢除死刑是國際趨勢。說實話,這幾個觀點太牽強,太蒼白。首先,什麼叫死刑讓犯人痛苦?犯人痛苦,難道被害人就不痛苦了嗎?像杭州殺妻案主兇,將妻子殺害並碎屍,投入化糞池之中,他的妻子就不痛苦嗎?
  • 未成年學生捅死同學,父親:殺人償命,血債血償
    他們在社會上什麼都做不了,這對家庭和社會都不好。如今,青少年往往早熟、衝動、不理智。他們用白紙黑字寫著,殺人償命,血債血償。據目擊者稱,當天下午,兩名男孩在街上吵架。
  • 盤點那些「貴死人不償命」的世界級美食,味道卻令人難以恭維!
    盤點那些「貴死人不償命」的世界級美食,味道卻令人難以恭維! 雪蛤,木瓜燉雪蛤是咱們中國的一道名菜,雪蛤更是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但是這個吃起來確實沒有什麼味道,當然吃的人可能也不是為了味道才吃。取材的過程也是非常殘忍。
  • 湖南女大學生被同村男人殺害,該男15歲就曾殺人,其家人態度冷漠
    殺害這名女大學生的是同村的一名男子,該人15歲就因為殺人被逮捕,後來在原來地方待不下去了,又搬來這名女大學生所在村子居住,令人髮指的是,他又一次殘忍地殺害了這名女大學生。殺人者的家人事後一點歉意沒有,態度冷漠。自古殺人償命,可是對於這個殺人的男子,當年殺人時15歲,不到完全刑事責任年齡,躲避了法律的制裁。可悲的是法律保護弱者,這時卻保護了殺人犯。
  • 13歲男孩性侵10歲女童未遂將其7刀殺害拋屍,揚言未滿14不用償命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你可能怎麼也想不到,一個13歲的孩子竟然能動手殺人,甚至在這之前很清楚地掌握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對自己有保護,就算殺人也不用償命。沒錯,這不是電視劇也不是故事,而是真真實實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事情。2019年10月20日,10歲的女童淇淇慘遭殘害,殺害她的就是一個13歲的孩子。
  • 氣死人不償命備註名字,男友要氣死也只能面帶微笑,網友:好酸!
    我明白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毛病,但是在你的社交軟體裡網友多了的時候,你就不得不給它們配上各種各樣的備註了,有的人很簡單,就是用別人的名字給備註,畢竟這是最直接的,想要找事也好找,而普通人能這麼備註,但有一個人你總是想給她一個特殊的備註,那就是自己的另一半了!
  • 明朝糊塗案:因兩個桃子害人,馬生兩角兇手償命,到底有什麼巧合
    害人者極為囂張的在害人的地方題字,說除非馬長出兩角,否則自己永遠都不會因此償命,誰知道一語中的,"馬真的生了兩角",他也因此而喪命,具體是怎麼回事呢!為兩"桃"兒草菅人命杭州有民叫朱必流,原是府衙皂隸,因好飲酒作樂,便被辭去了,之後便與光棍之人混在一起。
  • 又見低齡兒童殺人拋屍:安徽郎溪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後拋屍
    我國現行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是怎麼規定的?我國現行《刑法》第17條第1、2款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我國《刑法》最早對刑事責任年齡是怎麼規定的?最早的《刑法》是在1980年1月1日頒布實施的。
  • 還有誰想看嚇死人不償命的六部日本恐怖電影?全看完算我輸!
    日本恐怖片以獨特恐怖文化著稱,今天就給大家盤點幾部嚇死人不償命的日本恐怖片。第一部《午夜兇鈴》 豆瓣評分7.5分 ,友子和同學看了一盤錄像帶,7天後全部死了,這一事件引起了記者淺川的關注。嚇死人不償命的六大恐怖電影,你看過嗎第三部《靈異咒》 豆瓣評分7.2分 確切的說這是一部被禁止的記錄靈異片,劇情描述的是某日,東京一處房屋失火,房屋主人小林雅文(村木仁 飾)
  • 新《絕代雙驕》6大美女演員各個光彩奪目 卻被迷死人不償命蕭咪咪...
    新《絕代雙驕》6大美女演員各個光彩奪目 卻被迷死人不償命蕭咪咪的吊打時間:2020-02-03 13: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絕代雙驕》6大美女演員各個光彩奪目 卻被迷死人不償命蕭咪咪的吊打 由胡一天、陳哲遠、梁潔、梁婧嫻等主演的新版《絕代雙驕》應該也快接近尾聲了,這版與原著鍥合度很高
  • 這些坑死人不償命的菜名,知道3個算你牛!尤其是最後兩個笑翻了
    這些坑死人不償命的菜名,知道3個算你牛!尤其是最後兩個笑翻了作為吃貨的我們,不管走到哪裡都要去品嘗當地的美食。作為商家,為了吸引顧客,在菜名上也是腦洞大開,每道菜都極具文採。看過這些菜名以後,讓小編覺得中國的文字真的博大精深,每到菜都讓人沒有辦法拒絕,道道菜都想嘗一遍。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年遇到的那些奇葩又「坑人」菜名。簡直騙死人不償命!認得到3個算你牛!尤尤其是最後兩個笑翻了。火山飄雪,火山是西紅柿,飄雪是白糖。
  • 被擄殺女大學生今火化 兇嫌父母發道歉信:以命償命
    馬來西亞籍的鐘姓長榮女大學生,日前遭到兇嫌梁育志擄殺,鍾家父母傷心欲絕,表示希望兇嫌「以命償命」。而梁嫌的父母3日發表公開信道歉,表示「這個遺憾是我們造成的,如果能速審速判,能還你們一個公道,以命償命的話,也是對鍾爸爸鍾媽媽最好的交代」。
  • 腦筋急轉彎:不願他人代勞,猜一個成語,笑死人不償命的答案!
    今天的問題是腦筋急轉彎:不願他人代勞,猜一個成語,笑死人不償命的答案!腦筋急轉彎答題開始(答對一題10分,滿分100,看看你最後能得多少分!)腦筋急轉彎問題1:甲跟乙打賭:「我可以咬到自己的右眼。」乙不信,甲把假的右眼拿下來放在嘴裡咬了五下。甲又說:「我還可以咬到自己的左眼。」
  • 元素化皮裙,氧氣美女散發心動訊號,迷死人不償命
    而炫酷的也會聯想到和一些刺激性的項目有關,但是這位美女不需要任何器材,任何裝備,就能獨自的展示出她的那種氣質,以及她的那種冷淡的風格,雖然讓人覺得無法靠近,但是非常的酷炫原宿。元素化皮裙,氧氣美女散發心動訊號,迷死人不償命。如果第一時間跟你提起皮裙,你可能會想到純色的皮裙,一片式的結構,孤獨的在小姐姐的美腿之上,這樣一來會不會顯得太過單調了呢?
  • 《明月照我心》正上頭,又一古裝甜寵劇來襲,劇照甜死人不償命
    在最近開播的電視劇中,《明月照我心》這部古裝的甜寵劇那可是很讓人入迷呢,一看就停不下來呢。這部劇目前也是取得了很好的收視成績,得到了無數觀眾的追捧。很多人都說《明月照我心》是《雙世寵妃》的姐妹篇呢,因為在這部劇中也是講述一段甜到爆炸的古代愛情故事。
  • GIF:據說,這是一張只有男人才能看得懂的圖【笑死 人不償命~!】~太好笑,笑翻了@56
    >新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ub8555」,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GIF:據說,這是一張只有男人才能看得懂的圖【笑死 人不償命
  • 劉國福:中國廢除死刑是大勢所趨
    這打破了《刑法》立法不回應學術和社會各界關於死刑存廢爭論的局面,走出了中國逐步廢除死刑的第一步。自18世紀以來,世界範圍內關於死刑存廢的爭論沒有停歇過。進入20世紀60年代,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了廢除死刑觀念,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廢除了死刑,但是死刑存廢反覆的情況並不鮮見。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111個國家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廢除了死刑;自1990年起,平均每年有3個國家廢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