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是宇宙中亙古不滅的話題,是我們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自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素質教育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重視,科學課程對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空間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把更多豐富的教育資源帶到貧困鄉村,促進鄉村孩子們的全方面發展。8月7日下午,洛陽師範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青橙「雲」支教隊為洛陽市伊川縣白沙鎮豆村小學的孩子們帶來了一節生動有趣的「雲」端以「宇宙」為主題的科學課堂。
生命之家——地球
課堂伊始,青橙「雲」支教隊的科學老師就從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入手,通過幾段小視頻為孩子們展示了地球上的平地、山川、海洋、河流,各種美好的自然之景使人應接不暇。對於鄉村的孩子們,他們能夠接觸到的外面的世界實在有限,面對如此之多映入眼帘的自然奇觀,他們紛紛在直播群裡發消息感嘆「太美了!」。老師順勢告訴同學們地球的美絕不僅限於此,地球上的景色美不勝收,而她本身最美之處在於承載並孕育著億萬生命。於是,老師分別從地球的形狀和結構、系統的運動及其帶來的變遷、地球上生命的進化及其變遷幾個方面進一步講解了地球的歷史,使孩子們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和更加深厚的情感。
能源之母——太陽
地球的講解是本節自然科學課的一部分,緊接著老師從陸地轉移到天空,帶領孩子們開始了對太陽的學習。老師告訴同學們,「太陽圍繞著銀河系公轉,而我們的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太陽具有強大的能量,地球是太陽附近的一顆小行星,地球上的生命萬物要依靠太陽的能量才能更好的生活。」隨後老師講解了地球是如何圍繞太陽旋轉、站在地球上看太陽又是如何運動並詳細講解了地球上太陽東升西落的自然現象和太陽光下影子的變化規律。面對這些新奇有趣的科學知識,孩子們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認真學習、積極互動的模樣也讓整個課堂顯得更加生動。
神秘之友——月球
從地球到太陽,再從太陽到月球,老師對孩子們說,「月球是我們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地球繞著太陽轉,而月球繞著我們地球旋轉。」為了調動課堂氣氛,老師還生動地講述了我國著名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老師告訴同學們,「從古至今,人們為了探索月球的秘密、登上月球努力過太多,也犧牲過太多。」隨後,老師為孩子們科普了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的輝煌時刻,讓孩子們體會到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小小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多麼巨大的一步。此外,老師更是向孩子們介紹了我國的月球探測工程以及我國探月工程的一些經歷和收穫,也讓孩子們感受到我國科研力量的不斷強大和進步,激起他們努力奮進為祖國做貢獻的決心。
這節自然科學課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內容豐富多元,支教老師從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開始引入,鬥轉星移,日月更替,帶著豆村小學的孩子們領略了宇宙的奧妙、科學的神奇。課堂上,老師不僅對日月、地球及人類對其的探索做了細緻的講解,還播放了一些精彩的宇宙科技短視頻讓孩子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科學的力量。整堂課同學們積極發問、積極回答問題,群裡的互動和諧融洽,即使下課了還有孩子纏著老師問問題,表現出了對這次課堂的不舍和留戀。孩子們一節課下來也是收穫滿滿。
老師為了讓孩子們有所鞏固和更開闊的想像空間和創作空間,特地留了課後作業,讓孩子們以圖畫的方式畫出太陽光下一些事物影子的模樣和自己心目中宇宙的模樣。孩子們也都積極作畫,畫出了一幅幅稚嫩但也足夠精彩的作品。自然科學是個永恆的話題,星河浩浩,宇宙茫茫,世界帶來了自然科學,自然科學也帶給這世界太多太多,青橙「雲」支教隊在這茫茫宇宙與這群「小伊豆」攜手相約一起賞日月星海,感科學之奇!(文:李文霞)
圖為支教隊員在課上向學生講授人類認識地球的歷史。 李文霞 供圖
圖為豆村小學學生畫的月亮。李文霞 供圖
圖為豆村小學學生畫的精彩作品。李文霞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