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人士看病受困擾 導醫全程陪同翻譯

2020-12-17 宜春頻道

  大江網宜春訊 龍奕 歐陽達報導:春節前的一個晚上,一位外籍患者急急走入宜春市人民醫院門診大廳,神色焦急。正在導醫臺工作的徐丹萍見此情況,趕忙迎上去,用流利的英語和患者交流。原來這位患者名叫Smmati,是印度人,因右手食指受傷,疼痛難忍,急需治療。可是由於語言障礙,他並不知道應該到哪個診室,怎樣看病。了解情況之後,徐丹萍立刻帶領他前往外科就診。值班醫生張功恆為其進行了體查,懷疑食指因傷骨折,需要拍片做進一步確診。徐丹萍又陪同Smmati做了X光片等相關檢查,證實是食指骨折。醫生做了相應的處理,及時穩定了病情。結束治療後,徐丹萍又將日後注意事項一一告訴Smmati,Smmati感激地對徐丹萍說:「謝謝你的熱心幫助,全程陪同我看病,為我翻譯,不然我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無獨有偶,當另一位外籍患者就診受困時,徐丹萍再次用標準流利的英語通過溝通為其解決了困難。這位患者因為感冒到醫院門診看了病,拿了藥。但是,藥品說明書她看不懂。徐丹萍將藥品的功效、服用方法用英語一一解說給她聽,並將服藥次數標註在藥瓶上。患者對醫院的導醫能用英語和她交流感到非常滿意。

  隨著宜春經濟的發展,旅遊資源的開發,醫院將會經常碰到就診的外籍患者。可生病了卻因為語言不通,有病「說」不出來,這一直是老外看病最困擾的事。為此,市人民醫院特別針對這一特殊群體,加強了醫護人員醫用英語和日常對話的培訓,並將常用醫學英語編輯成冊,要求導醫熟練掌握。這樣,當外籍人士來醫院就診時,醫護人員就能將英語對話運用到診療工作中,解決他們由於語言障礙造成的溝通困難,讓這些老外看病省心、省力、省時。

相關焦點

  • 海澱四季青醫院迎來手語導醫,為聾人病患進行手語翻譯
    近日,海澱區四季青醫院迎來首批專職手語導醫,聾人病患就醫全程都會有他們「同聲傳譯」式的手語翻譯。王海欣 攝「您需要幫忙嗎?」四季青醫院門診大廳裡,導醫王茜看到一位年紀稍長的女士正在掛號臺徘徊,從狀態看,她猜測這是一位聾人,於是走上前用語音和手語兩種方式同時提問。「太好了,你會手語。我這兩天膝蓋疼,來看看。」「我是醫院的手語導醫,我來協助您看病。」
  • 一站式就醫手語翻譯全程「護航」 聾人再也不用怕去醫院看病了
    &nbsp&nbsp&nbsp&nbsp東方網記者汪偉秋11月19日報導:看病一直是困擾著聾人的難題之一。由於種種原因,聾人患者對醫院有了「牴觸」。往往病情一拖再拖,很容易就小病拖成大病。如今,這一難題有了解決辦法。
  • 聾啞夫妻住院 手語導醫陪診當翻譯 管床護士手寫溝通本
    武漢交通廣播記者徐睿捷、記者 通訊員譙玲玲 潘婉發回報導:聾啞人士祁先生患病後,聽聞圈友推薦前往提供「手語導醫」服務的武漢市第一醫院就診,日前出院時他頻曲大姆指,用手語留下無聲的「謝謝」,感謝手語導醫的耐心陪診,致謝管床護士為他建立專屬溝通本
  • 上海僅2名醫務人員報考手語翻譯
    明天,全國首個手語翻譯員資格考試的第一次考前培訓將在東方國際手語學校開課。一個月之後,這批學員將根據各自的能力參加全國首個手語翻譯人員資格考試。  華山醫院骨科護士邢曉燕告訴記者,同樣表示願意參加這個考試的還有西郊骨科醫院現任的手語翻譯醫生劉碩。他們兩個可能是這一次考試中僅有的兩名上海醫務工作者。
  • 太原街為外籍人士檢測採樣配愛心翻譯
    1月7日,記者在瀋陽市和平區太原街一核酸檢測採樣現場看到,這裡專門為外籍人士開闢了綠色通道,還配備上了專業的外語翻譯志願者。當日13時,美村等外籍人士來到南京街附近一處商業大廈一樓,按照工作人員的指引,他手拿護照完成登記後很快就完成了檢測採樣。
  • 為了讓外籍人士安心居家隔離上海有社區配備了10國語種翻譯……
    滬上一些外籍人士集中的社區,紛紛開啟全新的疫情防控模式。閔行區華漕鎮南近虹橋機場,鎮域內居住著來自7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士,當地專門為他們製作了專用兩聯卡,帶領他們一起和全鎮百姓並肩戰「疫」。兩聯卡分為「居家觀察」提示卡和「健康管理」提示卡,均為英文版,方便不同國家和地區返滬的外籍人士查看和使用。
  • 外籍人士可獲24小時英語翻譯服務
    今後,穗外籍人士撥打960169號碼,將得到英語24小時實時服務,以及日語、韓語上午9點至晚上9點的全天12小時的政務翻譯服務。  根據市公安局出入境數據統計,目前在穗外國人國籍以美日韓為前三位,廣州多語種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後,服務語種為英語、日語、韓語,待平臺運行成熟,將根據在線實時運行的情況,再適當調整其他小語種或延長服務時間。
  • 通州社區「翻譯官」上線 幫助外籍人士翻譯防疫措施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隨著境外疫情形勢變化,外籍人士返京成為防疫工作的關注重點。為和外籍居民順暢交流,及時告知防疫政策,通州區新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徵集「雙報到」黨員、留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家屬等成立志願服務隊,當起防疫「翻譯官」。
  • 外籍產婦臨產 江夏民政幹部全程當翻譯
    7時許到達醫院,因語言溝通存在障礙,平逸在下沉幹部微信群發出了緊急求助信息:「一外籍孕婦羊水已破,需要一位英文翻譯,急急急!!!」江夏區民政局下沉幹部蔣雪看到消息後,立即回復。隨後,蔣雪趕到省婦幼保健院,她攙扶這名叫AYodele OkunfulureYodeler的產婦掛號、檢查,安撫她的焦慮情緒,又細心地幫她整理衣服。產婦順利完成了產前檢查,辦理了入院手續。
  • 江疏影全程陪同英國首相做翻譯,這才是娛樂圈真正的學霸!
    最近對江疏影肯定是印象深刻,因為和靳東一起主演的《戀愛先生》可以說是廣受好評。其實她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是上戲04年表演系學生,又在09年去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留學,實在是讓人不斷稱讚的一個優秀演員。
  • 去英國看病為什麼漸受出國就醫患者歡迎?
    據英國皇家布朗頓醫院國際部人士透露近兩年來,來英國治療的中國患者數量在增加,其中以心臟病、癌症等患者為主。 據我國最大的出國看病服務機構盛諾一家統計,雖然大多數患者出國就醫的選擇地是美國,但是英國也有著世界先進的醫療技術。
  • 探訪境外進京人員集中觀察點:留學生「雲上課」 老年人「雲看病」
    (抗擊新冠肺炎)探訪境外進京人員集中觀察點:留學生「雲上課」 老年人「雲看病」中新社北京3月25日電 題:探訪境外進京人員集中觀察點:留學生「雲上課」老年人「雲看病」中新社記者自3月16日啟用以來,這裡目前有留觀人員184人,其中包括來自美國、英國、埃及、波蘭等國的8名外籍人士。記者經核驗身份、測量體溫後進入酒店大院。行至大門,正中央的自動感應門已關閉,經側門,測體溫、登記後進入酒店大堂。旁邊的一張桌上放有含酒精溼紙巾、免洗洗手消毒液,另一張長桌上擺放著中、英、韓、日等多種語言的溫馨提示卡,寫明入住須知、個人防護、用餐提示等。
  • 去美國看病,醫院會安排翻譯人員嗎?
    去美國看病,在純英語環境下由於語言不通,會遇到各種困難,尤其是在就醫看病時,問診諮詢聽不懂怎麼辦?很多患者會有這樣的顧慮。出國看病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在美國有的醫院會為國際患者提供翻譯服務,所以患者不必擔心語言問題。
  • 外籍遊客南京出車禍 五旬交警全程英語出警
    英籍女遊客來南京旅遊時被電動車撞倒,接報趕到的一名50來歲的交警居然全程和當事人交流,此舉讓圍觀市民十分驚訝。其實,這樣的行為對這名交警來說太平常不過,僅僅今年,他就已經成功處理了13起涉外事故。處理涉外事故,全程一口流利的英語任紹翔對英語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取得了英語自考大專文憑,並在2014年青奧會全市英語志願者選拔中脫穎而出,順利進入了「華爾街」英語志願者專業輔導,成為一名青奧英語志願者。2017年10月15日,龍蟠路靠近太平門段發生一起涉外交通事故,一名英籍女性遊客被電動車撞倒。任紹翔接指令迅速趕赴現場。
  • 武陵區南坪街道:英文版防疫告知書 讓外籍人士暖心又安心
    南坪街道致外籍友人的一封英文告知書。南坪街道製作的中英文版信息登記表。「Yes,Yes」、「No,No」,2月29日,從國外來常的外籍友人大衛在沙港社區登記個人信息時,由於語言不通,交流不暢導致信息登記困難,也為後續隔離、宣傳、測量體溫等工作造成困擾。據了解,因南坪街道轄區內有常德外國語學校以及一些英語培訓機構,最近像大衛這樣從國外返回常德的外籍教師有三位,另外還有多少返常的人數目前還不確定。
  • 抗疫在社區|「外籍人士回來了!」這裡的疫情防控既專業又有人情味
    徐匯區供圖(下同)重點地區來的境外人員進入上海,從機場到社區的全程形成閉環,社區就是這閉環中的「最後一米」。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漕河涇街道全力做好來滬外籍人士和境外返滬人員疫情防控工作,築牢防控安全網的同時,也將溫情與責任傳遞給每一位居民。
  • 外籍人士打12345誰來接?他們在線翻譯
    如有外籍人士對北京防疫政策不了解,打12345諮詢電話,來電將立即轉接二外進行三方通話,教師們進行在線翻譯,對外籍人士普遍關心的「如何隔離」等政策、規定進行規範性表達,幫助外籍人士透徹理解防疫政策。此外,學校20個語種的教師還用20種語言錄製了兩版《防疫小貼士》微視頻,在機場、酒店、涉外商業樓宇播放。
  • 編譯「寶典」應對外籍人士返京,這些「胡同翻譯」社區防控真不含糊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