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網宜春訊 龍奕 歐陽達報導:春節前的一個晚上,一位外籍患者急急走入宜春市人民醫院門診大廳,神色焦急。正在導醫臺工作的徐丹萍見此情況,趕忙迎上去,用流利的英語和患者交流。原來這位患者名叫Smmati,是印度人,因右手食指受傷,疼痛難忍,急需治療。可是由於語言障礙,他並不知道應該到哪個診室,怎樣看病。了解情況之後,徐丹萍立刻帶領他前往外科就診。值班醫生張功恆為其進行了體查,懷疑食指因傷骨折,需要拍片做進一步確診。徐丹萍又陪同Smmati做了X光片等相關檢查,證實是食指骨折。醫生做了相應的處理,及時穩定了病情。結束治療後,徐丹萍又將日後注意事項一一告訴Smmati,Smmati感激地對徐丹萍說:「謝謝你的熱心幫助,全程陪同我看病,為我翻譯,不然我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無獨有偶,當另一位外籍患者就診受困時,徐丹萍再次用標準流利的英語通過溝通為其解決了困難。這位患者因為感冒到醫院門診看了病,拿了藥。但是,藥品說明書她看不懂。徐丹萍將藥品的功效、服用方法用英語一一解說給她聽,並將服藥次數標註在藥瓶上。患者對醫院的導醫能用英語和她交流感到非常滿意。
隨著宜春經濟的發展,旅遊資源的開發,醫院將會經常碰到就診的外籍患者。可生病了卻因為語言不通,有病「說」不出來,這一直是老外看病最困擾的事。為此,市人民醫院特別針對這一特殊群體,加強了醫護人員醫用英語和日常對話的培訓,並將常用醫學英語編輯成冊,要求導醫熟練掌握。這樣,當外籍人士來醫院就診時,醫護人員就能將英語對話運用到診療工作中,解決他們由於語言障礙造成的溝通困難,讓這些老外看病省心、省力、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