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是上世紀法國著名文學家及思想家,曾於1915年,憑藉巨著《約翰克裡斯多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該書以大音樂家貝多芬為原型,描寫主人公艱難而卓越、磨難而偉大的音樂人生。
羅曼羅蘭對於中國作家及讀者的影響,也非常之大。著名女作家嚴歌苓曾說,如果說《紅樓夢》影響了我的語言的話,那麼《約翰克裡斯多夫》則影響了我的性格。
偶看到羅曼羅蘭關於生活的一句名言,使我不經意想起了《易經》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才覺得原來他們的內涵,是如此接近。
羅曼羅蘭關於生活的名言:
生活就是賽跑的場地,永不停歇。
該語出自羅曼羅蘭的著作《母與子》,講述一個堅強女性不屈不撓、自我完善的過程。精於刻畫人物在艱難生活中,不屈前進、積極進取、錘鍊身心以至到達人生之境,是羅曼羅蘭作品的特點。
而在中國的傳統典籍《易經》中,有這樣一句話,非常有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的運行像健馬般剛勁馳騁,蒼勁有力,自然界競爭激烈,有為之人,應該自強自立,永不鬆懈。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這兩句話,於生活的認識上,有頗多共同之處:
01兩者都認識到:生存即競爭
羅曼羅蘭說,生活即賽場,競爭的場所,競爭處處在,競爭是常態。
競爭,是生存的本質,也是生存的現實,是客觀存在。不管你覺沒覺察,賽場總在那裡。
易經講,天行健,即生存競爭,是優勝劣汰的過程,狹路相逢勇者勝。中國人重視對自然的了解,認識和學習,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認識自然的本身運行規則,認識生活的本質,是第一步,是最關鍵的一步。
02迎難而上,參與才有機會,倡導積極的人生態度
羅曼羅蘭的賽場之說,只有你進入賽場,接受挑戰,並且勇於應戰,才能甩開別人,至少可以並駕齊驅,爭得一席之地。
而易經說,君子以自強,面對人生的競爭,命運的挑戰,不能迴避,更不能後退,迎難而上,方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羅曼羅蘭與易經的說法,都倡導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從文學的角度,談及生活如賽場,易經是從自然哲學的角度,闡釋進取的道理。
03自強誠可貴,有恆價更高
自強尚不夠,貴在有恆,不可鬆懈,持久的堅守與磨練,不言放棄。
羅曼羅蘭說的永不停歇,與易經的自強不息,不謀而合,所見略同。唯有志、有識、有恆、有為者,才得成果。
認識賽場、認識天之運行之剛勁,即為有識,敢於參與,即為有志,自強不息,即為有恆,付諸實踐,即為有為。
小結:
一個是國外大作家,一個是中國的傳統哲學,在如何認識人生、認識生活上,有頗多的相似之處,兩相對比,帶給我們啟迪:看清生活是一場競爭這個真相,以積極的心態,勇敢地參與進去,以永不停歇地毅力與耐力,追求有恆、有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