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低調做人,懂得慎言慎行,才是對人生負責的態度

2020-12-17 秋月秋明風清

春秋左丘明的《左傳》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就是說財寶,才華,口才,美貌等等本身沒有罪過,但是當一個人拿它們去炫耀或者貪圖財寶,才華,美貌的時候,就會可能招來災禍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不要只關注它好的一面,我們也要發現事情壞的方面。

《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辯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因為其深奧和艱澀難懂,很少有人能夠理解,這本奇書究竟要教給世人什麼道理。

可是,倘若學有所得,必定能夠發現:周易之學包攬萬物,涵蓋了世間的大大小小之事,讀懂周易,你就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

我曾經聽別人說:《易經》就是一本算卦的書,讀了也沒啥用。

但是,但是讀了之後,就會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身性、人在不同階段的處事法則都講到了極致,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易經》中涉及的內容,包括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是群經之首。

《易經》中,還涉及到說話的藝術,我把它理解為一本「人類行為」指南

書中很多內容都提示我們: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

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都要與人打交道,與人打交道時的說話辦事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如果說不好,做不對,就容易讓別人反感。

《易經》:低調做人,懂得慎言慎行,才是對人生負責的態度

少說多做才有人欣賞,為人低調是相處之道

人,一味地炫耀,只會讓人看不起,太過吹噓會遭人厭。

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句話:物極必反,一個事情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就會向反方向發展,

這可能是社會規律,但是最大的因素還是因為人的驕傲自滿所導致的

寸有所短,尺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你只是一時走運而已,

遇到好運得到一些財富,不要拿自己一時的財富去炫耀,這一種驕傲自滿的神態是不可取的。

王陽明說:君子求退勿遲。

真正有德行的人,能夠處於萬物之下而不爭

王陽明早期由於性格耿直,不願意屈身於惡勢力,最終遭遇災禍,

後來人生發生了重大轉折,從此他遠離政治,潛心修研究儒教,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王陽明的「不爭」並不是放棄眼前的一切,而是以不爭今日之利,來成就更遠的自我

而不爭的智慧,是讓自己保持謙遜最好的一個心態,只有不爭才能無憂,最後才能夠成全自己

所以自己成功的時候,不要驕傲,也不要炫耀,要低調,懂得謹言慎行

《易經·繫辭》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這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君主說話不縝密,就會失信於臣子

臣子說話口無遮攔,就會引火上身;重要的事情不縝密,就會埋下禍端。

所以君子說話處事要謹慎,不要不分場合亂說話

這就教會我們一個道理:不該說的話不要說。

都說人心難測,知人知面不知心。有些事情,可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不是所有人都會替你保守秘密,你對別人毫無保留,就要做好別人中傷你的準備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要隨便把自己全盤託出,這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要擁有成功的人生,留下沒有遺憾的回憶,就要做到萬事有度,不偏不倚,一切恰到好處,問題自然就消失了。

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觀念,人生有度,勝在適度,贏在適度,敗在過度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這本書也不貴,才39元,有圖解注釋,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中內容。

相關焦點

  • 慎言慎行,是人生最好的修養
    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要謹慎檢點,要有道德底線,有做人的原則。《道德經》裡寫道:「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於做事和說話的人,不會留下瑕疵給別人指責,儘量做到完美。慎言慎行,是人生最好的修養,對別人負責,也對自己負責。「出言有尺,戲謔有度」,真正有修養的人,懂得「守嘴」。什麼話應該說,什麼話不應該說,要做到心中有數。
  • 易經:「懂得低頭才能出頭」,懂得向這3個人低頭,才是人生贏家
    今天,我想用《易經》當中的智慧聊聊:「懂得低頭才能出頭」,懂得向這3個人低頭,才是人生贏家第一個人:絮絮叨叨的父母。人到中年,我們年齡已經老大不小,而我們的父母,則進入了老年。人老了,總是愛絮絮叨叨,在很多時候,他們會看不慣我們的一些做派。
  • 對人生感悟很深刻的三句話,做人如草,低調才好!
    人生,活得再瀟灑,也會有低谷;說話,水平再高,也會有失言;做人,再無懈可擊,也會有私心;做事,再熟知套路,也會有輸贏。一樣水養百樣人,不必苛責別人,只求做好自己。做一個成功的人,要對人生有很深的感悟。鬼谷子就曾經隱居感悟人生之道,所以謀略大成。古人曾經傳下三句話,對人生感悟很深,做人如草,低調才好:1、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
  • 低調,是一種高級的人生態度
    一個成熟的人,會懂得保持低調。不張揚,不喧鬧,不過分誇大自己,不隨意貶低他人。成熟,就會越來越穩重。低調,便會越來越溫潤。舉手投足,就像一杯茶,安靜,淡然,馨香,滋養身心。低調,是一道迷人的風景。讓人百看不厭,流連忘返。低調,是一種平和的人生態度。低調做人,得意時不驕不躁,失意時不卑不亢。低調,是一種豁達的處事智慧。與人相處,不會鋒芒畢露,懂得收斂,大智若愚。
  • 易經忠告:做人要低調,當你刻意炫耀的時候,你的人生就已經輸了
    易經忠告:做人要低調,當你刻意炫耀的時候,你的人生就已經輸了《易經》智慧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兇。是謂災眚。《易經》中的道理可以幫你跨過人生中的坎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 曾仕強:我一直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看風水,直到身體出問題才懂得
    曾仕強:我一直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看風水,直到身體出問題才懂得曾仕強在39歲的時候,突然的感受到自己的身子無力,不管做啥事情都沒有精神,就像一個老人一樣,他非常的恐慌,明明自己才39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易經忠告:人到五十,還不懂得向這3個人低頭,你的人生就失敗了
    像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他的《道德經》以及孫武的《孫子兵法》,其著作思維體系,都離不開易經。讀懂《易經》裡面的大智慧,對於人生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今天我們來講講《易經》忠告:人到五十,還不懂得向這3個人低頭,你的人生就失敗了首先,人到五十,我們要懂得向父母低頭。
  • 《易經》:保持虛懷若谷,人生才有所成就
    本文由【墨書國學】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謙:亨,君子有終。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智慧,就是君子處世處處以謙恭的態度向人請教學習,就會讓自己的德行更加高尚,能力更加高強,這樣也會得到世人的讚賞和支持,事業自然暢達無阻。
  • 人善被人欺,做人不能太老實:謹記易經四句忠告,就沒人敢欺負你
    像很多發展迅猛的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公司,都是因為懂得擁抱變化,所以才能夠趕上潮流,站在各行業的前沿。所以說,人善被人欺,做人不能太老實:牢記易經四句忠告,就沒人敢欺負你第一:人一定要強勢起來,這樣才不會被別人欺「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李漁想要讓別人不敢欺負你,首先就要改變自己在別人心目當中的形象。
  • 人善被人欺,做人不能太老實:謹記易經4句忠告,就沒人敢欺負你
    像很多發展迅猛的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公司,都是因為懂得擁抱變化,所以才能夠趕上潮流,站在各行業的前沿。所以說,人善被人欺,做人不能太老實:牢記易經四句忠告,就沒人敢欺負你。第一:人一定要強勢起來,這樣才不會被別人欺「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
  • 做人一定要學會低調,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低調而不張揚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低調而不張揚。高山不解釋高度,人們見其巍峨挺拔;大海不炫耀深度,依然容納百川;大地不說明厚度,默默承載萬物。低調做人,是一種難得的處世絕學。擺正位置,不顯擺自己,才有助於自己更好地前行。季羨林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更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他低調樸素的品質。北京大學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開學的時候,一位外地來的新生因為攜帶的行李太多,不便辦理入學手續。
  • 易經告誡:做人,別在這四件事上唉聲嘆氣,會倒黴的,別不信
    《易經》告誡:做人啊,別在這四件事上唉聲嘆氣,會倒黴的,別不信。那麼,南易經裡面所說的這四件事,究竟是什麼事呢?第一件事:別在自己「缺錢」上唉聲嘆氣。易經說,做人,總有缺錢的時候。所以,做人,一定要懂得別在自己「煩惱」上唉聲嘆氣,會給自己帶來黴運的。第三件事:別在自己「疾病」上唉聲嘆氣。易經說,做人,難免會有生病的時候。
  • 《易經》人生的答案之書,教會你做人之道,這3種人才最有福氣
    答案是《易經》。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深受其影響;它也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其實把你可能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回答了。《易經》做人要做這3種人才有福《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易經》告訴我們,往往這三種人最有福。
  • 易經告訴我:給自己的生活留有餘地,才能笑看人生,建議讀一讀
    易經告訴我:給自己的生活留有餘地,才能笑看人生,建議讀一讀做人做事,我們要懂得,凡事皆有度,過度則有度。一個人做人做事,如果懂得給自己的生活留有餘地,那麼,我們的人生才能更加圓滿,我們才能笑看人生。一個人,只有懂得給自己的生活留有餘地,我們做人做事才會更加順利,我們的人生才能更加的風平浪靜。
  • 低調表示一種謙虛謹慎的態度,不張揚
    低調表示一種謙虛謹慎的態度,不張揚。低調是隱藏自己的能力不顯示出來。為人沉斂,胸襟開闊,有一顆感恩的心,懂得欣賞別人,待人謙和有禮留餘地,不傲慢自居,不恃才傲物,主動吃虧,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常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謙卑是一種智慧,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懂得謙卑的人,必將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 低調做人,這是一種睿智
    低調做人是一種智慧。越是有水平的人,越是低調,反而是水平不夠的人,往往會通過高調的做法來掩飾自己的沒有底氣。比爾·蓋茨多次被評為世界首富,並且通過做慈善捐出巨額的財富,但是現實生活中,他卻是一個沒有架子的人,他的低調讓他的人生更是充滿智慧的光芒。
  • 易經:人生有兩種不要臉的「朋友」,不可深交,避而遠之才是上策
    因此 朋友對人生的成敗和發展具備很大的影響,但很多人卻缺乏識人的慧眼,總是在經受欺騙或損失之後才能看清對方的真面目。易經提醒:人生有兩種不要臉的「朋友」,不可深交,避而遠之才是上策一、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釋義:一看到有錢的人就阿諛奉承的人,最可恥。
  • 6個低調做人的厚黑技巧(行走社會必備)
    低調並非低三下四,厚黑也絕非不擇手段。低調是一種做人的藝術,厚黑是一種處世的手段。行走社會,做人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深藏不露,能將低調的藝術和厚黑的手段完美結合在一起。以下就分享6個低調做人的厚黑技巧,若能悟透,人生少有災禍,福氣不請自來。
  • 易經告誡:做人不要太善良,做事不要太老實,做人還是要帶點鋒芒
    像很多發展迅猛的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公司,都是因為懂得擁抱變化,所以才能夠趕上潮流,站在各行業的前沿。老一輩的人常常告訴我們:「做人要老實,老實人不吃虧。」可事實上,老實人常常吃虧,甚至連自己的 本分都守不住,利益也被人算計。做老實人,沒有錯,但是要把握「一個度」,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 《易經》大智慧:做人具備4種品格,人生何愁無大用?
    周文王易經是象、數、理、氣結合的學問,最開始是象,也就是說易經的語言都是源自於象。那麼這個象就是卦象。中孚卦的卦象是上巽下兌,巽為風為木為謙順。兌為澤為悅為口。就是說人生在世,要為外物外事外人留下心靈的空間。一個人的內心不能裝滿自己,如果你的心已經裝滿了自己,那還講什麼中孚?很多人連別人說話都不能安靜地聽,凡事都是先入為主。不等別人把話說完,自己已經擅做決定了。所以,想做到中孚就要有一顆虛懷若谷的心,謙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