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鍾情只是一種投射?|關於愛情,榮格這樣說

2021-01-09 簡單心理

在柏拉圖的《會飲篇》當中,有一個叫做阿里斯託芬(Aristophanes)的人講了一個故事:最早的人類是球形的,有四條胳膊、四條腿,一個頭、兩張臉,朝著相反的方向。這些球形人類有著非凡的力量和智慧,與諸神戰鬥,結果被嫉妒之神砍成了兩半,以削減他們的力量。這些最初的球形人類變成了兩半,一個是女性的,一個是男性的,從此以後,這最初人類的兩半一直在尋找對方,渴望重逢。

阿里斯託芬告訴我們,當他們中的一個遇到了另一半時,就會融化在愛、友誼和親密當中;他們片刻都不能分離,他們要一起度過一生。

榮格是最早觀察到人類在心理上是雌雄同體的心理學家。他指出:

在男人偉岸的身軀裡,其實生存著足夠陰柔的女性原型意象,榮格把她叫做「阿尼瑪(anima)」;

同樣,在女人嬌柔的靈魂中,也隱藏著屬於她們的那個男性原型意象:阿尼姆斯(animus)。

為什麼男人與女人會一見鍾情?為什麼情人眼裡會出西施?為什麼相愛著的男男女女會有如此多的故事發生?為什麼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除了外在的原因,這些大抵都是阿尼瑪與阿尼姆斯在背後操縱的結果。

一、什麼是阿尼瑪與阿尼姆斯

阿尼瑪,指男性心靈中的女性意象。它表達的是男性心理中大多帶有少部分陰性或女性成分,通常與母親意象和意中人聯繫在一起。「每一個母親和每一個被愛的人,都被迫成為這一無處不在的、超越年齡的意象的承載者和體現者,與男性最深層的心靈現實相呼應」。

相應地,榮格把女性心靈中的男性意象,稱為阿尼姆斯。它在女性體內以男性的方式運作。榮格指出,「正如男性通過女性得到補償,女性也通過男性得到補償」。

榮格認為,阿尼瑪與阿尼姆斯是構建男人和女人心靈結構的最根本的基質。男人並不完全是陽性的,女人也並不完全是陰性的。

男人將心理結構當中的意識自我認同為陽性,他的陰性的一面變成了無意識,變成了內在的阿尼瑪意象。而女人則把她的意識自我認同為女性,她的陽性的一面變成了無意識,變成了內在的阿尼姆斯意象。我們的家庭、社會和文化都在強化這種對意識自我的認同。

二、一見鍾情其實是一種投射

男人,會把自己的女性特質(阿尼瑪)投射到女性身上;而女性,則把自己的男性特質(阿尼姆斯)投射到男性身上。這種投射往往體現在戀愛關係以及夫妻關係當中。這些看不見的內在伴侶,會在我們沒有覺察的情況下,對我們的親密關係產生巨大的影響。

比如一見鍾情,就是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所產生的積極的投射效果。如果男人把阿尼瑪意象的積極方面投射到一個女人身上,就會對她著迷,被她吸引。

而同樣的,如果一個女人把阿尼姆斯意象的積極方面投射到一個男人身上,把他看作英雄、救世主和精神導師,也會被他迷惑,被他吸引,把他看作真命天子,理想的愛人。

分析心理學告訴我們,夢中的情人或現實生活中的一見鍾情,並不是兩個人之間戀愛關係的體現。它的心理學意義是,夢中的情人通常是自己的阿尼瑪或阿尼姆斯,是自己的創造性力量的化身,想要跟我們溝通、融合。

當一見鍾情發生時,我們要想一想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果這個外在的人,是我們阿尼瑪/阿尼姆斯投射的結果,那麼,這些投射的創造性能量需要收回,以便實現我們內在潛能的最大發揮。

三、婚姻真的是愛情的墳墓嗎?

完全建立在投射機制之上的戀愛狀態不會維持太長,它只能生存在幻想的世界中。一旦面臨日常瑣碎,戀愛中的男女變得真實,那麼來自無意識的具有魔力般的迷人意象就不可能投射到他們身上。

男人會很快覺察到這段感情的不真實。因為他不是把她看作她自己,而是看作他想讓她成為的人,只是他的阿尼瑪意象。他希望她履行他所投射的內在女性意象的職責,並按照他希望的樣子生活,這通常與女人的真實自我是相牴觸的。

她會發現自己成了籠中鳥,她發現他表面上的愛,實質上是一種佔有和限制,不允許她充分而自由地成為她自己。以前令她心動的那個男人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令人討厭的人。這個曾經被過度重視的人,現在被貶低得一無是處。他曾經被視為英雄,現在卻變成了惡棍。

一旦步入婚姻,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戀愛狀態很快就會消退。更糟的是,曾經相互墜入愛河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現在開始爭吵,甚至導致愛情的終結。為了讓愛情永存,莎士比亞寧願讓羅蜜歐與朱麗葉結束生命;童話中的公主和王子總是以「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為結束語,沒有了下文。

四、愛情、婚姻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榮格曾提到,在中世紀,當男人發現了阿尼瑪時,他會把她逮捕,並審判她,把她當作女巫燒死。而當女人發現阿尼姆斯時,這個男人註定會成為一位聖人,或一個拯救者。而在現在,只有通過心理分析的過程,才能使總是處在外部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開始轉化成一種心理功能。

我們必須了解的是,兩性關係有多大程度建立在投射之上,人類的愛的程度就有多缺乏。愛上某個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人,他/她吸引我們,只是因為他們反映了我們內在的阿尼瑪/阿尼姆斯意象。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愛上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另外的人。儘管這樣的愛情幻想美麗無比,但事實上,這是完全自私的心理狀態。

只有當一個人真正去了解另一個人,把她/他當作一個真正的人來對待,並開始喜歡並關愛那一個人,真愛才能產生。這樣的真愛是很難得到的,需要我們付出努力,去做工作。但回報也是很明顯的,只有這樣,我們愛的能力,才能夠變得成熟。

對另一個人有著現實的期待,意味著我們承擔起了自己的幸福或不幸,而不是期待另一個人給予我們幸福,也不要因我們自己的壞情緒和挫敗而責怪別人。

但並不是說,投射是壞的。從本質上來說,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的投射是非常自然的事件。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存活在我們的心靈當中,如果它們不將自己投射到異性身上,我們將永遠不能了解它們。通過投射,我們才能看到它們。每一次投射發生時,我們就有機會來了解我們內在的靈魂。

大多數戀愛的關係都是以投射開始的,這就是生活。但問題是,接下來發生了什麼?這種關係有沒有變成發展意識的工具?還是我們堅持認為在某個地方,有那樣的愛情,會為我們帶來永恆而完美的幸福和美滿?

如果愛情的目的不是幸福和美滿,會是什麼?分析心理學家指出,愛情與婚姻是一個自性化的過程。自性化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通過整合意識與無意識,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榮格在「婚姻作為一種心理的關係」一文中指出,婚姻的選擇就是自性化過程的一部分。

「很少或從未有婚姻能夠一帆風順地或毫無危機地發展成一種自性化的關係。如果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出生。」

區分實際生活中的伴侶是否是被投射的阿尼瑪/阿尼姆斯意象是非常重要的,愛情和婚姻的發展需要收回投射,並將這些無意識的內容進行整合,帶入到意識當中。

此時,伴侶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如果男人與妻子探討自己的情感,並直接表達自己的傷痛、憤怒、委屈或困惑,他就不會被阿尼瑪所擁有,並負載陰暗的情緒。

當伴侶雙方力量足夠強大,能夠抵制來自阿尼瑪或阿尼姆斯原型的消極層面的力量,雙方在一起能夠包容他們的憤怒、傷痛或恐懼,他們就能擺脫被原型擁有的困境,並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通過這一過程,我們可以認識到,靈魂和內在精神指導都是我們自己個體心靈的一部分,愛情和婚姻則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關於愛情的誓言不僅僅是幸福美滿,還包括關於存在、生命中的痛苦和死亡的意義等。

婚姻中,溝通和對話是通往自性化的道路。伴侶雙方能夠適應對方,極大地容忍對方的個性和行為,並能更為真實地評價伴侶的優點和缺點,從本能選擇轉化為有意識的選擇,即是一個成功而成熟的婚姻標準。

在愛情和婚姻這一容器當中,雙方既能發展親密的關係,同時又能包容對方發揮自己的個性,實現內在的潛能,使雙方都變成更為完整的個體,才是最大的收穫。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原文整理自百度文庫的共享文檔《阿尼瑪與阿尼姆斯:關於愛情和婚姻的心理分析》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一見鍾情只是一種投射?關於愛情,心理學家這麼說!
    在我們的生活中,一見鍾情是我們很多人在尋找愛情時都避免不了的話題,不過對於不同的人看法卻是不同的,有的人覺得「一見鍾情」可以相信,並且覺得這就是真愛,也有的人覺得「一見鍾情」只是單純看外表,不太靠譜。那麼我們所謂的「一見鍾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值不值相信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愛情/婚姻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心理上的雌雄同體,圖源:網絡 一見鍾情其實是一種投射 男人,會把自己的女性特質 儘管這樣的愛情幻想美麗無比,但事實上,這是完全自私的心理狀態。 只有當一個人真正去了解另一個人,把她/他當作一個真正的人來對待,並開始喜歡並關愛那一個人,真愛才能產生。 這樣的真愛是很難得到的,需要我們付出努力,去做工作。
  • 人生萬象,男來女往|《飲食男女》中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的投射
    當積極的投射發生時,背負投射意象的人就被極大地提高,這也就是通俗意味上的一見鍾情。女性對阿尼姆斯的追求正是對自身陽性潛意識的一種追求,影片中的三姐妹在幼年時期失去了母親,之後她們在尋找伴侶的途中也或多或少的摻有父親的影子,這也是所謂的「厄勒克特拉」情結。
  • 「浪漫系」愛情文案:只是一見鍾情,決定天長地久
    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私刪「浪漫系」愛情文案:只是一見鍾情,決定天長地久。一、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愛,不知所依,卻至死不渝。有一種自私自利叫操縱,真實的在意是愛惜,有一種衝動是佔據,真實的關愛是捧在手心!——愛情保衛戰六、愛情裡最棒的心理狀態就是說:我的一切努力都是甘心情願,我對於絕口不提。只要你投桃報李,我可以十分感謝。只要你視而不見,因為我不垂頭喪氣。直至有一天我不肯再如此愛著你,那就要人們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 心理學琅琊高手榜--榮格
    這樣的想法總是困惑著我。於是我站起來,想分清楚到底誰是誰。這不是某個精神病患者的自言自語,而是「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榮格一次對於生命本質的質問。有沒有覺得很像「莊周夢蝶」?其實榮格先生研究了一輩子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分析心理學可以說是一個道家理論的「心理學化」。
  • 一見鍾情的愛情是你所期待的嗎?愛情中我們為什麼會一見鍾情?
    >」每個人的愛情觀裡,都會期盼著一見鍾情吧。心理學家們發現,人們對於外表好看的人總有一種「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無論在馬路上,還是職場,學校,長得好看的人莫名就會給人一種好感。心理學家們做過一個實驗。他們給被試看一組陌生面孔的照片,並要求被試對照片中的人的性格與發展前景進行評價。
  • 愛情是一種化學反應,很多人都相信兩個陌生人之間存在一見鍾情
    愛情是一種化學反應,這句話就是一句簡單的不能再簡單陳述句,它沒有任何的修辭手法,沒有類比,不是誇張,也不是比喻,它就是單純地告訴我們愛情是化學反應。但我想說的是,這種化學反應的參與者,其實並不是一見鍾情男女雙方本人,它並不是兩個人之間產生的反應,而是單獨發生在一見鍾情雙方某個人身上,他的神經相關系統產生內部相關的反應。
  • 榮格的【紅書】
    我們今天的主題叫【紅書】。對少年榮格影響最大的是歌德(傳說中的曾祖父),在《浮士德》中,榮格看到了人世間的邪惡被擬人化為魔鬼。榮格在填報大學志願的時候,本來是想學習自然科學或是人文科學,後來又想成為一個考古學家,最終他進入巴賽爾大學主修的是醫學。在校期間卻發表了關於神學和心理學的演說。在大學期間,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給榮格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感覺自己的第二人格和查拉圖斯特拉很像。
  • 一見鍾情的心理分析|朱身勇說
    一見鍾情,很多情感專家,很多婚戀達人都會從自身經歷或者各種見聞來討論,然後問一句:你接不接受一見鍾情?有人不但接受而且堅信,因為TA們親身經歷過這種浪漫;也有人觀點相左,因為Ta們認為一見鍾情根本就是衝動,所以很多人會閃婚又閃離,是對愛情與婚姻的褻瀆。
  • 高校開設「戀愛心理」課,這些愛情陷阱你知道嗎?
    在收穫甜甜的愛情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愛情中有哪些陷阱。投射下的虛幻愛情古希臘「喜劇之父」阿里斯託芬(Aristophanes)筆下曾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人類最早是球形的,有四條胳膊、四條腿、一個頭、兩副面孔。擁有非凡智慧和體格的球形人向諸神發起挑戰,宙斯於是乎將球形人劈成兩半以削弱人類的力量。
  • 榮格心理測試 哪一個才是真我?
    它號稱「基於榮格心理學的真實人格分析」,分析出你的內在人格原型和外在人格原型。——通過6道題。相反,心理學家認為每一種人格原型在我們的生命中都發揮自己的作用,儘管有些原型可能處於主導地位,但任何一種原型都是不可或缺的。關於12種人格原型的內容,有一本書講得很明了,叫《影響你生命的12原型》,這裡就不做展開了。把人格簡單地劃分為內在外在,頗有一種把星座分為太陽星座和月亮星座的感覺。榮格看到這個結果,肯定是要一臉黑人問號的。
  • 榮格:絕對之惡是罕見而駭人的
    《自我與自性》,【瑞士】C.G.榮格 著,趙翔 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本文摘自《自我與自性》,【瑞士】C.G.榮格 著,趙翔 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時間:2014這些阻抗通常與投射緊密相連,可人們對它們的認識並非如此,人們以為它們是一種超越常規的道德成就。一些本來屬於陰影的特質,會被輕而易舉地當成別人的品質。在這種情況下,洞察力與良好的意願統統無效,因為情緒似乎——甚至毫無疑問——是由他人引發的。投射的情形無論在旁觀者眼中看起來有多麼明顯,指望主體自知自覺都是希望渺茫的。
  • 心理分析專業文章:榮格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原型本身無法被直接觀察到,不過,它就像磁場一般,可以從它影響所及的腦中有形內容辨識出來,也就是從原型形象,或者說擬人化的、形象化的情結來辨識。原型是我們以特殊的方式去建構經驗的一種傾向,原型並非形象本身。榮格談到原型的概念時,喜歡把它比擬成飽和溶解液裡的結晶凝析的過程:某個結晶體的排列結構總是依循一定的規則(原型),而真正凝析出來的結晶形態(原型形象)是沒法事先預知的。
  • 榮格理論中的「夢」與「鍊金術」【多圖】
    我們對他的「投射」之夢境,幻境之分析,也當從他的嬰兒時期入手。然而,這樣的後見之明未免將線拉的太長了。由於榮格總喜歡將一切文化現象拉到分析心理學的顯微鏡下辨識,所以太長線最後一定會亂成一團,分解不開。筆者認為既然鍊金術思想在他生命晚期才告成熟,所以務實之計,我們最好還是從他開始意識到鍊金術思想與他的心理分析可能密切相關的時期入手。
  • 心理「投射」:討厭別人其實是在厭惡自己
    當我們深究別人的缺點,認為別人很討厭時,你會發現別人也在排斥、反感自己,只是有的人沒有說出來而已。弗洛伊德於1894年提出「投射」的概念。精神分析學者認為投射是個體自我對抗超我時,為減除內心罪惡感所使用的一種防衛方式。所謂「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態度、動機或欲望,「投射」到別人身上。
  • 一見鍾情是緣分嗎,會發展成一段靠譜的愛情嗎
    不少人都相信存在「一見鍾情」,甚至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人實打實地體驗過這種特殊的緣分,今天老王就來談一談,一見鍾情到底靠不靠譜,以及能不能有意識地打造一次一見鍾情。愛情是一種化學反應一一這句話就是一句普通的陳述句,沒有任何的修辭手法,不是類比,不是誇張,也不是比喻。
  • 文學:榮格心理學的勝場
    在漢譯本《心理學與文學》中,榮格說:「藝術是一種天賦的動力,它抓住一個人,使他成為它的工具。藝術家不是擁有自由意志、尋找實現其個人目的的人,而是一個允許藝術通過他實現藝術目的的人。他作為個人可能有喜怒哀樂、個人意志和個人目的,然而作為藝術家他卻是更高意義上的人即『集體的人』,是一個負荷並造就人類無意識精神生活的人。
  • 一見鍾情的心理原因
    如果雙方彼此一見鍾情的話,我想這絕不能用偶然來形容,用神奇更為貼切。到目前為止,學者們還沒有完全揭開一見鍾情的秘密,一見鍾情存在較大的個人差異,有人經常一見鍾情,而有人則從未試過一見鍾情。此外,還有人一生就只一見鍾情過一次,結果就和對方結婚並且廝守到老。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很常見的。那麼,人到底為什麼會一見鍾情呢?關於這個問題,在心理學家目前還是眾說紛紜。
  • 我的榮格人生路:一位心理分析師的生命敘說
    正如克許在他的回憶錄所說的,他是二○○六年因為申荷永的介紹,而遇到張明正和陳怡秦夫妻,才開始和臺灣結下深刻的緣分。關於這件事,我剛好也參與了前半部。那一年剛好是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到中國訪問,與一位頗為知名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師做了一場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