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白草坡東漢陵園出土「紀年」器物 基本確認墓主為漢桓帝

2020-12-22 洛陽網

12月14日至15日,在為期兩天的2020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匯報會上,全省文物界考古「大咖」齊聚一堂,用精彩的講述還原數十項考古發掘現場,拼起一幅從古至今的中原文明畫卷。其中,來自我市的考古專家分享了不少最新的考古成果及進展,來了解一下吧。

  12月14日至15日,在為期兩天的2020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匯報會上,全省文物界考古「大咖」齊聚一堂,用精彩的講述還原數十項考古發掘現場,拼起一幅從古至今的中原文明畫卷。其中,來自我市的考古專家分享了不少最新的考古成果及進展,來了解一下吧。

  白草坡東漢陵園出土「紀年」器物,基本確認墓主為漢桓帝

  發掘現場,堆放的是出土的建築材料殘塊

  「最近的出土一件圓形石質器物,為這一推論提供了實證。」主持白草坡東漢陵園發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院專家王鹹秋說,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位於伊濱區龐村鎮白草坡村東北,是洛南東漢陵區中距離當時都城最近的一座帝陵。2006年至2007年,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為配合鄭西高速鐵路建設,曾對白草坡東漢陵園進行過初步調查和發掘。2017年起,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的考古工作重新啟動。

  倉窖遺址

  近年,考古人員陸續在該陵園遺址發現院落、房址、天井、廊道、水井、道路、排水渠等遺蹟,對陵園的整體布局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然而,這座陵園下究竟埋葬著東漢哪位皇帝,謎題一直沒有解開。

  主持白草坡東漢陵園發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院專家王鹹秋說,根據文獻記載,距離洛陽城最近的一座東漢帝陵是漢桓帝的宣陵,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雖然符合這一條件,但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有力的證據支撐其是漢桓帝宣陵這一推論。

主排水渠遺址

  「最近的出土一件圓形石質器物,為這一推論提供了實證。」王鹹秋說,這件石質器物外壁刻有「光和三年造」字樣,其中的「光和」為漢桓帝的繼任者漢靈帝的年號,而漢靈帝文陵位置已經確定位於邙山陵區,因此此石器應是漢靈帝為漢桓帝修建陵園時製造的,從而基本確認百草坡東漢陵園是漢桓帝宣陵。

捲雲紋瓦當

  東周王城殘牆得到搶救性保護

  東周王城城牆總長1.3萬米,現存的城牆長度不足20米,遺址位於西工區芳華路與健康西路交叉口東南側。

  關於這道城牆,東周王城歷史上有明確記載,具有歷史標誌和建築標本作用,是研究東周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東周時期僅存的一處地面夯土遺蹟。

  5年前,這段殘牆處於野外露天環境中,與民居、市場等混雜在一起,牆體表面長了大量野生植物,牆體表面布滿衝溝、裂隙且遍布土蜂窩……如果沒有特別說明,跟廢棄的土堆幾乎沒有區別。

  為了搶救這處珍貴的遺蹟,全面展示東周王城城牆本體獨具特色的價值內涵,發揮其對公眾教育和服務的功能作用,2015年起,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委託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對殘牆本體開展防風化處理、土坯回填等保護修繕措施。

  主持該項目的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專家閆海濤說,東周王城城牆遺址的保護修繕工程已在本月初完成初步驗收。未來,這段東周王城城牆將成為歷史、文物、文化等知識的教育場所。

  欒川龍泉洞遺址出土標本超3萬件

  龍泉洞遺址位於欒川縣城關鎮龍泉山公園內廟坡南麓坡根,發現於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間,2016年1月22日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和欒川縣文物管理所曾對此進行考古發掘。自2014年至今,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欒川縣文物管理所進行持續發掘。

  「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區,文明起源的根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欒川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對探索區域性早期人類演化的歷史非常重要。」主持龍泉洞遺址發掘項目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顧雪軍介紹,遺址目前發掘總面積約20平方米,發現有1處灰燼及4處用火遺蹟。遺址發掘出土的標本目前超3萬件,包括石製品、動物化石和骨製品等。

  該遺址年代距今3萬年到4萬年,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早段,恰好處於現代人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發掘和研究工作,對於研究豫西地區舊石器晚期文化面貌,探索中華文明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洛報融媒記者 劉嘉儀) (圖片由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相關焦點

  • 藍山五裡坪古墓群新發現8座東漢紀年磚室墓
    「喜平元年」紀年磚。根據墓道的位置不同,紀年磚室墓可以分為「凸」字形和「刀」形兩種。出土器物。紀年磚室墓在墓群內的分布沒有明顯規律,均為帶斜坡墓道的單室磚墓,由墓道、封門、甬道和墓室組成。甬道較短,為單層券頂。墓道斜坡較緩,朝向西南、東北或東南。甬道、墓室壁均用條形磚平鋪順砌而成,券頂用楔形磚壘砌。紀年磚室墓的墓葬結構、形制和隨葬陶器具有比較明顯的漢代特徵。根據墓道的位置不同,紀年磚室墓的形狀分為「凸」字形和「刀」形兩種。
  • 湖南村民挖出戰國古墓:出土青銅矛 墓主為高官
    儘管採菱村內的採菱古城一直在村民們心中留存著對於戰國的想像,但當這座被專家考證為戰國時期的古墓出現時,大家還是接連幾天圍在發掘現場,目睹一件件埋藏千年的器物出土。  古墓是在12月12日被發現的。當天,採菱村一戶村民在挖宅基地時,發現埋在地下的棺木,隨即向當地政府部門報告。
  • 陝西唐墓出土「半人高」彩陶駱駝 或為官方製造
    圖為出土的陶器。 記者 張遠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4日電(記者 田進 冽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呆運4日透露,該省華陰市境內發現一座唐代夫妻合葬墓,墓主宋素在唐高宗時期曾任敦煌縣令,墓葬出土了胡人俑、陶駱駝、陶馬等隨葬品70餘件,其中2件彩陶駱駝將近半人高。專家認為,該墓的發現為研究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歷史提供了資料。
  • 淮南武王墩墓大猜想:墓主或是楚國遷都壽春的第一代王
    而且1933年被軍閥盜掘的李三古堆出土文物近4000餘件,時代明確、文化面貌清晰,不僅成為楚國晚期器物斷代的標準器,而且是迄今安徽發現的唯一可以確認的楚國國王墓,其墓主身份被認為就是楚幽王。武王墩被盜掘後追繳文物的等級,也說明了該墓葬絕非一般的貴族墓葬,所以該墓葬主的身份直指考烈王。
  • 漢桓帝成為皇帝,是漢桓帝的幸運,是東漢的不幸
    而一些朝代的滅亡不能怪上一任皇帝,因為這不是他們的責任,而是前一任皇帝積累的問題,東漢滅亡的歷史早已確定,因為桓靈二世皇帝信任太監,造成了政府的混亂,所以漢桓帝與東漢的毀滅離不開關係。漢桓帝劉志是東漢第十位皇帝,他的祖父劉開是河中孝王,他的父親劉毅是劉開的兒子。 哪知漢朝皇帝得罪了梁王府的掌控者梁皇兄梁冀,梁冀毒殺。 梁繼史後王又立劉志為帝。
  • 洛陽白草坡無封土帝王陵
    本篇為免費深度洛陽遊的第114篇,由於本人知識能力等原因,有不正確的地方。望大家指出批評,免費深度洛陽遊系列照片視頻文字均為本人原創,有什麼侵權建議請留言。
  • 鐵器時代·洛陽東漢刑徒墓地
    《刑徒墓葬磚銘》 東漢時期被徵調到都城洛陽服役的刑徒的墓地。位於河南省偃師縣,東漢雒陽城的南郊。當時收藏家端方,曾將收購的百餘方編入《陶齋藏磚記》中;此後羅振玉先後刊行《恆農冢墓遺文》、《恆農專錄》二書,著錄了墓磚的摹拓銘文200多種。 但當時既未能弄清墓磚的出土地點,也沒有進行科學的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刑徒磚的出土地點和墓地進行了調查發掘,為研究工作提供了豐富而可靠的資料。
  • 國家寶藏走進洛陽博物館(8)彩繪陶百花燈
    古人選擇隨葬器物是以滿足靈魂的需要為原則。墓葬內漆黑一片,照明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古代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燈具,充分體現了這種喪葬思想。1983年,洛陽西工區解放路戰國墓出土的跽坐人形銅燈座,是墓葬中發現較早的燈具實物。該器物高14.3釐米。整體為人形赤足跽坐於方板上,雙臂合抱,手中持一雙筒形插座。據文獻記載,秦陵地宮內燃燒著用人魚膏作的蠟燭,永遠不會熄滅。
  • 漢代尺子出土,終於知道劉備關羽張飛的身高了
    考古文物的發現讓這個謎題解開了,人們在洛陽發現了東漢時期的墓。此墓是漢桓帝永康元年埋葬的。墓中出土了一把骨尺長度達到了23.7釐米。這把尺子出土後,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把23.3釐米的骨尺。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後,漢朝同樣沿用了秦朝的度量衡,因此這個朝代的度量衡是沒有差別的。
  • 羅馬曾想與東漢結盟:使團見到漢桓帝沒送重禮,千年來被當成假冒
    公元161年,羅馬「五賢帝」中的第四位安東尼·庇護去世,養子馬可·奧勒留繼位,成為了第五位羅馬賢帝,他全稱為馬庫斯·奧列裡烏斯·安東尼·奧古斯都。 雖然沒有留下更詳細的記錄,但羅馬使團很可能在當時的南海郡(番禺)下船,然後轉乘內河船舶沿著西江水道,通過靈渠,再進入湘江、長江、漢水,然後棄船乘車,最終抵達了東漢王朝的首都洛陽。
  • 西安長安區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 墓主人均未過三十而亡
    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發現北宋家族墓,出土一批精美的耀州窯青釉瓷器,部分器型極為罕見,為研究北宋耀州窯器物類型、燒造工藝以及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繼呂氏家族墓發現以來,宋代考古又一重要新發現11月17日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長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的考古發掘情況。
  • 濟陽區三官廟漢墓解密工作有新進展,墓主或為豪門望族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孟彤暉 濟南報導  近日,濟陽三官廟漢墓考古工作近期取得新進展,據濟南市考古所研究科科長郭俊峰介紹,濟陽區三官廟漢代墓葬(群)墓主為東漢晚期上層官僚或豪門望族。
  • 河南洛陽博物館鎮館之寶,出土26年無解,美國為它特地租飛機
    雖然洛陽如今已經是一座非常現代的城市,但是洛陽人都知道只要動土施工就很容易發掘出古墓,裡面會出土很多珍寶,所以洛陽的博物館中自然有許多珍藏,其中鎮館之寶是一塊1955年出土的東漢石闢邪,它身高一米九,身長兩米九七,體重達到八噸,完全鎮得住場面。
  • 東漢帝陵長啥樣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三維復原圖
    嚴輝介紹,考古發現,東漢帝陵中,帝陵陵園整體結構往往由兩部分組成,即陵園和寢園,或稱為內外陵園,上述建築分布其間,同時帝陵分布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區間,貴族勳臣陪葬墓地也固定在一個集中的區間。  「東漢帝陵研究一直為學術界所重視,但由於歷史的久遠,東漢帝陵的基本面貌近1000多年來已經十分模糊,通過考古查清,很有意義。」嚴輝說。
  • 洛陽金村出土「怪」匜,專家經研究後說:它是國內最早的銀器
    洛陽金村一座東周古墓被瘋狂盜掘,出土的珍寶也被大量的運往國外,讓華夏文物寶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可就是在此情況下,居然還有一件長相特殊的器物被保存了下來。它究竟是什麼?又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 鑄客分享定州博物館系列:東漢中山王劉暢墓玉石琥珀瑪瑙水晶篇
    一單元中展示了漢代中山王族墓中出土的各類器物。二單元中,以圖片文字形式,展示了西漢第一代中山王劉勝墓、西漢第六代中山王劉修墓、東漢第三代中山王劉焉墓出土文物,三單元展出東漢第六代中山王劉暢墓出土文物。劉暢,公元141年至174年在位,共34年。1969年由定縣博物館發掘,出土了金銀器、銅器、鐵器、玉器、陶器、骨器等各類文物110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