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走進洛陽博物館(8)彩繪陶百花燈

2021-01-13 poul羚羊飛渡

一、文物簡介

彩繪陶百花燈,陶質,

彩繪陶百花燈

東漢,陶器,通高92釐米。

1972年洛陽市澗西區東漢墓出土。

現藏洛陽博物館。

二、深度品鑑

這件彩繪陶百花燈整體分為燈盞、燈柱、燈座三部分。最上部為燈盞,呈朱雀造型,朱雀頭昂尾翹,雙翅展開,頭、尾和雙翅將燈盞分為四等分,形如花瓣;中間部分為燈柱。

百花燈燈柱

燈柱插接12支曲枝燈盞,分三層,每層4支,枝端承託燈盞。曲枝接近燈柱部位分別端坐一羽人。

百花燈曲枝上的羽人

燈盞口沿有12葉柿蒂飾和8隻臥蟬。燈柱下端有一圓盤,盤沿上插有4支龍形飾,龍尾分別端坐一羽人。燈柱下有烏龜承託整個燈柱;最下部為象徵山巒的喇叭形燈座,座身自下而上分為3層,塑有貓、羊、狗、虎、鹿、猴等30多隻動物形象。

百花燈的底座

這件百花燈通體彩繪,先以白粉做底,然後繪以紅、黑等色,使得該燈顯得非常華麗。整件百花燈酷似一棵造型優美的古樹,裝飾效果很強,與漢畫像磚中的扶桑樹倒立圖極為相似。

漢朝扶桑樹倒立磚圖

這件百花燈是漢代社會「長生不老」、「羽化升仙」思想的物化表現。其燈座呈覆盆狀,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仙山——崑崙山十分相似。漢代志怪小說集《海內十洲記》這樣描述崑崙山,「方廣萬裡,形如覆盆」。

《爾雅》曰:「山三成為昆丘。」也就是說,崑崙山是由三層組成的,這與燈座上的人物和動物呈三層排列的設計十分吻合。據《神異經》記載:「崑崙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古人認為,天柱是頂天立地的象徵,把天堂、人間和地獄聯繫到了一起。百花燈的燈柱即代表崑崙山上的天柱。百花燈上的十二枝曲枝形燈盞,分為三層插在燈柱上,形成了三層天盤,分別代表傳說中崑崙山上的三座城池,同時,燈上所塑烏龜、羽人、龍、虎等都是古代象徵長生和羽化升仙的神禽瑞獸。

這件百花燈是漢代藝術大師傑出的創造,反映了漢代精湛的制陶技藝和豐富的藝術想像力,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三、文化解讀

「事死如事生」是古人靈魂觀念支配下忠孝禮制喪葬觀的一個基本思想。古人認為,人類是有靈魂的。人死後,儘管肉體腐爛,但人的靈魂則永遠不會消亡。死者仍要象生前一樣勞動和生活。因此,要象對待生人一樣對待死者。

在此思想支配下,古人首先以「仿陽宅以建陰宅」的建築理念建造墓葬,同時將死者生前使用的物品,甚至生前無法享受的高級奢侈品隨葬在墓穴中,供死者在陰間繼續使用。

古人選擇隨葬器物是以滿足靈魂的需要為原則。墓葬內漆黑一片,照明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古代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燈具,充分體現了這種喪葬思想。

1983年,洛陽西工區解放路戰國墓出土的跽坐人形銅燈座,是墓葬中發現較早的燈具實物。該器物高14.3釐米。整體為人形赤足跽坐於方板上,雙臂合抱,手中持一雙筒形插座。據文獻記載,秦陵地宮內燃燒著用人魚膏作的蠟燭,永遠不會熄滅。

洛陽西工戰國墓出土的跽坐人形銅燈座

漢代崇尚厚葬,加之,當時死後羽化升仙觀念盛行,因此,漢墓隨葬器物數量豐富,種類齊全,幾乎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重要生活用具的燈具是漢墓中最重要隨葬品之一。

漢墓出土的燈具數量大、種類多,質地全。形制有豆形燈、雁足燈、杯形燈、盒形燈、多枝燈、獸形燈、人俑燈、轆轤燈、煙道燈等等。質地有銅、鐵、陶、瓷、玉、石等多種材料。其中陶燈以1972年出土於洛陽西郊漢墓的這件彩繪陶百花燈最為精緻,堪稱我國古代陶燈的經典之作。

彩繪陶百花燈

除陶燈外,這一時期的青銅燈和石燈也很有特色。青銅燈以雁足燈最為典型。洛陽偃師高龍出土的銅雁足燈。高24.4釐米,由燈臺、燈盤兩部分組成。燈盤平口,盤中心有一高約1釐米的燈釺,燈盤下方由三支弧形圓柱支撐,集於圓形燈軸之上,燈軸下為一雁足,踏於橢圓形底座上。

洛陽偃師高龍出土的銅雁足燈

2002年,洛陽火車站東漢墓出土一件人形銅燈,通高12釐米,銅燈由燈盤、銅人和底座三部分分鑄焊接而成。銅人右臂伸出擎燈,左臂下垂,手扶膝,單膝跪於案上,案面長方形,下設四足,造型十分别致。

石燈以洛陽機車廠漢墓出土的龜座石燈為代表。該燈通高40.6釐米。龜伏於方形底板上,背馱燈柱,柱上雕有朱雀等神獸人物。柱上有盞。造型規整,雕工精細。

洛陽機車廠漢墓出土的龜座石燈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墓葬中也出土不少燈具。有石燈、銅燈、瓷燈、陶燈等。1984年,洛陽新安縣出土一件西晉時期的石座銅燈。高11.8釐米,由燈盤、燈柱和底座三部分組合而成。底座為青石質,燈柱、燈盤均為銅質。半球形底座中央有一插孔。燈柱為中空圓柱形,中部有橢圓形插孔。頂部為一跪獸形象。燈盤圓形,平沿,淺腹,圜底。有一長柄,可橫插入燈柱。

西晉時期的石座銅燈

這一時期,青瓷生產得到了快速發展,出現了一些造型別致的象生形瓷燈,如獅形燭臺、蟾蜍形燭臺和牛形燈。其中以獅形燭臺最為常見。洛陽西晉墓出土的青釉三獅燭臺。高11.3釐米。燭臺由三個臥獅前半身合體組成,獅頭向外,腹部中空,正中伸出竹節形圓管。該燭臺造型生動,刻劃紋飾細膩流暢,青釉瑩潤透亮,是西晉青瓷中的珍品。

洛陽出土的西晉青釉三獅燭臺

1990年,洛陽偃師杏園北魏墓出土一件青瓷蟾座燭臺。通高18.8釐米。蟾張嘴瞪眼,前肢直立,後肢伸直,背馱蓮臺,蓮臺上置一方鬥,鬥頂上設長方形橫梁,上置五個蠟瓶。除蟾足外均施青釉。

洛陽偃師杏園北魏墓出土的青瓷蟾座燭臺

四、比較研究

百花燈,又稱「樹形燈」、「多枝燈」、「連枝燈」,是中國古代燈具中最獨特的燈具形制之一,它以樹的形狀為基本造型,多姿多彩、內涵豐富。一般為一個燈座之上支撐高低錯落幾個至十多個燈盞。由於其「燈盞」較多,猶如盛開的花朵,故稱之為「百花燈」。以枝狀的數量來劃分,有三枝燈、五枝燈、九枝燈、十枝燈、十三枝燈、十五枝燈等。以「奇數」,即「陽數」的枝狀最多。

山西大同北魏墓出土的漆畫屏風中有三枝燈造型。燈底為柱礎形,座上為直筒形燈柱。柱頂及左右曲枝上各有一燈盞。

山西大同北魏墓屏風漆畫中的三枝燈

雲南黔西南州交樂漢墓出土一件五枝銅燈。通高117.2釐米。整燈由燈座、燈枝、燈盞三部分組成。燈座由一玄武和兩條龍盤繞而成。玄武背負一赤裸曲膝頂燈人,燈柱從人頭上伸出。中央一枝塑一造型生動的龍,下面四枝則分別有人鳥造型。

雲南黔西南州交樂漢墓出土的連枝銅燈

湖南長沙五裡牌出土一件七枝銅燈, 燈通高90釐米。由燈座、燈柱、曲枝、燈盤構成。燈柱分兩節,每節伸出曲枝三枝,曲枝和柱端各託一圓形燈盤。

1964年,江蘇徐州十里舖出土一件東漢九枝陶燈,該燈高53釐米。燈座呈覆盆形,中心立燈柱。從柱身分上、中、下三層交錯伸出曲枝燈盞,曲枝端上層為羊首,中層為龍首,下層為虎首,獸首塗朱,額頂有安插燈盞的圓孔。燈盞為淺園盤,盤底有短柄正好插入獸頭額頂,取放十分方便。

江蘇徐州十里舖出土的東漢九枝陶燈

十枝連枝燈見於廣西貴港羅泊灣一號西漢墓。通高85.2釐米

廣西貴港羅泊灣1號墓出土的西漢十枝銅

十三枝燈以洛陽澗西東漢墓出土的這件彩繪陶百花燈為代表。

十五連枝燈以1977年河北平山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十五連枝銅燈最為精美。

河北平山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銅十五枝

五、趣味問答

洛陽澗西東漢墓出土的這件彩繪百花燈底座上的動物為什麼都是按順時針奔跑的?有什麼特殊含義?

彩繪陶百花燈

上期趣味國家寶藏走進洛陽博物館(7)「一刀平五千」錢問答答案:「一刀平五千」錢,中的「一刀」銘文是用錯金工藝銘刻上去的可以防偽。

你猜對了嗎

相關焦點

  • 漢代陶燈的經典之作:彩繪陶百花燈
    這盞彩繪陶百花燈,出土於澗西區七裡河一座漢墓,現藏於洛陽博物館。您看這燈精緻非凡的造型、豪華逼人的氣勢,不用說,那定是漢代貴族享用的器物。  漢代彩繪陶百花燈  要活個亮堂,白天離不開太陽,晚上離不開燈光。有人需求低,燈夠亮就行;有人需求高,燈還得足夠美。
  • 彩繪陶百花燈:充滿豐富想像 反映升仙思想(洛陽珍寶檔案)
    文物名稱:彩繪陶百花燈  文物年代:東漢  出土時間:1972年  出土地點:洛陽澗西區七裡河東漢墓    收藏於洛陽博物館的漢代彩繪陶百花燈其造型優美,既反映了漢代高超的制陶工藝,重現了當時貴族生活場景,又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長生不老、升仙等道教思想的盛行。  一幅歌舞昇平圖景  近日,我們在洛陽博物館看到了這件彩繪陶百花燈。其通高92釐米,分為燈盞、燈欄、燈座三部分。頂部是彩繪朱雀形燈盞。
  • 國家寶藏走進洛陽博物館(10)戰國錯金銀銅鼎
    戰國錯金銀銅鼎高16.5釐米,腹徑13.2釐米洛陽市西工區小屯村窖藏洛陽博物館藏戰國錯金銀銅鼎西周滅亡後,周王室將都城從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遷至洛陽,建成東周王城。2000多年過去了,這件銅鼎從另一側面展現了東周王城曾經的輝煌。
  • 甘肅省博物館三件鎮館之寶將亮相《國家寶藏》
    省博三件鎮館之寶將亮相《國家寶藏》為銅奔馬、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驛使圖畫像磚將於明年1月27日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每日甘肅網12月4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盧偉山)《國家寶藏》第二季將於12月9日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在倒計時一周之際,節目組向外界公布了本季九大博物館的27件文物,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的三件鎮館之寶分別是銅奔馬、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驛使圖畫像磚。
  • 洛陽古典紅木家具博物館:收藏古典家具 傳承紅木文化(走進民辦博物...
    作為我省首家民辦古典紅木家具博物館,洛陽古典紅木家具博物館的200餘件古家具珍品,把即將消失的古典家具製作工藝「記錄」了下來。  省內首家  民辦古典紅木家具博物館  走進洛陽古典紅木家具博物館,一股獨特的香味撲面而來,這是木質沉澱下來的醇香。
  • 《國家寶藏》走進日本東京國際電視節
    《國家寶藏》走進日本東京國際電視節 2019-10-22 20:56東友 攝   中新網東京10月22日電 21日至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節目應邀赴日本東京國際電視節參加中國聯合展臺推介會,並於22日下午舉行了《國家寶藏》節目的主題推介。  此次推介會匯集了一眾中國優秀影視作品代表。
  • 洛陽:強化社會教育功能 把博物館打造成城市「大課堂」
    長期以來,博物館似乎更多是吸引遊客的「旅遊景點」。而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博物館條例》,博物館的功能為教育、研究和欣賞,教育是擺在第一位的。建設「博物館之都」,離不開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活動,通過活動可以吸引更多市民走進博物館,走進城市的「大課堂」。
  • 《國家寶藏》第二季 八大博物館全新接棒
    共同懷揣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作赤誠,《國家寶藏》第二季繼續由央視和故宮兩大文化體強強聯手,全新加入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雲南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等,從第一季的八大博物館(院)手中接過了講述中國故事、讓國寶活起來的接力棒。
  • 《國家寶藏》走進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音樂會》
    2019年10月2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節目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音樂會》。中日兩國重量級藝術家聯袂演出,流傳千年的清音雅樂再度迴響。活動舉辦地設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表慶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收藏日本及整個東亞地區重要文化遺產的綜合性博物館。而表慶館是1908年為慶祝當時的皇太子(後來的大正天皇) 大婚而建造的宮殿,是明治末期西式建築的代表,更是日本首個美術館。《國寶音樂會》也成為首個進入表慶館的中國文化交流活動。
  • 《國家寶藏》背後的博物館經濟學
    2018年元旦,位於故宮文華殿內的清朝各種釉彩大瓶前人滿為患,很多中小學生拉著家長的手,指名要看被戲稱為乾隆皇帝「農家樂審美象徵的瓷母」;同樣,在湖北省博物館,慕名前來看越王勾踐劍的觀眾也絡繹不絕……2017年12月開播的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的火爆,讓「正經到骨子裡」的博物館成為「網紅」,這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博物館中的文物該如何
  • 亮相《國家寶藏》第三季的河南文物都有啥?
    作為3300年華夏文明的載體,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也將亮相《國家寶藏》第三季,按照慣例,哪三件文物會亮相節目?12月7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官方渠道獲悉,陶三通、亞長牛尊和YH127甲骨窖穴將成為本季《國家寶藏》的「河南嘉賓」。
  • 從《國家寶藏》到文創周邊,博物館文化 IP 的價值正在放大
    2018 年流量型網綜不少,《國家寶藏》第二季算是比較特別的一個。 如果說文物是濃縮的歷史,《國家寶藏》第二季就是歷史的濃縮膠囊。 而在節目背後,還有專業團隊介入進行了博物館 IP 的衍生開發,讓文物從「陳列展示」走進了「日常生活」。
  • 《國家寶藏》海報:猜猜9大博物館帶來的27件文物是哪些?
    原標題:《國家寶藏》海報中找答案 猜猜9大博物館帶來的27件文物是哪些?    《國家寶藏》宣傳片  星期二在「CCTV國家寶藏」的微博上,為大夥解開了謎團。歷經兩年修改、多方打磨,央視聯手這9大博物館,打造一款集「紀錄」與「綜藝」基因於一身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將於11月開始講述國寶「前世今生」的歷史文化故事。並公布了一條2分鐘帶有大片氣質的宣傳視頻,調皮說「無意炫技,就是打個樣」。
  • 國家寶藏第三季來了 沒有兩把刷子怎敢當守護人
    2017年,國家寶藏首次亮相。本以為是一個普通的文化科普節目,沒想到吾小朵看了一期後就沉迷其中,瘋狂打call,真香無疑。國家寶藏目前已經推出了兩季,每一季聯合九大博物館,每個博物館甄選三件國寶,每件國寶都有一位明星國寶守護人,他們通過情景劇表情為觀眾講述國寶前世的故事,除此之外,每位守護人會請出一位與國寶相關的專家或團隊講述國寶今生的故事。
  •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打卡一日遊
    看過《國家寶藏》,慕名而來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在人民廣場附近,離南京路步行街也很近。樓主是元月份去的,因為前一天小夥伴在迪士尼玩的太累了,所以這一天就只有樓主一人去了上博。青銅器具館從朋友家拖著行李箱,倒了幾趟地鐵終於到了博物館。從外面看上去博物館有些老舊,歷經歲月的打磨。一樓就是青銅器館,上過國家寶藏的「大克鼎」,就在此處。還有一些其他的青銅器具,比如銅鏡、方罍、龍紋壺、刀槍劍戟等。
  • 《國家寶藏》走進東京國立博物館,中日兩國清音雅樂再度迴響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節目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音樂會》。中日兩國重量級藝術家聯袂演出,流傳千年的清音雅樂再度迴響。今年適逢《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籤署四十周年,《國寶音樂會》以文藝的形式負載中華文化和中日之間的交流歷程,實現別開生面的碰撞和傳播。
  • 湖南省博物館有11件頂級國寶,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1件|圖集
    有人說,你數錯了,央視《國家寶藏》節目明明介紹了3件:(動物紋卣同樣是越人土著的傑作)除了皿方罍,《國家寶藏》介紹的三件湖南國寶裡,還有哪一件不屬於頂級文物?(這件保存略差,題詩基本相同,唯有「我生君以老」一句改成「我生君與老」,湖南省博物館藏)估計不少人打心底裡瞧不起長沙窯,覺得這種五文錢一個的民窯瓷器,怎麼有資格上《國家寶藏》?
  • 河北博物院三件國寶將亮相央視《國家寶藏》
    原標題:破解三大癥結,讓館藏文物走進百姓生活 12月23日,河北博物院三件國寶將亮相央視《國家寶藏》第二季,引發人們對如何用好館藏文物展現燕趙歷史文化魅力話題的關注—— 破解三大癥結,讓館藏文物走進百姓生活
  • 洛陽不止有牡丹和石窟,這些博物館也極具特色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館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原名洛陽古墓博物館,由一組仿漢代建築群和一組仿北魏建築群組成,堪稱公園式博物館,自古有「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之說的洛陽北邙山及周邊地區,歷代古墓葬 星羅棋布,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專題性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其面積之大、風格之別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類型及數量之多均屬世界首位,是中國一大絕觀
  • 蔚州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漢彩繪侍女烤肉串圖陶灶
    現存於我們河北蔚縣博物館的「侍女烤肉圖陶灶」,則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早在東漢時期,烤肉串在中國北方貴族之間已經流行。下面我們一睹「侍女烤肉圖陶灶」的芳容。漢彩繪侍女烤肉串圖陶灶陶器 漢代 尺 寸:口:39CM 底:34CM 高:20CM來 源:1996年常寧鄉範家堡漢墓出土說 明:泥質灰陶,陶灶呈長方形,檯面上有三口小陶鍋,灶臺右、後面起屋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