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陝西唐墓出土「半人高」彩陶駱駝 或為官方製造
圖為出土的陶器。 記者 張遠 攝
陶駱駝。 記者 張遠 攝
陶馬。 記者 張遠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4日電(記者 田進 冽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呆運4日透露,該省華陰市境內發現一座唐代夫妻合葬墓,墓主宋素在唐高宗時期曾任敦煌縣令,墓葬出土了胡人俑、陶駱駝、陶馬等隨葬品70餘件,其中2件彩陶駱駝將近半人高。專家認為,該墓的發現為研究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歷史提供了資料。
據介紹,墓葬位於華陰市夫水鎮連村,為斜坡道單室磚券的夫婦合葬墓。坐北向南,整體長約16.5米,深4.5米,主要由墓道、甬道、封門、墓室四部分組成。墓室保存基本完整,出土了陶器、銅器、鐵器、石器等隨葬品。
墓中發現墓誌一合,青石材質。蓋為方形盝頂,四周立沿為素麵拋光。志文楷書,共29行,滿行29字,共801字。行文過程中,凡見皇唐、敕令等尊號前闢諱空三格。
「據墓誌記載,墓葬是墓主人宋素與其夫人王氏同穴合葬墓,宋素在唐高宗顯慶年間曾任沙州敦煌縣令,相當於現在的敦煌市長。」劉呆運說,該墓的發現,為研究唐代敦煌歷史及絲路交流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在出土隨葬品中,鎮墓獸、天王、文官、武官、駱駝和馬等陶俑,以及騎馬俑、仕女俑製作精緻,其中兩件彩陶駱駝高逾60釐米。
「這座墓出土的胡人俑相對較多,一些陶俑造型在當地的唐墓中也很少見,它們的特點和陝西關中地區不同,更多繼承了洛陽一帶隋唐墓的風格。」劉呆運介紹,這種現象和墓主宋素的履歷有關,墓誌顯示宋素死在東都洛陽任職期間。
劉呆運認為,墓誌裡有「賜物一百段加階一級」的記載,根據出土器物的精美程度推測,這些陶器可能出產自當時的官方製造。
敦煌是絲綢之路重鎮,在唐代更是東西文化和物質交流的必經之地,胡人俑、彩繪駱駝等隨葬品,表明了絲路文化的深遠影響。這座墓葬的墓主人在敦煌做過縣令,後又在唐東都宮廷任職,為專家深入了解當時中央與地方官員的升遷制度等提供了實物資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