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唐墓出土「半人高」彩陶駱駝 或為官方製造

2020-12-11 人民網

原標題:陝西唐墓出土「半人高」彩陶駱駝 或為官方製造

  圖為出土的陶器。 記者 張遠 攝

  陶駱駝。 記者 張遠 攝

  陶馬。 記者 張遠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4日電(記者 田進 冽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呆運4日透露,該省華陰市境內發現一座唐代夫妻合葬墓,墓主宋素在唐高宗時期曾任敦煌縣令,墓葬出土了胡人俑、陶駱駝、陶馬等隨葬品70餘件,其中2件彩陶駱駝將近半人高。專家認為,該墓的發現為研究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歷史提供了資料。

  據介紹,墓葬位於華陰市夫水鎮連村,為斜坡道單室磚券的夫婦合葬墓。坐北向南,整體長約16.5米,深4.5米,主要由墓道、甬道、封門、墓室四部分組成。墓室保存基本完整,出土了陶器、銅器、鐵器、石器等隨葬品。

  墓中發現墓誌一合,青石材質。蓋為方形盝頂,四周立沿為素麵拋光。志文楷書,共29行,滿行29字,共801字。行文過程中,凡見皇唐、敕令等尊號前闢諱空三格。

  「據墓誌記載,墓葬是墓主人宋素與其夫人王氏同穴合葬墓,宋素在唐高宗顯慶年間曾任沙州敦煌縣令,相當於現在的敦煌市長。」劉呆運說,該墓的發現,為研究唐代敦煌歷史及絲路交流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在出土隨葬品中,鎮墓獸、天王、文官、武官、駱駝和馬等陶俑,以及騎馬俑、仕女俑製作精緻,其中兩件彩陶駱駝高逾60釐米。

  「這座墓出土的胡人俑相對較多,一些陶俑造型在當地的唐墓中也很少見,它們的特點和陝西關中地區不同,更多繼承了洛陽一帶隋唐墓的風格。」劉呆運介紹,這種現象和墓主宋素的履歷有關,墓誌顯示宋素死在東都洛陽任職期間。

  劉呆運認為,墓誌裡有「賜物一百段加階一級」的記載,根據出土器物的精美程度推測,這些陶器可能出產自當時的官方製造。

  敦煌是絲綢之路重鎮,在唐代更是東西文化和物質交流的必經之地,胡人俑、彩繪駱駝等隨葬品,表明了絲路文化的深遠影響。這座墓葬的墓主人在敦煌做過縣令,後又在唐東都宮廷任職,為專家深入了解當時中央與地方官員的升遷制度等提供了實物資料。(完)

相關焦點

  • 陝西:唐墓壁畫修復再現唐代生活場景
    原標題:陝西:唐墓壁畫修復再現唐代生活場景   考古工作者在李道堅墓為壁畫貼紙(2018年4月23日攝)。新修複壁畫中的唐代文官及仕女形象,為研究唐代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李道堅墓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西南,在唐高祖獻陵陪葬區範圍內,由於該墓被盜嚴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於2017年對該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在墓葬田野考古發掘工作結束後,開始對墓葬壁畫進行保護與修復。
  • 秦始皇陵發現單體金駱駝,那時中原沒有駱駝,是新疆人「送」來的
    因為漢族形成於漢代,所以,在今天的很多人的概念裡,漢人是在漢代時才到達了新疆。這個沒有錯,但是,在漢人之前,漢人先祖就到達了新疆,不過那時的漢人叫華夏族,因為他們的存在,新疆自古以來就成了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的一部分。漢人或漢族這一名稱的出現,不應該成為今天的人們認知歷史的障礙,更不應該讓一些圖謀不軌之人以此為藉口,製造陰謀論。
  • 陝西歷史博物館那些精美絕倫的鎮館之寶
    闕樓儀仗圖,唐(618年—907年)文物,1971年出土於陝西省乾縣懿德太子墓,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闕樓儀仗圖共兩幅,內容相同,分別繪於唐懿德太子墓墓道東壁和西壁。
  • 陝西發現西魏貴族陸醜墓 出土東羅馬金幣波斯銀幣
    陝西發現西魏貴族陸醜墓 出土東羅馬金幣波斯銀幣 2017-07-06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中新網西安7月6日電 (記者 田進)陝西省考古研究院6日透露,考古人員在陝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境內發現一座西魏貴族墓葬,出土了東羅馬金幣和波斯銀幣等物,證明絲綢之路貿易往來悠久歷史,是研究「一帶一路」發展歷程的重要資料。  這座墓葬由斜坡墓道、2個天井、2個過洞、甬道和墓室組成。
  • 從昭陵陪葬墓出土的陶俑、壁畫看展示個性的初唐婦女髮式
    從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壁畫、彩繪釉陶女俑、三彩女俑及紅白陶女俑的髮型中可以概括為髻、鬟、鬢三種髮式。髻和鬟的區別,髻是實心的,鬟是中空做環形,大多為青年女子所梳者,其中以雙鬟為多。此法式或梳於額之左右,或垂於耳之兩旁,亦有梳於頭頂兩側者,顯得活潑俏皮,為唐代少女常梳之髮型。如陪葬昭陵的鄭仁泰(唐龍朔三年663年)墓、牛進達(唐永徽二年651年)等墓多有出土,僅舉兩例:《擊鼓女樂俑》,高15.5釐米,1976年牛進達墓出土。
  • 畢業季在西安,到陝西歷史博物館,來一場充電之旅
    門票陝西歷史博物館分基礎陳列館、珍寶館、唐墓壁畫館,參觀基礎陳列館是免費不免票;珍寶館門票是30元/人,可同時參觀基礎陳列館唐墓壁畫館是300元/人,配有講解器,可同時參觀基礎陳列館、珍寶館最值得打卡的展覽陝博展覽挺多,個人最推薦下面三個。
  • 唐墓出土特殊「玻璃杯」,曾被認為是仿製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1990年浙江杭州出土的一件「玻璃杯」令專家們大吃一驚,甚至懷疑是有人故意把玻璃杯放進去的。由於這個玻璃杯的製作工藝跟現在的它很相似,而且它曾經被認為是一件仿製品。而且除了水晶杯,我們國家還出土了很多「奇怪」的文物,比如在唐朝公主墓裡,竟然出土了一個「異形」頭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在2001年,陝西西安郊外出土了大量唐代墓葬,其中有一墓的主人,即開元年間唐朝公主李安。而且,這個公主墓裡還出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文物——一個「異形」頭骨。這個頭蓋骨下部分是整齊的牙齒,只有上顎沒有下顎。
  • 西安陝西歷史博物館參觀攻略
    第二種:可直接到達陝西歷史博物館景區門口排隊通過身份證領取門票 門票陝西歷史博物館分基礎陳列館、珍寶館、唐墓壁畫館,參觀基礎陳列館是免費不免票; 珍寶館門票是30元/人,可同時參觀基礎陳列館 唐墓壁畫館是300元/人,配有講解器,可同時參觀基礎陳列館、珍寶館
  • 聯通漢藏民族的「黃金橋」——唐蕃古道陝西、甘肅、青海段遺珍
    唐 騎馬射獵形金飾片本文以近年展覽及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為材料,甄選唐蕃古道陝西、甘肅、青海沿線有代表性的文物,對其加以介紹和品評,以饗讀者。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鄉三十一號唐墓出土,現藏西安博物院。該駱駝俑周身施淡黃、褐、綠色的釉色,駝首高高揚起,四肢曲跪臥地。背上墊一橢圓形氈,載物臥駝的雙峰間搭有鞍韉,上面有彩色的馱囊、白色的象牙、藍色的絲綢,兩側還帶著馬蹬壺、白色的花口盤、鳳首壺等物,是典型的精品唐三彩用釉。
  • 陝西歷史博物館|給我一天,還你萬年
    陝西的黃土埋皇帝,所以陝西出土的文物也是博大精深,據統計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共有37萬餘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中國歷史上強盛的周、秦、漢、唐等王朝曾在十三朝古都西安附近建都,所以這裡也留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
  • 陝西發現17歲少女墓,6尊陶俑暴露了長相,網友:像極了日本人
    不過隨著一些墓葬的出土,古人的生活也能了解一二,1948年,陝西西安賈裡村發現了一座古墓,經過鑑定是一座唐墓,不過當時的環境不利於考古,出土的文物都運往了長安縣,直到1993年才重新引起重視。根據研究表明,墓主人是一位17歲的女子,在她墓志銘中將有九個字「唐故裴氏小娘子志銘」全文共有212字,詳細介紹了這個女子的生平往事,17歲女子,姓裴,小名叫太,祖籍河東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
  • 陝西歷史博物館景點概況和歷史背景介紹
    2016年,陝西歷史博物館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評選入「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博物館特色: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裡程。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莊重,融合了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館區佔地 65000平方米,收藏著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38萬餘件文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館中藏品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 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原型
    彩繪人形木牌、鑲綠松石的黃金飾品、金胡瓶、馬具金飾件、圖案豐富的絲織物……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了大量精美遺物,部分遺物工藝與裝飾圖案帶有濃鬱的西亞薩珊波斯和中亞粟特等民族風格。2018血渭一號墓為木石結構多室墓,由地上墓園和地下墓室兩部分組成,墓室結構和文獻記載的「五神殿」相合。
  • 圖像的藝術:漢代大象與駱駝畫像研究
    乘騎與馴象者有滇、越之人是沒有問題的。但從目前所見的材料來看,乘騎與馴象者更多的為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山東臨沂白莊出土的一方畫像石右側刻畫有大象和駱駝各一頭,駱駝上有一人乘騎,其人深目高鼻、頭戴尖頂帽,為漢畫像中常見的西域胡人形象。而大象之後有一人手持長鉤,應為馴象人,其人雖未戴尖頂帽,但深目高鼻的形象十分突出,無疑也為西域胡人(圖四)。
  • 遊陝西歷史博物館,看國寶級文物!這些國寶,在課本上可以見到!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國寶級文物,1981年出土於陝西興平茂陵一座陪葬墓。此件燻爐為青銅質地,通體鎏金鎏銀。燻爐的底座上透雕著兩條蟠龍,兩條龍昂首張口咬住竹柄。竹節形的柄分為五節,節上還刻著竹葉,柄的上端有三條蟠龍將燻爐託起。鎏金銀竹節燻爐,西漢。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國寶級文物,1981年出土於陝西興平茂陵一座陪葬墓。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收藏大戶的「主事」館(院)長,曾在不同場合上說過,他們那裡沒有所謂的「鎮館之寶」,因為精品太多,難以抉擇。陝西歷史博物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 打卡陝西歷史博物館和大明宮遺址
    上午註冊了會議以後,就急匆匆去了陝西歷史博物館。作為我心目中中國最好的博物館之一(其他的有北京故宮、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洛陽博物館),藏品之豐富精美自不必說。博物館免費不免票,每天上午限量2500張,下午1500張,如果買了珍寶館(何家村出土文物展)門票(30元)或者壁畫館門票(300元,救命啊,搶錢啦),可以免排隊。
  • 神農耕而作陶:600件彩陶解釋新石器時代情趣
    進去一看,果然不失所望,裡面有兩個大展室陳列著彩陶。別的地方的彩陶不足為奇,臨夏州境內彩陶一定要刮目相看。臨夏有三寶,彩陶排第一。臨夏境內出土的一系列彩陶奠定了它是「早期人類繁衍生息形成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地位。而臨夏不僅有了彩陶之鄉美譽,也證明了臨夏是人類發祥地之一。彩陶出現,把臨夏的歷史提到了5000年前。
  • 彩陶地母——馬廠型彩陶
    有蛙形圖案的彩陶罐安特生在甘肅和青海,用兩年的時間一共發現了50多處文化遺址,他提出了仰韶、馬家窯、半山、馬廠、齊家文化等分期,為中國古代的陶器提供了多種形式。和半山型一樣,馬廠型彩陶的出土地也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出土於青海省樂都縣的馬廠沿,另一說是出土於青海省民和縣的馬廠塬,現在這兩處都是馬家窯文化的遺址地,大約與半山型同期。馬廠、半山和馬家窯的彩陶同屬於馬家窯文化,是不同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