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25日訊寶寶不夠聰明,寶寶不夠乖巧,寶寶學東西太慢了……類似的抱怨經常會在許多家長口中出現,雖然他們的寶寶都很健康。
但是,如果和浙大附屬兒童醫院遺傳代謝科的主任楊茹萊聊過天,就會發現有個健康的寶寶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昨天,楊主任介紹了過去13年我省新生兒遺傳代謝類疾病篩查情況,13年來累計篩查512萬名新生兒,確診遺傳代謝類疾病患兒3000餘人,及時採取了有效幹預和治療,最大限度降低了人口殘疾率。
目前,我省已經能夠通過足底三滴血篩查出27種代謝類疾病,位於全國前列。
未及時篩查,姐姐大腦受損
在篩查出的3000餘名患兒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兒,第二位是苯丙酮尿症。對於這兩類疾病,楊主任覺得需要特別提醒一下家長注意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的寶寶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之稱,因為一旦患了這種疾病,不能吃肉、魚、米、面,只能吃蔬菜和瓜果。由於患兒缺乏代謝苯丙氨酸的酶,無法代謝肉類等食物中攝取的這些元素,一旦食用,就會對大腦造成損害,如果不早期幹預,則會往痴呆兒方向發展。
有對姐妹來自我省偏遠山區,姐姐今年7歲,妹妹3歲。姐姐生下後,父母沒有及時篩查,慢慢長大後才發現孩子反應遲鈍,帶到浙大兒童醫院一檢查,確診為苯丙酮尿症。因為從小就在和正常人一樣飲食,已經對大腦發育造成了損害。
有了姐姐的教訓,生下妹妹後,馬上進行新生兒篩查。不幸的是,妹妹也是苯丙酮尿症的患者;萬幸的是,在楊主任的幹預下,嚴格控制妹妹飲食,現在和正常孩子沒有任何區別。
「1999年,我們篩查出第一個苯丙酮尿症的孩子,長期以來都遵循嚴格的飲食控制,現在已經上初中了,和同班同學玩得很好。」楊主任說,許多家長抱有僥倖心理,覺得自己家族中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人,肯定不會患這種病,忽略了篩查。
家長擅自停藥,三年後孩子病情不可逆
今年是我國推行新生兒篩查30周年,在不久前召開的紀念大會上,公布我國去年出生缺陷率是百萬分之153,我省去年的出生缺陷率是百萬分之128。
「出生缺陷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從原因上來說,除了環境變化的因素,篩查手段越來越先進,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楊主任說。
我省推出的27種遺傳代謝類疾病,目前都有相應治療辦法。另外,杭州市已經實現了全免費篩查,其他地市自費的費用也不是很高。
遺憾的是,現在一些家長對於篩查結果,還存在不信任的態度。
在楊主任率領的研究團隊中,他們日常工作中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不斷給那些篩查出有問題的患兒家長打電話,勸說他們接受持續規範性的治療。
「浙西有一名患兒,篩查出來是甲低,甲低的治療需要終生服藥,藥費並不貴,每月幾十元。但是家長覺得沒必要就擅自停藥,無論我們怎麼勸說就是不接受。結果三年後,懊悔的家長帶著孩子來治療了,但遺憾的是孩子的病情已經不可逆,為時已晚啊。」楊主任說。
和甲低比起來,苯丙酮尿症的治療簡單但是很嚴苛,需要終生控制飲食,和肉、魚、米和面等食物終身絕緣,幼兒時期吃特殊奶粉。這些飲食上的特殊化,一年大約需要一萬餘元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