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網上爆出一段幼兒園老師與孩子互動的視頻:
老師:佳佳老師男朋友是誰?
孩子:王俊凱。
老師:誰最帥啊誰最帥?
孩子:王俊凱啊王俊凱。
老師:誰最美啊誰最美?
孩子:你最美啊你最美?
老師:誰有錢啊誰有錢?
孩子:我有錢啊我有錢。
老師:給誰花啊給誰花?
孩子:給你花啊給你花。
看完這段視頻,我差點忍不住一口老血噴到屏幕上,不禁疑問,這個老師腦子是有問題嗎?
網上大部分都評論,這個佳佳老師在應援偶像,給偶像王俊凱打call。我看完了整段視頻發現還真不是,跟王俊凱關係不大,和這個老師的「三觀」有關係。
特別是後面那段,「誰最美」,「給誰花錢」,我聽了都替她臉紅,這是赤裸裸的自戀啊。
在成人世界裡,無法達到的滿足,到一群天真的孩子那裡去尋求安慰,這行為我覺得非常可恥。
如果這是我家孩子的幼兒園老師,我恐怕真的會有非常擔憂。為什麼呢?
不諳世事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早期給他塗上什麼樣的底色,可能就給他定了什麼基調。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不是直接的,是潛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大部分時間是與老師和小朋友在一起,幼兒園老師的行為習慣、思想感情是非常容易影響到孩子的。
大部分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把自己的老師看得「無比神聖」,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這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判斷力和理解力,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和好壞之分,老師是他們依賴和模仿的對象,他們特別容易有樣學樣。所以,當這個佳佳老師教小朋友說這些話,他們可能就記住了。
他們可能現在對追星、美醜、金錢還非常懵懂,但是如果一直讓孩子處於這樣的價值觀引導之下,很可能慢慢地帶偏孩子。這些話慢慢地可能就成為他們思想認識的一部分,去影響他們未來的行為。
如果仔細看幾遍視頻,家長們可能會產生一種心酸感。因為孩子們太像這個老師的木偶了,他們就像沒有靈魂的工具一樣,仿佛被這個老師精神控制了。
有網友留言:這只是老師與孩子的一次互動而已。
我認為,沒有互動那麼簡單。這自然的一問一答之中,一定是經過了很多遍的練習,想像一下這個場景,這個老師跟孩子們說,「當我問誰美的時候,你們要說我最美。當我問你們有錢給誰花時,你們要說給我花。我們來練習一下,我看誰說錯了!」
想到這,我就脊背發涼。孩子又沒吃你家飯,有錢憑什麼給你花。
這是在搞個人崇拜嗎?這是在給幼小無知的孩子洗腦嗎?這是把孩子都當成可以隨意擺弄的小傻瓜了嗎?
幼兒園是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和培養的場所,目的是讓孩子健康成長,又豈能成為這些無德老師恣意妄為的「小山頭」?豈能成為這些無良老師自我滿足的娛樂場?這個老師沒有對自身職業的正確認知,更沒有對職業的敬畏感。即便這個老師能夠從生活上照顧好孩子,但是三觀不正,也沒辦法教育好孩子。
無疑,這個老師已經觸及職業底線。
無獨有偶。就在這幾天,剛剛爆出福建廈門一個中學老師在網課上宣傳娛樂明星肖戰被停職。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有的家長覺得老師很冤枉,因為這是一個平時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學生們覺得不至於這樣處罰老師。
對於中學生來說,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個人認知和獨立判斷能力,相比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在思想上要成熟很多。現在追星低齡化,不少中學生其實已經擁有自己的偶像。
但是,把娛樂明星引入課堂,我還是認為不可取。老師的行為也不妥當。
老師行為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在課堂上宣傳明星,無異於帶頭追星,會讓孩子認為追星有理,他們會想,老師都追星,我追星沒錯,這容易誤導孩子。老師應該讓孩子把更多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而不是天天盯著明星,為明星打call。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說:通過看電視或者其他娛樂活動學習,並不能培養好的學習態度。
即使老師的初衷是,通過娛樂明星去引導教育學生,讓學生更陽光、更健康,恐怕這也不是上策。
中國有那麼多科學家,有那麼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這些不更應該成為學生的偶像嗎?
如果教師的視野和格局變得狹隘和膚淺,目光所及之處儘是炫目和明星,也很難教出真正有思想、有格局、有見識的學生。
老師可以喜歡明星,但不要把個人化的喜好和偏愛帶到課堂,把個人化的喜惡灌輸給學生,這是對課堂的不尊重,是一種越界,也是對教師職業的不尊重。
總之,無論是幼兒園還是中小學,娛樂明星不應該進課堂,也不該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