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農業大學操場上,一群大學生練習起了舞龍,引起同學們的關注。「好特別的體育課!」「我也想學舞龍!」操場上見此狀況的同學紛紛表示羨慕。原來,這是該校體育課教學內容之一,已連續7年將傳統民俗舞龍融入體育教學中,而且成為《民俗體育》課程核心教學內容。
圖為學生正在學習動態「遊龍」。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陳怡 攝
據悉,「舞龍」作為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之一,是學校社會體育專業推選課——《民俗體育》中的核心教學內容。該課程自7年前開課至今,一直保持著較高的選課率。除舞龍外,該課程還教授射箭、水上漂等西南地區傳統體育項目。授課教師餘明榮告訴記者:「開設此課程的目的是希望同學們能深入了解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和其他學校相比,我們的特色在於教學內容不局限於武術這一類。」
這門民俗體育課從大三上學期開始上課,前10周圍繞射箭展開教學,11到16周以舞龍舞獅為教學核心,而當前正處於舞龍舞獅的教學階段。教師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把握課堂節奏,降低初學者的學習難度。
如第一堂課時,教師並不會教動作,而是著重講解舞龍的基本理論知識。「從龍頭到龍尾,加上龍珠一共是10個人……老師會花一節課先給我們講清楚這個『龍』是怎樣構成的,舞龍規則又是什麼。」社會體育專業二班學生楊金月向記者分享。
據了解,該班學生會被分成幾個小組輪流參與舞龍,以確保每個人都有動手實踐的機會。「上這門課時,同學們積極性很高!」教師餘明榮評價說,「足球籃球平時都能玩,而傳統體育比較少見,大家可能會更感興趣。」
圖為老師正在指導學生舞龍。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陳怡 攝
民俗體育課上,同學們熱情高漲,課堂氛圍輕鬆愉悅。一位同學在前拿著「寶珠」領舞,另有幾名同學支撐著龍身,不停地配合舞動著。偶爾出現動作不協調,龍身絞在一起或「龍把」倒地時,餘明榮就會再次上前,接過龍具耐心地講解,並加以演示,直到學生大呼「懂了懂了」,她又立刻鼓勵學生重新嘗試,「再來!」
事實上,學習舞龍並非易事,體育委員楊世豪直言:「它對團隊的配合、個人的力量以及速度的要求都比較高。」在不斷練習舞龍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豐富了相關知識儲備,還認識到了團隊協作的必要性。
對於選修《民俗體育》的學生來說,傳統體育項目有其獨特的魅力。「現代體育注重競技,相比之下更強調技巧性的東西,傳統體育卻以動態的方式展現了中華民族精神。」體育委員楊世豪告訴記者。他十分贊成將傳統民俗引入課堂,融入現代體育教育的方式,認為這是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同學們也紛紛表示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將傳統體育發揚光大。
圖為同學們正在學習舞龍。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陳怡 攝
「這門課不僅有趣,而且非常實用」,陳宗科總結說,「我們的專業是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是面向社會的,這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個人綜合能力。之前的射箭課程需要專注力,而舞龍強調團隊協作,這些都鍛鍊了我們。」
很多同學都表示,在學習傳統體育項目的過程中,不僅更深入地領略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得到了全面發展。
「以前從來沒接觸過傳統運動,沒想到學校會開這樣的一門課,這為我們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而且非常有趣!」來自體育學院的大三學生陳宗科笑著說。
談到對民俗體育課的未來發展期待時,學生們希望能增加划龍舟、摔跤等傳統項目,體驗更多不同的民俗文化魅力。
來源:青小小(ID:zqwqxx)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陳怡 易子楊 王詩怡
留言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