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師中班戶外遊戲教案《舞龍》

2020-09-09 屈老師教案課件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已經能夠自主的參加一些基本的體育活動,對戶外活動的認識和需求也變的多樣化,舞龍這個遊戲很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遊戲中能夠手腳並用,達到全身的協調運動。它不近增強了幼兒的體質,更進一步強化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動作的協作能力。

  活動目標:

  1、培養了幼兒的配合意識,獲得了對民間遊戲的感知和樂趣。

  2、增強了幼兒身體素質和規則意識,強化了幼兒身體協調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紙龍若干,彩帶若干

2、錄音機,音樂磁帶《金蛇狂舞》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操場,帶領幼兒慢跑一圈,指導做簡單的熱身動作。

  導入遊戲老師今天和大家一起來做個民間遊戲,好不好?(幼兒回答,好)教師展示手中的紙龍和彩條,今天我們就用它來做遊戲,幼兒感到很新奇,也很期待,那麼下面就要好好的看老師怎麼去做,等會老師要看你們自己的表演奧。

  教師首先說明遊戲的規則和過程,並自己親身去演示舞紙龍和舞彩帶跑的過程,幼兒認真好奇的觀看。

  一、舞龍跑

1、規則要求老師強調舞龍跑這個遊戲必須需要你們團體的配合,所以你們活動時要時刻注意其他小朋友的動作,!.來源:屈老.師教案網!只有彼此的配合好才能一起完成舞龍的過程。

  2、遊戲分組將全班幼兒分成四個小組,站成四排,每組的每一個幼兒發一個紙龍,隨著歡快的音樂進行曲線走跑交替,排頭一定要控制好速度和曲線的幅度。

  3、開始遊戲幼兒準備好以後,哨聲一響,遊戲就開始。在音樂的配合下,幼兒緊張而忙碌起來,幼兒動作很規範,配合不錯。

  二、舞動彩帶幼兒自選兩根彩帶,隨著歡快的音樂四散在場地上揮舞彩帶,如畫圈、抖動、甩動、雙臂高舉自傳等。

  4、活動結束,表揚鼓勵,教師做及時總結活動反思:

  舞龍跑和舞動彩帶這兩個遊戲對幼兒來說,很新鮮,幼兒都能參與到遊戲中去,在配合中增長了知識,鍛鍊了身體,養成了守規則好習慣,更進一步增強了集體意識和參與意識。

相關焦點

  • 中班綜合教案:舞龍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綜合教案:舞龍   活動一:   語言活動:故事《耍龍》   知識背景:   1、
  • 屈老師中班遊戲教案《貼人》
    設計意圖  貼人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一個民間遊戲,他可以鍛鍊幼兒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合作意識,但是現在會玩這種遊戲的幼兒已經不多了(甚至沒有),為了把民間遊戲傳承下去,我特意設計了這個遊戲。活動目標  1、幼兒練習在一定範圍內追逐跑,鍛鍊幼兒的快速反應能力,培養幼兒的集體合作意識。
  • 屈老師中班體育遊戲教案《好玩的呼啦圈》
    2.體驗遊戲的快樂。活動準備:  1.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呼啦圈。  2.場地中畫兩條寬50釐米的跑道。  3.音樂、障礙物。活動重難點:  在幼兒進行滾圈遊戲時<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你們來試一試,玩一玩,看看都有哪些玩法,你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2.幼兒進行嘗試。教師巡迴觀察,並請個別幼兒展示。  3.幼兒再次嘗試。  三、玩遊戲"汽車司機",學習在一定距離內滾圈走的動作,並能繞過障礙物。  1.師:小朋友,看老師在幹嗎呢?
  • 屈老師中班健康教案《模仿秀》
    我特意將其遷移到中班。活動目標  1、認知:認識企鵝、袋鼠和烏龜。  2、情意:樂於參加體育活動。  3、技能:通過模仿上述動物不同的走路方式,達到幼兒走、跳、爬的練習。重點難點  模仿上述動物不同的走路方式,練習幼兒走、跳、爬。
  • 幼兒園中班教案:《戶外遊戲活動》
    幼兒園中班教案:《戶外遊戲活動》 http://www.hteacher.net2014-01-13 09:50教師網[您的教師考試網]
  • 屈老師中班音樂教案《摘果子》
    (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可以怎麼去?最後可以怎麼送?  3.師幼聽音樂練習展示成果,擦汗;跑去送果子的動作。  (四)幼兒學習表演摘果子。  播放音樂:聽音樂,完整做律動。  第一遍音樂完了後:這邊的果子摘完了,那邊還有很多果子,我們再到那邊去摘一摘吧。  第二次音樂教師可帶領幼兒往相反方向去摘果子。
  • 屈老師中班健康教案《節約用水》
    設計背景  中班孩子小很好玩對有的事物很感興趣分辨事物的能力差每天都要喝水,生活中離不開水知道水的重要性,要節約用水講究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了解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活動目標  1、能隨手關緊水龍頭,懂得節約用水。  2、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 屈老師中班科學教案《認識大樹》
    (.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先聞一聞有什麼氣味,再摸一摸是什麼感覺。  3、打開盒子看看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這些是什麼,在哪裡見過?  4、小結:這些東西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就是大樹。你和大樹做過哪些遊戲?  ——大樹一年四季都一樣嗎?不同的季節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活動延伸: 到戶外看看大樹,找找大樹的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
  • 屈老師中班主題教案《有趣的刻畫》
    1.老師帶來了幾幅畫,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  師:「這些畫和我們平時的畫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呢?」「他們為什麼要把這些畫刻在石頭呢?」  2.幼兒討論:  3. 教師小結:很久很久以前沒有紙和筆,可是人們又很想把看到的、喜歡的東西畫下來,怎麼辦呢?
  • 屈老師中班音樂教案《大饅頭》
    2.教師帶領幼兒玩猜答案的遊戲,進一步記憶歌詞。教師將答案句的歌詞圖片全部抽走,然後隨音樂的節奏和歌詞的順序提問,幼兒按照歌詞回答。  教師:現在,我把有的圖拿走了,我提問,你們來回答,看誰回答有快有對?
  • 屈老師中班語言教案《春雨的吉他》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到戶外去尋找春天的聲音並記錄下來。  2.《春雨的吉他》語言CD(盒帶)、《大自然的聲音》音樂CD(盒帶)。  3.《春雨的吉他》教學掛圖。  (1)出示幼兒到戶外尋找、記錄的春天的聲音,引發幼兒的回憶。提問:前幾天,我們去戶外找到了哪些春天的聲音呢?  (2)播放音樂《大自然的聲音》,請幼兒欣賞,提問: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哪些聲音是屬於春天的聲音?  2.教師完整朗誦兒歌,引導幼兒整體感知。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
  • 屈老師中班音樂教案《昆蟲音樂會》
    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圖片,創設遊戲情景  森林裡面要舉辦一場隆重的昆蟲音樂會,(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有很多昆蟲都要來參加,你覺得會有哪些昆蟲會來呢?  2.教師出示三種旋律及節奏型,以螳螂、蟋蟀、及蝗蟲三種昆蟲依次出場為線索,引導幼兒分別認識三種不同的節奏型,並能夠用身體進行表現:  (1)教師哼唱旋律,引導幼兒根據圖譜用踏腳的方式表現節奏型XXXX︳XXX-︳,並跟隨樂曲旋律表現。
  • 屈老師中班數學教案《聽聲音數糖果》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糖罐和許多糖果,我們一起來玩『聽聲音數糖果』的遊戲。小朋友分成兩組:南南組和西西組,比一比哪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裡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後才能站起來大聲告訴大家。(聽到放進了幾顆糖果,並要及時驗證)  規則: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 屈老師中班社會領域教案《小車迷》
    活動過程:  1.教師以遊戲「我是某某車」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對汽車的興趣。(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請幼兒兩手握拳做開車狀,扮演小司機,並說說自己喜歡的車。如:滴滴滴,我是大卡車,我的汽車開來了。
  • 屈老師中班上學期社會教案《家鄉真美》
    (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哪個地方最好玩?  (2)自由結伴觀察圖片,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並說出都認識圖片中的哪些地方。  (3)觀看視頻片段,有序引導幼兒了解家鄉的風景和文化,並請幼兒提出疑問,有哪些地方是自己不熟悉的,教師進行梳理  3.師幼交流,激發幼兒愛護家鄉的情感。  說說自己家鄉是什麼樣子的?你最喜歡哪個地方?
  • 屈老師中班遊戲教案《打電話》
    設計思路:  電話是我們經常會用到的通訊工具,在平時的遊戲中孩子們都非常願意玩打電話的遊戲,因此我設計了這節課,通過活動教孩子們一些打電話的常識,教育孩子們平時打電話時要有禮貌,不亂打電話。活動目標  1、和幼兒共同探討打電話的常識,教給幼兒打電話時的一些禮貌用語。
  • 中班戶外《跑跑追追》活動教案
    中班戶外《跑跑追追》活動教案  教案提綱 :
  • 屈老師小班遊戲教案《趕小豬》
    2.培養幼兒大膽參與遊戲的情感,體驗遊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自主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3.剛才,寶寶們的玩法還真多,有用身體的某個部位來玩的,[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有藉助輔助材料來玩的,你們都很棒!請寶寶選擇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再玩一次。  4.剛才,寶寶們都玩的很好,今天,唐老師和寶寶們來玩一個遊戲,名字叫《趕小豬》。
  • 屈老師中班遊戲教案《拍趕小鴨》
    活動以老師做律動《數鴨子》開場,老師出示紙球和球拍練習趕鴨子,然後老師給出指令,小朋友們向指定方向趕鴨。活動目標  1、能遵守遊戲規則,手眼協調地「趕鴨」前行。  2、積極參與趕小鴨的活動,體驗趕小鴨的樂趣。
  • 屈老師中班語言教案《誰的本領大》
    2.物質準備:課件、音樂、視頻資料、幼兒在幼兒園遊戲中各種合作的照片等。(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它們是怎樣誇自己的?  聽了剛才的故事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幼兒討論交流摘果子的辦法。  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幼兒討論、猜測)  (3)教師續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