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年紀,卻仍舊難以立足,困惑不已。但世事難料,何必糾結惆悵?誰又能斷定何為福、何為禍呢?人到中年,仍心有不甘,道德經3句話讓你豁然開朗。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老子《道德經》
大意:老子認為世間福與禍都是共同存在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即是這個道理。人到中年,再多的不甘心也可以化為以下3句話:
1、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大意:
有力量的人並非強者,老子認為戰勝別人只代表你是有力量的,但未必是強者,真正的強者是戰勝自己的人。
人弱你強,你的強只是「不弱」而已,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建立在別人身上,那樣的你太被動,跟隨著他人腳步匆匆前行,而失去了自我,只是甘願做一個有力量的人而已。
老子說過「光而不耀」,就是說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光芒,在你閃閃發光的時候別人看得到,但不要炫耀,你自認為的光芒,只會遮擋你的雙眼,阻礙你前行的路。
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認為真正的修道人,並不會逢人便講其道。而是用心悟道,不斷提高。有智慧的人並不善於誇誇其談和高談闊論,他們不會花費精力與人爭論。
修行人,修的是行,而不是說。佛曰:不可說,不可說。往往能說明白得,其結果卻未必是好事。
我們都知道曹操和楊修的故事,鋒芒畢露的楊修,卻觸犯了曹操的大忌,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巧言令色並不是智者,忍辱不辯才是修養。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凡事要留有餘地,方可進退自如,一味地追求完美,反而過猶不及,得不償失。貪得無厭之人,會將好事轉換成壞事,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適可而止。「滿招損,謙受益」即是這個道理。
那些職場上居功自傲、目中無人的成功者,如果驕傲自滿,不知進退,最終便會被社會淘汰。這個世界上從不缺少能者,而缺少能夠堅持不懈,超越自我的人。
人生之路很漫長,但又很短暫,當我們面臨生活中的難題或是事業的瓶頸之時,不妨放鬆心態讀一讀《道德經》,也許會將你所認為的「不好」轉為「好」。懂得調整你的心態,就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歡迎關注「史味兒」,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時尚圈、名流圈、朋友圈、馬桶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