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仍心有不甘,道德經3句話讓你豁然開朗

2021-01-19 史味兒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年紀,卻仍舊難以立足,困惑不已。但世事難料,何必糾結惆悵?誰又能斷定何為福、何為禍呢?人到中年,仍心有不甘,道德經3句話讓你豁然開朗。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老子《道德經》

大意:老子認為世間福與禍都是共同存在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即是這個道理。人到中年,再多的不甘心也可以化為以下3句話:

1、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大意:

有力量的人並非強者,老子認為戰勝別人只代表你是有力量的,但未必是強者,真正的強者是戰勝自己的人。

人弱你強,你的強只是「不弱」而已,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建立在別人身上,那樣的你太被動,跟隨著他人腳步匆匆前行,而失去了自我,只是甘願做一個有力量的人而已。

老子說過「光而不耀」,就是說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光芒,在你閃閃發光的時候別人看得到,但不要炫耀,你自認為的光芒,只會遮擋你的雙眼,阻礙你前行的路。

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認為真正的修道人,並不會逢人便講其道。而是用心悟道,不斷提高。有智慧的人並不善於誇誇其談和高談闊論,他們不會花費精力與人爭論。

修行人,修的是行,而不是說。佛曰:不可說,不可說。往往能說明白得,其結果卻未必是好事。

我們都知道曹操和楊修的故事,鋒芒畢露的楊修,卻觸犯了曹操的大忌,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巧言令色並不是智者,忍辱不辯才是修養。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凡事要留有餘地,方可進退自如,一味地追求完美,反而過猶不及,得不償失。貪得無厭之人,會將好事轉換成壞事,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適可而止。「滿招損,謙受益」即是這個道理。

那些職場上居功自傲、目中無人的成功者,如果驕傲自滿,不知進退,最終便會被社會淘汰。這個世界上從不缺少能者,而缺少能夠堅持不懈,超越自我的人。

人生之路很漫長,但又很短暫,當我們面臨生活中的難題或是事業的瓶頸之時,不妨放鬆心態讀一讀《道德經》,也許會將你所認為的「不好」轉為「好」。懂得調整你的心態,就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歡迎關注「史味兒」,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時尚圈、名流圈、朋友圈、馬桶圈、謝謝!

相關焦點

  •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人生,有起有落,有順境必然有逆境,有高峰必然有低谷。不論貧富貴賤,誰都有感覺失落與迷茫的時候,誰都有在思想上跌入低谷的時候。所以說,人生低谷時,最需要修心,而我們多讀幾遍《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便會馬上豁然開朗。當你感覺迷茫時,也不妨熟讀幾遍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
  • 《道德經》:人到中年,不是慫了,而是懂了
    有句話說:「年少不更事,已至而立年」。年少時我們不知道靜下心來看書,常常虛擲光陰,意氣用事,橫衝直撞,弄得一身是傷。到了中年,經歷世事浮沉後,才安下心來讀書,慢慢發現,經典原來是一座巨大的寶藏。比如《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字,但經過歲月流轉,依然字字珠璣,像一位睿智的老者娓娓道來,為你指點迷津。尤其喜歡這句話:「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柔軟容易成全,拐彎能夠最快抵達,虛心包容能夠自我充盈。短短幾個字,卻給出了在這世界安得無虞的良方。
  • 《道德經》裡這3句話,領悟透了會受益,網友表示:學到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呢?作為中國人,如果還沒看過《道德經》,一定要抓緊時間去閱讀。這是一本博大精深、蘊含著宇宙奧秘的中國古代哲學,老子的這本《道德經》給了很多人以思考。其中有經典的3句話,蘊含了中國人的生存智慧與處世哲學,領悟透了並在實踐中踐行,將會受益終身!
  • 白巖松:我可以月入兩千萬,想到《道德經》裡這句話,我拒絕了
    《道德經》提到「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什麼意思?聖人不攢那麼多東西,給別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我累積到三十五、六歲的時候,我的困惑很多,其中有兩個非常核心的困惑在《道德經》裡得到了淺顯而非常直接的解答。第一個問題是私和無私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第二個問題是你得到的各方的讚譽越來越多,滿了怎麼辦?從《道德經》裡,我翻譯總結出「因其無私而成其私」,豁然開朗。
  • 真正想要修道的人,你就要懂得《道德經》中的這句話,受益匪淺!
    後來我告訴他們,在許多修道的古書中,《道德經》就是一部讓人如何修道的經典。有人雖然知道,但是直言「看不懂」。也有的乾脆就不懂得,為什麼《道德經》是一部修道的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除了「無為」能與修道沾點邊之外,裡面的很多內容,都是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讓人修煉自身的智慧,用以平息外在的紛爭。如果你也是這種看法,那麼你就真的沒有讀懂《道德經》。
  • 心累了,就看看這3句話,會讓你豁然開朗
    文|西窗原創首發人這輩子,總有一些時刻,讓你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下去。或許是被分手的那天,或許是丟了工作的那刻,亦或許是失去親人的時候。彼時的你,被迫承受著人間的苦痛,那顆未經風霜的心,根本不知該如何面對這一切。你委屈,焦灼,痛苦,卻又無可奈何。那些不好的情緒,如一隻只螞蟻,啃食著你的心理大壩。你若任其將你吞噬,日子便會止步不前。
  • 心煩意亂的時候,讀讀《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心自然會靜下來
    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人生在世,很難事事順心。不論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總有心煩的時候。為生活煩惱,為子女擔憂,看不到明天的希望,不清楚人生的意義。心煩意亂的時候,不妨來看看《道德經》中的這三句話,讀過思考之後,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你能努力綻放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 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你瞬間成熟,勝讀十年書
    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道德經·第五章》釋義: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人們常說「蒼天有眼」、「皇天不負有心人」,說得好像老天是有仁愛之心一樣。其中,這些都是人類的一廂情願、自以為是,特別是儒家學者強加給老天的,用來駕馭普通老百姓的。
  • 《道德經》中1句話,很多人當作笑話,其實卻是人生致勝大道
    《道德經》中的每個字,每句話,都充滿了智慧,隨便拿出一個字,一句話,都值得玩味,領悟,悟透了,對增加我們的智慧大有裨益。例如,關於為人處世,有一句話,非常簡潔地表明了觀點。懂得這句話的人把它牢記在心,成為一個很智慧的人,為人處世,吉祥如意,不懂的人卻認為是個笑話,人生磕磕拌拌。
  • 《道德經》:真正修道者的狀態,就在這句話中,知道的人很少!
    真正修道的人,到底是什麼狀態呢?這是一般不修道者,甚至普通修道沒入門的人,都想知道的一件事情。那麼,就由本文與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這方面的問題。過去的人講,修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能入門不容易,能有個真正的修道師父帶,也很不容易。有了師父之後,隨著師父到處雲遊,修心養性,則更不容易。有人說,真正修道,就是避開人群的打擾,在深山老林裡磨礪自己的道心。
  • 《道德經》中的20句頂級妙語!迷茫時誦讀幾句,眼前頓時豁然開朗
    中古的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者雜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要是追本溯源的話,還得說到老子的《道德經》。《道德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道」字怎麼寫?先寫「首」,然後走之,就是知行合一,思想和行為統一。中國的大詞,比如「道路」「道德」,很多事要加一個「道」字,代表中國文化的路徑。
  • 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人成熟,「勝讀十年書」
    而老子的《道德經》中這3句話就能讓我們瞬間成熟,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勝讀十年書。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意思是,天地並不是仁愛的,它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有句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會真正如此。不然又怎麼會有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說法呢?
  • 白巖松:再困難,都不要忘記《道德經》裡這句話,風再大,終會停
    白巖松是央視著名的主持人,在主持界的地位和口碑都很好,也許很多人都看到白巖松的功成名就,但其實白巖松也曾患過抑鬱症,承受著不為人知的痛苦,甚至和妻子交流都只能用紙條傳文字。後來通過家人的關懷和讀書,他才走出了陰霾。他當時主要讀的就是《曾國藩全書》和《道德經》。
  • 白巖松:我有月賺2000萬的機會,因為《道德經》裡1句話,放棄了
    月賺2000萬的機會,但因《道德經》裡的1句話放棄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手裡的這三四千的工資,根本不符合自己的能力,自己應該能夠賺得更多的。但白巖松告訴你,當你出現這樣想法的時候,就代表著你已經入局了。為什麼說這樣的想法是一個局呢?
  • 《道德經》:滿足欲望,減少爭名奪利的心,沒有爭名奪利的慾念
    那個老師就對我說這樣一句話,他說:看書的話一定要看古代經典的書,比如說《論語》《道德經》這一類的書。因為這些書之所以能流傳幾千年,就是因為書中所蘊藏的智慧與能量,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們今天跟大家來聊一下道德經中的一句話,道德經中第三章,聖人之志中有這樣一句話。
  • 精選《道德經》中的10句話,每一句都可做人生格言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語句,耐人尋味,發人深省。下面是《道德經》中的10句話,每一句都可以做我們的人生格言,掛在牆上,讓人敬仰。1、《道德經》: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這句話告訴我們,你做出的成果不要具有己有,你取得了成就不要恃功而傲。
  • 人到中年,這3句話要少說,會說話的人才能玩轉人際關係
    中年,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候。父母已經年邁,再也不能成為你的依靠,反而需要你時常照顧。孩子進入了叛逆期,吃緊的功課讓他更加敏感。所有生活的擔子都落到了你的身上,除了咬牙堅持,你再也沒有第二條路走。也正因如此,更需要你事事小心,生活中少說這三句話,讓財神都願意常住你家。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如果人生只讀一本書,你會選擇哪一本?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德經》。這不僅因為,它是暢銷兩千年的「古代奇書」,被譽為「萬經之王」。全書僅僅5126個字,可研究它的書籍少說也有5000萬字。還一路暢銷到國外,據說德國每3個家庭中,就有1個家庭擁有它。
  • 人到中年,謹記這三句話,會越來越有出息
    1人到中年,總要學著肩負很多的責任,上有老,下有小,如果還是沒有一番作為,就會受到他人的白眼嘲諷。俗話說,三十而立,在這個年齡階段,你依然過得一貧如洗,沒有一顆上進心,習慣享受當下的環境,而不跟自己找出路。
  • 三句話讀懂《道德經》,告訴你不一樣的道家思想
    三句話讀懂《道德經》,告訴你不一樣的道家思想文 | 夢惜仙壹 這是《道德經》的開篇第一句,而這種斷句這是目前流傳最廣。首先,我們來說說這句話的斷句。為什麼要說這個呢?他告訴我們,雖然道還沒有被完全認識,但道也不是虛無縹緲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跡可循。而對於我們而言,我們要知道《道德經》也不是縹緲的學說,而是與我們各自生活都能結合在一起的智慧之書——我得到的是我的理解,而你讀過之後的理解,不一定和我的一樣,也沒有必要和我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