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

2020-12-20 史為今用123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

人生,有起有落,有順境必然有逆境,有高峰必然有低谷。不論貧富貴賤,誰都有感覺失落與迷茫的時候,誰都有在思想上跌入低谷的時候。

哪怕是一代梟雄曹操,他也感嘆過:「人生苦短,去日苦多」;哪怕是宋代大文豪蘇軾,他也說過:「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一般人,遇到困難和挫折,都會本能地感覺煩躁不安、焦慮憂愁。但這些負面情緒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也改變了現狀;唯有那些堅強樂觀的人,才能在逆境中重生,轉危為安。

而這便是佛家所說的「萬般皆由心,禍福由心造」,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當我們的心境變好了,外界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福氣也來了。

所以說,人生低谷時,最需要修心,而我們多讀幾遍《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便會馬上豁然開朗。當你感覺迷茫時,也不妨熟讀幾遍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這個世界上最難看透的就是人心。但是相對來說,能夠知道別人的心思,還不是最難,能夠真正了解自己,才是最最難的。

一個人如果能夠了解別人,把別人看得透透的,別人心裡想什麼,他都能猜得出來,也只能說明他有智慧而已;如果一個人能夠了解自己,把自己都看得很清楚,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那才叫明白人,真正明道了。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有力跟強之間,畢竟還是差一點兒的。有力的人多半很莽撞,有多大力,出多大力,這並不是很好的現象。

強不是這樣,而是該用多少,就用多少;不該用的時候,一點兒力都不用;甚至還可以借力使力,自己不夠,找別人一起來。這才叫作強,那是不容易做到的。

「自勝者強」,還在告訴我們,天底下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

戰勝自己的人,才有資格叫作強者。杜外養內,定下來審視自己的內心,和自己的良心對談,才能發現真我,生出德慧。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只要人有富有的觀念,就說明他很窮。人不窮,怎麼會有富的觀念呢?其實,富不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觀念,因為富跟窮都是人自己的感覺。

有時候你有一千塊錢,就覺得很富有了;有時候有一個億,反而覺得很窮,這都沒有固定的標準,只是人自己的感覺而已。

「知足者富」,其重點也不在富,而在知足。一個內心很滿足的人,才是最富有的,因為他心中沒有窮,也沒有富。

「強行者有志」,這裡的志指的是意志力。

努力去實踐,努力去行道,就要有很堅毅的意志力,不可動搖,這種人才真正有志氣,才叫作強者。

一個人要立志,不要立志做大官,不要立志賺大錢,也不要立志幹什麼,那都沒有用,都是假的,我們要立志行大道。行大道就是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所以我們只要明白了這三點,做到自知、自勝、知足有志,那些困擾我們的人生煩惱也就沒有了,所有不如意的事情,也就不存在了。

就可以達到身心自在的人生境界了: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讀一讀《道德經》,你的格局會提高

《道德經》是老子一生思想的結晶,也是一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之書。

魯迅先生說:「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馬雲的工作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別的書換得很快,而其中一本書一直沒換過,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經》。

《道德經》是為人處世智慧全書,內容涵蓋面極廣,包括政治、經濟、軍事、人文、生活等;也是企業管理寶典,所以深受一些企業家喜歡。

我們普通人也可以輕鬆將裡面學到的智慧,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白巖松就是做好的例子,他說《道德經》是自己的生命之書,改變他的命運。

建議大家讀一讀《道德經》,但是很多人在讀的時候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文言文生澀難懂,總是讀不下去。而這個版本的《道德經》就剛好避開了這個短處。

這套書裡面的文字妙趣橫生,裡面還有讓人哈哈大笑的故事,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

短短五千字,卻包羅萬象。書中說理透徹,比喻生動,讀懂了這些,對我們處世、修身都有借鑑意義。

豐富的彩圖,家長讀的時候,孩子也可以看,讓孩子接受國學文化的薰陶

一本收藏版的道德經只需要59元,也就是兩包煙錢,卻能讓你學到人生的大智慧!

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你瞬間成熟,勝讀十年書
    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三章》釋義: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夠貫穿或擊敗天底下最堅硬的東西中。歷史學家任繼愈老先生說:《道德經》是寫給弱者的哲學慰藉。這句話非要有道理的,因為弱者的主要特徵就是柔弱、不起眼,就如這水一樣,但可以穿透堅硬的石頭,水滴石穿。老子在《道德經》中給大家深刻闡述的「以弱勝強」、「以柔克剛」等自然真理,這些都是對弱者來說特別有用的。
  • 《道德經》中「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老子四道」的智慧!
    老子的《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帝王之書」,主要是《道德經》中所蘊涵有「老子四道」。《道德經》的「老子四道」是「柔道、泰道、否道、兵道」,如果你熟讀《道德經》此書,會對老子的四道感性頓悟,聯繫自己的經歷,會有更深的切身體會。
  • 《道德經》:老子在裡面到底說了什麼?分享10句話為你講解大概
    但是這玄而又玄的《道德經》,又讓很多人對道德經摸不著頭腦,不明白老子在書裡面說了什麼。今天給大家分享10句話,看完你就大概明白,道德經在講什麼內容了。第一句話:《道德經》的來龍去脈《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分上下兩篇。《道經》在前,計三十七章,《德經》在後,計四十四章。
  • 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人成熟,「勝讀十年書」
    而老子的《道德經》中這3句話就能讓我們瞬間成熟,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勝讀十年書。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意思是,天地並不是仁愛的,它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有句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會真正如此。不然又怎麼會有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說法呢?
  • 心煩意亂的時候,讀讀《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心自然會靜下來
    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人生在世,很難事事順心。不論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總有心煩的時候。為生活煩惱,為子女擔憂,看不到明天的希望,不清楚人生的意義。心煩意亂的時候,不妨來看看《道德經》中的這三句話,讀過思考之後,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你能努力綻放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 《老子道德經》這三句話,讓你悟通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老子微言】第66集
    我是在談論我自己---就像老子在說話一樣,通過另一個身體,另一個名字,另一個化身······【孫得一】【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我是:孫得一,讓我們繼續享受 《老子道德經》被譽為東方智慧源泉,天下第一奇書。
  • 道德經:這三句話,讓你悟通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老子微言】
    >當我談論老子的時候,我不是在談論別人。《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威爾·杜蘭特博士曾經說過:假如我們把世界上每一本書都燒掉只留一部,那應該就是《老子道德經》。它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老子道德經》博大精深,通天徹地。它其中的滄海一粟,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足以讓我們受益終生。福生無量!【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 人到中年,仍心有不甘,道德經3句話讓你豁然開朗
    人到中年,仍心有不甘,道德經3句話讓你豁然開朗。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老子《道德經》大意:老子認為世間福與禍都是共同存在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即是這個道理。人到中年,再多的不甘心也可以化為以下3句話:1、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大意:有力量的人並非強者,老子認為戰勝別人只代表你是有力量的,但未必是強者,真正的強者是戰勝自己的人。人弱你強,你的強只是「不弱」而已,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建立在別人身上,那樣的你太被動,跟隨著他人腳步匆匆前行,而失去了自我,只是甘願做一個有力量的人而已。
  • 三句話讀懂《道德經》,告訴你不一樣的道家思想
    三句話讀懂《道德經》,告訴你不一樣的道家思想文 | 夢惜仙壹因為《道德經》的先秦產物,那時的記載工具是竹簡,為了節省空間記錄的時候是沒有斷句的,我們現在的看到的斷句,是不同時期的研究者根據全文意思推斷出來的結果。但是時間久遠,誰也不能保證,流傳最廣的斷句就是原文的斷句,這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因而現代人讀這類古文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的理解重新斷句,不同的斷句會產生不同的意思。
  • 老子《道德經》中的自然界五大規律
    老子的《道德經》通篇都是對自然界、人生和社會規律的總結。人們認識自然界和社會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掌握它們變化的規律。如果自己把自然界和社會的規律瞭然於胸,就可以面對自然界和社會的變化時從容應對,而不會慌亂。
  • 老子這3句話,令人拍案叫絕,悟懂一句受用一輩子
    老子的《道德經》我們可能會讀懂每一個字,但能夠悟盡其道的卻不多。順應天道,收斂鋒芒,厚積薄發,才是悟道之人的智慧所致。老子這3句話,令人拍案叫絕,悟懂一句受用一輩子。1、「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活。」因翻譯的版本有所不同,很容易被誤解為:「凡事敢做就會死,不敢做才會活」。難道說有勇有謀的會死,苟且偷生才會活?這樣解讀《道德經》未免有些牽強。
  • 老子教你做人,道德經中10個成語,做到了為人一定不差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很多現代成語都出自《道德經》,比如大器晚成、功成弗居、虛懷若谷、大象無形等等。這些成語背後蘊含的為人處事的道理,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下面是老子《道德經》中的10句話,包含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10個成語,如果我們做到了,為人一定不會差。
  • 《道德經》:富貴的時候驕縱,會給自己帶來禍害,富貴不能長久
    《道德經》: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我們聽過一句通俗的老話,這句老話叫做三窮三富過到老。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人一生是有很多波折起伏的,不是完全處在一個高點,也不是完全處在一個低谷的。老子在道德經中第九章功遂身退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金玉滿堂不能長久的守住,古往今來的時候,很多人都要明白這一點。沒有人能夠長久地保存自己的名位,或者是自己的榮華富貴等等。
  • 鬼谷子:要是你不善言辭,熟記這5句話,助你反敗為勝!
    鬼谷子:要是你不善言辭,熟記這5句話,助你反敗為勝!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的主頁,我是你們的小編說書話歷史。   想必大家對於鬼谷子都不陌生了,他是春秋戰國時期文化集大成者精通於各家學派,哪怕是處於亂世之中仍舊能夠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最重要的是他因為不被世人所看好,所以就選擇在深山之中隱居
  • 《道德經》裡這3句話,領悟透了會受益,網友表示:學到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呢?作為中國人,如果還沒看過《道德經》,一定要抓緊時間去閱讀。這是一本博大精深、蘊含著宇宙奧秘的中國古代哲學,老子的這本《道德經》給了很多人以思考。其中有經典的3句話,蘊含了中國人的生存智慧與處世哲學,領悟透了並在實踐中踐行,將會受益終身!
  • 最高的帝王學,便是老子的《道德經》
    道家學說的學脈傳承、學派關係比較複雜,但有一點是我們公認的,那就是,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和首席代表,《道德經》是道家學說的核心經典和巔峰之作。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 《道德經》中「常使民無知無欲」,說明老子的「道」無所不在!
    老子的《道德經》對我國古代的政治,有十分深刻的影響。據史學家研究,被我們稱道的漢初的「文景之治」,以及唐初的「貞觀之治」,都是受老子《道德經》中治國之道影響的結果。 老子《道德經》中「常使民無知無欲」這句話,更被歷代帝王奉為治國之策。
  • 兩個字讓你讀懂《道德經》:「無」和「反」,是老子思想的關鍵字
    在上一期文章中,居士我介紹了中國先秦道家的著作《道德經》,它是春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老子所著,老子的本意是教導統治者如何像聖人一樣治理天下,並將政治理論上升到了「道」的高度。所以《道德經》成為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著作,是華夏文明傳承了兩千餘年的一部奇書。
  • 《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說到這裡,以上是個人理解。得感謝老子,因為一部《道德經》治好了當初折磨我一年多的抑鬱症,如今生活裡諸多的不如意,尤其是與人爭執時,都會想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把自己的格局瞬時放大,即時也就沒有了爭執的情緒了。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