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帝王學,便是老子的《道德經》

2021-02-21 大道之音

道家學說的學脈傳承、學派關係比較複雜,但有一點是我們公認的,那就是,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和首席代表,《道德經》是道家學說的核心經典和巔峰之作。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艱澀,它是中國最高的高山,老子或許是所有哲學家中最高壽的,思想也最透徹、孤絕、高深。

 

《道德經》又是直白的,句句都是警句,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門,從哪一扇推入,都可見一番天地。

 

幾千年來,老子的《道德經》流傳甚廣,不僅文人百姓口耳相傳,歷代帝王也無比尊崇。

 

其實,最高的帝王學,便是老子的《道德經》。

 

一、道可道非常道

 

我們中國人很喜歡講開宗明義。

 

開宗明義的意思是說,我們習慣於把最要緊的話,擺在第一時間最重要的時刻來說明。

 

所以《道德經》的第一句話,是整部《道德經》中最重要的一句話,一共就六個字,「道可道非常道」。

 

我們中國字的奧妙就在這裡,一個道,又出來兩個道,一個叫常道,一個叫非常道,道就是一,一生二,就出來了。

 

道,是什麼?

 

就是一個很圓滿的地方,我們現在把它叫做絕對宇宙,也叫常道,所以常道是不可說的,為什麼不可說?

 

不可說不是神秘,而是無法說,因為它太大了,太全了,太完美了。

 

你一個人,一個嘴巴,一個時間,只能說一部分,沒有辦法一口氣把它說完。

 

我們所能說的部分,只是非常道。

 

那什麼叫做非常道呢?不是常道,就叫非常道。

 

其實古人講的話,大家都很容易懂,只是後來我們把它解釋得好像很玄,這沒有必要。

 

二、絕對和相對

 

非常道叫做相對宇宙,常道叫做絕對宇宙。

 

大家馬上可以想到,一就是道,可見道是包括常道跟非常道的。

 

這整個的,就是宇宙。

 

換句話說,宇宙有兩個層次,一個是絕對宇宙,一個是相對宇宙。

 

只有在絕對宇宙的地方,我們才有辦法絕對光明,絕對自由,絕對平等。

 

可是一落入了人間,就沒有辦法了,我們只能享受相對光明。

 

絕對宇宙是絕對光明,沒有黑暗的;相對宇宙,有光明就一定有黑暗,有平等就一定有不平等,有自由就一定有不自由。

 

我們現在的人,很遺憾的就是生在相對宇宙,卻想過絕對宇宙的生活,這是不可能的。

 

這一點,大家要充分地認識。

 

我們是從常道來,進入了非常道,將來要回到常道去。

 

但是,我提出警告,有些人是回不去的,而且是自己把自己搞得回不去。

 

回家是唯一安全的路。其實這句話含義很深,只是大家總覺得,普通人好像每天都回家,這有什麼了不起?

 

人,能夠回家,不容易。

三、常道走向非常道

 

人怎麼會從常道往非常道走呢?

 

這是大家很想知道的。首先要明確一點,行為本身是工具,念頭才是主宰。

 

沒有那個念頭,你不會有這個行為。人最可怕的就是起一個念頭,叫做分別心。

 

人,只要有分別心,就很痛苦。為什麼這衣服他穿著比我穿著好看呢?你就不高興了。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

 

有了分別心,你才能從絕對宇宙掉下來,就是你跟常道是分別的,就離群出走,一出走就怎麼樣?

 

佛家講墮入紅塵,就是掉到相對宇宙,這就是紅塵。所以為什麼人生是苦的?

 

苦是指相對宇宙苦,絕對宇宙不苦,絕對宇宙很樂。

 

人一來到相對宇宙,馬上出現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叫自私心。

 

為什麼這麼說呢?

 

非常簡單,因為在絕對宇宙,我們是沒有身體的,一旦有了分別,所產生的第一個產物,就是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身體,不同的智慧,不同的知識,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樣樣不同。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就越來越著急。

 

因為小時候你還不知道你家跟隔壁有什麼不同,當你進了幼稚園,就開始覺得不對,怎麼人家穿好衣服,我穿的不好呢?

 

進入小學,覺得更不對。你越長大,越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而且你會覺得自己吃虧,別人佔便宜,這是必然的。

 

因此,你就開始不去管別人,這也就罷了。

 

再往下去,就叫貪婪心。人,一到貪婪心了,那就無所不用其極。這都是一步一步發展出來的。

 

離你的本性,離絕對宇宙越來越遠,回去也變得越來越困難。所以,我們才要修。

  

四、本我和義我

 

人體永遠有兩個,一個是本我,一個是義我。

 

本我就是真我,義我就是假我,本我叫天,義我叫人,所以你的內心經常會天人交戰。

 

比如,有一個人躺在那裡,你要不要救他?

 

這就是天人交戰。救,萬一公安以為是我把他打倒了,怎麼辦?

 

不救雖然沒事,但又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看到地上有一百塊,你可能會講,這裡有一百塊,你們誰要就拿去,表示我很大方,這是本我。

 

可是如果地上有一疊,這時候馬上就變了一個人了,慢慢走過去拿起來,這就是義我。

 

當然,我們也會反省,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好,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壞。

 

所以天人交戰,這是讓我們做一生的作業。

 

你活在相對宇宙,這個環境不許可你過那樣的生活。這就是老子所講的,吾有大患,在吾有身。

 

我所有的問題,就是因為我有一個臭皮囊,可是如果臭皮囊毀掉了,我在相對宇宙就活不了。

 

所以,人在非常道的地方,非過有身體的生活不可,有一天回到常道,就沒有身體的累贅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管好壞,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你把這段時間熬過了,只要不是罪孽深重,還是可以回到常道的,說不定回去位階更高,那叫果位。

 

而非常道叫人爵,這個是暫時的。現在大家為了爭人爵,把回去的位置降低了,真的划不來。

 

我們從這個根本來分析,才能了解人為什麼要修,其實修的目的就是修到將來能夠回老家。

① 福利!《祝由十三科》PDF高清版,免費贈送有緣人!

相關焦點

  • 老子的道德經說了個什麼道
    流傳了幾千年依然存在的道德經,人們對它的研究從來都沒有停止過。那麼多人為此趨之若鶩,必然有德道經的大道價值所在。為什麼老子的德道經能夠由古傳今而沒有被毀滅或者遺忘在歲月裡,依然有著那麼多人的追捧,讓如此多的人投入進去研究呢?那是因為每個人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那條大道,以便解答人生中遇到的更多疑慮。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
  • 再談《老子道德經》的讀法:熟讀深思子自知
    淺談《老子道德經》的讀法:舊書不厭百回讀》一文中,核心主義便是要熟悉文本,這是解讀老子基礎中的基礎。研究《老子道德經》須得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材料;二是有方法。不同版本的《道德經》就是最好的材料,《老子集成》共收錄了從古到今的265個版本,按照傳統的讀書法,這套書是讀不完的,同時也是沒有讀完的必要性的,筆者按影響力、重要性找出十個版本,分別是:楚簡、帛甲、帛乙、漢簡、想爾、嚴遵、河上公、王弼、傅奕、龍興觀碑。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因此,該階段的許多譯者將《道德經》看作一部宗教思想作品,他們的翻譯或滲入過多宗教因素,或因為語言不通而謬誤百出,或僅是曇花一現之作,但這些水準參差不齊的譯本卻奠定了《道德經》和老子學說在德語世界傳播的重要基礎。  1888年在柏林出版的由弗裡德裡希·威廉·諾阿克翻譯的《老子的道德經》便是早期質量欠佳的譯本之一。
  • 趙泓:老子的無為而治——我讀《道德經》
    無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道德經》裡面有些地方容易產生歧義,但圍繞老子無為而治的主張去理解,有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比如第三十六章「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什麼是「國之利器」,學者解釋不一,大多理解為治國方略、法令制度等。例如張松如認為:「『利器』雲者,乃指人君賞罰之權,所以控制臣下者也。」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淺談《老子道德經》的讀法(上)
    《老子》又稱《道德經》、《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有三個比較重要的版本:傳世本、帛書本、楚簡本。傳世本為歷代學者注釋,居不完全統計有三百多個本,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漢)河上公章句、(魏)王弼注本、(唐)傅奕道德經古本篇。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
  • 幼兒讀經系列,道德經、帛書老子、大學、中庸、論語,H5原文
    幼兒讀經系列,道德經、帛書老子、大學、中庸、論語,H5原文、動畫領讀版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 老子七律與唯物論,《道德經》中的辯證法
    春秋戰國時期,老子綜合各種學說,窮其畢生精力和智慧,終撰成國學名著《道德經》,而老子七律正是出自這本書。《道德經》主要有三個版本,王弼本、河上公本以及帛書本,三個版本以王弼本影響最為久遠。老子七律:第一律:道法自然律。萬事萬物,道法自然是最樸素的唯物論。見《道德經》原著第二十五章。第二律:玄之又玄律。奧妙之中還有奧妙。持續否定某一規律。見《道德經》原著第一章。第三律:巨樹毫末律。自有形到無形,由量變到質變。
  • 老子三大爭議:誰是老子,道德經是他寫的嗎,他去哪了?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其創始人公認是老子,在道教神仙體系中,老子被奉為太上老君和道德天尊,和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並列為「三清」,是道家最高的存在。但由於年代久遠,加之宗教將其神秘化,老子的生平便有些撲朔迷離,2000年來有關他的來歷至今沒有定論,眾說紛紜。
  • 老子《道德經》全文譯文及翻譯講解
    老子《道德經》全文譯文及翻譯講解
  • 老子《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真解,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老子的主要思想著作是《道德經》,這是老子在出關隱居經過函谷關時,守將尹喜要求老子寫的。《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也是中華文化的根基之作。老子的學說被莊子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
  • 戰國版道德經出土,字數不到如今的一半:道德經作者或非老子一人
    迄今為止,道德經一共有三個版本,即傳世版道德經,帛書版道德經,楚簡版道德經。上世紀七十年代,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老子》(《道德經》)帛書,分甲本與乙本,內容更為古樸,由於帛書是在馬王堆三號墓中出土,而三號墓主利蒼之子利豨死於公元前168年,屬於西漢初年,與老子相隔300餘年,因此人們相信帛書版道德經最接近老子道德經原版,道德經謎團基本被解開。
  • 老子《道德經》中的自然界五大規律
    老子的《道德經》通篇都是對自然界、人生和社會規律的總結。人們認識自然界和社會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掌握它們變化的規律。如果自己把自然界和社會的規律瞭然於胸,就可以面對自然界和社會的變化時從容應對,而不會慌亂。
  • 老子《道德經》解析、導讀和譯文
    《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 讀老子《道德經》啟示之二
    「仁」是老子《道德經》裡的核心價值觀,「仁」的真諦即是愛物愛人!「仁」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一種倫理觀念,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在老子以後,以及道家、儒家將其發展成為中國古代重要的道德標準、人格境界及哲學概念。從「仁」字的字形來看,它是從人從二,也就是說人們應互存、互助、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涵義就是指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
  • 詩歌翻譯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加關注【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老子道德經全文及翻譯
    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全81章)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