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都說算了,吳三桂卻仍要殘忍地殺死永曆帝是怎麼回事?

2021-01-09 李家萬事興

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在內有李自成、外有滿清的雙重夾擊下迅速瓦解,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崇禎皇帝眼見大肆已去,為保全名節,不得不以身殉國。

崇禎帝殉國後,遠在南京監國的福王朱由菘在逃往南方的文武大臣的簇擁下即皇帝位,改元弘光,隨後清軍快速南下,圍攻揚州,揚州城破,清軍屠城,史稱「揚州十日」,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

1645年,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後又經歷紹武政權,1646年11月18日,萬曆皇帝的親孫子、崇禎皇帝的堂弟朱由榔在肇慶稱帝,建立永立政權。

大家都知道,康熙是八歲登基的,那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小屁孩,沒有親政,權力都在輔政大臣的手上,而朱由榔是死在康熙即位的第二年,對於他的死,康熙完全沒有話語權,而且也沒有下達過要處死永曆帝的聖旨,看起來,這一切都是吳三桂的個人獨斷所為,那麼吳三桂為何鐵定要殺死永曆帝呢?

這還得從1644年,吳三桂開放三海關引清軍入關講起。

明朝後期,自嘉靖、萬曆兩朝惰政以來,昔日富強的大明王朝已日暮西山,天災人禍,兵連禍結,一向以太祖洪武帝光輝業績為榜樣的崇禎,殫精竭慮苦苦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大明江山,然而,王朝的沒落終究擋不住歷史潮流的洪峰。

伴隨著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一死了之,留給李自成的是滿目瘡痍的爛攤子,要想站穩腳跟,保住政權,必須要籠絡好鎮守三海關的吳三桂。

他多次派人招降吳三桂,久而久之,吳三桂漸漸的接受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準備與李自成合作,當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走到半道,卻聽說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霸佔,父親也遭到毒打,衝冠一怒之下的吳三桂立即倒戈轉而投降多爾袞。

值得一提的是,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給出的理由是為崇禎皇帝和自己的家人報仇,從這個口號來看,吳三桂和清軍要消滅的對象很明確,那就是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等到把李自成的農民軍都消滅後,唯一橫亙在他們面前的就是永曆帝朱由榔領導的南明政權了。

在清軍強勢的追剿之下,南明的疆域不斷萎縮,朱由榔不得不四處逃竄,由廣東逃往廣西、雲南,與永曆十三年出逃緬甸,這實際上已經標誌著南明真正滅亡了,此時南明在中國境內已無任何的立足點,也就對滿清沒有威脅了,但吳三桂仍對逃往國外的朱由榔窮追猛打。

永曆十五年(公元1658年),吳三桂進兵緬甸,向緬甸國王索要朱由榔,此時緬甸正發生內亂,無力與吳三桂對抗,只得答應吳三桂的要求,將永曆帝獻給吳三桂,被俘之後,永曆帝被吳三桂囚禁在昆明子坡頭的金禪寺內,當時本應該將其押解至京城由康熙處置的,但吳三桂卻遲遲不動手。

公元1662年6月1日,永曆帝朱由榔父子及眷屬25人在昆明篦子坡,被吳三桂下令用弓弦勒死,慘不忍睹,永曆帝死時40歲。

其實,吳三桂執意要殺死永曆帝是為了向滿清表忠心

吳三桂雖然主動投降清軍,並打開山海關引賊入關,可多爾袞並未因此放鬆對這位反覆無常的小人的警惕,對他始終是不放心的,這一點,身為降將的吳三桂是心知肚明的,出身於官宦世家的他有著較高的政治敏感度,他覺察到了清廷對他的不信任,於是在此後的作戰中更是不遺餘力的賣命。

為了向「新主子」表明自己的忠誠,吳三桂不僅對農民軍進行殘酷的屠城鎮壓,對起兵抗清的明朝遺民也是竭盡所能的斬草除根,自然,作為一面旗幟的永曆帝更是無法逃脫他的毒手。

吳三桂非常清楚,永曆帝必須死,而這也是他必須要向朝廷納的「投名狀」,誅殺永曆帝,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示自己同明朝一刀兩斷,對於大清是忠心耿耿的,進而年讓朝廷放心,從而保住自己的爵位和榮華富貴。

相關焦點

  • 貴州山中葬著南明永曆帝,但永曆死於昆明,其屍骨怎麼到了貴州?
    這一天,影視劇裡出現了永曆帝。這時,在中華大地上出現了大順、南明和後金三國。大順在建國後僅僅一年的時間裡就被清軍消滅了。從那以後,南明政權開始了與清軍的鬥爭。在南明隆武帝被清軍殺死後,朱由榔正式繼位,史稱永曆帝。永曆帝在與清軍的戰鬥中一敗塗地,逃到了緬甸。最終吳三桂投清,將永曆帝逼至雲南昆明五華山。然而,在昆明去世的永曆皇帝,他的陵墓卻出現在距此千裡之外的貴州都勻市,這是怎麼回事?
  • 大明王朝的絕唱:永曆帝在緬甸被吳三桂弓弦勒死
    雖然我們今天知道這對吳三桂並沒有起到任何永曆想要起到的作用,但至少在寫這封信的時候永曆還是認為吳三桂可能會被打動其惻隱之心。沒有任何共同語言的死敵,永曆可能寫的如此的真摯、悲愴?甚至當時很多人都仍然對吳三桂抱有希望。即便他領清軍入關許多人也認為情有可原。朱舜水即說:吳三桂愚呆豎子,失於較計,欲報家仇,勾引入寇。——《中原陽九述略》。
  • 小富即安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吳三桂
    提起明末清初,大家對那段歷史一定不會很陌生:吊死在煤山的崇禎皇帝、虎踞關外的皇太極、揭竿而起的李自成、備受爭議的袁崇煥……不過,要說扭轉歷史走向,皇太極應該算是獨一無二的,畢竟能把努爾哈赤那個四面受敵的爛攤子翻盤,又在清軍入關萬事俱備前夕離奇暴卒,簡直是個「功成身退」的好同志,怎麼看怎麼像個專為滿族人民謀福利的穿越者
  • 吳三桂走不通朱元璋的軍事路,玩不轉曹操的政治道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吳三桂殺了雲南巡撫朱國治,祭奠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然後起兵反清興明。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吳三桂敗局已定,病逝于衡陽,其孫吳世璠接棒,三年後吳世璠兵敗自刎。久經沙場的吳三桂為何鬥不過初出茅廬的康熙小皇帝呢?其實,尚未出兵,敗局已定!
  • 算命先生送吳三桂一首預言詩,吳三桂看不懂,陳圓圓看懂了卻不敢說
    因為他比誰都清楚,為何會來晚,就因他盤算了好幾天,是投降清廷利益大,還是繼續效忠大明更划算。如今萬一崇禎追究下來這可怎麼辦?真是怕什麼,就來什麼,果真崇禎帝要召見吳三桂。吳三桂牙一咬,是福不是禍,聽天由命了。出乎吳三桂的預料,崇禎帝對他行動遲緩之事,絲毫沒有責備,反而親賜他尚方寶劍一把。這可讓吳三桂感激涕零了。
  • 算命先生送吳三桂一首預言詩,吳三桂看不懂,陳圓圓懂了卻不敢說
    因為他比誰都清楚,為何會來晚,就因他盤算了好幾天,是投降清廷利益大,還是繼續效忠大明更划算。如今萬一崇禎追究下來這可怎麼辦?真是怕什麼,就來什麼,果真崇禎帝要召見吳三桂。吳三桂牙一咬,是福不是禍,聽天由命了。出乎吳三桂的預料,崇禎帝對他行動遲緩之事,絲毫沒有責備,反而親賜他尚方寶劍一把。這可讓吳三桂感激涕零了。
  • 吳三桂的第一大將,被康熙處死,百姓都佩服他的錚錚鐵骨
    吳三桂是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在崇禎十七年(1659)時,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引清軍入關,所以數百年來他一直被人唾罵,以至於後面他為反清事業做的貢獻都被人們忽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吳三桂麾下的第一猛將馬寶。可南明的小朝廷已是風雨飄搖,最終也走向了滅亡,馬寶帶著手下餘部不知何處安身時,吳三桂見馬寶驍勇善戰,便把他拉攏到自己軍中,加封馬寶為右都督總兵官,馬寶十分感激吳三桂的知遇之恩,在此後對他忠心耿耿,為吳三桂徵戰四方,立下了不少戰功。
  • 大漢奸吳三桂如果反清成功了,正史應該會這樣洗白他的
    吳三桂為明末清初的風雲人物,身為明將降清,放清軍入關,可以說是清軍從東北的割據政權成為全國性政權的關鍵人物之一,並且為了向清廷表明忠心而對殘明勢力大開殺戒,將南明最後一帝永曆帝從緬甸帶回並且處死,晚年又因為康熙帝削藩而反清,真可謂是反覆無常的小人,最後也是以失敗告終。
  • 若吳三桂不發動「三藩之亂」,老實接受「削藩」,會得以善終嗎?
    由於吳三桂極其賣力地擊滅了李自成的農民軍餘部,還一路窮追不捨,率軍進入緬甸追剿南明殘渣餘孽,最後誅殺南明永曆帝,徹底消滅了南明最後殘餘勢力,為清廷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親王,除統率雲南外,還兼管貴州。吳軍攻勢兇猛,清軍將領有的棄城而逃,有的畏懼不敢出戰,有的乾脆投降,短短半年間,雲、貴、川、湘、桂五省全被三桂佔據,加上福建也宣布叛清,眼看南方大部都要被叛軍的鐵蹄踐踏了。康熙震驚之餘,急忙調兵遣將南下鎮壓。吳、清雙方大軍對峙於荊州、襄陽、武昌、宜昌一線。清將畏懼吳軍兵威,不敢渡長江發起主動進攻,只是據險自守。
  • 先背叛康熙,又背叛吳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王輔臣孫延齡被誰殺了?
    吳三桂確實算不上好人,甚至也不是一個稱職的漢奸,如果他只是安心做一個不管軍不管民的藩王,也許不至於被康熙下令把他的骨頭都拆散了。吳三桂當然也不是一個忠臣,無論是對明朝還是清朝,他都是叛逆。有人嘲笑「宋張弘範滅宋於崖山」是笑錯了人(張弘範算半個金人),但吳三桂滅明確有其事——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就是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的。
  • 吳三桂起兵反叛時佔據了半壁江山,為何最終功敗垂成
    吳三桂的確是明朝的山海關總兵。但他在1644年打開山海關,放進如狼似虎的清軍,之後又全力追殺明朝軍隊和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並殺死了永曆帝。由此,人們對吳三桂深惡痛絕。
  • 康熙皇帝最後是如何處理反賊靖南王耿精忠的?_吳三桂
    ,可以說耿藩的封地相比於吳三桂、尚可喜確定的最晚的,耿繼茂於康熙十年死後,其子耿精忠襲封靖難王爵,成為了三代目。但是,正如我很久以前說的,吳、耿、尚三藩就是一隻猛虎和兩隻哈士奇的組合,說是三藩反清,其實就是吳三桂一方在全程發力,這倆完全就是在坑爹啊!尚之信以前說過,就不提了。就耿精忠來說,這位三代目其本人的謀略和其軍事實力實在是讓人比較撓頭。康熙對他的評價倒是恰如其分,就是「庸懦無能,痴愚寡識」。
  • 吳三桂稱帝反清,只因為他殺了一個人,卻失去了漢人的心
    吳三桂,明崇禎年代官至總兵,被封伯爵之位,降清之後又被封為平西王,可以說是除了狄仁傑之外第二個歷經兩朝君主卻都能位極人臣的人了吧,但他的鯨魚與狄仁傑截然不同。狄仁傑是在兩朝都屬肱股之臣,深得兩朝皇帝信任重用,最終安度晚年,為後人和當朝官員敬重,而吳三桂其人,背叛崇禎帝,引清軍入關,絞殺南明永曆帝,在明朝及漢人眼裡是不折不扣的奸臣叛徒,而為官清朝時又在康熙在位時,自立為王,在衡州登基稱帝已被清軍攻破作為亂臣賊子被殺告終,在明清兩朝隨都位高權重但都不得當朝君主信任,死後仍被當做亂臣賊子留名,可謂一輩子活得戰戰兢兢卻不得善終,可悲可嘆。
  • 永曆帝逃往緬甸時,已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為何不保護永曆帝去臺灣?
    公元1662年,明永曆十六年,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被緬甸王交給吳三桂,隨即被吳三桂殺害,在前一年,也就是永曆帝逃入緬甸的永曆十五年,明延平郡王鄭成功已經佔據臺灣,當時的清朝無水師,臺灣是絕對安全的避難處。
  • 吳三桂反清時兵力是清廷二倍,佔據半壁江山,為何最後失敗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康熙決定裁撤三藩,隨後吳三桂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公然反叛朝廷。而當時清廷僅僅調集七萬兵馬,根本無法與三藩相抗衡,所以三藩之亂之初,吳三桂一路攻城略地,從雲南一直打到湖南,馬飲長江,而後三藩隨後響應。
  • 吳三桂麾下第一猛將,因叛清被凌遲,受刑時一聲不吭令人佩服
    提起吳三桂,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因為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所以一直被認為是民族漢奸,數百年來也一直被後人唾罵。以至於他後來的反清事業,也被大家所忽略。其實吳三桂當年反清也是做出了一定成績的,而且他手下還有很多忠貞的將士為反清獻出了生命。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吳三桂手下第一悍將馬寶。
  • 為什麼吳三桂不接受康熙的削藩旨意?
    導語: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吳三桂個人的權力欲望、吳三桂藩下部屬的抗拒撤藩的強烈情緒等等因素,決定了吳三桂絕不會接受康熙皇帝的削藩旨意。曹爽輕易地繳槍投降,結果就是自己被殺,家族被滅,還連帶株連親朋、部屬許多人被抄家滅族。這就是權力鬥爭的殘酷無情!久經宦海的吳三桂不是曹爽,他心裡很清楚一旦自剪羽翼,放棄兵權,聽命撤藩,那麼,一個朝廷言官的一封彈劾奏摺,就能要自己的好看!
  • 吳三桂麾下第一猛將馬寶:被處以凌遲極刑,全程卻若無其事
    最早的刑法成文的法典,要追溯夏朝的時候,以後的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刑律。對於刑法的作用,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史記·孝文本紀》是這樣認為的:「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大致意思說,刑法是為了弘揚社會的正義,禁止人們採用暴力的手段,從而促使大家都與人為善。
  • 永曆帝逃往緬甸時,已經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為什麼不去勤王
    公元1662年(南明永曆十六年),永曆帝朱由榔被緬甸王交給吳三桂,緊接著,吳三桂將永曆帝絞死。然而就在永曆帝被殺的前一年,明朝延平郡王鄭成功,已經將臺灣收復,這時候的臺灣是個絕對安全的地方,為什麼這樣說呢?
  • 韋小寶真的對康熙有很深感情嗎?必要時小寶可以殺死這個朋友
    要知道,韋小寶知道這種重大的秘密,很可能會被皇帝滅口。韋小寶等於是冒險幫助康熙,違背了官場的基本原則。不過,這是兩人交往初期的事情了。除了男女之情以外,韋小寶只對兩個人有較深的感情,就是母親韋春花、師傅陳近南。其他比如師傅九難,朋友茅十八、楊溢之,韋小寶的感情都比較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