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為概覽
灤縣採風系列報導之三
尋根問宗話「郝家火燒」
新媒體聯盟訊(郝小學 郝永利)4月21日,中華郝氏宗親聯誼會採風團一行十餘人,走進了千年古縣灤州的郝家火燒店,感受這個百年老店帶給百姓口福的美食文化,探尋這個獨具特色的地方名小吃的發展歷程。
灤州建制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的沉積,出現了大批名人軼事、典故傳說。單就飲食文化而言,歷經幾代人有序傳承,經久不衰的,唯有郝家火燒。
時下,雖有商標法、工商管理法等一系列法規規範商鋪名稱,但仍有商家刻意誇大其詞,動輒百年老店、八代傳承,更有甚者自稱天下第一。而郝家火燒敢稱百年老店,不僅是因為有序的傳承使其延續了近百年,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發展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並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
郝家火燒最早見於官方文獻,是在1993年灤縣人民政府編纂的灤縣誌上。能在惜墨如金的縣級權威書刊中,用549個字做專題講述,充分說明郝家火燒在當地的影響力。抗戰時期馬本齋回民支隊政委來灤州辦事,特意品嘗了郝家火燒,給予了高度評價。民國初期,楊三姐來灤縣告狀,縣衙門設在東街,她每次都跑到閣上買郝家火燒吃,又扛餓,又便宜。1928年,愛國將領張學良來橫山大覺寺決策易幟大事,吃過郝家火燒後讚賞有加。如今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每當談及當時排隊爭購郝家火燒的場景,仍是滔滔不絕,交口稱讚。灤縣奇石協會會長鄭強當年品嘗郝家火燒後,即興賦詩一首:
百年老店業興隆,譽滿灤州財運通。
郝字火燒酥嫩脆,蛤蟆吞蜜味香濃。
姑娘食後三天飽,老叟嘗鮮暖三冬。
顧客甘當排隊苦,頂風冒雪樂無窮。
在近百年的發展中,郝家火燒不僅融入到了餐飲文化的洪流,而且獨樹一幟。它外焦裡嫩,香酥可口,價廉物美,久置不壞。郝家火燒還被唐山商業學校、灤縣第四中學編入教材,供教學使用,也被《河北菜譜》收錄其中,更有省市級報刊進行過宣傳報導,CCTV7、河北衛視、內蒙古電視臺都相繼做過專題報導。
有序的傳承,鑄就了郝家火燒經久不衰的歷史。郝家火燒創始人為城內著名技師郝鴻來。1921年(民國十年)郝鴻來於灤州城內西大街(舊稱迎恩街)路南第一家開設火燒鋪一處,開創了郝家火燒之先河。郝鴻來一生育四子四女,排行為長子、長女、二女、二子、三女、四女、三子、四子。1940年,年僅15歲的長子郝志敏,因生活所迫輟學,跟隨父親經營火燒鋪掙錢養家(當時情況二弟殘疾,三個妹妹年幼)。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隨著四女三子四子的出生,父子同時經營已不能維持家計,故火燒鋪交由長子郝志敏獨自經營,郝鴻來回家務農。1956年公私合營,火燒鋪折合人民幣380.82元入股,郝志敏被安排在更新飯店(後改稱國營飯店)工作。1980年他代表灤縣參加在石家莊舉行的全省風味食品技演,所製作的「蛤蟆吞蜜」博得各界讚譽,榮獲第一名。1982年退休後,為不使這一灤縣傳統風味失傳,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設店鋪於城內北街(舊稱御灤街)並傳技於女,父女共操祖業,開始了郝家火燒的新紀元,使這一灤州傳統名吃得以延續。
第三代傳人郝曉惠女士,不但繼承了前輩的精湛技藝和「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經營理念,還根據現代人的口味大膽進行創新,增加了產品的類型。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並於2004年在國家工商管理局進行了郝家火燒商標註冊。從2011年的唐山市知名商標企業,到2007年冀東沿海菜面點金鼎獎,2013年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企業,再到連續多屆榮獲消費者信得過單位的稱號,郝家火燒正一步一個腳印,持續堅定地向前邁進。2016年12月,郝家火燒被評為「河北省最佳老字號餐飲品牌」和「河北省旅遊美食名店」。每一個榮譽背後,都凝聚了郝家火燒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同時郝家火燒人也從中體會到了責任和使命。如今,第四代傳人已逐步成熟,為郝家火燒的發展壯大增添了新的力量。郝家火燒代表這一個時期的社會發展歷程,是歷史的見證和縮影,是不可磨滅更不可替代的文化。
郝家火燒人表示,將不忘初心,讓老手藝傳承延續下去,也會與時俱進融入新理念,研發新口味,讓這一地方特色美食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