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問宗話「郝家火燒」灤縣採風系列報導之三

2020-12-16 新媒體聯盟

以上為概覽

灤縣採風系列報導之三

尋根問宗話「郝家火燒」

新媒體聯盟訊(郝小學 郝永利)4月21日,中華郝氏宗親聯誼會採風團一行十餘人,走進了千年古縣灤州的郝家火燒店,感受這個百年老店帶給百姓口福的美食文化,探尋這個獨具特色的地方名小吃的發展歷程。

灤州建制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的沉積,出現了大批名人軼事、典故傳說。單就飲食文化而言,歷經幾代人有序傳承,經久不衰的,唯有郝家火燒。

時下,雖有商標法、工商管理法等一系列法規規範商鋪名稱,但仍有商家刻意誇大其詞,動輒百年老店、八代傳承,更有甚者自稱天下第一。而郝家火燒敢稱百年老店,不僅是因為有序的傳承使其延續了近百年,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發展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並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

郝家火燒最早見於官方文獻,是在1993年灤縣人民政府編纂的灤縣誌上。能在惜墨如金的縣級權威書刊中,用549個字做專題講述,充分說明郝家火燒在當地的影響力。抗戰時期馬本齋回民支隊政委來灤州辦事,特意品嘗了郝家火燒,給予了高度評價。民國初期,楊三姐來灤縣告狀,縣衙門設在東街,她每次都跑到閣上買郝家火燒吃,又扛餓,又便宜。1928年,愛國將領張學良來橫山大覺寺決策易幟大事,吃過郝家火燒後讚賞有加。如今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每當談及當時排隊爭購郝家火燒的場景,仍是滔滔不絕,交口稱讚。灤縣奇石協會會長鄭強當年品嘗郝家火燒後,即興賦詩一首:

百年老店業興隆,譽滿灤州財運通。

郝字火燒酥嫩脆,蛤蟆吞蜜味香濃。

姑娘食後三天飽,老叟嘗鮮暖三冬。

顧客甘當排隊苦,頂風冒雪樂無窮。

在近百年的發展中,郝家火燒不僅融入到了餐飲文化的洪流,而且獨樹一幟。它外焦裡嫩,香酥可口,價廉物美,久置不壞。郝家火燒還被唐山商業學校、灤縣第四中學編入教材,供教學使用,也被《河北菜譜》收錄其中,更有省市級報刊進行過宣傳報導,CCTV7、河北衛視、內蒙古電視臺都相繼做過專題報導。

有序的傳承,鑄就了郝家火燒經久不衰的歷史。郝家火燒創始人為城內著名技師郝鴻來。1921年(民國十年)郝鴻來於灤州城內西大街(舊稱迎恩街)路南第一家開設火燒鋪一處,開創了郝家火燒之先河。郝鴻來一生育四子四女,排行為長子、長女、二女、二子、三女、四女、三子、四子。1940年,年僅15歲的長子郝志敏,因生活所迫輟學,跟隨父親經營火燒鋪掙錢養家(當時情況二弟殘疾,三個妹妹年幼)。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隨著四女三子四子的出生,父子同時經營已不能維持家計,故火燒鋪交由長子郝志敏獨自經營,郝鴻來回家務農。1956年公私合營,火燒鋪折合人民幣380.82元入股,郝志敏被安排在更新飯店(後改稱國營飯店)工作。1980年他代表灤縣參加在石家莊舉行的全省風味食品技演,所製作的「蛤蟆吞蜜」博得各界讚譽,榮獲第一名。1982年退休後,為不使這一灤縣傳統風味失傳,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設店鋪於城內北街(舊稱御灤街)並傳技於女,父女共操祖業,開始了郝家火燒的新紀元,使這一灤州傳統名吃得以延續。

第三代傳人郝曉惠女士,不但繼承了前輩的精湛技藝和「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經營理念,還根據現代人的口味大膽進行創新,增加了產品的類型。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並於2004年在國家工商管理局進行了郝家火燒商標註冊。從2011年的唐山市知名商標企業,到2007年冀東沿海菜面點金鼎獎,2013年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企業,再到連續多屆榮獲消費者信得過單位的稱號,郝家火燒正一步一個腳印,持續堅定地向前邁進。2016年12月,郝家火燒被評為「河北省最佳老字號餐飲品牌」和「河北省旅遊美食名店」。每一個榮譽背後,都凝聚了郝家火燒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同時郝家火燒人也從中體會到了責任和使命。如今,第四代傳人已逐步成熟,為郝家火燒的發展壯大增添了新的力量。郝家火燒代表這一個時期的社會發展歷程,是歷史的見證和縮影,是不可磨滅更不可替代的文化。

郝家火燒人表示,將不忘初心,讓老手藝傳承延續下去,也會與時俱進融入新理念,研發新口味,讓這一地方特色美食經久不衰。

相關焦點

  • 河北唐山有個縣級市,人口57萬,素有「關西第一州」之稱
    風景名勝郝家火燒郝家火燒,是叉子火燒的俗稱,也叫蛤蟆吞蜜。製成的火燒外焦裡嫩,香而不膩,酥而不硬,適口性強,多吃不厭,且攜帶方便,久置不壞,即使擱放月餘,稍加烘烤,味道如初。郝家火燒製作工藝複雜,製作技術精良,產品久孚盛名,始終供不應求。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19.7.16)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尋根問祖請點擊→尋根問祖指南一、我姓陳我驕傲,我姓陳我自豪,河南省新野縣新甸鋪鎮陳家村(原來村名,爛谷陳,爛穀子陳,義門陳,上陳家,戀古陳),上陳先祖陳金公,八個兒子分八個門頭
  • 金山灣管理處郝家疃村:涵養文明風尚 處處是美「郝」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曲薪瑜 通訊員 宇宏祖 煙臺報導  改善村容村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倡導文明祭祀,破除陳規陋習,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志願服務隊,促成村民之間互幫互助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十則(2019.1.30)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 尋根問祖請點擊→尋根問祖指南一、我是長寧縣人,祖上從江安縣(流兵場)(大巴山)遷出,因族譜被土匪燒了,以前的無從考證。希望通過此平臺真正能達到尋根問祖弘揚陳氏文化源遠流長。我聯繫電話17301633488三、我們來自廣東,平遠,石正,遷至江西義寧州中武鄉二十八都,今江西省銅鼓縣帶溪鄉吳家洞陳家莊:於乾隆五十八年復遷中武鄉二十六都上大段山下創建祖寢:名富公堂,今江西省銅鼓縣大段鎮大段村陳家壩子裡。峰公裔十七郎公,仕信,大仰公四子日興,日旺,日華,日彩。
  • 灤縣歷史悠久,素有「關西第一州」之稱
    灤縣古稱灤州,殷商時期屬黃洛城舊址,是孤竹國所在地,素有「關西第一州」之稱,是河北省唯一一家集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和全國文明縣城於一身的縣級城市,被評為「中國灤河文化之鄉」、「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遊城市」。
  • 尋根問祖④
    尋根問祖④   尋成都謝姓族人  我們這一支謝姓族人居住在成都市原華陽縣大墳包謝家祠,入川始祖謝子越,清康熙57年(1718)年正月二十七日離粵遷蜀。字輩:「子上元學,重君益世。芳惠直聲,冀永承繼。」
  • 中國文化記者屈原故裡採風
    中國文化記者屈原故裡採風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1日 15:16 來源:中新網湖北   在為期三天的採風活動中,來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等全國多家主流媒體的10名文化記者,走訪了屈原誕生地樂平裡,參觀了照面井、讀書洞、屈原詩詞碑廊等文化遺蹟,尋根文化、交流思想,探討屈子故鄉特殊的文化現象。
  • 隆教藍氏家廟:百年宗祠承文化 尋根問祖促宗情
    >   而是融入那裡   用心體會   自我生活圈子之外的精彩   每周   龍海市廣播電視新聞中心推出《悠遊龍海》版塊   讓我們陪你   一起去領略龍海之美
  • 宗姓起源於河北省唐縣
    如今,有新華網、中新網、燕趙都市報、保定日報、唐堯文化報等多家新聞媒體予以報導,有河北、浙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內蒙古等多個省市自治區宗親到唐縣尋根問祖。魏莊南(唐縣)「宗」之字源與宗姓溯源說到「宗」字,人們常說祖宗的宗或宗教的宗,宗派的宗,可它的真正字義是什麼呢?
  • 尋根系列(序):漂泊的客家人,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叫客家人嗎?
    於是,安昕媽媽策劃了這次尋根問祖,探索客家文化專題系列,嘗試著帶孩子一起追尋客家先祖的足跡,探索客家文化的根源,為孩子打造一個了解客家文化的窗口。作為開篇之序,本文主要探索以下3個問題。1、客家人為什麼叫「客家人」?
  • 河南省獲嘉縣錢氏尋根問祖函
    河南省獲嘉縣錢氏尋根問祖函河南省獲嘉縣錢氏家族是明正統八年(1644年)始遷祖錢勝由江蘇省常州府無錫縣到寧山衛中所任千戶
  • 周口市詩詞學會組織詩人走進太康舉行「六村共建」示範村採風活動
    採風活動由周口市詩詞學會主辦,太康縣文聯和太康縣詩詞楹聯學會承辦。採風舉行了簡短的啟動儀式,太康縣文聯主席安義斌主持了啟動儀式,太康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聯黨組書記高雷致辭,他代表太康詩詞界歡迎廣大詩友的到來,並介紹了太康悠久的歷史文化,為詩友採風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周口詩詞學會會長段文在講話中介紹了太康縣詩詞發展歷史,對謝氏家族的「三謝」的文學成就做了簡要介紹,對本次採風任務做了具體安排,並提出了高標準的創作要求。
  • 韓國餘姓來寧波尋根問祖 韓國宜寧餘氏「出自中州」(圖)
    浙江在線07月22日訊餘姓在寧波大概有10萬人,寧波餘姓宗親會秘書長餘君方日前接待了一位韓國商人,他叫餘哲模,他找餘君方的目的竟是尋根問祖。  餘哲模在韓國餘氏宗親會擔任理事。他告訴記者,目前韓國有2萬多餘氏宗親,而他的寧波之行也寄託了韓國2萬餘氏族人的尋根夢。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言》系列報導之二十一:方素霞
    原標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言》系列報導之二十一:方素霞國際在線報導:方素霞,女,1934年11月生。侵華日軍轟炸南京城的時候,方家逃難,一路兵荒馬亂,三歲的方素霞失去了親人,右耳失聰,終身殘疾。方素霞:「我叫方素霞,家住在南京下關二板橋。當時我們家7口人。」1937年的冬天,侵華日軍攻佔南京城,飛機狂轟濫炸,下關電廠周圍民房炸得一片狼藉,方家的房子也未能倖免。
  • 臺灣連江縣青工總會訪問團到連江開展尋根問祖活動
    臺灣連江縣青工總會訪問團到連江開展尋根問祖活動 2014年07月29日 10:57:25  來源:人民網   8月3日,臺灣連江縣青工總會訪問團赴連江開展尋根問祖活動
  • 零點突擊 灤縣警方一舉查處三座非法生產石灰窯
    近日,灤縣公安局環安大隊加大打擊涉空氣汙染違法犯罪行為的力度,開展「零點突擊」行動,成功查處三座非法生產的石灰窯。  5月4日,該隊通過摸底排查發現,灤縣九百戶鎮河新莊村西南三座小石灰窯存在生產跡象。獲悉線索後,該隊積極部署行動方案,根據窯內白天不生產但尚有餘熱的情況,推斷出該窯存在夜間生產行為,遂決定開展「零點突擊」夜查行動。
  • 湛江玉林兩地新媒體採風活動報導閱讀量達2億人次!
    12月8至10日,湛江和玉林兩地共約60家新媒體分別在兩市採風,針對兩地工業園區、重點企業項目、自然人文景觀、當地特色美食等領域,充分發揮新媒體網絡傳播的優勢,通過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講好玉湛故事,迅速掀起了宣傳推廣兩地的熱潮。
  • 文化尋根與身份認同
    在1980年代對西方文化大規模引進與吸收的歷史語境下,尋根派嘗試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部尋求重塑與重構民族文化的知識與文化資源,這一姿態本身包含了深廣而複雜的歷史內涵。王蒙的《在伊犁》、汪曾祺的「高郵水鄉」系列等作為尋根的先導,是並沒有明顯的「尋根」訴求的文化尋根。韓少功、阿城、鄭萬隆、李杭育、王安憶等人的作品則是有著明確「尋根」意識的文化尋根。不同代際的作家顯示了不同的文學訴求與文化追求。
  • 鬥羅大陸645話:頂級宗門有6個,分別是「上三宗和地三宗」
    在《鬥羅大陸》第645話漫畫劇情中,白鶴收到白沉香的來信之後才知道,原來他一直在尋找的鳳凰武魂終於出現了。從白鶴的口中我們可以得知,原來整片大陸上有6個頂級宗門,出來世人皆知的「上三宗」之外,還有「地三宗」的存在,而且這兩者之間的實力不相上下。
  • 前人不修譜,後人尋根苦
    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等,名稱各異,其內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區別而已,如今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家譜是系統記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緣集團」的標識符號,家譜、族譜就是記錄某一姓氏家族成員間的血緣關係的圖冊。」前人不修譜,後人尋根苦。子孫不知祖,禽獸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