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Part 1日常護理

2020-09-26 林小北x2

自從懷孕後,記憶力衰退得很厲害。這本書其實在孕早期的時候就看過了,再次翻看的時候依舊是一頭霧水。所以趁著寶寶還在肚子裡,趕緊抓緊時間把書中的知識點整理一下,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同時也分享給有需要的寶媽(下文大部分摘抄自原文,想要詳細了解的寶媽可以去看書)。

一、均衡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

美國的兒科醫生不建議盲目給寶寶添加營養補充劑,而是建議通過營養膳食來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其中,要額外注意補充草莓、橘子、蘿蔔、青豆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1歲以後的寶寶每天需要吃5份水果和蔬菜(1份相當於2湯勺的量)。根據我的經驗,5份相當於成人一個巴掌大小的量。學齡前的兒童每天需要保證約250克水果和蔬菜。

二、睡飽、睡好

長期缺乏睡眠的寶寶容易造成抵抗力差。一般而言,新生兒每天需要睡18小時左右,1歲左右的寶寶每天需要睡12~13小時,學齡前兒童每天需要睡10小時左右。如果寶寶大一些之後不再願意睡午覺,就需要晚上提前安排他入睡。需要額外注意的是,對於3歲之前的寶寶,晚上入睡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8點,小D的兒科醫生建議,3歲以後也儘量在8點之前入睡。

三、多鍛鍊

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所謂的「鍛鍊」是指在醒著的時候多趴,儘量少抱寶寶,並創造條件讓寶寶多動。如果有條件,每天可以帶寶寶去公園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曬曬太陽。


四、最簡單的衣物添加原則

在美國,有個最基本的添加衣服原則,就是看月齡和體重。一般而言,3個月之前的小月齡寶寶,應該比大人多穿一件;3個月後的寶寶,應該比大人少穿一件。同時,需要參考寶寶的體重。有的寶寶體重偏低,身體沒有太多的脂肪來保暖,就需要父母通過摸寶寶的頸後來判斷冷暖,並靈活調整寶寶的衣物。同時寶寶貼身的衣服應該選擇全棉的布料,這樣在寶寶出汗時能夠起到吸汗的作用。

五、不要給小朋友把屎把尿。

六、什麼時候應該穿鞋

關於什麼時候應該穿鞋,小D的大運動康復師有明確的規定,即會走路後才能穿。這裡「會走路」的定義不是指學步期的走路,而是指小D可以獨立行走,不踮腳,手臂自然下垂,可以持續走上一段時間。換句話說,就是到了跟大人一樣會走路的情況下才應該穿鞋。

七、如何選擇鞋子的款式:

選透氣性好、比較輕的鞋子;鞋底要柔軟,還要有一定的抓地能力;不要買高幫的鞋子;選擇四方、寬鬆型的鞋子。

購鞋的通用公式:

涼鞋(即光腳穿的時候):鞋內長=寶寶光腳腳長+0.5釐米~1釐米

穿厚襪子的時候:鞋內長=寶寶光腳腳長+1釐米~1.5釐米


八、寶寶什麼都往嘴裡放,這樣好嗎

寶寶啃咬東西表明他開始對周圍的世界感興趣,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探索得越多,寶寶就學得越多。所以,這個階段是寶寶的認知和感官發展的關鍵期,父母不應該制止寶寶啃咬東西的行為,而是應該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自由的生長環境,讓寶寶盡情去探索。

九、到底用不用安撫奶嘴

醫生說,在寶寶6個月之前使用安撫奶嘴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是有好處的。

十、寶寶口腔護理

●寶寶出生後,大人可以用乾淨的溼紗布包裹在手指上來清潔寶寶的牙床,這樣可以讓寶寶從小適應口腔護理。

●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後,大人可以幫他進行早、晚刷牙。由於這個階段的寶寶還不會把嘴裡的牙膏泡泡吐出來,因此3歲前的寶寶每次刷牙時使用的牙膏量應該不超過米粒大小。

●3歲以後,寶寶每次應使用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早、晚各刷一次牙,也可以使用牙線幫助寶寶清理食物殘渣


十一、如何塑造完美頭型

矯正偏頭的黃金時期是寶寶出生後6個月以內。6個月以後,只要寶寶的頭骨還沒有完全閉合,還是有機會進行矯正:儘量讓寶寶多趴著;調整睡覺姿勢;注意抱寶寶的姿勢,嘗試頸部拉伸。

十二、寶寶到底什麼時候才需要枕頭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給1歲以內的嬰兒使用枕頭,也沒有必要使用定型枕頭來防止寶寶扁頭,只需要讓寶寶多趴就可以了。

事實上,只要孩子不提起,大人就不需要給他準備枕頭。但孩子天生愛模仿,很多孩子到了學齡前,看到大人睡在枕頭上,也會提出要一個枕頭。這時,我們就可以給孩子準備他的第一個枕頭,但購買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要為孩子選擇一款偏硬但仍然舒適的枕頭。

2.扁扁的枕頭最適合小寶寶的頸曲舒適度。最理想的尺寸是長40釐米左右、寬30釐米左右、高5釐米左右。

3.一開始使用枕頭時,最好從寶寶白天的午睡開始使用。這樣更便於大人進行觀察,以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以後再逐漸過渡到晚上使用。

《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Part 1基本完結,下一個將介紹Part 2部分餵養與睡眠引導篇,有興趣的可以繼續關注。


相關焦點

  • 《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Part 2餵養與睡眠引導篇
    保證餵奶環境固定、安靜從小D出生開始,她的兒科醫生就一直強調,小月齡寶寶不喜歡驚喜,從出生開始就要建立規律的作息。二、添加輔食之前,應該多久餵一次寶寶在寶寶滿月之前,美國兒科醫生會鼓勵媽媽按需餵養六、配方奶要喝到什麼時候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1歲以後就可以喝牛奶,沒有必要繼續喝配方奶。當然,如果寶寶是母乳餵養的話,可以繼續喝母乳。1.寶寶的大部分營養主要靠一日三餐來攝取。寶寶1歲以後,「輔食」應該逐步過渡成正餐,而奶則成了「輔食」。
  • 《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Part 5早教啟蒙篇
    一、寶寶1歲內認知能力發展裡程碑1.創造一個音樂的環境如果可以,請關掉電視機,每天給寶寶放一些音樂,可以是古典音樂,也可以是童謠。如果你想有意識地培養雙語寶寶,可以每天中英文歌曲輪流切換給寶寶聽。這些潛移默化的「磨耳朵」過程,就是一種很好的早教方法。
  • 《跟著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Part3 輔食添加篇
    二、 1歲之前不吃易致敏食品,如海鮮、堅果等-錯誤過敏跟引進易致敏食物的時間早晚沒有必然聯繫,相反,晚引進易致敏食物反而會增加寶寶過敏的概率。但要注意以下幾個食品:●蜂蜜。不是致敏原因,但可能會引起肉毒中毒。●牛奶、豆奶。
  • 1.5萬名兒科醫生消失,北上廣兒科門診關停,生病的寶寶誰在乎
    近幾年,兒科醫生過度勞累猝死的新聞屢見不鮮。不少醫院出於保護醫生健康的目的,無奈只能暫時停止兒科門診。《人間世》第8集裡,ICU兒科主任說到:比孩子看病難更可怕的是,兒科醫生正在消失。在我國,平均1800個兒童才有1個兒科醫生。
  • 兒科人滿為患卻是1.5萬名兒科醫生正在逐漸消失,他們都去哪了?
    近幾年,兒科醫生過度勞累猝死的新聞屢見不鮮。不少醫院出於保護醫生健康的目的,無奈只能暫時停止兒科門診。《人間世》第8集裡,ICU兒科主任說到:比孩子看病難更可怕的是,兒科醫生正在消失。在我國,平均1800個兒童才有1個兒科醫生。
  • ——美國兒科醫生告訴你
    美國的每個寶寶在出生時,都可以由父母指定或請醫院分配一個專屬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的職責是負責寶寶的定期體檢和疾病的初級診治,對寶寶的成長進行全程監控。 當寶寶生病的時候,你不能直接去醫院,必須先和兒科醫生預約。在狼寶發燒的當天,我跟他的兒科醫生預約了第二天過去看病。 第二天我們如約來到診所。診所人不多,但看上去很繁忙,要見到醫生需要等比較長的時間。
  • 走進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日常,解鎖劇中全棉時代同款清單
    近期,備受家長關注的醫療題材大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於北京衛視、深圳衛視黃金檔,及優酷、芒果TV火熱播出。演員陳曉化身技藝精湛、嚴謹犀利的兒科「大神」鄧子昂,王子文飾演的「菜鳥」醫生焦佳人,雖經驗不足,卻也成長迅速。
  • 這家兒科診所招醫生護士了!
    這兩個美國兒科門診的創始人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用她的醫學理念和宗旨在美國本土上為上萬的美國兒童,提供預防保健和疾病診治,被醫學評估專家評為美國最成功的私立兒科門診之一。兒科醫生工作職責1.任職要求1.兒科學相關專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執業醫師,並獲得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2.  6年以上兒科工作經驗,三級甲等或高端私家醫院工作經驗優先。3.  熟悉兒科專業知識理論,較系統的掌握兒科疾病的診斷知識。
  • 「我的英語是兒科醫生教的」這是隔離病區裡新冠肺炎兒童患者的日常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由於兒科新冠肺炎患者病症普遍較輕,不需要十分特殊的治療,所以在市婦兒醫療中心隔離病區裡,日常氣氛相對輕鬆。「代理媽媽」們也盡最大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孩子們的生活狀態儘量接近常態,因為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有益於孩子們的身心。
  • 「醫院急診兒科白天暫時停診」 兒科醫生多緊缺?
    無奈之下,他只好貼出通知,白天暫時停診兒科急診。而後,該醫院緊急從其他門診抽調人員前來「補缺」,維持急診兒科日常運轉。蔡家泉醫生,就是其中之一。6月17日,海口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恢復兒科白天急診。蔡家泉從當天中午12點30分到急診科出診至下午6點左右,共接待了60餘名患兒。「因為兒科醫生緊缺,超負荷工作已經成為兒科醫生的工作常態。」
  • 兒科醫生:注意護理,寶寶很健康
    帶著這個問題,我諮詢做了多年兒科醫生的朋友,他告訴我,寶寶用紙尿褲還是布尿褲都可能會引起屁股有疹子,所以重點在護理方式上,沒有說布尿褲一定不會引起屁股有疹子一說,不管是什麼尿布,寶寶長期捂著,同時不注意護理,寶寶都會容易起紅屁屁。
  • 兒科醫生:注意護理,寶寶很健康
    可是最近小晗表示跟苦惱,原因是婆婆一直堅持給孩子穿布尿褲,覺得寶寶用紙尿褲不透氣,寶寶的屁屁還容易起紅疹子。帶著這個問題,我諮詢做了多年兒科醫生的朋友,他告訴我,寶寶用紙尿褲還是布尿褲都可能會引起屁股有疹子
  • 重慶|竟然找到兒科醫生指導的全能早教️
    前段時間一直在思考,重慶的大多早教中心都只能提供教育服務,當寶寶出現了一些養育上的小毛病,就只能跑去醫院,日常有什麼問題家長都只能在網上查一些資料解決,要是能綜合養育教育的一站式服務,那該有多好呀️.剛好這些天寶寶生病了,沒能去上早教,跟同樣做教育的朋友聊到這個話題,她給我說,是我了解得太少了,重慶還真有這樣綜合的早教中心️.我立馬預約了那邊的課,寶寶好些了就去體驗了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重慶兒科醫生創辦並指導這家早教是由兩位重慶兒科醫生創辦的
  • 94歲的兒科醫生
    幾位觀摩學習的年輕醫生,悄悄地掏出了手機,給張老拍照。    張金哲,著名小兒外科專家,我國小兒外科重要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從醫近70年,為萬餘名兒童操刀手術。幾十年來,他一直堅持著周一、周四出診,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半天診療的患兒從20多位逐漸減少到現在的1位。    推開診室的門,便會看到滿頭白髮卻一絲不亂的張老。他雖有些駝背,但腰杆儘可能挺直。
  • 兒科醫生總結:0-1歲嬰兒常見護理問題,趕緊收藏備用!
    0-1歲嬰兒常見護理問題有哪些呢?兒科醫生總結了這15個容易搞錯的嬰兒護理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安撫奶嘴會影響寶寶牙齒和嘴形發育嗎? 寶寶一吃奶嘴就不鬧,安撫奶嘴果真是個神器。在寶寶口欲期、長牙期時,可以緩解寶寶的不適。
  • 婁星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專科門診、新生兒科護理門診開診
    ……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為寶寶健康保駕護航,特開設新生兒科專科門診、新生兒科護理門診,並於7月1日正式開診!作為湖南省內首家開展護理門診的縣級醫院——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團隊,將從科室選取專科骨幹坐診,為您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專家將對寶寶的健康諮詢、專科護理幹預、PICC維護、出院後的隨訪等問題及時解答。
  • 看了廣州天使兒童醫院兒科醫生的日常,就知道他們為何「了不起」
    據2017年《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顯示,我國兒科醫生總數僅10萬人。當前我國0-14歲兒童有2.6億,平均1名兒科醫生要服務2000名兒童,意味著兒科醫生缺口已超過20萬。  兒科屬於「啞科」,「繁瑣、嘈雜」是兒科大夫的日常。成人可以直接口述病症,進行系列檢查,而兒童由於不能清楚說出自身症狀,只能靠父母通過觀察,代為描述,這就需要兒科醫生更為細心、耐心、敏銳。因此兒科醫生要面臨最大的工作強度,最稚嫩的患者,最難的醫患關係。
  • 婁星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專科門診、新生兒科護理門診開診啦!
    ……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為寶寶健康保駕護航,特開設新生兒科專科門診、新生兒科護理門診,並於7月1日正式開診!作為湖南省內首家開展護理門診的縣級醫院——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團隊,將從科室選取專科骨幹坐診,為您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專家將對寶寶的健康諮詢、專科護理幹預、PICC維護、出院後的隨訪等問題及時解答。
  • 美國大學護理專業
    護理專業在美國是個永遠不會失業的職業。從上個世紀末開始,隨著人口的老化,護士變得奇缺,而且日趨嚴重。據官方預計,到2020年,美國將需要280 萬名全職護士,而到那時候的在職護士則只有2 20萬名。進入21世紀以來,護士是幾個就業增長率最快的行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