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懷孕後,記憶力衰退得很厲害。這本書其實在孕早期的時候就看過了,再次翻看的時候依舊是一頭霧水。所以趁著寶寶還在肚子裡,趕緊抓緊時間把書中的知識點整理一下,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同時也分享給有需要的寶媽(下文大部分摘抄自原文,想要詳細了解的寶媽可以去看書)。
美國的兒科醫生不建議盲目給寶寶添加營養補充劑,而是建議通過營養膳食來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其中,要額外注意補充草莓、橘子、蘿蔔、青豆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1歲以後的寶寶每天需要吃5份水果和蔬菜(1份相當於2湯勺的量)。根據我的經驗,5份相當於成人一個巴掌大小的量。學齡前的兒童每天需要保證約250克水果和蔬菜。
長期缺乏睡眠的寶寶容易造成抵抗力差。一般而言,新生兒每天需要睡18小時左右,1歲左右的寶寶每天需要睡12~13小時,學齡前兒童每天需要睡10小時左右。如果寶寶大一些之後不再願意睡午覺,就需要晚上提前安排他入睡。需要額外注意的是,對於3歲之前的寶寶,晚上入睡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8點,小D的兒科醫生建議,3歲以後也儘量在8點之前入睡。
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所謂的「鍛鍊」是指在醒著的時候多趴,儘量少抱寶寶,並創造條件讓寶寶多動。如果有條件,每天可以帶寶寶去公園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曬曬太陽。
在美國,有個最基本的添加衣服原則,就是看月齡和體重。一般而言,3個月之前的小月齡寶寶,應該比大人多穿一件;3個月後的寶寶,應該比大人少穿一件。同時,需要參考寶寶的體重。有的寶寶體重偏低,身體沒有太多的脂肪來保暖,就需要父母通過摸寶寶的頸後來判斷冷暖,並靈活調整寶寶的衣物。同時寶寶貼身的衣服應該選擇全棉的布料,這樣在寶寶出汗時能夠起到吸汗的作用。
關於什麼時候應該穿鞋,小D的大運動康復師有明確的規定,即會走路後才能穿。這裡「會走路」的定義不是指學步期的走路,而是指小D可以獨立行走,不踮腳,手臂自然下垂,可以持續走上一段時間。換句話說,就是到了跟大人一樣會走路的情況下才應該穿鞋。
選透氣性好、比較輕的鞋子;鞋底要柔軟,還要有一定的抓地能力;不要買高幫的鞋子;選擇四方、寬鬆型的鞋子。
購鞋的通用公式:
涼鞋(即光腳穿的時候):鞋內長=寶寶光腳腳長+0.5釐米~1釐米
穿厚襪子的時候:鞋內長=寶寶光腳腳長+1釐米~1.5釐米
寶寶啃咬東西表明他開始對周圍的世界感興趣,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探索得越多,寶寶就學得越多。所以,這個階段是寶寶的認知和感官發展的關鍵期,父母不應該制止寶寶啃咬東西的行為,而是應該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自由的生長環境,讓寶寶盡情去探索。
醫生說,在寶寶6個月之前使用安撫奶嘴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是有好處的。
●寶寶出生後,大人可以用乾淨的溼紗布包裹在手指上來清潔寶寶的牙床,這樣可以讓寶寶從小適應口腔護理。
●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後,大人可以幫他進行早、晚刷牙。由於這個階段的寶寶還不會把嘴裡的牙膏泡泡吐出來,因此3歲前的寶寶每次刷牙時使用的牙膏量應該不超過米粒大小。
●3歲以後,寶寶每次應使用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早、晚各刷一次牙,也可以使用牙線幫助寶寶清理食物殘渣
矯正偏頭的黃金時期是寶寶出生後6個月以內。6個月以後,只要寶寶的頭骨還沒有完全閉合,還是有機會進行矯正:儘量讓寶寶多趴著;調整睡覺姿勢;注意抱寶寶的姿勢,嘗試頸部拉伸。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給1歲以內的嬰兒使用枕頭,也沒有必要使用定型枕頭來防止寶寶扁頭,只需要讓寶寶多趴就可以了。
事實上,只要孩子不提起,大人就不需要給他準備枕頭。但孩子天生愛模仿,很多孩子到了學齡前,看到大人睡在枕頭上,也會提出要一個枕頭。這時,我們就可以給孩子準備他的第一個枕頭,但購買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要為孩子選擇一款偏硬但仍然舒適的枕頭。
2.扁扁的枕頭最適合小寶寶的頸曲舒適度。最理想的尺寸是長40釐米左右、寬30釐米左右、高5釐米左右。
3.一開始使用枕頭時,最好從寶寶白天的午睡開始使用。這樣更便於大人進行觀察,以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以後再逐漸過渡到晚上使用。
《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Part 1基本完結,下一個將介紹Part 2部分餵養與睡眠引導篇,有興趣的可以繼續關注。